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王粲經歷離亂的身世和他自傷多情的性格氣質與他“才華”的完美結合, 使得他的詩歌通過多種藝術表現手 法的運用和對詩歌章法結構的著意組織, 體現出“以情取勝”、才情並茂的風格特徵。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建安時期, “世積亂離, 風衰俗怨”的社會現實滋養了詩人的才性和氣質, 為他們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代表一時 風氣的曹氏父子“雅愛詩章”、“妙善辭賦”, 客觀上推動了文學的興盛, 形成了建安時期“俊才雲蒸”的文學盛況和“志深筆 長”、“梗概多氣”的文學風格。

同時, 建安時期由於上層社會意識形態的急劇瓦解和重新組合, 士人在思想上衝破兩漢 以來經學的束縛, 更為自由地展現自我, 在詩歌創作中“慷慨以任氣, 磊落以使才”, 重視自我情感的抒發, 再加 上個人資質和人生經歷的不同, 他們的詩作就呈現出鮮明的個性, 沈德潛說“鄴下諸子, 各自成家” 即指此。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的詩作自然也烙上了時代的痕跡, 他的《七哀詩》三首、《從軍行·悠悠涉荒路》 1 歷來被稱 為體現“建安風骨”的慷慨之作, 這些作品反映了東漢末年動亂的社會現實, 表現出詩人渴望統一祖國的理想和建功立業 的雄心。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關於王粲的詩的個人風格, 鍾嶸《詩品》稱“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 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 別構一體。 方陳思不足, 比魏文有餘”。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王粲》稱其“家本秦川, 貴公子孫, 遭亂流離, 自傷情多”。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在談及劉楨與王粲的區別時說:“公幹氣勝, 仲宣情勝, 皆有陳思之一體”, 又 稱“王仲宣、潘安仁悲而不壯”。 概括而言, 王粲詩風的突出特點即“以情取勝”。下面我們將就王粲這一風格 形成的原因及其在詩文中的表現進行論述。

由於個人資質和經歷的不同, 身處同樣的社會環境之下, 所作詩文風格也各有所偏, 具體到王粲, 其“以情取勝”詩風 的形成, 除了自身“自傷情多”的氣質這一因素之外, 主要有以下原因:

身為貴公子而多經世患離亂之苦——抒悲愴蒼涼之情 在建安七子中, 王粲的出身是相當高的。《三國志·王粲傳》稱其“曾祖父龔, 祖父暢, 皆為漢三公。父謙, 為大將軍 何進長史”, 而且其曾祖父龔“有高名於天下。順帝時為太尉”, 其祖父暢“字叔茂, 名在八俊”。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此外, 在七子之中, 王粲的才氣也相當出眾。《三國志》本傳盛讚其“博物多識, 問無不對”, “善屬文, 舉筆便成, 無 所改定, 時人常以為宿構”;他的才氣也讓他揚名於漢末名士之中, 據記載, 王粲登門拜謁蔡邕, 作為當時名士的蔡邕得知後, 立即“倒屣迎之”, 並將“吾家書籍文章, 盡當與之”。 曹植《王仲宣誄》也盛讚其才, 稱“既有令德, 材技廣宜。強記 洽聞, 幽贊微言。文若春華, 思若湧泉。發言可詠, 下筆成篇。

這樣的家世和才華本應經明行修應命徵辟, 一帆風順地走向仕途, 實現其效力社稷的政治理想。但漢末動亂的社 會現實使一切可能成為泡影。漢獻帝初平元年十月董卓之亂, 王粲隨家遷徙長安, 本傳稱“獻帝西遷, 粲徙長安”, 在長 安期間, 曾被闢為司徒, 但考慮到動亂的世道, 王粲拒絕應闢, 本傳稱“年十七, 司徒闢, 詔除黃門侍郎, 以西京擾亂, 借 不就”即指此事。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初平三年, 王允、呂布殺董卓。五月, 董卓的舊部李榷、郭汜合圍長安城, 六月, 榷兵入城放兵擄掠, 長安城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王粲只好再次遷徙, “與王凱、士孫萌等往荊州襄陽避亂, 依附劉表。” 這兩次遷徙對王粲的詩文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流離途中所見滿目瘡痍之景的慨嘆和同情、因仕途的不順和遠 離故土和親人對故鄉和親人所產生的的思念, 融合在他早期的詩作中, 迸發出蒼涼悲愴、感人至深的情感。其《七哀 詩·西京亂無象》即為我們鋪開了一幅悲慘的離亂圖景, 《六臣注〈文選〉》李國翰認為此詩“哀漢亂也”, 吳琪《六朝 選詩定論》稱該詩“哀漢, 實自哀也”, 可謂對其詩參透之至。

建安時期, 由於四言 “文繁而意少, 故世罕習焉。”而“五言居文詞之要, 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 四言詩的創 作日趨衰落, 但王粲的作品中四言、五言詩均有優秀之作。

王粲的詩以情取勝

以《公宴詩》為例, 王粲前六句敘寫宴請, 中間十句描寫宴會場面, 最後八句抒寫情志, 這種結構在劉楨的同題詩中也有體現。由於建安時期處於詩歌由敘事而 抒情的轉換期, 我們今天看來, 這種結構模式還是略顯單調, 情與景的結合尚未達到如唐詩般水乳交融的地步, 但是, 我 們應該注意到這種結構對於建安以後詩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種三段結構章法的詩歌形式, 對後來以自然山 水為描寫對象的山水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山水詩初創時期的‘敘事—寫景—說理’的結構模式即是建安宴遊詩的發 展”, 筆者認為其眼光十分獨到。

綜上所述, 王粲經歷離亂的身世和他自傷多情的性格氣質與他“才華”的完美結合, 使他的詩歌通過多種藝術表現手 法的運用和對詩歌的章法結構的著意組織, 體現出“以情取勝”、才情並茂的風格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