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恆大造車,幾成把握?

恆大造車,幾成把握?

一直造房子,現在要造車,恆大有幾成把握?對造車,萬房君是個外行,請教了幾位汽車行業大咖。以下是交流實錄。

Q:訪者

A:答者

Q:國內主流造車廠商都是引進、消化、自發主展,恆大造車為什麼要用“買、買、買”模式?

A:國內汽車自主品牌原來的老套路,“ 購買—分解—仿製”,實際上是“逆向研發”。它是相對於“正向研發”而言的研發模式。“正向研發”是先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取得參數,然後進行市場測試和產品推廣。而“逆向研發”正好相反,它通過先購買其他廠商的成熟車型,然後通過拆解、測量來獲得參數。

“逆向研發”耗時少、投入低,而且對市場的反應也快,似乎非常適合國內的汽車生產商。40年前的日本,20年前的韓國,他們同樣是靠“逆向研發”的過程,獲得了今天的成就。

但“逆向研發”只是開個頭,最終還是要“正向研發”。汽車核車的本質是:必須通過不斷地重複模擬流程,持續地進行改進,來積累“汽車模型參數”,從而獲取最優製造模型參數。國內汽車生產商由於缺乏參數的積累,直接運用軟件進行開發非常困難。

中國要真正實現汽車強國,逆向研發起點太低。

恆大的“買、買、買”模式,實際上是兩步並一步走,一開始就緊盯“正向研發”,開創了恆大造車模式。

Q:什麼叫“恆大造車模式”?

A:你看看這份採購大名單,瑞典NEVS、科尼賽克、卡耐公司、荷蘭的輪轂電機公司……許家印很聰明,不去買人家的生產線,而是買全世界在新能源領域最聰明的腦袋。

你要注意看,不是一個聰明腦袋,也不是一批聰明腦袋,而是新能源汽車整車生態的最聰明腦袋。

最關鍵的是,你有錢還不行,人家願意不願意賣,才是問題。有錢的企業很多,願意買的也很多,但賣家全球就這幾家,是稀缺資源。

恆大願意買,人家願意賣,能做到兩廂情願,需要兩把刷子,這就很不簡單。

套用一句話:全世界新能源汽車最聰明的腦袋們,聯合起來,恆大新能源造車一定會實現。

這就是兩步並一步,一步跨到正向研發。

Q:許家印說他當了10年車間主任,這段經歷對造車有這麼重要嗎?

A:在造車行業,有一個“2mm工程”。你知道具體是怎麼做的?在整車製造流程中,衝壓、焊接和塗裝三部分的流程工序複雜,要求高,同時也是車身製造的核心。車身的製造過程極其複雜。

首先,要衝壓300至500個具有複雜曲面的薄板零件。然後,零件經焊接成為分總成,分總成又成為下層的零件。通過近100個車身裝配工位進行裝配,接下來又是塗裝和內飾等數十道工序。

這麼複雜的工序,再加上中間環節眾多,從而使製造偏差難以控制。

具體有些什麼類型的偏差呢?例如,衝壓件尺寸偏差、焊接變形、夾具的影響、操作失誤等等。繁多的偏差原因,最終會造成車身尺寸的偏差,這將為汽車的後期製造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要採取一定的標準誤差方法來進行控制。

數年前, 密歇根大學和“ 通用” 汽車就是採用“2mm工程”,來實現車身製造的偏差過程控制。其實施原理是:所有車身關鍵測量點的波動(6δ)必須小於兩毫米(mm),從而保證整車的波動小於兩毫米

6δ(六西格瑪)保證了控制偏差落在正負3δ以內,從而達到99.73%的穩定性,並且用“持續質量改進指數”打造“6δ時間曲線”,監控車身製造的長期波動範圍,從而使車身製造的波動持續縮小,生產高度穩定。

其執行步驟,是通過測量數據、數據分離、原因分析、工裝調整和功能評估,來測量每個重要環節的波動是否小於兩毫米,否則,就要從測量數據重新開始。因此,“2mm工程”是閉環工程,通過這樣的流程,不斷進行優化。

例如,當發現車頂定位不足,易造成定位孔邊緣易損,從而造成偏差大於2mm,就要檢查製造存在的問題;當發現問題是由於定位孔和定位銷的接觸面積過小而造成時,就會將方形的定位銷改成圓形,然後重新測量數據,並作整車2mm驗證;如果誤差依然大於2mm,工程師就會更換不同孔徑的定位銷,直至穩定性控制在2mm內。

又或者是發現門框縫隙過大,波動超過2mm,檢查後,發現偏差來源於車門框的分開衝壓,工程師就會改成整體衝壓,然後重新測量數據,並做整車2mm驗證,如果誤差依然大於2mm,工程師會不斷修正衝壓,直至參數穩定性控制在2mm內。“2mm工程”還包括“持續質量改進指數”,即通過觀察每期6δ的歷史曲線來監控長期的波動。

也就是說,每次做完工裝調整後,都要進行局部和整車的“2mm工程”。經過改進後,會得到較低的6δ,然後確定新的波動控制點,再進行不斷的改進。

只有在製造業做過技術員,才能知道汽車對精益的要求程度有多高。

許家印當過鋼鐵廠的技術員、車間主任,這段經歷非常有幫助。

Q:恆大又為什麼偏偏收購卡耐公司和荷蘭輪轂電機公司?

A:前者是電池,後者電機,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核心技術。

電池和電機都涉及到基礎學科研究。日本這些年有多少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又出了幾位?我們國家在基礎學科方面,跟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差距。

基礎學科上不去,核心技術突破就有難度,這需要很長時間來補課。

作為企業來說,購買是一步到位。

Q:恆大為什麼偏向日本和歐洲購買技術,美國公司很少?

A:歐洲汽車歷史悠久,崇尚對品牌對血統的鐘愛,以及對完美技術的追求;日本車廠以市場為導向,當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而美國車廠以刺激消費為第一準則,追求一種大而奢華的“浪費文化”。

你看,美國公路網極其發達,路況大都不錯,道路寬闊,很少擁堵,而且油價低,再加上美國的汽車貸款消費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因此,對於能源利用率比較高的車型,如緊湊型兩廂車、旅行轎車,在美國並不受歡迎,反而是大型的三廂轎車、中大型MPV和SUV,甚至排量5至6升的皮卡,在馬路上比比皆是。

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也就沒有在技術創新和持續改進上做更多的努力,而是認為把汽車造得夠大、夠奢華,就可以贏得本土的消費者。至於新能源、節能和安全裝備等技術,更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和日本的車廠。

日本車廠原本沒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立足全球市場,要搶佔新能源技術,所以,他們一定要創新才能生存。

看恆大這次的造車採購菜單,感覺是有相當充分準備的,很專業,很內行。

Q:恆大造車成功,有幾成把握?

A:恆大造車要放在汽車強國這個格局下。中國一定要走高端製造,汽車就是抓手。恆大把國家戰略和企業戰略融合到一起,借全球的聰明腦袋,同時借了國家2015製造之勢,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們會持續關注。

Q:謝謝專家交流。

A:

我們一起為中國高端製造業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