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姜维明明比魏延差,为什么诸葛亮要培养姜维做自己的接班人呢?

简朴韵


关于魏延和姜维究竟谁优谁劣,在历史上是没有对比的,说姜维比魏延差,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诚然,魏延是刘备部曲将出身,并且又在赵云荣升桂阳太守之后,接了赵云的班,成为刘备的牙门将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魏延是刘备嫡系中的嫡系。

魏延曾是刘备选中的军中接班人

公元219年,刘备经历了与曹操的两年血战,终于攻占了汉中,同年在沔南进位为汉中王。随即大肆封赏功臣,魏延被封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一职,成为了蜀汉政权的新贵。

刘备之所以任用魏延而不任用赵飞做汉中都督,其出发点并不是不信任张飞,而是要在军中注入新鲜血液,作为关羽、张飞、赵云诸位老将们的接班人。

魏延也不负所望,从作为刘备部曲将之后,就屡立战功,在刘备攻取南四郡、攻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屡立奇功,也担得起刘备委以的重任。

除了魏延具有刘备嫡系和屡立战功的原因之外,刘备重用魏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之外,魏延还具备其他新生代将领一个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他是刘备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战略目标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在这一点上,魏延要远胜于荆州派、益州本土派和蜀汉军中中其他派系将领。

刘备死后,蜀汉军中仅有赵云以资历老的原因在军中的地位超过魏延,除此之外,魏延是蜀汉军中的第一人。

姜维为什么受到诸葛亮重视

反观姜维,本是曹魏降将出身,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投降。姜维虽然是凉州上士,也被诸葛亮重用,但在蜀汉军中的地位远不如魏延,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刘备夷陵之败后,蜀汉政权积攒了几十年的精华损失殆尽,这直接造成了政权内外部的矛盾有总爆发的趋势。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局势下,如何确定蜀汉政权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诸葛亮和魏延对于蜀汉政权不能困于益州一隅之地,向外扩张的思路是一致的,但在进取方向上却出现了矛盾。

按照魏延的逻辑,蜀汉政权的最大敌人是曹魏,要想实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那就是必要兵发长安,直取洛阳,与曹魏政权争夺中原。可是,此时的蜀汉政权在连续失去了荆州、上庸地区之后,实力已经远不如前,根本无法完成之前《隆中对》中所设计的战略构想。诸葛亮虽然采取的也是积极防御的战略,但是在发展方向上却是要出兵陇右,占据凉州,以西凉地区的精兵良马增强蜀汉政权的实力,待到时机成熟,在出兵北伐,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

所以,诸葛亮才会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没有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计策,而是要先攻占凉州的陇右地区,徐图进展。这才是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所在之处。

诸葛亮选择接班人的条件

诸葛亮之所以会重用姜维,一方面是姜维确实具有很强的能力,其家族在雍凉地区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姜维非常认同诸葛亮先占据陇右,以雍凉地区的精兵良马壮大实力之后再北伐的策略,这才是诸葛亮要培养姜维作为接班人最重要的因素。

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最重要的领导人,他要选择的接班人要看的是该人是否能够认同自己的战略并忠实的执行自己的战略方针,在这一点上,姜维无疑符合这个条件。而魏延,在内心深处根本不认同自己的战略。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够控制住他,可是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接了诸葛亮的班,以魏延的在蜀汉军中的影响力,他势必会全面推翻诸葛亮的战略构想,按照自己的战略方针行事。如此一来,即使魏延出奇成功,占据了长安,以蜀汉政权的实力,也抵挡不住来自曹魏政权的两面夹攻。

总结

所以说,诸葛亮选择接班人的条件跟魏延和姜维二人的能力并不直接挂钩,而是这位接班人是否认同并且能够忠实执行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在这一点上,姜维比魏延更加适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