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汶川县大寺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上“保险”

汶川县大寺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上“保险”

惊蛰刚过,乍暖还寒。3月6日,记者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来到汶川县灞州镇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大寺村。“你们来看,去年试种的羊肚菌已经成功了,再过十多天就可以上市。”驻村“第一书记”钟毅热情地邀请去看村民试种的羊肚菌。

大寺村坐落在汶川县城西北,距县城16.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古羌村落,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91户341人,贫困户8户23人。由于山高林密,海拔较高,交通不便,曾经,这里的村民观念陈旧,产业技术匮乏,留守村民多为老弱病残,2014年,该村被认定为贫困村。

汶川县大寺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上“保险”

省林草局在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大寺村过程中,从“实”处着手,先后投入资金、项目,实施产业帮扶。大寺村大力发展青脆李、红脆李等果木,全村改变了以粮食为主打的产业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硬化通村道路,这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大寺村8户贫困户23人全部脱贫,贫困村成功退出。

出生于1986年的钟毅,2019年1月,从省林草局下派到大寺村接任“第一书记”职务。刚来到村子里,看到前任“第一书记”和当地村“两委”已经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自己接下来该带领村民做什么?钟毅感到茫然。

汶川县大寺村第一书记,为村民脱贫上“保险”

为能让村民们赚到更多钱,巩固脱贫成效,钟毅和帮扶部门同志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民意愿。几个月时间中,他摸清了群众“家底”。就在这个时候,汶川县遭受百年难遇的“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道路中断,村民种植的李子也遭受重创。

去年李子最低仅卖到了0.7元/斤,产业抗风险能力极低,一旦发生极端情况,大寺村脱贫攻坚成效就会受到威胁。如何为村民脱贫上一道保险?读研时专攻林业知识的钟毅,决定还是要从土地上做文章。经过多次实地走访了解,他发现李子销售完后11月至来年4月,树下的土地完全空出来。而此时,正是羊肚菌种植的最佳时间,于是,他邀请省林科院专家来到村里指导村民开展羊肚菌种植。

村民余翔家里有近30亩土地主要栽种青、红脆李。去年受泥石流影响和李子价格下跌,收入大幅减少。“只栽种李子,现在一年收入看起来可观,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余翔说,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展李子种植,价格正在逐年下跌。当得知“第一书记”要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羊肚菌种植后,余翔放弃外面每天200元的打工收入,一心投入到羊肚菌种植中。疫情期间,遇到种植上的技术难题,余翔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和省农科院专家联系。

“羊肚菌试种成功了,今年李子一摘完我就要开始大面积种植。”余翔说,试种期间他种了2亩土地,目前土地中的羊肚菌已经陆续长出来,按照长势,预计每亩收入300至500斤。“按照40至60元每斤市场价格计算,一亩地收入15000元应该没有问题。”余翔信心满满。

贫困户张玉华自己手有残疾,丈夫长期生病,依托20亩李子树和养蜂收入2016年一家4口成功脱贫。“羊肚菌管理还是简单,只要注意保湿和通风就可以了。”开始羊肚菌试种,张玉华也是第一个报名。“去年李子收入11万元,蜂蜜在省林草局的帮助下卖了2.8万元,羊肚菌试种成功后,收入还会更好。”张玉华说。

“大量发展羊肚菌种植,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大棚育种,减少投入成本。”看到村民发展林下羊肚菌试种成功,钟毅这些天也正在忙着联系商标注册和对外销售问题。

为持续巩固大寺村脱贫攻坚成效,今年省林草局还将投入100万元用于该村产业道路建设和大棚种植。为把资金早日落到实处,疫情还未结束,钟毅就和村“两委”干部坐在一起商讨——如何把资金与羊肚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调动更多村民种植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