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佐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的將領?

牧儒囧途


佐就是佐,稱不上什麼級別的將領!

能夠稱得上將領的,只有大將、中將、少將,對於“佐”應該用中高級軍事指揮官來稱呼更好一點。

日本的軍銜是全世界最特殊的軍銜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倡導西化,什麼都要學習西方,就連日本的軍刀也學習西方,這種全盤接受西方文化然後進行對本民族的新陳代謝實在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在全面西化的過程中,日本為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在後來又對自己的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保留,這就是樣樣學西方,樣樣還要不一樣。

在近代日本學習最多的國家就是德國,德國是近代最值得人學習的國家之一,1871年德國在俾斯麥的帶領下擊敗法國,稱雄歐洲,除了日本,中國也在向德國學習,當時李鴻章就出使過德國,並且俾斯麥見過面。

但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官的軍銜基本也是將校尉三級,即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然後是上校、中校、少校,再是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以下不是軍官。其他國家如美英蘇等軍事強國包括國軍也大多采取這種“將校尉”三級軍官制度。

日本的軍官軍銜卻是將佐尉,也就是將軍銜裡面有大將、中將、少將,然後是大佐、中佐、少佐;最後是大尉、中尉、少尉。其中最特殊的就是這個“佐”了,如果我們按照我們通常意義的對比的話,這個佐應該是對應校,上校對大佐,中校對中佐,少校對少佐。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簡單就能說清楚的。

二戰前日軍編制和國際還不一樣

日軍的軍銜已經夠特殊的了,但是日軍軍隊的編制更加特殊,正常國家都是採取“師-旅-團-營-連-排-班”而日本採取的是“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正常來推算的話,大概可以說成是少尉排長、中尉連長、上尉營長、中校少校團長、上校大校旅長,少將中將師長,來說,如果將大佐和上校對應的話,大佐可以擔任旅長、團級的職務。

但是因為日軍的這個特殊編制,你就更咬不準大佐究竟應該擔任什麼職務,我們還是來從日本的編制來看看大佐究竟是什麼級別的職務。

在日軍一般師團長是中將,旅團長是少將,到聯隊長的時候就應該是大佐,一個步兵聯隊在日本有三千八百多人,和國軍對比的話絕對高過一般團的人數,和一個旅差不多。按照國軍旅長的標準來說,可以是上校旅長,也可以是少將旅長,甚至是中將旅長,因為國民政府的軍銜授的就有點毛病。

而一個步兵聯隊要是和美軍比的話,也就一個團的建制,但是日軍的軍銜也是不斷氾濫的,在二戰初期因為缺乏戰功,軍官軍銜普遍較低,然而在二戰後,中將少將一抓一大把,所以,以日軍一個聯隊長對應美軍一個團,前期可能只是中校,後期很可能就是上校團長甚至是准將。

日軍一個大佐其實很值錢

昨天縱橫分析了日軍一把佐官刀的價值問題,大部分國人可能因為《亮劍》看多了,認為弄一把佐官刀,打死幾個大佐,和少將就跟玩一樣,實際整個抗戰中八路軍總計擊斃六個將軍,四個中將兩個少將,其中一個是追晉的,也就是說這個追晉的生前也是一個大佐,職務是一個步兵大隊長。

國民黨因為是正面戰場,要好一些,擊斃了35個將軍,其中少將25人,但是這25人裡面只有兩個人沒有被追晉,也就是說25個少將裡面,有23個生前只是大佐,按照日軍生前職務來說,中國只擊斃日軍6箇中將,11個少將。

至於李雲龍在伏擊日軍華北觀光團時一下擊斃一個少將,6個大佐,則是扯淡,日軍的將軍很嚴格,只有到旅團一級,並且符合年限才能到少將軍銜,即使是甲級師團的聯隊長也只能是大佐。日本有一個習慣,就是大佐死後,往往給追晉一下,如果這樣來推算的話,很可能我們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追晉的少將就是大多數的日軍大佐了。


史論縱橫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隊編制和軍銜設置都顯得有點特立獨行。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隊編制: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而當時世界普遍採用的是:班、排、連、營、團、旅、師、軍

二戰時期日軍的軍銜也是特意設立的,一共分為兵、下士官、準士官、士官、將官五個等級。具體細分為:

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兵長(兵長實際上也是上等兵)

下士官:伍長、曹長、軍曹

準士官:准尉

士官分為尉官和佐官,尉官:少尉、中尉、大尉;佐官:少佐、中佐、大佐

將官:少將、中將、大將



在二戰時期的日軍軍銜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那就是佐官。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佐官這個設置,只有日本獨有。

根據日本的軍銜設置來看,日本的佐官大體上與別的國家校官差不多。少佐就相當於少校、中佐相當於中校、大佐相當於上校。

一般老說,二戰時期日軍的佐官已經是比較高級的軍官了,少佐一般擔任大隊長的職位,大佐擔任聯隊長的職位


二戰時期,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大概有1100人,與同時期的中國軍隊相比,日軍的步兵大隊介於營和團之間,也就是說一個少佐級別的步兵大隊長能指揮的兵力介於當時國軍的營長和團長之間。

而聯隊是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一般步兵聯隊的人數在3800人左右,人數大體和國軍的一個旅相當(略少一點)。也就是日軍一個大佐級別的聯隊長可以指揮的人數和同時期的國軍旅長相當。




一般認為,二戰時期日軍的最高軍銜是大將。但實際上,在大將之上,日軍中還有元帥和大元帥兩個軍銜。

日軍的元帥,更像是一種榮譽軍銜,一般都是授予那些資歷比較老的大將。在整個二戰期間,日軍一共產生了6個元帥,分別是: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五十六、古賀峰一、永野修身

在元帥之上,日軍還有大元帥。大元帥只屬於日軍海陸軍的最高統帥:日本天皇。



也就是說在二戰時期,裕仁天皇才的軍銜是大元帥,是日本海陸軍的最高統帥,他才是日本最大的戰犯。


小鎮月明


日本在二戰時期採用的軍銜制度,與世界其他國家基本相當。其他國家是尉官、校官、將官,而日本則是尉官、佐官、將官。其中佐官分為大佐、中佐、少佐,因此大佐基本上相當於其他國家的上校。

不過,從指揮的部隊而言,日軍大佐通常擔任聯隊長職務。二戰日軍的編制為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對應其他國家的師-旅-團-營-連-排-班,所以大佐聯隊長相當於上校團長的級別。不過,日本一個聯隊兵力較其他國家的團要多,滿編聯隊包括三個1100人的大隊(營),總兵力3000多人,基本上介於中國軍隊的旅和團之間,甚至超過一些軍閥部隊的師。所以,可以把日軍的大佐看做相當於中國軍隊少將旅長的級別。

如果從所轄部隊戰鬥力來說,一個3000多人的日軍旅團,基本上相當於中央軍一個齊裝滿員的師,或者雜牌軍一個兩三萬人的軍。那麼,認為日軍大佐旅團長相當於國軍少將師長或者中將軍長也不算誇張。


巴山夜雨涮鍋


先看一下日軍大佐的適配職務:步兵聯隊長、師團參謀長、軍司令部的作戰主任參謀或高級參謀、方面軍司令部參謀、軍部(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各二級部的課長,也包括一些高級別的特務機關長或憲兵隊長。這裡所謂的“適配性”是指通常情況下的職銜配套,難免偶有特殊情況。



比如炸死張作霖的主謀河本大作大佐,他的職務就是關東軍高級參謀(當時關東軍為“軍”級),而他的繼任者板垣徵四郎大佐,就是從天津的“中國駐屯軍”平調而來,時任駐屯旅團步兵聯隊長,特別加註“步兵”兩字,是因為日軍的特種兵(騎工炮輜)聯隊長軍銜通常為中佐。

所以大佐這個軍銜很複雜,這是因為日軍的軍銜在將佐這兩層只有六級(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既沒有西式軍銜的准將,也沒有蘇式軍銜的大校,對二戰期間的副師級和正團級的區分不夠明顯。



比如步兵聯隊長就等於野戰部隊的團長,西方和蘇軍都以上校銜為基準,那麼大佐很容易對應上。但是日軍的師團編制較大,完全是西方或民國軍隊的一個甲種軍級單位(師團長中將),它的司令部參謀長怎麼也應該是正師級或副師級(少將或准將、大校),這樣再定義大佐是正團級也不夠合理了。

因此,日軍實際缺少一個副師級的對應軍銜(正師級可以對應少將旅團長),也由此造成了僅從所任職務判斷,很難界定“大佐軍銜”的準確級別。如果再考慮日軍步兵聯隊的兵員數(乙級師團3500到甲級師團4000以上),實際已近似現代軍隊的旅級人員編成,因此,大佐定義為團職顯然偏低了。



目前我軍合成旅的旅長軍銜基本為大校,集團軍軍長軍銜基本為少將,我們國家的軍銜是仿蘇式的;美軍的旅長軍銜基本是准將,因為它沒有大校這一軍銜,所以可以認定,二戰時期日軍的大佐軍銜,等同於現代軍隊的旅級單位軍事主官所對應的軍銜,即:

美式軍銜的准將,蘇式軍銜的大校。

日本軍官從佐官晉升將官是很嚴格的,不少大佐都是陣亡後才追晉的陸軍少將,顯然活著時候資歷和“停年”都不夠條件,比如上躥下跳從東北折騰到華中再到太平洋戰場的“昭和三大參謀之一”的辻政信,到日本投降時也不過大佐軍銜,但仗著參謀的特權,干涉的大事可不少。

(這個軍銜設置的就不太準)

因此,大佐軍銜根據軍官的資歷,在不能晉升將軍的情況下,偶爾上下有所延伸,可以是資歷較淺的副師職或資歷深厚的正團職,沒有辦法,成為將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注意,在我們的討論中,已將民國時期的“師或旅”級,統一稱為現在的“旅級”,實際上,在抗日時期的武漢會戰以後,民國軍隊裁撤了旅級,通通改稱為師;而我軍在現代又進行過一次“師改旅”的整編,統一改稱為“旅”,但意思是一樣的,不要同時把這兩個級別當成上下級來討論,那就混淆軍銜對應的概念了。


度度狼gg


侵華戰爭時期,日本的大佐就相當於我們的上校、他們的大尉就相當於我們的上尉、他們的大將就相當於我們的上將。



很多人不瞭解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大佐的地位,以為他們像電視劇中的很多大佐一樣是可以隨隨便便就殺個十個八個的小人物,但是在實際的歷史中,大佐這樣的身份卻不是那麼容易殺掉的。

殺死一個大佐所帶來的影響

在1931年關東軍侵略東北之後,東北軍不發一槍一炮就退出了東北,把千萬子民留給了日本軍隊蹂躪傷害。

在日本人佔領下東北之後,日本國內大多數無地可種的農民紛紛組成了武裝開墾團向東北進逼,搶奪了很多東北百姓辛苦耕耘的土地。

在土地被搶奪的情況下,很多東北人義憤填膺地組成了民間抗日隊伍,抗擊起了日本人。

當時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被搶奪土地的農民組成的,其他還有一些土匪、警察以及不願聽從張學良命令撤退的東北軍壯士,由他們組成了東北抗日的中堅力量。


當時東北抗日義勇軍一共有11支軍隊,其中一名軍長就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東北悍匪謝文東。

謝文東在日本入侵東北的早期就曾經帶領農民們活活打死了一名日本大佐,當時這件事情引發了世界的高度重視,不僅在國內以及日本強烈報道了這件事情。



在美國的時代週刊、英國泰晤士報、還有一些歐洲的大報紙也紛紛報道了這件事情,由此可見日本大佐的身份確實是比較重要的,不像很多神劇中的大佐一樣說殺就馬上殺得掉。

雖然後期在全面抗戰爆發的時候,日本大佐的死亡人數也不少,但是每一名日本大佐的死亡在敵我雙方都會被高度重視。

在我方會成為宣傳的利器激勵人心,在日本則會被他們化作悲壯,同樣也會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

大佐、大將、中將、少將在日本軍隊中代表的身份

日本的陸軍一共有六大總軍,這六大總軍分別是中國派遣軍、東北關東軍、東南亞南方軍、日本本土兩大總軍。

這六大總軍就相當於日本的六個大軍區,而這些總軍的總司令就是由他們的大將擔任的。


在總軍之下,在軍隊中排到其次的是軍級以及師團級單位。

日本的軍隊編制跟我們不同,他們的一支軍就如同我們的一支集團軍,他們的一個師團就如同我們當時的一支軍隊。

而在抗日戰爭早期,日本一個師團的戰鬥力可以頂得上我們五個正規軍的戰鬥力。

日本的這些軍長以及師團長大多數是由中將擔任的。

日本的一個旅團就相當於我國的一支師,而他們的旅團長是由少將擔任的。

在日本的旅團下面,則是日本的聯隊,日本的聯隊相當於我們的團級單位,而日本的聯隊長大多數是大佐擔任的,就相當於我國的團長。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高級將領死亡數量非常之少。

很多時候他們都不是在戰場中直接被打死的,而是在有心算無心的情況下無意被擊斃的。

因此雖然大佐沒有大將、中將們地位那麼隆高,但是他們在戰場中的傷亡對我們來說卻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說這就是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們的上校,他們主要擔任日本軍隊中聯隊長的軍職,他們的聯隊就是我們的團、他們就相當於我們的團長。


孤客生


二戰時期日軍的尉、佐、將銜,日語分少、中、大,其實就是通常所講的少、中、上,但和歐美軍隊的少、中、上並不完全相等。



例如日本陸軍的聯隊長是大佐,而聯隊相當於西方的團,那麼大佐就是團長級別。從規模上講,聯隊人數也的確與美軍的團差不多。例如美國陸軍以日裔美國人為主組成的442步兵團就有3800人,比日軍的聯隊還要略大一些。



但是日軍的師團參謀長也基本是大佐,而其他國家師一級參謀長基本是准將或少將,這樣一來日軍的大佐就不能簡單對等於上校了。



還有就是日本陸軍根據作戰臨時編組的支隊是以指揮官命名,規模有時超過一個旅團,軍銜可高至中將;有時只有一兩個步兵大隊,最低軍銜是少佐。而大佐擔任的支隊規模則在很多時候超過了聯隊,如佐佐木勘之亟大佐指揮的佐佐木支隊就轄步兵第216聯隊(欠1個大隊)、步兵第217聯隊第3大隊、步兵第218聯隊第3大隊、山炮兵1箇中隊、工兵1箇中隊、無線通信1個分隊,這時的大佐也不能簡單以上校對待。



也就是說,日軍的軍銜與職級不像歐美軍隊那樣對等。(S)


聯合防務


在抗日電視劇當中,有一種大佐滿地走,中將多如狗的感覺。但是如果說真的是這樣,我感覺這是對我們先輩們的一種侮辱。他們當年拼死拼活的打下的江山,現在電視劇中卻都是弱智的日本兵。


其實“佐官”的軍銜是日本所特有,但是真正的脫胎還是來自於歐美。因為在19世紀的時候,日本曾經在歐美人身上吃過虧。後來派了大量的學員前往歐美地區學習,很多東西幾乎都是照搬。作為軍隊這種重中之重,日本當然也是重點學習。

日本在二戰投降前夕的時候,日本國內存在了將、佐、尉、準士、下士五種軍銜。再加上特有的上士兵,總共是六等十六級。其中將官、佐官、尉官細分有大、中、少,準士官只有准尉,士官分為了曹長、軍曹、伍長,士兵又有上等、一等、二等。上面是十五種,還有最低等級的上士兵。

二戰開始的時候,日本模仿當時的德國建立軍隊制度,其中是以師團為基本單位。對應的司令官(軍長)就是中將,師長對應中將或者部分少將,旅長對應少將和部分大佐,團長對應大佐或者中佐。所以說日本的大佐對應的是我們的團長,也就是中國的上校。


但是要提出一點的是日本的建制和我們不一樣,也就是同樣的編制名稱,日本人數有可能是我們的幾倍。所以百團大戰開始的時候,蔣介石曾經很驚訝,什麼時候發展到了這麼多人了。其實他是多慮了,我們的當時的建制很不全,很多時候稱作是團都是勉強。

而且日本對於畢業院校很看重,比如說如果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最多也就是大佐。如果是陸軍大學就不一樣了,可以升到很高位置。我們重新言歸正傳,日本大佐下面管理多少人?通常日本的大佐會管理一個聯隊,也是作戰時期最基本的最站單位。包括了

步兵聯隊(人員3747,馬526,各種槍2590,各種炮14,擲彈筒76,非機動車256)。野炮兵聯隊:(人員2894,馬2269,各種炮48,各種槍541。)騎兵聯隊:(人員452,馬429,各種槍320。)工兵聯隊:(人員672,馬99。)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馬2612。)

另:如果日本當時真的像電視劇裡面死了這麼多大佐,動不動就是一個大佐掛掉,那麼日本下面早就亂套了。


史之策


現實中日軍編制和我們不一樣,再參考戰鬥力人口數量。日軍師團為中將,下設兩個旅團為少將,下設四個聯隊為大佐。師團一般為兩萬多人,旅團一萬人,聯隊5000人左右。同時期聯隊兵力相當於正規中央軍旅級,八路軍新四軍師級,戰鬥力可以正面槓同時期正規中央軍3個師,再參考日軍中將可以指揮重大戰役,也就是日軍大將相當於聯軍司令既元帥,中將可以做戰區司令約相當於最高同時期二級上將,少將約中將,大佐則約等於同時期師長既少將。亮劍為啥也帶神劇色彩就是作者本身也不瞭解抗戰實際。


玉龍隨心掌


筆者就一句話,無法解釋。如果想將這個大佐軍職強制解釋成現在軍職的人。那腦子肯定進水了。

大佐這個軍職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日軍二戰時候的部隊編制,不是我們想在可以用現在軍銜可以解釋的。日軍軍銜是越往高級走,那就越不能說明職務大小。比如以中將來說,一些日軍部隊甚至會有三級長官都是中將情況出現。往細一點說,日軍的軍職往往不是簡單的作戰部隊的軍官,日軍一些將軍的職務還有莫某職務的奏事官,相當於中國唐代的一些官員職務。也是影響日軍軍職的一因素。

筆者不願意解釋大佐軍銜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日軍作戰部隊的變化,以至於一些軍銜的等級發生了不能理解的變化。

以日軍師團來說,日軍一些師團在後期不設置旅團,一個師團有一個步兵群司令部,司令部下有三個聯隊,三個聯隊長都是大佐了。肯定會有讀者問,如果中將是師團長,一個師團可以看做中國軍隊的師部,那個步兵群司令部就可以看做旅團,聯隊長是團級。那是絕不可以的。因為還有一些師團恢復了旅團制度,也就是師團下面有兩個旅團,但旅團下面不設置聯隊,聯隊往下是大隊,那種師團是每個旅團有四個大隊。一個聯隊有三個大隊。假設大隊可以看作是營的話,如果按照上文的說法,不就變成了旅長指揮營長了嗎?

而那個步兵團司令部是沒有多大權力的,也就是師團長直接指揮聯隊。如果那樣說的話,不就是說大佐的權力等於一個少將了嗎?

一般來說,雖然中國軍隊也有一些師下面只設置團長,但畢竟不能說是完整意義上的師了。一般的中國軍隊師,乃至一些世界範圍的步兵師,也是師旅團三級並存的。而日軍那種奇怪現象,實在不能用一些客觀條件來解釋或者翻譯。

日本海軍還有類似的司令官。一支小艦隊的最高長官是司令官。小艦隊上面的大艦隊最高長官,也叫司令官。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現代軍銜制度,中國是近代以來學習歐洲建立的,日本也一樣,因此,稱呼和使用上基本上也是照搬西方然後翻譯過來使用。佐不是將領,是中高級指揮官,將領是隻帶將級軍官,不包括准將,准將還是中高級指揮官。佐對應的是校,因為翻譯問題,中國將中高級指揮官翻譯為校,因此,中國的中高級指揮官稱為校級指揮官,分別命名為少校、中校、上校。日本則翻譯為佐,但是日本,上,這個字詞一般人是不能用的,只有他家天皇能用,因此用大字,形成了少佐、中佐、大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