03.07 不想做京東的唯品會,才是好“特賣”

不想做京東的唯品會,才是好“特賣”

品牌理論中有一個“果子效應”,在消費品牌成千上萬計的當下,消費者沒有精力一一去“探索、嘗試”,他們相信,如果果樹上摘下的一顆果子是甜的,那麼這棵樹上其餘的果子也會是甜的。反過來思考,當“慕名而來”的消費者吃到的是一個“青果”,就會逃離這顆果樹。


這一效應也解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些企業因為成長中存在的某種“問題”,選擇匆匆轉型時,不僅沒能補齊短板,卻加速了用戶逃離的速度。因為,當一家品牌在市場中獲得成功,意味著這顆果樹的上的果子“味道”符合一個用戶圈層的“口味”,轉型就像“味道”發生了變化,考驗著老用戶的忠誠度。


經歷了漫長的轉型探索後,唯品會自去年開始,逐漸迴歸“本色”。與之而來的,則是一份讓業界驚喜的財報業績。3月5日,唯品會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2019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四季度淨營收增至293億人民幣(約合42億美元),同比增長12.4%,GMV(交易總額)突破47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4%。


最吸引人的是盈利能力上的持續增強,Q4唯品會毛利潤達到70億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同比增長30.0%。按照通用會計準則,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5億人民幣(約合2.09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4%;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唯品會Q4歸屬股東淨利潤為19億人民幣(約合2.774億美元),同比增長111.4%。


在混戰不止的電商領域,截止去年Q4,唯品會保持了連續 29個季度的盈利,由於騰訊和京東的流量入口開放,和迴歸“特賣”主業務的戰略奏效,活躍用戶也同比增長了19%。在豪強林立的電商市場,唯品會表現得也許並不算驚豔,可持續的盈利,卻也展現了其“特賣”這一獨特商業模式魅力。


總結2019唯品會的回漲,源於收縮戰線,戰略重心重新迴歸到優勢業務上。不再做“京東”夢的唯品會,更自信了,也更成功了。


多元化“剎車”


“不想當裁縫的廚子不是好司機”是一句前幾年的網絡流行語,互聯網公司多元化是一個必經之路,凡是叫得上名字的大小巨頭,除了核心業務,無不是在多個產業進行落子,甚至會在對方“腹地”展開廝殺。如阿里的來往、騰訊的拍拍、百度的有啊,互聯網公司多元化也許會失敗,但從不會放棄。


2019年唯品會的回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及時的為多元化戰略踩住了“剎車”。根據唯品會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唯品會GMV達1482億人民幣,相比於去年1310億同比增長13%;總訂單數為5.663億,相比去年的4.374億單增長29%;2019年活躍用戶數增至6900萬人,同比增長14%,唯品會首頁瘋搶、快搶頻道通過好貨和深度折扣持續貢獻大量新客。


過去幾年的唯品會因為嘗試“綜合電商”,導致用戶和營收皆迎來了增長下滑的困局,2018年唯品會股價連連下跌,進入2019年後才開始上升趨勢,不過相比巔峰期的170億市值,仍有不小的差距。2015年4月10日,唯品會的股價達到歷史最高點30.72美元,當時的市值為178.79億美元。


170億美元是唯品會市值的巔峰,也在這個時間前後,唯品會開始嘗試多元化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商品品類上,不再滿足只做服飾特賣,開始向美妝、母嬰、汽車等品類擴張,嘗試成為綜合性電商平臺;二是在業務領域的擴張,由電商業務延伸到金融業務,甚至開設了生鮮店,並開啟了線下店的佈局;三是嘗試自建物流,2013年12月推出類似京東物流的品駿快遞。


唯品會賴以起家的“特賣”模式有其增長的天花板,多元化似乎是唯品會破局的一個關鍵抓手。相比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唯品會獨特的“特賣”基因,決定了它的多元化路徑很難複製競爭對手,由於“盲目”的擴張,唯品會開始喪失“特點”,不但未迎來想象中的高增長,也造成了老用戶的流失。


2016年是一個關鍵轉折年,新客增速放緩,用戶流失嚴重。當年Q3季度唯品會用戶流失高達870萬,比新增用戶量(650萬)還要大。同年Q2時的新增用戶和流失用戶量分別是820萬和490萬,2015年同期新增用戶和流失用戶數據還相對健康,分別是540萬和500萬。


與之伴隨的是唯品會跌跌不休的股價。


意識到多元化戰略是一切根源後,2018年7月的年中戰略會上,唯品會創始人兼CEO沈亞表示唯品會要把核心戰略目標迴歸到特賣業務上,唯品會才發生了改觀。隨著重新聚焦服飾特賣主營業務,開拓奧萊店,關閉樂蜂網、終止物流業務等一系列措施,唯品會才得以緩了一口氣,股價在2019年漲幅超150%。


3月5日,唯品會發布財報後,收盤股價為16.66美元,漲幅超過26.98%,市值為111.46億美元。


活躍用戶增長是推動唯品會營收的主要原因,報告期內,唯品會活躍用戶增長至3860萬,同比增長19%。全年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14%至6900萬。


去年活躍用戶的增長,一方面來源於重新聚焦“特賣”後老用戶的迴歸;一方面,騰訊、京東和唯品會戰略合作後,也帶來一部分流量。


財報電話會議中沈亞表示“去年我們對用戶留存率抓得厲害,因為要高質量復客和新客,培養更多忠實用戶,新客的留存率越來越好。包括我們今年的一系列用戶運營調整,我們預計留存率會更好。我們要把這些顧客服務好,未來增長就是要取決於這些用戶。”


同時,騰訊將在微信錢包中的“九宮格”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界面接入唯品會。


收縮戰線,對於唯品會提升運營利潤也帶來很大幫助,唯品會去年11月下旬終止了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同時加強與順豐的業務合作,由順豐公司提供包裹配送服務,在眾多快遞公司中,順豐的服務體驗和口碑都是佼佼者,可以填補品駿停止後用戶的服務需求。


這樣的做法,直接降低了唯品會的履約費比例,Q4季度履約費用為20.53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20.96億元,佔淨收入的百分比也從去年的8%降至7%,創下過去7個季度以來最低值。


同樣,唯品會也在收縮金融業務。唯品金融包含唯品花、唯品寶、保險理財等多個產品。但是唯品會的金融業務發展並不順利,2019年雙11期間,有媒體報道顯示唯品會暫停了其唯品花業務,並被傳裁員。


據沈亞介紹,“放款模式上,我們從原來自己放款轉移到銀行放款,現在的金融模式佔用現金越來越少,從以往50-60億、到現在10多億,未來還是繼續和銀行合作,等於不用拿我們自己的錢來放貸。”


作為以特賣起家的電商平臺,十年間能夠在電商混戰中脫穎而出,在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摸準了中產人群對“名牌折扣”的追捧,運營效率對其而言非常關鍵,拓展多元業務並沒有錯,如果背離用戶來平臺買特賣的這一初衷,就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重新聚焦服飾品類


多元化“剎車”背後,唯品會在2019年重新開始聚焦賴以起家的服裝特賣。


據唯品會首席財務官楊東皓透露:”在2019年第四季度,服飾穿戴品類為公司貢獻了70%以上的GMV。”


唯品會的發展歷史中,經歷過三次大的變革,服裝特賣一直是核心的業務,是唯品會能夠成長為百億市值小巨頭的功臣。


2008年唯品會成立初期,唯品會創始人沈亞、洪曉波參考的是一家法國主打奢侈品限時搶購的網站Vente Privee,這家網站在國外很火爆,很多折扣奢侈品一經上線就被搶購一空。看到這種限時搶購模式的魅力後,兩個人回國創立了唯品會,並在法國豪擲重金購來大量折扣奢侈品,囤積在廣州倉庫,在唯品會上開始奢侈品閃購特賣。


然而,開張的頭三個月,唯品會線上訂單非常稀少,大批的貨物積壓在了倉庫。


沈亞和洪曉波在經過多次開會探討後,認為唯品會做特賣沒問題,關鍵在於選錯了產品。相比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當時中國對奢侈品的接受程度並沒有這麼高,儘管是打折商品,依然超出普通人的價格紅線,最終兩人決定轉做大眾品牌。


唯品會特賣形成了“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三個特點,逐漸的唯品會也成為品牌商處理庫存的重要渠道。


眾多商品品類裡,服裝最容易產生庫存。例如,美國折扣電商T.J.Maxx中的服飾銷售收入佔比就過半,不過佔比呈現著逐年下降的趨勢,家居是近年重點發展品類。至今,唯品會特賣品類也已呈現非常的多元化,可服飾品類依然佔據著營收的大頭。不過,T.J.Maxx現在的市值在700億美元,是唯品會一個重要的參考,想要實現新的增長,如何讓平臺上特賣的品類多元起來很重要。


2015年唯品會迎來高光時刻,也開始了向周邊擴張的雄心。這是唯品會第二次重要的轉型,不過由於方向問題,許多新業務不僅未能和主營業務產生協同效應,甚至“左右互搏”,給老用戶帶來了困擾。


2014年唯品會以1.25億美元收購了樂蜂網75%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從服飾到化妝品,似乎都是在主打時尚女性的生意。然而,樂蜂網並非做特賣起家,與唯品“聯姻”後,樂蜂網開始頻頻發力特賣模式。


相比於服飾行業的生產力過剩和競爭的劇烈程度,化妝品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品類,高檔化妝品毛利高,但品牌商對價格體系的控制很嚴格,電商很難拿到“誘人”的價格;而中低檔化妝品品牌本身毛利就低,電商同樣很難複製特賣模式。


去年8月28日,樂蜂網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停止運營通知,樂蜂網將在2019年9月18日正式停止運營,正式宣告這次“嘗試”的失敗。


特賣模式決定了唯品會的成功,也成為其擴張時的一個“緊箍咒”,並不是所有商品品類都適合做大規模的品牌特賣,將重心迴歸到服飾品類,對於暫時未找到“出口”的唯品會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


服裝企業健康的庫存率應在30%左右,而國內的服裝企業平均庫存率為有時會達到40%至50%。一項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A股83家服裝公司庫存總共達到854.18億元,遠遠超過這些公司的淨利潤總和(118.68億元)。


對於服裝企業而言,現金流是一個命脈,虧本尚且有機會“來年再戰”,如果不能將大量庫存轉換成現金,將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


服裝行業庫存壓力越大,越會“清倉甩賣”,這為唯品會提供大量的特賣商品。


過於聚焦單一品類,是電商平臺發展中的一個大忌,也是前幾年唯品會冒險多元化的一個原因。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上線特賣業務,唯品會正面臨著多個對手的“圍剿”,雖然服飾品類為唯品會立下汗馬功勞,可未來如何開拓新品類,是唯品會能夠保持長期上揚的一個關鍵。


唯品會首席財務官楊東皓表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與服裝相關的類別佔據我們整個商品交易總額的70%以上。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平衡我們的利潤和營收,在保持健康利潤的同時投資發展我們的業務。”


多元化只是剎了一下車,但並未未停止。


唯品會的兩個好消息


特色電商平臺,都有自己的發展瓶頸,相比於1號店、凡客、酒仙網等同樣小眾方向的平臺,唯品會如今的成績尚算不錯。


想要複製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的多元化嘗試失敗了,醒悟過來的唯品會在拿到2019年漂亮的業績後,可增長的問題並沒有消失。從唯品會財報中,我們能夠發現兩個好的信號,或是唯品會未來突破天花板的關鍵。


首先,“投靠”騰訊帶來的利好。


2019年12月,唯品會向美國SEC提交公告,騰訊在2019年11月25日到12月13日期間持續買入唯品會股權。此次增持後,騰訊持有唯品會9.6%的股權,佔唯品會A類普通股總股數的11%。


另外,由於騰訊是京東的最大股東,京東在去年對唯品會的持股比例增至7.8%。因此,騰訊系持股約17%,已超過了沈亞的持股,也就是說,唯品會已投入到了騰訊陣營。


作為國內的“流量大戶”,騰訊每一次拋出橄欖枝,都能夠為小夥伴帶來巨大的增益。京東最新財報裡,京喜高速發展,就得益於微信將一級入口對其開放。根據沈亞透露,騰訊、京東這個季度新客貢獻22%,上個季度是23%。隨著雙方關係的緊密程度加深,來自於騰訊系的流量會更多,對於唯品會擴充基本盤有很好的幫助。


其次,線下“特賣”業務的落子。


回溯唯品會多元化失敗,原因有很多方面,拋離“特賣”這一基因,是一個很關鍵的點。既然,綜合電商的路子走不通,圍繞“特賣”的多元化,將是唯品會最該走的一條路。


“成長的煩惱”困擾著許多商業公司,例如現在突破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上世紀90年代後期,為了應對Wintel聯盟的帶來的競爭壓力,短暫的對外授權Mac OS的使用權。然而,蘋果PC的用戶相對固定,授權不僅未能擴大市場,因為“克隆機”價格便宜,原有的份額也被蠶食。最終,蘋果以1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這家克隆公司,結束了這出“鬧劇”。


憑藉著軟件+硬件的生態,蘋果屢屢創造奇蹟,一個小小的AirPods在2019 年的銷售額竟達到60 億美元。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萬能的商業模式,適合自己才最重要。


就在2018年宣佈重回“特賣”戰略的同時,唯品會也加速了線下渠道的佈局,通過打造融合線上線下的“特賣”新零售,來實現對天花板的打破。


去年7月,唯品會以29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了杉杉商業100%股權,杉杉商業的主營業務正是線下“特賣”,其旗下擁有已經開業並運營的五個奧特萊斯廣場,以及另外五家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奧特萊斯廣場。


除了對奧萊廣場的收購,唯品會在線下還佈局了唯品會線下店和唯品倉,線下店主要開在購物中心裡,而唯品倉則深入社區。截止目前,以上兩類線下門店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已超過上百家。


雖然,線下門店和放棄的自營物流,同樣是需要大投入的“重”業務,關鍵的是,自營物流和“特賣”消費體驗的關聯並不深(用戶更關注折扣,對於物流時效的需求相對較弱),而線下折扣店的佈局,則可補充到店場景的“特賣”服務。


相比於純線上模式,線下門店日常運營成本和租金成本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如何融合線上線下的打法?如何能夠兼顧成本和利潤?這都考驗著唯品會的運營能力,不過因為同樣聚焦“特賣”這個點,兩個業務線協同起來相對要容易一些。


根據楊東皓透露,杉杉的貢獻在GMV佔比達4%-5%,在淨利潤中佔比更小,因為杉杉徵收的供應商佣金不計入淨利潤,其整體貢獻小於1%。


沈亞認為,“線下對於我們來說蠻重要的,但現在還處於試點摸索階段,包括與杉杉是剛開始合作,線下店也是在前期摸索。目前唯品會有幾百家線下店,微虧損,我們還在初步摸索中。唯品會還是希望穩健發展,不會把賺到的利潤無止境投入線下,如果未來要找很好的合作伙伴,還是要健康的發展模式,能夠賺錢。所以關於線下店的發展,接下來還會探索。”


對於特賣這種商業模式而言,運營效率是做大做強的關鍵,這也是唯品會能夠通過差異化競爭,從眾多電商豪強中立身的資本。


2020年的疫情影響還在繼續,按照服裝業過去的經驗,會在下一季度之前就要備好一定的“貨”,或許又會加重庫存的問題。


經歷了漫長的假期後,國民收入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特賣”這種消費形式的關注,或也會迎來一個小高峰。


2019年經濟的低迷,給唯品會多多少少帶來一定的利好,2020年來了,唯品會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速嗎?就算是利好,也只是一時的增長,其需要服飾品類外的第二曲線,多元化仍然是唯品會未來必須要解題的一個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