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杨小楼先生的艺术人生?

勇敢坚强ygjq


杨小楼是著名的京剧武生演员,与梅兰芳、余叔岩一起被认为当时京剧的三大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武生宗师。

他出生于戏曲世家,祖父杨爱二喜是著名武旦,父亲杨月楼是著名武生,他本人还是谭鑫培的义子。

杨小楼从小就入北京小荣椿科班学武生,他的表演,身兼数家之长。年仅20岁就声名大振,在京剧界闯出一片名头,29岁为清内廷供奉,任清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


杨小楼的天赋十分好,很多看过他的戏的人,纷纷被其倾倒。他的嗓子特别好,唱出来的戏别有韵味,在舞台上天生有一种大家风度,连一向不轻易教人的谭鑫培也对他青睐有加,收他作为义子。

杨小楼的表演基础扎实,技能全面,而且博采众长,善于将众多名家的技艺融为一体。他的戏路宽广,嗓音清亮,具备炸音,唱腔浑厚质朴,念白节奏分明。

他的表演主张武戏文唱,把武技的运用结合到剧情和人物形象中去,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赵云、高宠、姜维、项羽、孙悟空、金钱豹等形象,突破藩篱,自成一派。尤其是他与梅兰芳合作的《霸王别姬》堪称绝响。


杨小楼把京剧武生表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成为后人极为推崇的“杨派”。

杨派的表演艺术很不好学,很多人学到了他的形却学不到他的神。

杨小楼在演戏之外,大多数是闭门读书,练习书法,修改剧本等,他比较崇尚老庄,崇尚无为而治等,和北京白云观的道士很是亲密。尤其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有相当大的影响。

杨小楼对前辈老艺人都非常尊敬,与他们合作的也都非常的好,而且对后辈艺人也非常的关心,辅导和提携都毫无保留。

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杨小楼编写了新剧本,宣传爱国思想,并且拒绝为伪政权演出。他的晚年生活比较拮据,而且也没有真正的传人,是一桩很大的憾事。


魏青衣


小楼父亲杨月楼是张二奎的徒弟,学习习老生、武生,杨月楼后来清宫升平署,成为专门为慈禧太后演出的内廷供奉。1890年,47岁的杨月楼临终之际,将儿子杨小楼托付给谭鑫培。

十四岁的时候,谭鑫培让小楼进入了小荣椿科班学戏。杨小楼开蒙戏是《淮安府》,他生性温顺又执拗,练功学戏非常刻苦。但是在学戏的路上杨小楼遇到了最大的“障碍”,身高不断的长高,倒仓一直没倒过来。

但是唱戏这碗饭杨小楼似乎是已经下定决心吃定了,他噤声百天,同时根据张二奎的唱腔找到解决自己发声的方法,还领悟到了一抬、二连、三趋、四颤的动作要领,解决了他身高臂长的缺陷。

此后,在谭鑫培的介绍下杨小楼拜著名武生俞菊笙为师,正式走上武生的道路。得俞氏真传,杨小楼以“小杨猴子”艺名演于津门,《长坂坡》《艳阳楼》《水帘洞》几出戏下来,一炮而红。 29岁的时候,杨小楼被清宫升平署以“民籍教习”的身份挑选入宫,慈禧看过小楼的戏也说:“这猴儿真不赖!”慈禧过世后,杨小楼回到民间戏台。


1921年,杨小楼和梅兰芳合作《霸王别姬》,“万人空巷瞻颜色,半为英雄半美人”,两人的表演,是伯仲之间,平分秋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小楼集中人马,排演《甘宁百骑劫魏营》,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腔愤慨。 杨小楼,在舞台上活出了生命的光彩。


不止看戏


万人空巷瞻颜色,半为英雄半美人

杨小楼(1878一1938),字三元,出身于梨园世家,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创始人,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三贤”,享有“国剧宗师”武生泰斗”盛誉。


杨小楼从小天资聪颖,更有父亲庇护,从小便入荣椿社学艺,师从杨隆寿、杨万青,十七岁时拜得俞菊笙为师,更得义父谭鑫培倾囊相授。他在艺术上继承家学的同时,又博采众人之长,最终形成他独树一帜的“杨派”。

他的父亲杨月楼,亦是京剧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杨月楼生于咸丰年间,因机缘被张二奎收为弟子,后名震京、沪,被称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他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奎派”,又兼具“程派”(程长庚)、“余派”(余三胜)两派之长,文武皆能。因动作灵如猴,颇擅猴戏,故被人称为“杨猴子”,杨小楼出道之初,也被人称为“小杨猴子”,皆缘由此。


杨小楼24岁时开始以“小杨猴子”之名开始露演,至29岁时便已名噪京师,颇得慈禧太后赏识,继他父亲之后也入升平署,供奉内廷。升平署是专门负责为慈禧太后挑选进宫唱戏艺人的机构,进入升平署等于一步登天,杨小楼官居四品,经常受到慈禧太后的接见和嘉奖。



杨小楼的成名似乎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其实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根据自己的缺点,曾经禁声养功一百天,即100天之内不和人说话,交谈用手比划,早上练功,下午观摩,晚上面壁。终于在100天之后,他领悟了京剧的真髓,找到了自己的发声方法:一抬,二连,三趋,四颤。


1922年,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他和梅兰芳合作的《霸王别姬》轰动海内外,他们所到演之处,皆万人空巷,人们都争相一睹“霸王”和“虞姬”的真容,真可谓“万人空巷瞻颜色,半为英雄半美人”,杨小楼把霸王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梅兰芳把虞姬的悲哀无奈和忠贞不渝,在一抬手和一低呤之间细细的刻画出来,美人自刎,英雄垂泪,让观众无不扼腕叹息,虽落幕不忍离。

杨小楼在《长坂坡》中演的赵云,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那一声吼“马来呀”,举座皆惊,仿佛千年前的常胜将军在这一声浑厚,豪迈的呼喊声中带着忠义仁勇来到观众面前。他的“赵云睡”也是一直被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



杨小楼的一生充满传色彩,尤其是他和慈禧太后的绯闻,一度成为人们的笑谈。而他又百口莫辩,为此,他痛苦不已,曾半路出家,弃艺从道。他去北平西便门外的白云观出家当了老道,并取法号“杨传年”,终日拜经诵祖不问世事。直到慈禧去世后,他才重返戏曲舞台。

杨小楼的暮年,也正是中国风雨飘摇的时候,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杨小楼一腔愤慨无处诉说,于是他用《甘宁百骑劫魏营》来向世人展现真英雄折剑黄沙、裹尸而还的爱国壮志。


杨小楼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技法既守成,又离成,先“明而守”,而后“脱而合”,最终达到人艺合一。其代表作《长坂坡》、《霸王别姬》、《野猪林》、《挑滑车》、《陵母扶剑》、《铁笼山》、《状元印》、《艳阳楼》等,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创立的“杨派”是至今影响最大的武生派系,“武戏文唱”是其派艺的神髓。

1938年农历正月十五,杨小楼因病逝世于北平,享年60岁。他生前交游甚广,前来吊唁的各界名流络绎不绝,其中吴佩孚的挽联“广陵绝响杨伶小楼,艺术超夐,名溢京外,尤重义行……”是对杨小楼一生最好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