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咬豬尾用什麼辦法治療?

曹家人2015


豬咬尾在養豬場是很常見的現象,被咬的豬會變得瘦弱,停止生長,給豬場造成一定的損失;被咬的豬如何治療,如何解決豬咬尾現象的發生是值得每個養豬人思考的問題。

生豬在50斤以後代謝增快,生長迅速,這時候也是豬群異常活潑的時候,豬咬尾現象也就在這個階段發生;通常情況下,都是那些體型中等,性情活潑的豬被體型較大的豬咬破尾巴,一旦尾巴流血,就會遭到群豬的攻擊,遍體鱗傷,在其它的豬吃食的時候,它只會躲在角落,慢慢的在群體中變成最弱的一個。這讓養豬人很鬧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表面上看,是大豬欺負小豬的問題,其實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一,爭奪營養;生豬快速生長,就要從飼料中及時汲取養分才能滿足滋生營養的需求,有的養豬戶豬欄裡面積小,存欄的育肥豬數量多,投料時間和數量沒有規律,豬餓了的時候,有的豬會舔舐其他住的耳朵,咬嚼其它豬的尾巴,一旦感覺疼痛,就會引起打鬥,有的豬尾巴就會被咬破流血。

其二,為了維護豬群的穩定,強壯的豬會撕咬性情活潑的豬。豬群吃飽是以後,都會很安靜的休息,但有的住性情活潑,會在豬欄裡不停的騷擾其它的豬;這時候會有更強壯的豬用撕咬的方式來制止它;其它的豬也隨著攻擊他,結果被咬破尾巴,或者耳朵。一旦這個豬停止了反抗,別的豬也就停止對她的攻擊。但畢竟傷害已經造成,養豬人看到這種情況,就想給被咬的豬治療。

治療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在被咬的豬尾巴上塗上碘酒就好,碘酒味道刺鼻,能夠讓其它的豬不再撕咬,同時,碘酒又有殺菌的作用,防止被咬破的豬尾巴感染細菌化膿,引起更嚴重的後果。豬尾巴塗上碘酒以後,很快就會痊癒,但是被咬的這隻豬會生長緩慢。

所以,對養豬人來說,如何治療被咬的豬尾巴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如何讓豬群不發生咬尾巴的現象。方法有兩個:

第一,豬欄裡的生豬保持適當的密度。據統計,豬群出現咬尾巴的現象,密度大的豬群遠遠高於密度小的豬群;所以,養豬人不能為了節省空間,大密度的飼養生豬,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豬欄裡的生豬保持每頭佔有0.8-1平方米活動面積,豬群很少發生打鬥咬耳朵的現象

第二,投食有規律。一個是按時間投食,讓生豬採食,休息形成習慣,這樣採食的時候他們就會起來採食,休息的時候就會休息,二,隨著生豬日齡的增加,不斷的增減飼料的投放量,這樣就會讓生豬獲得充足的營養,不會因為覓食引起打鬥,從而避免咬尾現象的發生。

養豬人永遠要記住一個問題,預防遠比治療重要得多;無論是疾病的預防還是生豬一些怪癖的預防。只有把預防始終放在養殖生豬的首位,才有可能把生豬養好。

同意我說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這個問題是困擾很多養豬戶的一個大問題。當初我在養豬的時候,不知道把小豬截尾,就容易出現這種問題,現在呢,很多規模化養殖場,還有一些個體的養豬戶都知道在小豬剛剛出生,就將尾巴斷去,這樣呢,從很大的程度上就消除了這個咬尾的現象,假如沒有給它斷尾出現了搖尾的情況,那麼我們就要在豬圈裡呀,栓上一根鐵鏈讓豬豬咬著玩兒,再不然你丟一塊磚頭讓它當玩具玩,以此轉移豬的注意力,但是我們現在有很多研究,發現好多豬咬尾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密度過大,一個適合養10頭豬的圈舍養了15頭,甚至20頭了,密度大了,豬咬尾的現象就會成倍的增加,這是一個重要的現象,還有一個就是說要多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像鐵,銅,缺了這個豬容易去咬別的豬的尾巴,咬破了以後容易流血,本身血就含這些鐵微量元素豬呢,而豬就好像找到目標一樣。

所以說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注意了,不能密度過大。


天山僮佬


背景:豬咬尾源自於仔豬吸允母豬乳頭的行為,很多仔豬在剛斷奶時都有吸允其他仔豬的乳頭和尾巴的習慣。豬咬尾情況在豬場中經常發生,多數與環境不適和營養缺乏有關。如密度大、通風差,在異常環境中會激發豬隻的原始行為,是豬的一種反應激綜合症。

關鍵詞:豬咬尾;應激;環境;營養;斷尾

咬尾臨床表現和發病特點

咬尾季節:主要集中在冬天和春天,豬舍密閉、空間小、密度大、通風差的環境中。夏季溫度較高時也有發生。

咬尾時間:多發生的下午,豬群睡醒後活躍期。

咬尾豬群:母豬咬尾情況高於公豬。

咬尾日齡:保育中期到育肥前期的豬易發生咬尾,多數集中在20-40kg的週期。

咬尾前期:豬隻吸允、舔另一隻豬的尾根,慢慢咀嚼,疼痛感不厲害,可以接受。

咬尾中期:隨著咀嚼力度加大,變為啃咬,被咬豬尾巴被咬傷、出血,拒絕啃咬。

咬尾後期

:被咬豬尾巴大量出血,血腥味刺激同圈其他豬隻,集中啃咬一頭豬,發現不及時,嚴重可導致豬隻死亡。

咬尾的危害

1、傷口感染、致死率升高

豬尾巴處有一尾靜脈,傷口感染細菌能夠很快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全身。被咬傷的豬隻,處理不及時,傷口容易感染病菌。如鏈球菌等,發生腦炎和敗血症,引起豬隻的急性死亡。


2、影響豬群發育和採食

被咬豬隻,尾巴輕則發炎,影響豬隻採食和生長髮育。重則尾巴脫落,引起化膿性感染,反覆感染,可能導致後肢麻痺等情況,豬隻飼料利用率下降。

3、肉質降低

咬尾會加重豬群應激,導致豬肉品質下降,另外採食不好的豬群,肌肉和脂肪沉積受到影響,也會影響肉質。

咬尾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

1、不斷尾或者留尾較長

現在有些豬場不斷尾或者斷尾留尾長度過長,容易加重豬群出現咬尾情況,給咬尾豬一個機會。

☆改善措施:建議豬場出生第一天給豬隻進行斷尾操作,具體留尾長度以能蓋住肛門上緣為準。

2、營養搭配不合理:

豬群保育階段生長髮育快,對營養需求高,低營養飼料不能滿足豬隻生長需求。如果自配料豬場,飼料配合不合理,缺少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都會導致仔豬應激大,咬尾情況高發。另外如果飼料中鈉元素缺乏,會加重豬群異食癖,加重咬尾。

☆改善措施

1)提供全價料:保育到育肥前期飼料,建議使用優質全價料,營養豐富,成分搭配更合理。

2)拌料混合均勻:豬場使用預混料和濃縮料的客戶,在玉米、豆粕粉碎和料精混合的時候,要混合均勻。

3)額外補充營養:對於豬群容易缺乏的影響和容易引起豬群興奮、應激的營養成分,可以額外補充添加,如鈉鹽、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3、環境應激大

環境應激是豬群咬尾的最主要因素,正常豬有原始行為,有好奇心裡,經常容易啃咬欄杆和其他豬隻。如果環境應激較大,會把原始行為激發出來。如溫度不適宜,活動空間較小且密閉,飼養密度過大,光照過高或者過低,衛生條件差,氨氣味較重,溼度過大等。

☆改善措施: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加強豬群通風,尤其是春天和春天,控制環境溫度、溼度、密度、通風等,保證豬群生活在一起舒適的環境中。

4、管理不當

豬群營養不均衡和環境應激大,都來源於飼養管理的漏洞。在平時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豬隻的合理調整,合理分配食槽、水嘴等,減少豬隻的接觸頻次,增加活動空間,設置空欄,調理弱小病豬。保育仔豬,給予玩具,分散豬群注意力。

5、感染體表寄生蟲或葡萄球菌

豬隻感染寄生蟲或者體表皮膚病如葡萄球菌引起的油皮豬,身體癢,會有蹭牆表現,體表皮膚和尾巴在蹭牆過程中,容易被磨破,有出血情況。其他豬看見尾部出血,會主要上去啃咬,導致咬尾情況發生。

☆改善措施

1)定期驅蟲

仔豬30斤左右要進行第一次驅蟲,如果豬場寄生蟲感染較早,可以提前驅蟲,注意在體內驅蟲拌藥的基礎上,儘量加強一次體表驅蟲,使用雙甲脒噴灑豬隻體表。

2)控制葡萄球菌

另外建議配合抗生素,對於葡萄球菌也有防控效果。如果已經出現油皮豬,可以使用磺胺軟膏或者硫痠軟膏塗抹。

咬尾的應急處理措施

1、終止咬尾情況

豬群出現咬尾情況,應該及時發現,及時阻止。在沒有出現嚴重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芥末刺激療法:在被啃咬豬隻尾巴上,塗抹芥末油或者辣根,豬對於以為比較敏感,再次啃咬時,舔到芥末後,在芥末的刺激下,就不會再啃咬尾巴。

汽油、白酒改善氣味方法:另外還可以採取使用稀釋的汽油和白酒的方法,在傷口表面噴灑,改善血腥味道,減少其他豬隻繼續啃咬。

2、傷口處理:止血、預防感染

止血:對於已經被咬傷的豬隻,必須及時處理,先止血,肌豬止血敏、維生素K3等。

消毒:第二部防止傷口感染,可以在傷口處,先用高錳酸鉀清洗,然後用碘酊塗抹。

抗感染:嚴重的可以在處理後,需要肌肉注射抗生素,防止豬群出現細菌感染。

3、分散豬群注意力

把被咬豬處理後放回原圈,為了避免豬隻再次被啃咬,可以在圈舍地面撒上食鹽或者添磚,放置小玩具,分散豬注意力,減少因為枯燥環境引起的異食癖。

4、補充營養、抗應激

在豬隻飼料或者飲水中,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等,補充豬隻缺乏影響,減少豬群應激,以減少咬尾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咬尾是豬場比較普通的一個情況,但是小小咬尾反應豬場的飼養管理漏洞,面對咬尾情況,首先我們先按照應激處理措施操作,然後應該查找引起咬尾的原因,然後從飼養層面改善。


豬業前沿


您好!發財馬來解答這個問題。

導語:生豬咬尾在日常養殖中很常見,尤其是外購仔豬分欄、豬隻發燒、出現寄生蟲病、夏季圈舍衛生條件差通風不良、營養不全及冷應激等時,極易誘發咬尾現象發生。生豬咬尾關鍵在於預防,重溫如下

生豬咬尾的誘因

諸如夏季圈舍衛生條件差、豬隻發燒應激、出現寄生蟲病、傳染病、通風不良心煩、飼料營養差或缺乏維生素、溫差過大應激、缺水、仔豬分欄等。

防止豬隻咬尾的建議

1.適時斷尾:對於自繁自養的仔豬,生後及時擦乾身體粘液後用消毒電加熱剪尾鉗,剪去2/3,並加強消毒。

>斷尾優勢→防止母豬壓傷仔豬、節省飼料、防止咬尾、使育肥豬臀部豐滿、利於清圈、利於配種。

2.儘早去勢:一般自繁自養時應在仔豬生後7-10日齡去勢。

>儘早去勢優勢→利於傷口癒合去勢後利於豬群管理及改善肉豬肉質風味。

3.合理分群:分群按照夜並晝不併、空腹並窩、三窩並二窩並噴灑異味劑方法,有條件的欄舍可設置鐵鏈子或幾個彩色玩具供其消遣玩樂。

4.驅蟲保健:一般自繁自養轉群或外購仔豬回場穩定1周後驅蟲保健,而後每3個月全群加強驅蟲一次,使用阿苯噠唑伊維菌素預混劑1公斤/噸配合飼料。

5.環境衛生:

生豬養殖無論春夏秋冬,圈舍環境衛生是保障。及時清理欄舍糞汙,合理衛生消毒,消毒可用生石灰、2-4%燒鹼溶液、過氧乙酸、來蘇兒、衛可等。

做好圈舍豬群飼養密度與合理適時通風,一般的飼養密度1.0-1.2㎡/頭,擁有欄舍全漏縫地板、大功率排氣扇、自動料線、夏季溼簾的可放寬至0.8-1.0㎡/頭。當炎熱夏季及冬季圈舍門窗封閉時要做好圈舍通風換氣管理,防止舍內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影響豬群健康(諸如咬尾現象發生)。

6.飼料營養:優選飼料,選用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營養全面的中高檔豬用系列料,建議配合飼料中可額外添加適量生豬多維。

7.強化管理:為防止缺水、缺料、發燒、並窩、免疫及冷熱應激等造成咬尾現象發生,日常養殖應加強欄舍巡視對於咬架、咬尾、採食量不正常的及時記號並針對性施治)。

供應充足、清潔的飲水與無汙染、黴變的飼料原料,尤其防止夏季豬隻打膩喝髒水或長期採食汙染飼料。增強豬隻機體免疫力飲水中適量添加Vc、葡萄糖、電解多維、多維素,配合飼料中適量添加豬用多維、漁粉、膨化大豆、豆粕、葡萄糖、豆油

👍👍治療建議:對咬傷的豬隻尾部塗抹碘伏,並圈舍噴灑異味劑,外傷嚴重的肌注頭孢氨苄防止感染全窩用100片人用維生素C片碾碎後,另加1袋500克食鹽,拌飼100斤配合飼料,空腹飼餵1-2天即可。

我是發財馬(張宏中)關注三農助力三農,歡迎寄語!

2020-03-08


發財馬


仔豬不剪尾,就給生豬咬尾創造了條件;養殖密度過大,就會更加催生咬豬尾的現象發生。這就是豬咬尾巴的由來,沒有其它。很多人長篇大論分析了眾多原因,在我看來,其實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

一、豬咬尾巴的根本原因

1、玩心使然。生豬幼齡時,其實就與孩童一樣,每天也是好吃貪玩的主。但是仔豬又不像孩童,能有太多的遊戲供它玩耍,搖尾巴又是生豬的天性,在這種情況下,生豬搖動的尾巴就會吸引其它仔豬的注意。

出於好奇,仔豬就會試著咬尾玩耍,最初可能只是輕咬,慢慢的就會發展到用勁撕咬了,結果造成生豬相互間的傷害,帶來其它疾病的感染,誘發嚴重的後果。

2、密度過大。養殖密度過大也是造成生豬咬尾的原因之一,假設本來只能餵養5頭生豬的圈舍,你卻偏要餵養10頭,如此大密度的養殖方式,極大的限制了生豬的活動空間。

生豬在圈舍裡無法進行基本的活動,就只能對彼此搖動的尾巴產生興趣,沒事就會互相咬著尾巴消磨時間了。


二、應對生豬咬尾的傳統方法

過去養豬都沒有剪尾的習慣,豬群間相互咬尾的現象也時常會發生,不過農民朋友自有其傳統的應對方法,雖然不能徹底解決根本問題,但是也能明顯降低生豬的咬尾行為。

傳統的解決之道就是一旦發現生豬出現咬尾的苗頭髮生,豬農們就會在圈舍裡拴上一根耐磨的繩子或者是鐵鏈,供生豬撕咬玩耍;或者就是向圈舍裡丟入數快磚頭或木頭,讓豬咬玩。豬農通過這些手段來轉移生豬的注意力,達到糾正生豬咬尾的目的。


三、科學預防生豬咬尾的新招

當生豬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方向轉化後,中大型養豬場越來越多,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漸發現並梳理出杜絕生豬咬尾的終極方法,那就是對新生仔豬及時進行剪尾,把留尾保持在一個合理長度。

這樣生豬就算是想咬尾,也沒有尾巴供它們咬了,徹底斷了生豬咬尾的念頭,糾正了生豬這一個危害性較大的不良習慣。

對於已經被咬傷的生豬,其治療的方法也並不複雜,任何豬農都能應付,那些說要打這種針、喂那種藥的說法,都是人為的複雜化和擴大化了,完全沒有必要。

辦法很簡單,你只需將被咬豬尾的傷口和整根尾巴都塗抹上碘酒就可以了,既達到了消毒殺菌的目的,又可利用碘酒的異味阻止生豬的再次撕咬,創口也會很快癒合。

總之,在我看來,不必把咬尾現象看得過於複雜,只要注意預防,細心管理,生豬咬尾就很容易得到及時的根治,豬農也能順利的養好生豬。

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分享如下,期待著能得到你寶貴的點贊!


灑脫農人


我的想法是還是要從原因入手,及時治療,也要積極預防。

導致豬咬尾主要有3個因素:

1. 環境因素:豬舍環境衛生條件差,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過高,導致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速度降低使豬群產生不適,進而導致咬尾現象發生。

2. 營養因素:舍飼條件下,需要調配飼料配方以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用途的豬的營養需要。如果出現維生素、微量元素或食鹽的缺乏、或者營養水平過低,也可導致咬尾現象發生。

3. 管理因素:

(1)飼養密度過大,導致豬個體間存在資源爭奪,如空間、飼料、飲水。

(2)每欄中豬的一致性較差,個體大的為強飼者,個體小的為弱飼者,強飼者會欺負弱飼者。

(3)行為因素。在舍飼的條件下,豬易產生厭倦情緒,進而出現相互“玩弄”耳朵或尾巴的行為,最終惡化而導致嚴重的肉食癖。

(4)疾病因素。體外或體內寄生蟲也可導致豬的不安及皮膚刺激敏感,進而發生咬尾現象。

發生咬尾的豬群,其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會降低20%以上。因此要積極檢查豬舍的衛生條件、飼養管理方式、聘請專業的營養師調整日糧配方、提供一些功能性的舔磚。

被咬尾的豬要及時轉出,單獨飼養。可以用土黴素粉末或者CTC噴霧局部治療。擔心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也可購買碘液進行局部治療(只是時間上會慢一些,效果較差)。有條件的豬場,可以購買一些進口的無抗有機獸用外傷治療產品,其成分主要是螯合鋅和螯合銅。活性物質促進傷口癒合的同時還能促進血管再生,幾乎沒有刺激性。


小神仙的後花園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豬咬尾是豬場中一種常見疾病,其對豬生長損害極大,如不及時解決會造成大面積發生。

豬咬尾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發生原因

豬咬尾症發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環境、地面類型、飼料營養、管理問題和疾病等幾個原因,下面就各個原因進行具體的分析。

1.生活環境狹小

大型養豬場豬的活動範圍小,大量的生豬都擠在狹小的豬欄裡,活動範圍小,尤其通風不太好的豬舍裡,生豬極易出現厭倦情緒,厭倦情緒的增加,就會出現興奮、暴躁等情緒。這時生很容易對其他物體如豬擺動著的尾巴吸引,發生咬尾現象

2.環境改變,新環境不適應

初到新的環境豬會出現環境不適應的情況,比如豬舍環境突然變化,畜牧場周較大的嗓音、豬舍內較強的光線會影響豬群的體息,圈舍中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過高會引起豬群煩躁,也會刺激咬尾的發生豬群會出現暴躁情緒,引發豬群打鬥,出現咬尾現象。

3.豬舍地面環境影響

經過研究採用漏糞板的豬會比普通地面更容易出現咬尾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採用漏板的豬舍,一般對豬糞的清理不夠及時,糞溝中的汙濁氣體容易上升到地面上,從而使畜舍環境惡化,也容易出現豬咬尾症。

4.營養配比不科學

在大型養殖場集中養殖的情況下,飼料營養的配比十分關鍵。大型養殖場與散養不同,飼料是生豬的唯一營養來源,當飼料的營養配比不科學,造成營養不均衡時,

尤其是飼料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時,,豬群出現應激反應而咬尾咬耳

5.養殖管理存在問題

生豬的養殖比較注重科學化的養殖管理,尤其是大型養殖場,對生豬的科學養殖要求更高。首先是對豬群的喂料要合理掌握,很多養殖場由於養殖數量較多,人員管理稀鬆,喂料時間不準確,造成生飢餓時間較長,餵食時會發生因飢餓而互相打鬥、撕咬,恰好料槽不夠長,生豬數量又多時,沒有搶到飼料的生豬就會對其他生豬進行攻擊,首當其衝的就是尾巴。同樣的在出現缺水的情況下,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其次是要重視生豬的轉群、換舍等情況,新的豬群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和建立群居次序的過程,在這個階段豬群會變得異常興奮,尤其是在兩個不同體重的豬群極易發生打鬥情況;密度也是造成豬咬尾症的一個重要原因,生活空間過於狹小,豬群密度過大時,豬群對生活空間的竟爭也會增加,這無疑會引起打鬥,一旦出現了咬尾,豬相互模仿,學習會加快,易引起大群暴發而很難制止的情況。

豬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養殖密度

針對養殖場生豬活動環境狹小的間題,養殖者應該進行合理的密度安排,嚴格控制區域內生豬的數量,按照2平米/頭的密度,合理安排豬舍內的生豬數量。

2.滿足豬的營養需求

合理配比當豬群剛出現咬尾現象時,可以及時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B和各種微量元素,及時補充蛋白質,對飼料影響進行合理的配比,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做量元素等均應足量。另外,在飼料中增加0.1%食鹽,可有效防止咬尾病的發生

3.注意飼養密度,合理組群

要將品種、體重、體質和採食量等相近似的豬同圈飼養。合理利用圈舍面積,讓豬有適宜的個體生活空間,一般3-4月齡佔0.5-0.6平方米/頭,4-6月齡佔0.6-0.8平方米/頭,7-8月齡佔1.0-1.2平方米/頭。組群按的來源、體重、體質和採食習慣等進行,體重相差不超過4-5

千克,架子豬不超過7-9千克

2.4科學化養殖管理生豬養殖要科學合理的管理,合理控制投餵時間,合理配置豬群,做到科學化管理,具體到每一頭豬的管理。


豬疫苗小講堂


豬咬尾症傳播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常發生於每年的秋、冬、春三季,通常18~80 kg的生豬發病率極高,多集中在20~40 kg的仔豬群體中,母豬發病率要顯著高於公豬。豬群出現咬尾症後會嚴重影響飼料的利用率,生豬生長髮育遲緩,飼料轉化率下降20%以上。尾部損傷的患病豬還很可能會激發感染多種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並引發嚴重死亡,不利於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導致死淘率顯著升高。在臨床上,豬咬尾症主要分為2個階段,第1個階段為損傷前期,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是一頭豬將另一頭豬的尾巴放在嘴裡輕輕地吮吸咀嚼,被啃咬的豬能忍受這種吮吸和咀嚼的力度;第2個階段是尾部損傷,由於尾巴被嚴重咬傷,大量出血,患病豬疼痛難忍,拒絕其他豬咬尾,表現為躲避。

一、發病原因

1、應激刺激

內外部的應激因素較多,豬群稱重、疫苗免疫接種、藥物保健、運輸、轉群、合群養殖、更換飼料等都會對豬群的正常生理活動造成應激,發生應激反應的概率極大增強。當豬群出現應激反應後,機體免疫能力會受到影響,各個免疫器官的功能會受到抑制,容易發生咬尾症。

2、環境因素

生豬養殖中沒有良好的生長環境,或突然改變養殖環境,造成豬群不能正常適應環境,在圈舍中暴躁不安,很容易引發咬尾症。北方地區生豬咬尾症主要發生在每年8~10月,南方地區主要發生在每年2~4月。我國北方地區夏秋季節炎熱,溫度較高,溼度較大,容易造成豬出現嚴重的熱應激反應,增強敏感性,經常引發打架鬥毆現象。養殖場周圍存在噪聲干擾,圈舍內光照強度較大,不能保障豬群良好的休息,圈舍內有毒有害氣體超標均會引起豬群過於煩躁,很可能會誘發咬尾症。另外,在高溼高溫環境下,豬體表皮膚騷癢,容易誘使咬尾症出現。如果飼料中各個營養物質配比不恰當,尤其是鈉元素,會造成豬群出現異食癖,引發咬尾症。

3、營養因素

生豬在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性,如果養殖場所配置的飼料不能滿足機體生長髮育所需,或者飼料營養水平低於飼養標準,特別是飼料中某些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投入不足,各個營養元素混合不均勻也很容易引發咬尾症。

4、管理不當

豬養殖中飼料投餵不能做到定時、定量、定點,飼餵時間過長過短,豬群處於過度飢餓狀態,會相互撕咬。另外,如果養殖場不能結合養殖規模,配置相應的料槽,或料槽長度不夠,體重較小或者抵抗能力較差的豬不能通過競爭獲得足夠的飼料,很容易因為過度飢餓,在圈舍中表現的暴躁不安,會尋找其他東西撕咬滿足食慾。這時其他豬的尾巴成為撕咬的目標。豬群採食飼料後,不能及時飲水,豬群會出現便秘,在圈舍中暴躁不安也很容易引發咬尾症。飼養密度大,圈舍過於狹小,豬群活動不順暢,豬群會相互爭奪生活空間,會造成豬群中的打架鬥毆現象增加。

5、寄生蟲感染

由於養殖密度較大,豬群很容易受到寄生蟲感染。在養殖場管理中,如果養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沒有制定完善的驅蟲制度、驅蟲程序,容易造成寄生蟲傳播流行。豬感染體表寄生蟲後皮膚會瘙癢不堪,經常摩擦患病部位,造成患病部位出血,引發其他豬群的圍攻。某些體內寄生蟲疾病侵染出血後,會在豬體內分泌大量毒素,使豬群出現嚴重的神經症狀,在圈舍中暴躁不安,經常打架鬥毆,很容易引發咬尾症。另外,消化道疾病發生後,由於機體代謝紊亂,很容易造成豬群出現異食癖,採食多種異物,進而引發咬尾症。異食癖出現後,嚴重影響豬的生長髮育,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二、臨床症狀

通過觀察發病豬,可發現生長豬、育肥豬會在每天下午14:00~17:00屬於興奮狀態,此時能觀察到豬群咬尾現象。發病初期在同一圈舍中的1頭豬和幾頭豬啃咬其他豬的尾部,或同一圈舍的幾頭豬聚集在一起啃咬1頭豬,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救治或操作不當,同一圈舍的其他豬很容易模仿,表現為相互啃咬。其中,身體狀況較差,體力不支,或者生長髮育遲緩的豬群,很容易受到同群豬的啃咬,快速失去抵抗能力,尾部被嚴重咬傷,躲避在圈舍門口或者角落,由於傷口嚴重、流血,血腥味不斷刺激其他豬群產生異食癖,逐步擴大危害範圍。

三、防治措施

當發現養殖場出現輕度咬尾現象後,可選擇使用經過稀釋的汽油或者白酒噴灑到傷口表面,連續使用1~2次,能有效控制圈舍的搖尾現象。對於尾部存在損傷的患病豬,要及時進行止血,同時肌肉注射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3等進行止血,同時,選擇使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然後塗抹上碘甘油,避免激發感染。如果尾部被嚴重咬傷,可肌肉注射青黴素注射液進行抗菌消炎,在圈舍的地面撒上食鹽和紅土,讓豬群自由舔食,或在飼料中增加0.3%的食鹽,預防異食癖。

2、改善養殖環境

養殖場在選址、設計和建造中應滿足豬群的正常生理功能。規模化養殖場應選擇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水電供給充足的地方,同時,還應保障養殖場的防潮防寒保暖。另外,有條件的養殖場需在周圍種植綠化物,做好廢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為豬群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保障圈舍通風、光照。

3、適時斷尾

仔豬出生後應及時進行斷尾處理,能有效預防咬尾症的發生。使用盾口鉗,在距離尾根處1 cm位置將尾巴剪斷,在傷口表面塗抹上碘酒。也可在仔豬出生2 d後打耳洞時,在尾部1/3處使用鋼絲鉗子,連續鉗2下,2次距離控制在0.4 cm以上,將尾部的肌肉和骨頭剪斷,7~10 d,1/3處的尾部就會脫落,這種方法簡單,不會出現嚴重出血現象,也不會出現繼發感染。

4、保障營養價值

豬群在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營養需求存在很大差異性,因此,應科學搭配飼料,滿足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育肥豬生長前期增加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的投入量,進入育肥中後期後,適當增加高纖維飼料的投入水平。另外,在飼料投餵中,保證定時、定量、定點,飼料不能存放過久,避免飼料發黴變質。為提高腸道的活性,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微生態製劑,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長。豬群在每次轉群前1周和前2d,可在飼料中添加0.3%的亞西酸鈉和維生素E粉劑,預防應激。


豬咬尾症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傳播流行通常和養殖場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飼料營養價值,疾病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作為畜牧獸醫人員和養殖戶,應充分認識到豬咬尾症的危害性,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案,保證各個方面的飼養管理恰當,飼料營養價值全面,預防多種慢性疾病,保障豬群健康生長。


亥酉Breeder


此症狀主要發生在處於生長期(即20-50公斤)的豬群中,該階段的豬生長髮育相對較快,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也較大。有些農戶因為投餵的飼料營養成份單一,會造成豬生長代謝所需的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補充不足和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易誘發豬的異食癖,引發上述症狀。 防治:針對該症的防治,筆者認為應首先改善飼料管理,投放全價料。另外,在飼料中應加入富含鈉、鈷、鈣、銅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B的添加劑。 其次,應把尾巴被咬破的豬單獨隔離並進行適當處理。若傷勢不嚴重,清洗傷口後,應塗紫汞以促進傷口的癒合。若傷口出血,要壓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紅黴素軟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黴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圈中其他的豬,可適當給予鎮靜藥,使其精神安定。在豬尾巴上可塗抹一些苦味無毒的藥水(如用黃連熬出的中藥水),這樣,當豬再相互咬尾時,會溴到苦味,迫使其放棄咬尾巴。

很高興,能幫到有需要的用戶,喜歡的可以點點關注!


隔壁的老王呀


建議先用伊維菌素阿苯達唑拌料連用一個星期驅蟲,然後飼料中添加硃砂散安神清除體內垃圾,連用一個星期,再飼料中添加補充營養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連用一個星期補充營養,,發現有咬尾現象應該及時人工制止,尾巴或耳朵有咬爛的地方塗抹碘酊消毒處理避免感染引起發炎,,並適當控料飼養密度,也可以往豬圈投放一些小玩具比如空消毒液罐子或鐵鏈以轉移豬注意力,配合給豬身上噴灑一些有氣味的消毒液或白酒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