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媽,這是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明天檢查!”媽媽一看作業愁哭了

放寒假了,初三的侄女比上學時還忙了:早晨起來去跑步,回來後寫作業,讀名著,一直忙到很晚,絲毫不敢懈怠。每週要去學校向老師交一次作業,今天下午兩點又是交作業的時間。

從昨天晚上侄女補作業補到了後半夜,早晨起來馬不停蹄地抄抄寫寫,早飯都沒顧上吃。忙活到大約10點突然想起來了:“哎呀,媽,趕緊過來,還有一項作業是給你留的,我給忘了!”

弟妹趕緊放下手中的活,閉上了剛才還在數落的嘴,湊了過來:“有我啥事啊?”

侄女從書包掏出厚厚的一摞卷子:“老師說了,讓家長把這些卷子上的錯題抄在錯題本上,我們做!”

弟妹戰戰兢兢地數著卷子,好幾十張,再看上面一個個刺眼的紅叉叉,簡直要愁哭了,好不容易單位倒個班歇一天,這作業比工作還令人頭疼,也沒有好辦法,趕緊坐在孩子旁邊抄起來。娘倆馬不停蹄地抄到了中午,還有小山一樣的一堆作業。

“媽,這是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明天檢查!”媽媽一看作業愁哭了


“媽,要不給我請病假吧,作業還差這麼多,我不敢去學校,交不了差!”侄女揉著痠痛的手指,臉上佈滿了愁雲。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要是老師來家訪怎麼辦?你還是去吧,跟老師好好解釋解釋……”望著滿臉愁容的侄女,弟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下午四點多鐘娘倆才垂頭喪氣地回了家,誰也沒有說一句話,侄女像受完刑一般一頭紮在了床上。

對於老師的負責很令人感動,但是留作業是否也應該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家長的實際情況呢?

  • 各科最好不要各自為政,班主任協調好各科作業的時間。可能每一科都覺得自己的作業量不多,但是八門課程加在一起可能就會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
  • 留作業最好實行“分層作業”,考慮到不同層次水平孩子的能力。對於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的孩子,完成作業可能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但對於那些成績比較差的中等生和學困生,可能整理錯題這一項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再加上能力有限,完成同等的作業確實困難很大。
“媽,這是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明天檢查!”媽媽一看作業愁哭了


  • 少一些機械性抄寫的作用,多一些提高答題能力和技巧的練習,不在多而在精。有些老師讓學生留很多抄課文,抄作文,抄練習冊的作業,學生看不不看就開啟“瘋狂抄寫”模式,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太大作用。
  • 儘量不要給家長佈置作業。要考慮到家長的能力和時間,尤其有些留守孩子,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文化水平不高,可能很難幫孫輩抄錯題。還有很多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何況年關將至,採辦年貨走親訪友,忙了一天還要幫孩子寫半宿作業可能確實比較困難。這項工作還是應該家長自願,而不是“必須”。
“媽,這是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明天檢查!”媽媽一看作業愁哭了


孩子假期作業也要“統籌安排”,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

假期作業要比平常作業多一些,孩子在完成假期作業的時候,也應該有計劃有安排,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踩著西瓜皮走到哪裡算哪裡。

1、不要放假之初就夜以繼日地完成全部作業。

很多孩子抱著“早寫完早輕鬆”的心裡,一放假就急急忙忙寫作業,一天抓緊寫完一科,在放假頭幾天就把作業突擊完了,剩下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放鬆。這樣的作業習慣非常不好,起不到假期作業的鞏固和複習作用,淪為了假期任務。

2、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好每天的作業計劃。

有些孩子一放假,早晨睡到日上三竿,晚上玩到半夜三更。作業沒有計劃,完全憑心情而定,導致前松後緊,尤其是頭開學那幾天,玩命補作業,甚至有些大人幫孩子寫。

這樣的作業完成不完成沒有實際意義,家長也沒有認識到假期作業對孩子的影響。生物鐘紊亂還會導致一開學孩子上課犯困,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調整狀態。

“媽,這是老師給你留的作業,明天檢查!”媽媽一看作業愁哭了


3、作業要分清輕重緩急,切忌鬍子眉毛一把抓。

那些必須寫比較重要的作業要放在首位,每天把打緊的作業放在計劃的最前面,把預習、背誦和抄抄寫寫的作業放在後面。

那些閱讀、背誦、預習的作業可以利用閒散邊角時間來完成。例如蹲馬桶的時間可以看看名著,洗臉的時間聽聽英語。要做到“統籌安排”。

總結

到了初三階段,對寒假一定要重視,不要荒廢寶貴的時間。家長應該起到監督的作用,而不是作業的完成者或者幫忙者。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要做到張弛有度,合理安排好休息和作業的時間,用心做好每項作業,而不是當成任務敷衍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