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汶川縣大寺村第一書記,為村民脫貧上“保險”

汶川縣大寺村第一書記,為村民脫貧上“保險”

驚蟄剛過,乍暖還寒。3月6日,記者沿著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來到汶川縣灞州鎮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大寺村。“你們來看,去年試種的羊肚菌已經成功了,再過十多天就可以上市。”駐村“第一書記”鍾毅熱情地邀請去看村民試種的羊肚菌。

大寺村坐落在汶川縣城西北,距縣城16.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高半山古羌村落,全村有2個村民小組,91戶341人,貧困戶8戶23人。由於山高林密,海拔較高,交通不便,曾經,這裡的村民觀念陳舊,產業技術匱乏,留守村民多為老弱病殘,2014年,該村被認定為貧困村。

汶川縣大寺村第一書記,為村民脫貧上“保險”

省林草局在脫貧攻堅對口幫扶大寺村過程中,從“實”處著手,先後投入資金、項目,實施產業幫扶。大寺村大力發展青脆李、紅脆李等果木,全村改變了以糧食為主打的產業模式,實現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硬化通村道路,這裡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2017年,大寺村8戶貧困戶23人全部脫貧,貧困村成功退出。

出生於1986年的鐘毅,2019年1月,從省林草局下派到大寺村接任“第一書記”職務。剛來到村子裡,看到前任“第一書記”和當地村“兩委”已經帶領村民擺脫貧困,自己接下來該帶領村民做什麼?鍾毅感到茫然。

汶川縣大寺村第一書記,為村民脫貧上“保險”

為能讓村民們賺到更多錢,鞏固脫貧成效,鍾毅和幫扶部門同志深入農戶家中,瞭解村民意願。幾個月時間中,他摸清了群眾“家底”。就在這個時候,汶川縣遭受百年難遇的“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導致道路中斷,村民種植的李子也遭受重創。

去年李子最低僅賣到了0.7元/斤,產業抗風險能力極低,一旦發生極端情況,大寺村脫貧攻堅成效就會受到威脅。如何為村民脫貧上一道保險?讀研時專攻林業知識的鐘毅,決定還是要從土地上做文章。經過多次實地走訪瞭解,他發現李子銷售完後11月至來年4月,樹下的土地完全空出來。而此時,正是羊肚菌種植的最佳時間,於是,他邀請省林科院專家來到村裡指導村民開展羊肚菌種植。

村民餘翔家裡有近30畝土地主要栽種青、紅脆李。去年受泥石流影響和李子價格下跌,收入大幅減少。“只栽種李子,現在一年收入看起來可觀,但也不是長久之計。”餘翔說,全國各地大規模開展李子種植,價格正在逐年下跌。當得知“第一書記”要帶領村民發展林下羊肚菌種植後,餘翔放棄外面每天200元的打工收入,一心投入到羊肚菌種植中。疫情期間,遇到種植上的技術難題,餘翔通過微信平臺及時和省農科院專家聯繫。

“羊肚菌試種成功了,今年李子一摘完我就要開始大面積種植。”餘翔說,試種期間他種了2畝土地,目前土地中的羊肚菌已經陸續長出來,按照長勢,預計每畝收入300至500斤。“按照40至60元每斤市場價格計算,一畝地收入15000元應該沒有問題。”餘翔信心滿滿。

貧困戶張玉華自己手有殘疾,丈夫長期生病,依託20畝李子樹和養蜂收入2016年一家4口成功脫貧。“羊肚菌管理還是簡單,只要注意保溼和通風就可以了。”開始羊肚菌試種,張玉華也是第一個報名。“去年李子收入11萬元,蜂蜜在省林草局的幫助下賣了2.8萬元,羊肚菌試種成功後,收入還會更好。”張玉華說。

“大量發展羊肚菌種植,我們可以通過發展大棚育種,減少投入成本。”看到村民發展林下羊肚菌試種成功,鍾毅這些天也正在忙著聯繫商標註冊和對外銷售問題。

為持續鞏固大寺村脫貧攻堅成效,今年省林草局還將投入100萬元用於該村產業道路建設和大棚種植。為把資金早日落到實處,疫情還未結束,鍾毅就和村“兩委”幹部坐在一起商討——如何把資金與羊肚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調動更多村民種植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