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第一书记,架起干群连心桥

青海新闻网讯 “这个老汉叫文发学,今年75岁,阿奶叫伊惠昌,73岁了,两人都患有严重的矽肺病,儿子文占福49岁,长年在外打工……”来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新城村低保贫困户文发学家,驻村第一书记赵有海对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了然于心。

距县城仅有3公里的新城村共有450户1767人,全村有耕地85.1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4公顷。精准扶贫户7户20人,其中一般低保兜底户3户7人,低保贫困户4户13人。村民主要收入以传统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为了尽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前任第一书记高海录、现任赵有海书记会同村“两委”班子成员,精准识别并认真研究帮扶措施。争取大通县城管局和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两家帮扶单位资金改善家庭整体状况,修建围墙、粉饰墙体及门窗、铺地砖等;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配置简单的家具及日用品;实施医疗救助,减轻病患家庭的医疗负担;多方协调帮助户主就业;通过民政部门,实施低保兜底,申请临时救助。

贫困户文发学告诉记者,他家的五间房子一直是毛坯房,由于两人年迈多病,儿子又挣不到多少钱,房子盖起来后一直没能力装修,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协调帮扶,阳台做了玻璃封闭,铺了地板砖,墙也粉刷一新,前阵子把院子平整了一下,倾斜的土围墙也换成了砖墙。

得知伊惠昌老人患有矽肺病,且没钱住院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后,赵有海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实施医疗救助,帮助他在大通县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

“前几年,这个病把我折腾坏了,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赵书记的帮扶,现在,病好多了,家里也亮堂了,儿子也到西宁上班去了,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伊慧昌老人激动地说。

村民伊正青,家中有妻子和一对龙凤胎儿女共4人。伊正青长期在西宁小寨当门卫打零工,月工资1200元,妻子王淑姐因患有严重的肺心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女儿患癫痫病需长期药物治疗,沉重的就医压力,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12月,伊正青家被评为精准扶贫户。多年来,由于王淑姐的户口未迁至桥头镇,导致许多个人事项无法办理。2016年,时任第一书记高海录、驻村干部、村会计及王淑姐本人到乌兰县公安局为其办理了身份证,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为了顺利上缴养老保险,桥头镇政府组织相关人员赴乌兰县铜普镇协调解决王淑姐的户口问题,后因王淑姐肺心病yi医治无效去世而告一段落。

王淑姐于2018年3月份因病去世后,考虑其家中经济拮据的情况,西宁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和大通县城管局党支部发出“爱心捐款倡议书”,号召全校、全局党员干部伸出援助之手,共募集捐款10000元,并申请临时救助20000元。除此之外,扶贫第一书记先后联系两个联点党支部筹资4.2万元,为他们家进行房屋整修,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并为伊正青找了一份月工资2000元的工作;同时,为其实施低保兜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为其申请临时救助;2017年实施了产业发展项目,购置320型半封闭摩托车……

“党和政府对我真的太好了,第一书记始终把我的困难记在心上,一件一件落实,我坚信,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早日实现脱贫……”伊正青的话语充满感激,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