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冒廣生和《楚州叢書》

 

冒廣生和《楚州叢書》

話從如皋冒氏與淮安周氏為世交說起。冒廣生(字鶴亭)為冒襄六代侄孫,同治十一年(1372)出生於潮州,母親是清末大學者周星詒之女。此前,周總理祖父霞軒先生任如皋縣令,與冒文川先生深結交。後文川宦遊廣州。其公子則任職潮州,經介紹與星詒女兒結合。如皋冒氏與紹興周氏關係又進了一層。不幸的是,廣生幼時父早逝,只得隨母、姐往廣州依祖父生活。因之童年即有幸拜葉衍蘭為師。光緒十二年(1886),祖父又病逝,周氏不得已攜女帶兒奔遷居蘇州的星詒先生處。因之又有幸拜俞樾老人為師,並與其子陛雲成摯友,並延及其孫平伯。再後,朝廷命星詒任福建建寧知府。廣生遂隨母、姐返如皋故家,生活貧困,母常深夜紡織,本人益發苦學,終於光緒十六年以縣、州、院試皆得頭名秀才,廿年赴江南鄉試又以優異成績中舉。學使瑞安黃紹第愛其才,相為東床。紹第即大學者黃體芳之子、翰林黃紹箕之弟、後來的著名影人黃宗江、宗英之祖。完婚時,廣生又拜瑞安大學者孫詒讓為師。未久,又結識著名詞論家譚獻,學問大進。周星詒獨子紹寅病故後,老人於悲慟中決汁以外孫作傳人,盡授平生校勘、目錄、詞曲、雜家之學。廿一年,赴京會試,恰逢《馬關條約》簽訂,舉國憤怒,他便毅然在《公車上書》上簽名。廿四年再赴京,參加經濟特科考試,因卷中援引盧梭《民約論》,提倡民權,主張民主,為閱卷大臣張之洞擯斥不錄。遂加入康有為、梁啟超發起之“保國會”,促進維新進程,並勇敢投入戊戌變法活動,與林旭關係尤深。六君子遇害後,滿懷悲憤來往於蘇、揚、廣三州間。在揚州曾助閱童生卷,選錄第一名即後來成為大學者的劉師培。光緒廿六年朝考特用為刑部郎中,參加過審理賽金花虐婢案。廿八年兼任京師五城學堂史地教習,與林紓同事達四年之久,並以吳汝綸為師,三位皆以古文名,故陳衍尊稱為“海內三古文家”。廿九年舉經濟特科,轉工商部郎中、四品京堂。為頌祖德之清芬,始輯《如皋冒氏叢書》,二十後竣工,共三十八種,一百五十八卷。民初任溫州海關監督,輯刻了《永嘉詩人祠堂叢刻》;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聘丁文江、翁文灝等為科長,開展資源調查;又任鎮江海關監督,集資刊刻《至順鎮江志》。1920年經周總理伯父嵩堯先生建言,調任淮安海關監督。嵩堯為比廣生遲一科的舉人,清末亦廷對特用為郵傳部郎中,兩人在朝同過事,時任江蘇督軍李純秘書長。冒在淮安任上輯刻地方古籍廿三種,以唐宋時的地名叫《楚州叢書》。此期,周家為幼子恩壽提親,聘廣生女為媳。後因冒女夭折而作罷。1957年春,冒廣生自滬至京,周總理探望他時猶提及此事。抗戰前廣生任廣東通志館編纂和中山大學等校教授。抗戰與解放戰爭期間,在滬埋頭學術研究,校勘古籍等身,以《管子》用力最深,郭沫若注《管子》以之作重要參考,序中提及。解放後受聘為上海市文管會顧問,圖書館、博物館顧問。陳毅同志詩友。1957年6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引起社會公眾的注目。6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記者傅冬《八五老人一席話》的專訪。冒以舊社會清廷、北洋軍閥、日偽和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的經歷,談到解放後人民享受的民主權利。“如果說共產黨員沒有偏差,那又何必整風,整風是黨內的事,何必要黨外來批評。明白這個道理,便知整風意義,是要我們黨內黨外發生感情上的聯繫。從團結而批評,從批評而成團結。大家一致以國家為前提,把國家事務擔負起來。“我已經八十五歲了!早沒有心思搞政治活動了,我現在既不想作官,也不想弄錢。所以大夥可以相信我,我說共產黨好,我說的是真心話,也是公道話。”作為著名學者,這番話在知識分子中產生很大影響。後來,毛主席邀其至中南海,說,你們在六十年前提倡革新,我們在二、三十年後號召革命,大家都是為了救中國,是一條道路上的人。送別時,毛主席問:“老先生有何臨別贈言?”“我記得佛經上說過,一頭雄獅也不免為身上幾隻蟣蝨所苦。蟣蝨雖小,害莫大焉。請務必提防!”他引證佛典意在說明整風當在黨內進行,其敗壞黨風的亦在作風不正之黨員,非他人所能敗壞之。毛主席聽了認為講得好,一定牢記心上。1959年,冒廣生病逝於上海。1989年上海市召開冒廣生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紀念會,並舉辦冒廣生先生無償捐獻國家的數百件珍貴文物展覽。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其孫、著名學者冒懷辛整理的《冒鶴亭詞曲論文集》,近七十萬字,其中包括當年面贈毛主席的《疚齋詞論》、《四聲鉤沉》、《宋曲章句》等重要文章。冒廣生是江蘇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位愛國人士,著名學者。


  現在簡要介紹一下《楚州叢書》成書過程和內容。
  冒廣生對淮安燦爛的古代文化早已十分欽羨。1920年7月來淮後,遍訪地方文人賢達。在舊友、晚清進士田魯璵(現代作家、詩人袁鷹之祖父)處得悉段朝端(1843-1925)先生藏有地方文獻多種。段朝端是冒廣生久仰的學者、文人,只無緣晤面。時段年事已高且病足,不能外出。一日,冒田同訪段宅。段向冒介紹了一生苦苦搜求地方文獻,但又無力刊刻的情況。“談及淮人著作,如數家珍。”冒先生驚歎段的學識以及所藏資料之富,更驚歎這些資料的史學價值。幾經交往後,冒、段、田三人擬定了搞一部叢書的計劃,決心使這些“家藏”得以問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二年春節後,冒先生從鎮江、如皋等地請來刻工數十人,開始刊刻《楚州叢書》,冒負責總編、經費籌集,段側重於編輯、校勘,田則負責總務和校對等事宜。分工協作,嚴謹而有序。通過約一年的工作,刻成古籍23種,66卷共12冊。《叢書》所搜,上起漢代枚乘,下至清乾隆年間吳玉搢。尚有乾隆後淮人著述若干種,準備繼續刻刊下去,後因冒廣生離任而中斷。冒廣生在淮除刻《楚州叢書》外,還刻有《淮關小志》一種。
  《楚州叢書》子目內容、價值及作者略述如後。①(《枚叔集》一卷,(漢)枚乘撰,(清)丁晏輯。乘為西漢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政治家,又為著名賦家,其《七發》為散文大賦之發端,以反腐敗墮落為主旨,深獲毛主席讚賞,號召全黨閱讀。此書為大學者丁晏輯錄,為賦學家必讀書。②《陳孔璋集》一卷,(漢)陳琳撰,丁晏輯。琳為章表書記好手,曹丕《典論·論文》言及,先侍袁紹,後事曹操。野史雲,其詩文可治操之頭風病(偏頭疼),舊籍只說為廣陵人。查山陽時屬廣陵,實淮安人。此書輯佚較備,超過張溥本,故有學術研究價值。③《渭南文集》二卷、《補遺》一卷,(唐)趙嘏撰,(民國)段朝端校補。趙為武宗會朝時進士。中唐著名詩人,以七絕見稱。晚唐杜牧深受其作品影響,尤愛其“長笛一聲人倚樓”句。此集補遺,錄自許多古籍,功力匪淺。朝端,淮安人,前文已涉及、《叢書》主要策劃者之一,清光緒至宣統朝詩壇驍將,大學者李審言之師也。④《節孝先生集》三十卷,《語錄》、《事實》、《附載》各一卷,(宋)徐積撰。積為如皋大教育家胡瑗門生,在汴京學成返鄉,哲宗元佑時任為楚州教授,將太學教授法佈於地方,為淮安後代之教育奠定基礎。初,積僅三歲,父亡故,以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行走不踐石子;母亡,廬墓三年,為著名孝子。徽宗政和年間賜諡節孝處士,並官其一子。道德學問為後人表率。此書為研究我國教育史的必讀書。⑤《清尊集》一卷,(宋)廉布撰。布為進士,頗受敬重,官至武學博士。後以聯貴婚而遣歸山陽。自此潛心書法繪事,擅畫枯木、叢竹、奇石,清致不俗,畫松柏亦奇,幾登蘇軾之堂。淮安畫派,布實為之緒。⑥《陸忠烈公遺集》一卷,(宋)陸秀夫撰。秀夫南宋末左丞相,元軍破崖山,義不臣虜,背九歲幼帝趙爵投海殉國,著名民族英雄。鹽城縣人,《宋史)85卷地理志:“紹定元年升山陽縣為淮安軍,端平元年改軍為淮安州……縣四:山陽、鹽城、淮陰、寶應。”此書為研究宋末元初歷史,研究文天祥提供寶貴材料。⑦《龜城叟集輯》一卷、《附錄》一卷,(宋)龔開撰,冒廣生輯。開,晚號龜城叟,南宋淮陰人,《水滸》成書史上重要一環《宋江三十六人贊及序》的作者。工詩文,擅書畫,自成一家。所畫馬、人物皆師事曹霸,名重一時。理宗景定年問任兩淮制置司監官,入元不仕,家無長物。嘗令其子浚伏床上,布紙其背繪唐馬圖,以寄託故國之思。此書為研究《水滸》作者提供文化背景材料,淮安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淮安人袁吉人寫《耐庵小史》,民間傳說《水滸》是在淮安城最終完成的,皆事出有因。我認為決不可輕下“偽作”、“妄說”的結論。⑧《畫鑑》一卷,(元)湯裡撰。淮安人,著名書畫理論家。論述分吳、晉、六朝、唐、五代、宋、金、元畫,品評了顧愷之、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韓幹、荊浩、米芾、蘇軾、廉布等的名作,皆有獨特見解,主神似。此書儼然一部國畫簡史,注重藝術規律之探索。研究國畫者不可不讀。⑨《射陽先生文存》一卷,(明)吳承恩撰,(清)吳進輯,(民國)段朝端補。胡適在《考證》中說:“最可惜的是我們至今還不曾尋到吳承恩的《射陽存稿》,也不曾見著吳玉搢的《山陽感舊》。”他沒有想到說此話時,冒廣生已在刻這部書了,並且請段朝端補、本人親任校勘。《胡適文存》第三集中寫到他後來接讀本書時的興奮與激動。由此可知本書之學術價值。雖然後來故宮博物院也發現此稿並加發表,但本書卻拔了頭籌,功不可沒。本書是研究《西遊記》作者世界觀和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珍貴資料。⑩《書法約言》一卷,(清)宋曹撰。淮安府鹽城縣人,明末曾任崇禎朝內閣中書,入清拒仕,與冒襄等相知,我國書法史上與王鋒齊名的大書法家。此書是他臨池多年的心得體會,亦書法理論名著,書法研究者必讀。⑾《毛朱詩說》一卷,(清)閻若璩撰。《飴山文集》卷七說他崇禎九年生於山陽。祖籍山西太原。他為乾嘉考據學派的代表人物,可稱一代鴻儒。曾助禮部尚書徐乾學修《清一統志》,對歷史地理有精湛之研究。歷三十餘年成《古文尚書疏證》,確證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為偽作,一掃千年迷霧,震撼思想史、哲學史界。淮安楊開沅、任瑗、丁晏、羅振玉等經學家無不深受其治學態度與精神的影響。而本二悟則為研究《詩經》的重要參考書。⑿《濟州學碑釋文》一卷。(清)張弨撰。張字力臣,天啟五年生,為冒襄友人、復社社員張致中之子,顧炎武門人。入清成秀才後,不赴鄉試,不作官,潛心研究文字、金石、考古學,足跡遍及江漢、黃河,對唐代陵寢石刻有極高見識。善書版,顧炎武著作多請其校刊。《年譜》康熙六年條載:“是年為亭林先生開雕《音學五書》於淮上。《潛邱札記》:寧人著有字書五種,託力臣繕寫授梓。力臣曾寄一樣本來,果博且精,不可及也。”此書系康熙十二年隨炎武謁孔廟,經濟州一路所拓碑文之研究,為秦篆、漢隸、魏碑體重要學術著作。⒀《葦間老人題畫集》一卷,(清)邊壽民撰,(民國)羅振玉等輯。壽民為清初淮上高士,畫風清冷、高潔,不同凡響,以蘆雁見稱。此書所見其世界觀、人生觀,表現個性的藝術觀,桀驁不馴的稟性,綜合藝術的才能,皆為揚州八怪叛徒畫派之先兆。本書為研究這位著名畫家、補足繪畫史上師承關係的空白提供珍貴資料。⒁《東泉元筌》一卷,(清)任瑗撰。康熙三十二年生於山陽,著名經學家。十八歲棄舉事業,專攻程朱學說。嘗隨其父宗延福建延平知府任,平海盜;歸,興淮河水利,多所貢獻。此書為其家藏稿。廣生首刻。⒂《山陽志遺》四卷。⒃《十憶詩》一卷,皆(清)吳玉搢撰。康熙三十七年生於山陽,父寧謐,舉人,皖廣德州學正。酷愛古文字學、金石學,著有《別雅》五卷、《金石存》十卷。《漢學師承記》雲,閻若璩門生。曾以貢生補鑲藍旗教習,晚年官鳳陽訓導,貧困以終。曾於乾隆十一年參修《山陽縣誌》,後完成專著《山陽志遺》,胡適在《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大量引用該書關於吳敬梓的材料,並推斷生卒年,又從該書所載承恩十一首詩,尤其是《二郎搜山圖歌》,分析《西遊記》作者的胸襟與創作動機。足證叢書所收兩書之高度學術價值。⒄《易蘊》二卷,(清)楊禾撰。禾繼閻、張、任後研究經學,卻好老莊學說,有《老子解》等。本書為研究《周易》之心得,是編寫中國哲學史者必讀書。⒅《寄生館駢文》一卷,《附錄》一卷,(清)蕭令裕撰,冒廣生輯。⒆《永慕廬文集》二卷,(清)蕭文業撰。山陽蕭氏亦詩書世家,二人亦淮上名士,兩書對乾嘉盛世過後的社會情況有所反映,有相當的人民性。⒇《徐集小箋》三卷,[21]《徐節孝先生年譜》一卷,皆段朝端撰。兩書為研究北宋教育家徐積的著作,總評胡瑗學派的教育經驗,亦可探得其失誤之教訓,古為今用,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段為丁晏、高士魁門生,《汪闢疆文集》雲:“年逾八十猶耽書嗜古,吟詠不衰……海內言詩者當知東楚尚有此一卓絕詩人也。”光緒八年曾任《淮安府志》分纂,以體例簡明,語言雅潔,聞名史志學界。又,段收藏淮上古籍、手稿頗豐。廣生十分敬重,囑其著。[22]《張力臣先生年譜》一卷。[23]《吳山夫先生年譜》一卷,刻入《叢書》。力臣,張弨字;山夫,吳玉搢字,皆列名《漢學師承記》卷首之著名學者。

  《楚州叢書》海內外著名圖書館皆珍藏之。1957年周總理探望冒先生時說:“您在淮安時,刻過《楚州叢書》,保存了地方文獻。”“這算不得什麼……也算是對地方的報答吧?”周總理肯定了他在整理研究地方文獻方面所作的無私奉獻,也是對當今高等學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