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雲南漢話和南京話好多發音相同?

祥雲風mm


雲南人百分之八十是明朝時期流放、充軍和戍邊將士的後裔,雲南人的家普追溯遠至三國時代,近至明、清,祖籍多稱謂南京應天府,最遠的有商周時期就有云南人的祖先從商殷被流放到了當時的蠻荒之地,三國時期諸葛寬七擒孟獲就發生在川滇交界處,當時就有很多將士留下來屯墾戍邊,所以三國時期稱雲南為蠻夷,當時對於當地少數民族極為䃽視將彝族、傣族蔑稱之把夷!土著人的意思!以上為個人之見,無從考證!


江湖一枝燭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洪武皇帝派沐英、常遇春、傅友德征討貴州、雲南,帶來了50萬漢族人口,基本上都是南京周邊人口,在貴州留下一部分,然後大部分駐守在雲南,如昆明的劉家營、張官營、金刀營等,保山、大理、玉溪、楚雄、曲靖、還有紅河州,第二次就是朱由榔領著進去雲南的漢族有個十多萬,大部分都去了保山德宏,今天的緬甸果敢就是後裔!今天雲南4000多萬漢族人口,只要是生活在城市之外的,基本上都是那個年代遷徙過來的!


水昜2


明時昆明口音絕似金陵。雲南方言是明初時由當時的都城南京方言演變來的,至今雖然受到四川話影響較多,但是還是能看出南京官話的底子。可能大家奇怪為什麼雲南方言演變起始於明朝,這得從南詔大理國說起,簡單說,明之前雲南漢族是少數,主體民族是白族,彝族,還有傣族,哈尼,納西先民也不少,南詔大理貴族階層基本都是白族彝族這兩個民族。那時候講漢語的都是貴族,一般百姓都講本民族語言。蒙古人來後,雖然帶來移民,但是有不少是蒙古族,回族先民,漢族還是不多。直至明初沐英傅友德攻滅雲南行省蒙古勢力巴扎瓦爾密和大理總管以後,沐家世鎮雲南,才有大規模漢族移民進入雲南,現今雲南漢族大多明清時才來的。一開始為了方便交流,當然要講普通話,也就是明初的南京官話,因此雲南方言就這麼演化出來了。


酉浚 鐋 釒&羊 鎰 糹兒~


也不盡然,大體與南京話類同,各地有更近似的和不似的。保山話與:南京話最相似,::曲靖,宣威,沾蓋,陸良也很像。而昭通話與四川話近似。昆明話自成一派,與南京有了很大區別。文山箇舊話受廣西影響。


田野小直


雲南話和南京話的歷史淵源特殊!首先是調北征南,而當時調北征南的前沿指揮部就在貴州貴陽花溪青巖!而節度使指揮使和監軍的衙門就是設在宋太祖匡胤的十二世孫處!而青巖谷通趙家的官職最大!很多命令就是從青巖谷通趙家發出的!而青巖谷通趙家與朱家的歷史特殊!而明史懸案建文君的內容家譜記載全有,而序言就是劉伯溫為青巖的谷通趙家寫的!谷通趙家還有一條南京街!很多人認為是江蘇南京,其實不是在江蘇而是在貴陽!因為我們家牽涉到建文帝的終老地!世代保守的秘密已經六百多年了!青巖谷通是建文帝的隱居地!青巖古鎮則是皇城!家譜記載大理的鎮南大將軍就是青巖古鎮趙家人!


黔山秀水36


據唐代《雲南志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貞元十年,南詔異牟尋領兵攻破吐蕃鐵橋節度城,獲裳人數千戶,即移於雲南東北諸川。今鐵橋城為南蠻所據,差大將軍為城使。”貞元十年,即公元795年。可知“裳人”方言口音如何呢?我以為他們話帶“川音”。

因為據《雲南志略》載:“漢武帝開僰道,通西南夷。元狩元年,使呂越人等求身毒國。至滇,滇王留使者四歲。使者還言:「滇,大國。」滇即今昆明。元鼎五年,發巴蜀罪人及八校尉兵伐之,南人震恐,請置吏,遂立越巂郡。後請滇王入朝,不聽。元封二年,發巴蜀兵徵之,滇王降,以滇為益州。地節二年復叛,以金城司馬陳立為牂牁太守,平之。漢明帝永平元年,諸部悉反,以安漢張翕討之,渡瀾滄江,置永昌郡,以廣漢鄭純為永昌太守。元初四年,越巂反,諸部皆應之。詔益州刺史張喬討之。叛酋封離等詣喬,陳叛亂之由,乞降。喬厚加慰納,奏長吏奸猾侵犯蠻夷者九十餘人,皆斬之。三十六部聞之,悉來內附。”可見西漢時已經在雲南全境廣置官府,雲南漢人就以巴、蜀、黔人居多。所以雲貴川的漢人口音在北方人看來就是“川音”。

其實雲南口音以滇東南最具特色,以紅河、文山話來說,就聽不出“川音”。


吾語之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命令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等、叢 南京率大軍30萬出征雲南,平定雲南後、朱元璋很賞沐英,便派沐英留在雲南鎮守疆土,為了鞏固疆域促進雲南的發展,沐英曾回到南京在其招了許多工匠,隨他從南京去雲南,在 邊疆屯田墾荒、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便世居雲南。

我家是昭通市永善縣墨翰鄉的一個小山村,有幾十戶人家,而且大多數是漢簇、族譜上寫著我們祖籍是南京應天府、柳樹灣。

我曾幾次坐車經過南京感覺特別親切,我想這是一種永遠抹不去的故鄉情結。


生活是由理想造的


柳樹灣,現在南京沒有這個地名了,不過位置在現今南京光華門外,藍旗街處。明朝老鄉們你們應該是當初朱洪武蓋明故宮徵地和軍人的後代。


墨寒衣


雲南方言曾經兩次入選官話第二名,雲貴川兩湖兩江很相似,



笑死姐夫


這是很正常的,我是雲南宣威人,高祖墓誌刻有″明初,隨軍至滇″,而祖籍明確是南京,方言中有些話和《西遊記》《紅樓夢》裡的話切合,如"不消了″“便(bian)宜(yi),方便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