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荀彧为什么会反曹操,宁愿信他是临死前最后一计,用死挖出朝廷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

哎哟哟呀呀


关于荀彧之死,《后汉书》《三国志》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答案。



《后汉书·荀彧传》载:“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三国志·荀彧传》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后汉书》说荀彧是在曹操暗示之下服毒自尽的,而《三国志》却说荀彧是忧郁而终,虽然与曹操有关,却属于正常死亡。那么,荀彧到底是不是曹操逼死的呢?个人更倾向于前者、也就是《后汉书》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国志》成书于晋,晋代魏之后,其正统地位的唯一来源便是魏元帝曹奂的“禅让”。因此,晋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地位就必须承认魏的合法性,这也是为什么晋武帝司马炎在“受禅”之后封曹奂为陈留王的原因所在。陈寿随蜀汉政权降魏,在晋代魏之后成为了晋臣。换言之,他必须站在维护晋王朝利益的角度编纂《三国志》。否则,不仅无法成书,陈寿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所以,陈寿的话是要打一些折扣的。如果说魏武帝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魏就真的成了篡汉逆贼,那么晋又是什么?篡了逆贼的逆贼?只有将魏合法化,晋才能更加合法,不是吗?



《后汉书》则完全不同,它成书于南朝刘宋。刘宋与汉之间经历了魏、西晋、东晋两朝三个政权。汉、魏之间的那些事对于刘宋王朝和范晔而言,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魏正统与否,和刘宋的关系已然不是非常大了。因此,范晔没有陈寿的顾忌,他的话似乎要更加可信得多!因此,个人更倾向于荀彧是自尽身亡。那么,真的是曹操暗示荀彧自尽的吗?



曹操赐荀彧空食盒到底何意?

对于空食盒的解释,个人认为最靠谱的是:食盒本为盛食之用,无食之空盒其实就是无用之意,曹操的意思大概是说荀彧无用了。至于说这是否是曹操暗示荀彧自尽,个人认为不一定。无用,可以死、也可以退,不是吗?既然荀彧不赞成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对于曹操而言,荀彧自然是不能再用了。但曹操不想背负一个卸磨杀驴的恶名,于是暗示荀彧主动隐退,这也是可以说得通的,未必就是暗示荀彧自尽。



荀彧为何要反对曹操?

荀彧很早便投入了曹操麾下,是曹操早期的班底,说他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并不为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彻底架空汉献帝刘协,荀彧不仅从头到尾参与了,而且很难说这里面没有荀彧的谋划成分。换言之,荀彧根本不是什么汉室忠臣!曹氏终将取刘氏而代之,荀彧心知肚明,甚至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他又为什么要反对曹操进位魏公、加九锡呢?



加九锡原本只是汉朝皇帝给功臣的一种礼仪性待遇,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是,西汉末年王莽赋予了进公爵、加九锡特殊的含义。自王莽之后,进公爵、加九锡便成了权臣篡位的前奏!这就是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原因。



既然荀彧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他又为什么反对曹操“篡汉”呢?其实荀彧并不是反曹操,他仅仅是不想背负一个逆臣的恶名而已。曹操不走王莽的那条路,荀彧名义上仍然是汉臣。可曹操一旦走上了王莽的老路,荀彧就是附逆、就是汉王朝的逆臣!这就是荀彧理解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原因所在,仅此而已。至于汉献帝是真皇帝还是傀儡,荀彧无所谓!这实际上也是曹操麾下不少大臣、尤其是文臣的心态,汉朝是真汉还是假汉他们无所谓,只要是汉就行。



曹操对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

曹操虽然最终依然进位为了魏公、乃至魏王,但是他对手下以荀彧为首的这些人的心态其实还是心知肚明的,这或许就是曹操终生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如果是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时或许还有些许不得已,晚年的曹操称帝已经没有任何阻力,这一点从后来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篡汉也能看得出,几乎没有任何阻力,也没有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正因为曹操对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他自然也知道,荀彧不会反自己,他要的只是一个汉臣之名而已。因此,曹操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要荀彧的命。荀彧一辈子对曹操忠心耿耿,杀了荀彧会让不少老臣寒心、弊大于利。个人认为,曹操很可能并没有让荀彧死的心,仅仅是想让他退!毕竟荀彧公开反对曹操了,在位列中枢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了。



荀彧为何选择自尽?

既然曹操不想要荀彧的命,那么荀彧又为何选择自尽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知道荀彧无心反叛,但是架不住荀彧影响力太大,时间长了曹操会不会真的动杀机,荀彧不敢保证。更何况,荀彧位列中枢多年,并非没有政敌,谁又能保证荀彧“退休”后,曹操不会因为拉拢荀彧政敌的需要,对荀彧再生杀心呢?如果真那样,不但荀彧会丢掉性命,恐怕子孙后代都要跟着遭殃。倒不如趁着曹操心中对自己还有些许情分,牺牲自己为子孙后代谋个平安富贵。



史实也的确如此,荀彧自尽之后,曹操心中多少是有些愧疚的,不但没有清算荀彧,而且给了他“敬侯”的谥,也算是盖棺定论的美谥了。与此同时,曹操还让荀彧的儿子承袭了荀彧的列侯爵位,荀氏家族依然富贵万代。



至于说荀彧是用自己的死为曹操挖出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没有任何根据!首先,曹操并没有借荀彧的事情大开杀戒,无论是否忠于汉室,并没有谁因为荀彧的事情丢了性命。其次,曹操晚年,实际上真正忠于汉室的大臣早已经被清洗或架空了,剩下的无非和荀彧一样,想要在青史中留个好名声罢了,曹操完全没有清洗他们的必要!既然这些人不想当逆臣,曹操索性成全他们,不称帝便是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题主所说的,受到影视剧中的影响,荀彧被曹操赐死,所以会觉得荀彧要反曹操,并通过临死前的表现来判断荀彧的所作所为,荀彧用死挖出朝廷最后一批忠于汉室的大臣,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因为在当时,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天要亡大汉,天命在曹,荀彧作为看清大势的人,自然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荀彧并没有反曹操,只是两人最后的理想不同了

作为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之一,曹操对荀彧是极其信任的,很多军国大事都与之商量,并积极听取和采纳荀彧的建议和决策。互为知己,前期表达两人的关系恰如其分。后期两者最主要的分歧与矛盾在于曹操要加九锡、称魏公,荀彧不同意,《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是这样记载的

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荀彧是怎么死的呢?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曹操征孙权时,要荀彧前去犒劳三军,他是在寿春忧愤得病死的,是不是被曹操赐死的,这里并没有说明,影视剧中荀彧或自杀或服毒药自尽,皆出自于《魏氏春秋》


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这里面并没有记载,荀彧想通过自己的死,来挖出汉朝的最后一批忠臣,所谓的汉朝忠臣在之前的衣带诏事件和邺城刺杀事件当中,已被曹操清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忠于曹操的。看看曹操死后,曹丕代汉自立的时候,都是那些所谓汉臣通过逼宫来使汉献帝退位,汉朝从荀彧死后,再无忠臣可言。


因为荀彧是反对曹操加九锡,封魏公的,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荀彧是想通过自己的死,来唤醒那些忠于汉朝的公卿大臣,希望有人能站在自己这边,这种愿景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忍的。


荀彧一个人,是无法改变当时的天下大势的,在荀彧死后的第二年

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荀彧是当时士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学说,坚信是忠君报国的思想,他不愿看到自己一直辅佐的人是一个与自己理念相悖的现实,所以他反对曹操称魏王,因为曹操称魏王之后,下一步就是篡汉自立,他不想看到自己一直以为是明公的曹操一步一步篡汉自立,那他自己就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一个传统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最残酷的现实。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我是涛说乱世史,我来回答。

别信这说法,在大战略上,在理想上,荀彧是门阀士族“保皇派”的典型代表,与军阀曹操的“取代派”有天然矛盾;实际中,荀彧一直和汉献帝很近。

《后汉书·荀彧传》记载,荀彧死后,“汉献帝非常悲哀,祭祀日为之废乐”,真是痛心疾首啊。荀彧得宠时,也多次以刘邦、刘秀的案例的劝谏曹操。



1、东汉皇权衰落,军阀、门阀登上舞台;曹操作为军阀的代表,对汉室态度,是“缓慢取代”;而荀彧,作为门阀代表,是“保皇派”。


史学界把魏晋南北朝放在一起研究,因为其中门阀名士(士族)的政治作用越来越来大。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军阀崛起,门阀崛起;枪杆子打出的军阀(如曹操),和地方名士(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肯定有区别。


军阀想当皇帝很好理解,枪杆里出政权;而门阀名士的荀彧,一边帮着军阀“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大权;一边却又最后保皇,反对称帝,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矛盾吗?


如果荀彧坚定信奉儒家学说,为什么不从头就匡扶汉室,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荀彧)


再举个五代十国的例子,忠义太监张承业,辅佐的更是以唐朝自居李存勖(国号没毛病),消灭了篡唐朱温(得国极正),但李存勖自己称帝,张承业也是极力反对,最后忧郁而死!



(遗命辅佐李存勖灭梁的张承业,922年,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忧愤而死)


荀彧这类人,终究想要的是什么?



2、很简单,荀彧想让曹操成为“霍光”,而不是”王莽”;但事实恰好相反


首先,荀彧是荀子后代,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自然要维护皇权;但面对皇权衰落,他也不是绝对迂腐,希望借助外戚、军阀来匡扶王权,最大限度的维护皇权和门阀名士利益。


霍光(?-前68年4月21日),汉朝衰微时受命托孤,中间还废掉皇帝刘贺(就是著名的海昏侯),权倾朝野,但最后还是迎立汉宣帝,实现”昭宣中兴”,被汉朝人盛赞。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西汉末年同样受命托孤,权倾朝野;但最后却加受九锡,篡位建“新朝”,被汉朝人唾弃。

(左面霍光、右面王莽)


很明显,曹操最后成为了王莽。


我们这样捋一捋。东汉末年,内有宦官干政,外有黄巾起义,算无遗策的荀彧知道皇权衰微,国家需要周公式的人物出现。在外戚何进、军阀董卓、军阀袁绍等相继失败后,曹操成为最合适人选。

荀彧于是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实力太弱,荀彧看不上,毕竟几百年前的霍光也不姓刘;另外,出于对门阀家族利益的考虑,荀彧也需要投靠实力最强的人。

总之,荀彧的心态有些矛盾,但是,为利益权衡下的最佳选择。


荀彧也是把曹操当做“霍光”来侍奉的,战略上,为其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路线,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多次献策,如除吕布,扼袁绍,险出宛、叶奇袭荆州;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才。

这个时候,二人各取所需,相处极为融洽。


但曹操的节节胜利,让背后的根本矛盾展示。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这不是霍光,分明是要当王莽!

荀彧感觉受了欺骗,直接劝解:“(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更是大为不满,干脆冷落荀彧,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荀彧郁闷而死。


3、如果对荀彧难以理解,我还想到了一个例子——王导。



我们举一个更明显的例子——东晋时期的王导。王导是琅琊王氏,门阀士族的代表,阶层荀彧相近;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王导并没有想取代一个晋朝,而是尽心竭力的辅佐,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


尽心到什么地步?后来,王导的堂兄王敦看皇帝势弱,举兵反对;而王导,最后的态度居然是胳膊肘向外拐,帮助晋室!


(王导)

儒家思想熏陶下的门阀、士族、以后的士大夫,衷心维护皇权,哪怕是亲兄弟谋反也不留情;即便皇权衰落,也可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种情况,直到清末都在上演,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独特现象。


涛说精彩历史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荀彧年少成名,何顒曾经称赞荀彧有“知人之明”且为“王佐之才”。

荀彧带着自己的宗族避乱投奔韩馥,可到了冀州之后,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权,袁绍知道荀彧是人才,就非常礼遇他,而荀彧却看出袁绍此人并无“匡扶汉室”的大志,实乃一有野心的诸侯罢了。而这时曹操却展示出匡扶社稷的雄才大略,于是荀彧就告辞袁绍,投奔了曹操。

可以说,荀彧投奔曹操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和曹操志同道合,都是为了“匡扶汉室”!有人说曹操是“汉贼”,其实不然,曹操在起兵之初,可是实打实的热血青年,可以称之为东汉的中兴之臣,这一点可以从曹操自己说的《述志令》里看出。

曹操在这篇《述志令》里面,可是言辞恳切,字字真挚,毫无虚伪可言,大体的内容是这样的:

“本人当年被举为“孝廉”,实在是高看本人了,本人就是一个浪荡公子,可是为不让人看不起,本人决定做些事情,于是就有了铲除贪官等一些事迹,后来怕被豪强贵族陷害,就辞官归隐家乡,每天都过得很舒坦,后来逢黄巾军起义,朝廷又启用自己,自己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死后的墓碑上写上这样一段墓志铭,“汉王朝故征西将军曹操之墓”,这一辈子的志向就仅此而已了,可是谁知后来又有了董卓祸乱朝政,这一下子就无法退出了,就开始四处征战,讨袁术,打吕布,战袁绍,征刘表,四海之内即将统一,现在已经位极人臣,于是有人就说,为什么不辞官归乡,我绝对不能辞官,如果我现在辞官归乡,那么天下就会有很多人称帝,而且我也得为我的子孙后代考虑,我如果交出兵权,那么我就将成为众矢之的,国家将永无宁日,我自己家将会被赶尽杀绝啊......”

这是曹操自己说的,说的很真实,一点都不假,我想古往今来能这么正确评价自己的,恐怕是不多的,而荀彧就是和曹操有着一样的志向才走到一起,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都会变的,曹操也说了,如果交出兵权,那么将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斗争。

荀彧可以说对曹操的影响最大,曹操在第一次和荀彧交流之后,曾经说过,“荀彧就是我的张良啊!”其实应该在具体一点,荀彧何止是张良,更是萧何,张良的结合体,前文说了,荀彧有知人之能,曹营的很多重量级人物可都是荀彧推荐的,其中有荀攸、钟繇(yao)、郭嘉、戏志才、司马懿等,这些人物都是三国时期顶级的人物,荀彧不光有谋略,且是一个好的贤内助,曹操常年征讨在外,国内的事情都是交给荀彧处理,而荀彧都会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曹操同样对荀彧相当的器重,正史上记载,曹操每当有大事的时候,都要和荀彧商量,可见荀彧的地位很高很高了。

荀彧到底反曹操了吗?

荀彧应该说没有反曹操,只是在董昭等人提出要为曹操加九锡,推举曹操晋封国公的时候,荀彧提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曹操以匡扶汉室起兵,现在已经位高权重了,不应该在这样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曹操就心有不甘,开始对荀彧有了意见,这也是曹操随着自己权利越来越大之后才有的表现。

荀彧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私下和皇帝的关系也不错,但是同样他很欣赏和佩服曹操,可是作为传统的士大夫,忠于君王这是没有错的。

荀彧怎么死的?

有两种说法,《三国志》说荀彧是自己死的,而《后汉书》却说,曹操赐给了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了,自己就服毒自杀了,其实鄙人更愿意相信《后汉书》的说法。

从荀彧和曹操志同道合开始,一路走过来,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荀彧也已经控制不了局面了,曹操特别希望荀彧一直都能追随自己,可是到后期,曹操和荀彧的思想已经水火不容了,荀彧很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含恨而亡”是对于曹操和荀彧两人来说最好的结局了!


鸿涵先生为您解读历史,请多多关注


鸿涵先生


不要被各种演义,电视剧影响了。荀彧确实反对曹操践位,终于汉室,但三国志记载荀彧是被曹操贬去寿春后抑郁而死,并没有正史记载曹操直接杀害或者逼死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