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劉煜輝:再造資本形成的新引擎只能靠資本市場

本報記者 姜楠

以“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年會(2019)日前在京召開。與會業界專家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優化金融體系結構、防範金融風險與補短版、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擴大高水平雙向開放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年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以“資本市場改革:從宏觀到具象的邏輯”為題發表演講。

劉煜輝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並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創造更多的全要素,需要創造出更多的技術資本、人力資本、智力資本、信息資本、知識資本去填充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但這些要素銀行的肚子生不不來,政策的抓手逐漸聚焦到再造資本形成的新引擎,靠誰,只能靠資本市場。”他說。

結合國外先進資本市場發展經驗,劉煜輝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如果要立起來,需要強大投行,由中國的高盛、大摩去承載中國資本市場核心功能的實現。而科創板第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實驗制度,找到資本市場的兩根支柱(集體訴訟和損害賠償),一定要支撐起中國未來證券市場基本架構。過去中國資本市場因為缺少這兩個要素,所以資本市場實際上就是一個套利的結構,沒有人對價格負責,割二級市場交易者的“韭菜”,同時也導致二級市場要賺錢,只能靠“流動性溢價”的價差模式,很難賺到經濟和企業成長的錢。“未來的資本市場改革就是要改變這個基因,缺什麼補什麼。”

接下來,他認為,是實現路徑的探索。他說,美國的高盛、大摩集信託責任、商譽、專業精神、高超的金融技術於一身,它可以用嘴說話,投資銀行可以掌握市場的定價權,正因為它有兩百多年自上而下的市場積澱。我們可能需要另闢蹊徑,嘗試以商業銀行的模式去探索一條實現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核心功能的路徑,用商業銀行模式(資本為王)去實現“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

強大資本從哪裡來?劉煜輝建議,可以考慮遴選券商,大規模發行可轉換債券、永續債券或優先股權,由全國社保和各地方社保認購。社保以劃撥的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的股權為質押,央行以相應交易結構支持。事實上的“政府信用”注資後,有條件的券商也可進一步再向社會發行股份募集資本。如此形成投行相當規模資本金,再撬動形成龐大的企業權益資本。

最後,劉煜輝表示,當前各種實踐路徑我們還正在探索,也可能會招致不少的詬病,因為這需要介入很多非市場力量,但時至今日中國經濟轉型已駛入深水區,各方面矛盾盤根錯節,可能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接受市場要素自然培育生長的過程了,如果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