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夷陵之战刘备带上诸葛亮就能成功吗?诸葛亮在哪里?

张雪-妙妙


三国时期,因为关羽镇守荆州,而荆州又是一个兵家重地,东吴是一直想得到荆州的。以至于后来东吴不仅袭取荆州,而且刘备最为信任、倚重的关羽亦遭擒被杀,刘备和关羽、张飞情深义重,对于关羽之死,刘备心中的悲痛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因为关羽之死,刘备深恨东吴孙权,为了给关羽报仇,故刘备决定征讨东吴,当时蜀汉大臣多数以局势而考虑,劝谏刘备不可征吴,因为蜀汉的敌人首先是曹魏,反对征讨东吴的大臣,其中就有诸葛亮。

然而刘备是主公,所以在刘备坚持下,蜀汉大臣最终没有能成功劝住刘备,于是刘备就带着蜀汉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东吴。

不过蜀军虽然气势汹汹,又是刘备亲自出马带兵,也给东吴上下带来巨大的震惊,但最终刘备却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让蜀军损失惨重,蜀汉政权也元气大伤,就连刘备本人,也在没多久后,离开了人世。


那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带上诸葛亮能成功吗?诸葛亮在哪里?

当时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魏蜀吴并立的局势,在刘备征讨东吴的同时,还是需要有人镇守蜀汉本土的,亦要提防曹魏带来的危胁。刘备率大军征讨东吴,此时若没有一个有能力、影响力的人镇守蜀汉本土,若曹魏突然来功,岂不是让刘备有了后顾之忧。或者后方本土不稳,前方刘备战事失利,刘备岂不是没有了退路。那时就是进退两难之地了。

刘备征讨东吴时需要有人镇守蜀汉本土的,而这个镇守的人就是诸葛亮。就是因为这个部署,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虽然惨重、蜀军损失惨重,但东吴却并不敢轻易的进入蜀国本土、不敢过度的追击蜀军。


诸葛亮智慧过人,善于治军用兵,对蜀汉忠心耿耿,是智者和忠臣的代表人物。

若说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带上诸葛亮会不会成功,其实结果虽然不会像刘备那样败的很惨,但是想要大胜,也是不易的。

因为诸葛亮虽善用兵,但陆逊也不遑多让,同时东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蜀军则远道而来,此时陆逊只需坚守,以逸待劳,蜀军想要大胜,是不易的。

再则,就以诸葛亮本身,他根据当时三国局势、蜀国的利益考虑,是极力反对征讨东吴。就算他和刘备一起去征讨东吴,诸葛亮就会处处为维护孙刘之间的联盟关系而留下后路,极大限度的不让蜀汉、东吴的关系弄的最僵。这样的话,蜀军就可能不会出现像夷陵之战那样的惨败,当然也不会有特大的胜利。

而就算那时诸葛亮想为刘备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但已经满心东吴仇恨的刘备,又怎么会过多的采用诸葛亮的呢!


当然这些只是假设、如果的,而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也是不存在假设、如果的,那段历史的结果就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陆逊大获全胜。


中孚鉴


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我们不妨假设下刘备带上诸葛亮。诸葛亮其实没有三国说的那么神,他的优势是他的眼光长远,是个优秀的战略家,而并非出色的战术家。而大的战略是蜀国想统一必须联合吴国。但是刘备已经把大方向定好。既然战略已经定好,带上诸葛又有何用?


子妄语


要是玩三国志游戏,带个诸葛亮兴许管用,可这特么是现实啊!作为丞相,诸葛在白帝城监督后勤,是非常合理的安排。至于说刘备攻打吴国,基本是没多大可行性,就算惨胜了,也是曹魏来个渔翁得利,三国很可能要早结束几十年。

至于说现实中的结果,蜀国脆败但依然有能力自保,吴国几乎没损失,还能顶得住曹魏,三国均势并没有完全打破,只是蜀国和吴国换个位置,蜀国完全失去统一中原的机会


风雨无阻wind


诸葛亮不支持。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醒着做梦4468


成功个鸡巴毛,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得到全军的绝对信任,他也不肯去,不想背锅,他是个明白人,知道刘备的性格,这一仗是无法避免,所以他就在白帝城等候消息,听天由命。从内心来讲他是希望刘备万一成功击败孙权,隆中对就实现一半了


透心之波


历史没有如果,当然如果诸葛亮真的同刘备去攻打东吴,当时蜀中政治还不牢固,没有诸葛亮镇守肯定会出大乱,前方战事胜负未卜,后方祸起萧墙,那是要亡国的!!!


江山青美


带上诸葛亮的话夷陵之战可能不会输,可是西川百分百没了


刨底揭秘


诸葛亮本来也不是很会打仗,不过带诸葛亮应该会平稳退军成功不了,也失败不了,不会想刘备那样陪的精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