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一文讀懂:腎結石

什麼是腎結石?

腎結石,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腎臟內腔裡面長出了“小石頭”。腎結石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有時候可以直接阻礙尿液的排出,造成腎絞痛、腎積水,嚴重的導致腎功能不全。

一文讀懂:腎結石

腎結石

打開連尚頭條,看更多新鮮猛料

腎結石的發生機制?

腎結石的發生原因很多,目前研究提示與尿代謝異常、尿路感染和/或腎臟或尿路結構異常有關。

機制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有兩個,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溶質過剩--因腎臟排洩增加或尿量過少導致尿中含有高濃度的鈣、草酸鹽、尿酸和胱氨酸,從而引起溶質過剩。這會導致溶質過飽和及沉澱,並形成結晶,結晶可聚集為結石。

結石形成抑制物水平下降--尿路結石形成的天然抑制物包括枸櫞酸鹽、鎂和焦磷酸鹽,這些抑制物水平低下容易引起腎結石的發生。

(尿中草酸鈣晶體)

目前最新的研究提示:高鈣尿症是與腎結石相關的最常見代謝異常,其中草酸鈣結石發生率最高(45%-65%)。

總有患者會問,結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今天具體來探討一下:以草酸鈣結石為例,之所以會形成腎結石,說的形象一點,要具備三樣東西:首先發生地是腎臟,第二載體是尿液,此外必須有充足的形成原料:草酸和鈣。

草酸鈣結石形成的可能過程及損傷機制:當尿中草酸和鈣分別達到一定濃度,兩者的密切接觸便會形成結晶,如果在腎臟裡草酸鈣結晶尋找到可以沉著定植的地方,並且沒有被尿液沖刷帶走,慢慢的就會聚集、沉積,形成更大的結合體---腎結石,大到一定程度,結石可能會從定植的地方掉下來,卡在尿液流出的通道里,形成梗阻、損傷,嚴重的會導致腎積水(尿液排不出來)。

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看了以上腎結石發生的機制,可能有人會問:“我之所以得了腎結石,是不是補鈣補多了?”,大家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生活中,的確有很多腎結石患者是不敢食用牛奶等含鈣比較多的食物。

然而,維持而放棄牛奶、不敢吃鈣片的做法,並不科學。實際上,許多健康研究中提示:較高的膳食鈣攝入,反而會使草酸鈣腎結石的發病率降低。相比之下,鈣補充劑(比如:只吃鈣片)可能略有增加形成結石的傾向。

為何呢?上面我們講到了,以草酸鈣腎結石為例,形成結石應該具備3個條件:腎臟、尿液、草酸和鈣。

我們知道,飲食攝入的鈣,正常是在腸道吸收入血,血液流經腎臟後只有一部分鈣會進入到尿液中。較高的膳食鈣攝入,不一定會形成腎結石的可能的解釋是:腎臟結石風險取決於鈣的來源與鈣攝入的時間:膳食來源的鈣攝入的同時,吃的食物中也含有草酸,鈣與草酸在被腸道吸收之前,過量的鈣和草酸早已經結合成草酸鈣沉澱,然後經腸道排出體外,這時流經腎臟的草酸和鈣濃度較低,就不容易形成結石;而單純的補充藥物類型的鈣片,常常在早上或睡前服用,不與食物同服,因此,鈣與草酸不能有效地結合,從而增加鈣的腸道吸收和尿液排洩,就容易形成結石。

此外,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減少膳食鈣攝入量可能對維持人體健康是有害的,因此,為了預防腎結石而限制膳食鈣攝入是不科學的,也是不推薦的。

怎樣合理的補鈣?

鈣和維生素D可以強壯骨骼和牙齒,對於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的補鈣方式應該是從食物中進行鈣的補充,特殊時期或疾病狀態下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製劑。

富含鈣的食物,大家應該瞭解一下:

牛奶、酸奶、乳酪、乾酪、冰激凌和其他奶製品

綠色蔬菜,如:皺葉甘藍(kale)、綠甘藍(collard greens)和西蘭花

某些堅果(如:杏仁)和麵包

怎樣科學的預防腎結石發生?

除了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水攝入減少、低鉀、低植酸、高鈉攝入、過量蔗糖、果糖、維生素C、以及攝入過多非乳制動物蛋白與腎結石形成的風險增加有關。

因此,生活中,想要科學的預防腎結石,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建議每天飲白開水2500ml以上,橙汁和紅莓汁可以經常喝,咖啡和茶存在爭議,酒是不能喝的。

2.鼓勵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避免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和土豆)。

3.可以適量食用植酸,最常見的來源是小麥麩皮、豆類種子和堅果。

4.限制鈉的攝入量,平時要少吃鹽及高鹽醃製品。

5.少喝含糖飲料(包括可樂和非可樂飲料)及攝入過多甜食。

6.補充過多的維生素C有利於結石的形成,維C泡騰片就不要再加到水裡了。

7.建議適量攝入牛奶、酸奶等奶製品,不要過量的吃肉及動物內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