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朝堂之内,流言四起,最终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的密谋之下,夺门之变爆发。原本被幽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第二次临朝称制。而有着匡扶大厦将倾之功的于谦,也含冤被杀。那么发动这场政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又有何下场呢?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辅佐明英宗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这三人都获得了擢升。但也正是因此,三个小人之间便又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互相攻讦。而被擢升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执掌内阁位同宰相的徐有贞,也率先成为倒台的那位。


徐有贞,作为明宣宗朝的进士,可谓是饱学之士。不仅仅对于儒学经典、诗词、书法擅长,即便是天文、地理、兵法、水利等也都是无所不通。作为世家出身的他,在步入仕宦后也算顺风顺水,正统二年时他被晋为侍讲,能够与明英宗朝夕相伴。

正统七年(1442年),明朝西南边陲的思氏叛乱,作为熟谙兵法的他不仅仅上书《武功集》,还提出了大明之患,不在西南,而在瓦剌的见解,但是可惜的是未被明英宗采纳。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而真正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事件,则是土木堡之变。

当明英宗朱祁镇,欲效法朱棣故事一展武功之时,却落得一个为瓦剌也先俘获,五十万大军损失殆尽、66位功勋战死的结局。获得了土木堡大胜后,瓦剌又裹挟明英宗兵指北京。

此时的京畿内只有老弱病残,勤王大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抵达,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摆在大明王朝面前的是战、和亦或者逃遁。

当时邺王朱祁钰辅政,太子朱见深不过2岁孩提。虽然朝堂慌作一团,但在廷议之时,徐有贞自负以天文星象,提议南迁避祸。这样一个拱手将百万国土相送的方案,虽然大军压境但如此之举,显然不和群臣之心,被于谦为首的众臣驳斥的体无完肤,他本人也悻悻然,名声大坏。最终,廷议的结局便是邺王朱祁钰晋为皇帝,是为景泰帝。这样一个举措的提出,无疑也让徐有贞的仕途无望。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坦白讲,这样的举措,其实于国有亏,但不至于被万事唾弃。在景泰年间,他出知佥都御史时,面对黄河水患频发的问题,运用自己对水利的熟知,以置水闸、开支 流、疏浚运河的措施,成功的治理了黄河水患,也是潘季驯之前明朝最好的治水专家。

可惜的是,当历史来到风口。在讲究闻达天下的文人希冀之下,当听闻石亨等人的密谋后,他很自然的 选择加入。他要的就是扶立新君,闻达天下。他也果真成功了,朱祁钰的病重、朱见济的早夭,于谦这位忠臣的“社稷为重”,成就了他的宰辅之职。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但杀害于谦 ,也终于让他成为了秦桧一般的人物,而膨胀的权利欲,也让石亨、曹吉祥之间明争暗斗,徐有贞也被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以撒布谣言的方式搬到,从宰辅到广东参政,后又为石亨所奏,直接被流放云南。

名利也成为了过眼云烟,明英宗天顺四年,石亨罪发,徐有贞才得以准允回家。过了十余年的 浪迹山水生活后,明成化八年,年65岁而卒。

至于因拥戴之功,被封为忠国公的石亨,他的结局比起徐有贞则要差的多了。石亨,出自武将之家,早年担任一些下级武官。在英宗正统年间,因为对瓦剌作战有功,接连被擢升,而当北京保卫战打响,于谦的举荐之下石亨也成为明军右都督。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但这些知遇之恩,在利益面前,其实显得脆弱不堪。在朱祁钰病笃之时,石亨也正是靠着手握大权,成为夺门之变,于谦被杀的始作俑者。成为忠国公后,这位大将恃宠而骄、骄横跋扈,既有随意拔擢亲故之罪责,更有干涉朝政、诬告大臣之实,甚至还有奏疏要求朱祁镇为他家祖墓立碑这样的举动。终于天顺三年,他的侄子谋反而诛,他本人也被削官为民,随后次年正月便以谋反之罪,被下狱,死在狱中,连同他的亲故也都被杀。

至于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可谓是三人中最惨的那位。出自王振门下的他,早就想着能够“侍奉”朱祁镇,而夺门之变也恰好就给了他效忠的机会。在辅佐朱祁镇重登帝位后,他也获封大量庄田,还总督三大营。

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但由于他与石亨、徐有贞之间的矛盾,而且曹吉祥更是有诬告御史、阁臣之举,明英宗也开始疏远他。等天顺四年,石亨因为僭越而被死于狱中,族人被杀后,曹吉祥对于这位同侪的处境也是深为不安。

于是,便有了《明史》上曹吉祥问:“历史上可有宦官子弟为天子吗”这般忤逆之语,而可能是曹操的魅力,给予了他信心,决定谋反。趁凉州外患告急之时,他决意由嗣子曹吉钦领兵入内反叛。但到底是事情泄露,为都指挥马亮上禀,英宗也果断将曹吉祥下狱,这场叛乱不日也被平定曹钦被杀,曹吉祥也被凌迟处死。

都说“恶人自有恶人磨”,三个因利益投机聚在一起的小人,也终究死在了自己对权利的贪婪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