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荀彧為什麼會反曹操,寧願信他是臨死前最後一計,用死挖出朝廷最後一批忠於漢室的大臣?

哎喲喲呀呀


關於荀彧之死,《後漢書》《三國志》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答案。



《後漢書·荀彧傳》載:“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帝哀惜之,祖日為之廢樂。諡曰敬侯。明年,操遂稱魏公雲。”



《三國志·荀彧傳》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後漢書》說荀彧是在曹操暗示之下服毒自盡的,而《三國志》卻說荀彧是憂鬱而終,雖然與曹操有關,卻屬於正常死亡。那麼,荀彧到底是不是曹操逼死的呢?個人更傾向於前者、也就是《後漢書》的記載。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國志》成書於晉,晉代魏之後,其正統地位的唯一來源便是魏元帝曹奐的“禪讓”。因此,晉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統地位就必須承認魏的合法性,這也是為什麼晉武帝司馬炎在“受禪”之後封曹奐為陳留王的原因所在。陳壽隨蜀漢政權降魏,在晉代魏之後成為了晉臣。換言之,他必須站在維護晉王朝利益的角度編纂《三國志》。否則,不僅無法成書,陳壽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難說。所以,陳壽的話是要打一些折扣的。如果說魏武帝曹操逼死了荀彧,那麼魏就真的成了篡漢逆賊,那麼晉又是什麼?篡了逆賊的逆賊?只有將魏合法化,晉才能更加合法,不是嗎?



《後漢書》則完全不同,它成書於南朝劉宋。劉宋與漢之間經歷了魏、西晉、東晉兩朝三個政權。漢、魏之間的那些事對於劉宋王朝和范曄而言,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魏正統與否,和劉宋的關係已然不是非常大了。因此,范曄沒有陳壽的顧忌,他的話似乎要更加可信得多!因此,個人更傾向於荀彧是自盡身亡。那麼,真的是曹操暗示荀彧自盡的嗎?



曹操賜荀彧空食盒到底何意?

對於空食盒的解釋,個人認為最靠譜的是:食盒本為盛食之用,無食之空盒其實就是無用之意,曹操的意思大概是說荀彧無用了。至於說這是否是曹操暗示荀彧自盡,個人認為不一定。無用,可以死、也可以退,不是嗎?既然荀彧不贊成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對於曹操而言,荀彧自然是不能再用了。但曹操不想揹負一個卸磨殺驢的惡名,於是暗示荀彧主動隱退,這也是可以說得通的,未必就是暗示荀彧自盡。



荀彧為何要反對曹操?

荀彧很早便投入了曹操麾下,是曹操早期的班底,說他是曹操的首席謀士並不為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徹底架空漢獻帝劉協,荀彧不僅從頭到尾參與了,而且很難說這裡面沒有荀彧的謀劃成分。換言之,荀彧根本不是什麼漢室忠臣!曹氏終將取劉氏而代之,荀彧心知肚明,甚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他又為什麼要反對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呢?



加九錫原本只是漢朝皇帝給功臣的一種禮儀性待遇,其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但是,西漢末年王莽賦予了進公爵、加九錫特殊的含義。自王莽之後,進公爵、加九錫便成了權臣篡位的前奏!這就是荀彧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的原因。



既然荀彧是曹操集團的首席謀士,他又為什麼反對曹操“篡漢”呢?其實荀彧並不是反曹操,他僅僅是不想揹負一個逆臣的惡名而已。曹操不走王莽的那條路,荀彧名義上仍然是漢臣。可曹操一旦走上了王莽的老路,荀彧就是附逆、就是漢王朝的逆臣!這就是荀彧理解反對曹操進魏公、加九錫的原因所在,僅此而已。至於漢獻帝是真皇帝還是傀儡,荀彧無所謂!這實際上也是曹操麾下不少大臣、尤其是文臣的心態,漢朝是真漢還是假漢他們無所謂,只要是漢就行。



曹操對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

曹操雖然最終依然進位為了魏公、乃至魏王,但是他對手下以荀彧為首的這些人的心態其實還是心知肚明的,這或許就是曹操終生沒有稱帝的原因之一。如果是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時或許還有些許不得已,晚年的曹操稱帝已經沒有任何阻力,這一點從後來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篡漢也能看得出,幾乎沒有任何阻力,也沒有造成任何不利影響!



正因為曹操對荀彧的心思心知肚明,他自然也知道,荀彧不會反自己,他要的只是一個漢臣之名而已。因此,曹操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要荀彧的命。荀彧一輩子對曹操忠心耿耿,殺了荀彧會讓不少老臣寒心、弊大於利。個人認為,曹操很可能並沒有讓荀彧死的心,僅僅是想讓他退!畢竟荀彧公開反對曹操了,在位列中樞顯然有些不合時宜了。



荀彧為何選擇自盡?

既然曹操不想要荀彧的命,那麼荀彧又為何選擇自盡呢?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曹操生性多疑,雖然知道荀彧無心反叛,但是架不住荀彧影響力太大,時間長了曹操會不會真的動殺機,荀彧不敢保證。更何況,荀彧位列中樞多年,並非沒有政敵,誰又能保證荀彧“退休”後,曹操不會因為拉攏荀彧政敵的需要,對荀彧再生殺心呢?如果真那樣,不但荀彧會丟掉性命,恐怕子孫後代都要跟著遭殃。倒不如趁著曹操心中對自己還有些許情分,犧牲自己為子孫後代謀個平安富貴。



史實也的確如此,荀彧自盡之後,曹操心中多少是有些愧疚的,不但沒有清算荀彧,而且給了他“敬侯”的諡,也算是蓋棺定論的美諡了。與此同時,曹操還讓荀彧的兒子承襲了荀彧的列侯爵位,荀氏家族依然富貴萬代。



至於說荀彧是用自己的死為曹操挖出最後一批忠於漢室的大臣,沒有任何根據!首先,曹操並沒有借荀彧的事情大開殺戒,無論是否忠於漢室,並沒有誰因為荀彧的事情丟了性命。其次,曹操晚年,實際上真正忠於漢室的大臣早已經被清洗或架空了,剩下的無非和荀彧一樣,想要在青史中留個好名聲罷了,曹操完全沒有清洗他們的必要!既然這些人不想當逆臣,曹操索性成全他們,不稱帝便是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題主所說的,受到影視劇中的影響,荀彧被曹操賜死,所以會覺得荀彧要反曹操,並通過臨死前的表現來判斷荀彧的所作所為,荀彧用死挖出朝廷最後一批忠於漢室的大臣,這就有點莫名其妙了,因為在當時,絕大多數的人都相信天要亡大漢,天命在曹,荀彧作為看清大勢的人,自然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荀彧並沒有反曹操,只是兩人最後的理想不同了

作為曹操最為器重的謀士之一,曹操對荀彧是極其信任的,很多軍國大事都與之商量,並積極聽取和採納荀彧的建議和決策。互為知己,前期表達兩人的關係恰如其分。後期兩者最主要的分歧與矛盾在於曹操要加九錫、稱魏公,荀彧不同意,《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是這樣記載的

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荀彧是怎麼死的呢?

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曹操徵孫權時,要荀彧前去犒勞三軍,他是在壽春憂憤得病死的,是不是被曹操賜死的,這裡並沒有說明,影視劇中荀彧或自殺或服毒藥自盡,皆出自於《魏氏春秋》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這裡面並沒有記載,荀彧想通過自己的死,來挖出漢朝的最後一批忠臣,所謂的漢朝忠臣在之前的衣帶詔事件和鄴城刺殺事件當中,已被曹操清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忠於曹操的。看看曹操死後,曹丕代漢自立的時候,都是那些所謂漢臣通過逼宮來使漢獻帝退位,漢朝從荀彧死後,再無忠臣可言。


因為荀彧是反對曹操加九錫,封魏公的,所以很多人願意相信荀彧是想通過自己的死,來喚醒那些忠於漢朝的公卿大臣,希望有人能站在自己這邊,這種願景是美好的,可現實是殘忍的。


荀彧一個人,是無法改變當時的天下大勢的,在荀彧死後的第二年

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荀彧是當時士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一直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學說,堅信是忠君報國的思想,他不願看到自己一直輔佐的人是一個與自己理念相悖的現實,所以他反對曹操稱魏王,因為曹操稱魏王之後,下一步就是篡漢自立,他不想看到自己一直以為是明公的曹操一步一步篡漢自立,那他自己就是一個千古罪人,這是一個傳統文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個最殘酷的現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我是濤說亂世史,我來回答。

別信這說法,在大戰略上,在理想上,荀彧是門閥士族“保皇派”的典型代表,與軍閥曹操的“取代派”有天然矛盾;實際中,荀彧一直和漢獻帝很近。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荀彧死後,“漢獻帝非常悲哀,祭祀日為之廢樂”,真是痛心疾首啊。荀彧得寵時,也多次以劉邦、劉秀的案例的勸諫曹操。



1、東漢皇權衰落,軍閥、門閥登上舞臺;曹操作為軍閥的代表,對漢室態度,是“緩慢取代”;而荀彧,作為門閥代表,是“保皇派”。


史學界把魏晉南北朝放在一起研究,因為其中門閥名士(士族)的政治作用越來越來大。


東漢末年,皇權衰落,軍閥崛起,門閥崛起;槍桿子打出的軍閥(如曹操),和地方名士(如潁川荀氏的荀彧)肯定有區別。


軍閥想當皇帝很好理解,槍桿裡出政權;而門閥名士的荀彧,一邊幫著軍閥“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大權;一邊卻又最後保皇,反對稱帝,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不矛盾嗎?


如果荀彧堅定信奉儒家學說,為什麼不從頭就匡扶漢室,為什麼不投靠劉備?



(荀彧)


再舉個五代十國的例子,忠義太監張承業,輔佐的更是以唐朝自居李存勖(國號沒毛病),消滅了篡唐朱溫(得國極正),但李存勖自己稱帝,張承業也是極力反對,最後憂鬱而死!



(遺命輔佐李存勖滅梁的張承業,922年,因李存勖執意稱帝,勸諫又不被採納,憂憤而死)


荀彧這類人,終究想要的是什麼?



2、很簡單,荀彧想讓曹操成為“霍光”,而不是”王莽”;但事實恰好相反


首先,荀彧是荀子後代,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自然要維護皇權;但面對皇權衰落,他也不是絕對迂腐,希望藉助外戚、軍閥來匡扶王權,最大限度的維護皇權和門閥名士利益。


霍光(?-前68年4月21日),漢朝衰微時受命託孤,中間還廢掉皇帝劉賀(就是著名的海昏侯),權傾朝野,但最後還是迎立漢宣帝,實現”昭宣中興”,被漢朝人盛讚。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西漢末年同樣受命託孤,權傾朝野;但最後卻加受九錫,篡位建“新朝”,被漢朝人唾棄。

(左面霍光、右面王莽)


很明顯,曹操最後成為了王莽。


我們這樣捋一捋。東漢末年,內有宦官干政,外有黃巾起義,算無遺策的荀彧知道皇權衰微,國家需要周公式的人物出現。在外戚何進、軍閥董卓、軍閥袁紹等相繼失敗後,曹操成為最合適人選。

荀彧於是投奔曹操:對於劉備,實力太弱,荀彧看不上,畢竟幾百年前的霍光也不姓劉;另外,出於對門閥家族利益的考慮,荀彧也需要投靠實力最強的人。

總之,荀彧的心態有些矛盾,但是,為利益權衡下的最佳選擇。


荀彧也是把曹操當做“霍光”來侍奉的,戰略上,為其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路線,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多次獻策,如除呂布,扼袁紹,險出宛、葉奇襲荊州;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人才。

這個時候,二人各取所需,相處極為融洽。


但曹操的節節勝利,讓背後的根本矛盾展示。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這不是霍光,分明是要當王莽!

荀彧感覺受了欺騙,直接勸解:“(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更是大為不滿,乾脆冷落荀彧,最後胳膊擰不過大腿,荀彧鬱悶而死。


3、如果對荀彧難以理解,我還想到了一個例子——王導。



我們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東晉時期的王導。王導是琅琊王氏,門閥士族的代表,階層荀彧相近;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王導並沒有想取代一個晉朝,而是盡心竭力的輔佐,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


盡心到什麼地步?後來,王導的堂兄王敦看皇帝勢弱,舉兵反對;而王導,最後的態度居然是胳膊肘向外拐,幫助晉室!


(王導)

儒家思想薰陶下的門閥、士族、以後的士大夫,衷心維護皇權,哪怕是親兄弟謀反也不留情;即便皇權衰落,也可以“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種情況,直到清末都在上演,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獨特現象。


濤說精彩歷史


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謀士,荀彧年少成名,何顒曾經稱讚荀彧有“知人之明”且為“王佐之才”。

荀彧帶著自己的宗族避亂投奔韓馥,可到了冀州之後,袁紹已經奪了韓馥的權,袁紹知道荀彧是人才,就非常禮遇他,而荀彧卻看出袁紹此人並無“匡扶漢室”的大志,實乃一有野心的諸侯罷了。而這時曹操卻展示出匡扶社稷的雄才大略,於是荀彧就告辭袁紹,投奔了曹操。

可以說,荀彧投奔曹操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和曹操志同道合,都是為了“匡扶漢室”!有人說曹操是“漢賊”,其實不然,曹操在起兵之初,可是實打實的熱血青年,可以稱之為東漢的中興之臣,這一點可以從曹操自己說的《述志令》裡看出。

曹操在這篇《述志令》裡面,可是言辭懇切,字字真摯,毫無虛偽可言,大體的內容是這樣的:

“本人當年被舉為“孝廉”,實在是高看本人了,本人就是一個浪蕩公子,可是為不讓人看不起,本人決定做些事情,於是就有了剷除貪官等一些事蹟,後來怕被豪強貴族陷害,就辭官歸隱家鄉,每天都過得很舒坦,後來逢黃巾軍起義,朝廷又啟用自己,自己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死後的墓碑上寫上這樣一段墓誌銘,“漢王朝故徵西將軍曹操之墓”,這一輩子的志向就僅此而已了,可是誰知後來又有了董卓禍亂朝政,這一下子就無法退出了,就開始四處征戰,討袁術,打呂布,戰袁紹,徵劉表,四海之內即將統一,現在已經位極人臣,於是有人就說,為什麼不辭官歸鄉,我絕對不能辭官,如果我現在辭官歸鄉,那麼天下就會有很多人稱帝,而且我也得為我的子孫後代考慮,我如果交出兵權,那麼我就將成為眾矢之的,國家將永無寧日,我自己家將會被趕盡殺絕啊......”

這是曹操自己說的,說的很真實,一點都不假,我想古往今來能這麼正確評價自己的,恐怕是不多的,而荀彧就是和曹操有著一樣的志向才走到一起,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都會變的,曹操也說了,如果交出兵權,那麼將死無葬身之地,這就是鬥爭。

荀彧可以說對曹操的影響最大,曹操在第一次和荀彧交流之後,曾經說過,“荀彧就是我的張良啊!”其實應該在具體一點,荀彧何止是張良,更是蕭何,張良的結合體,前文說了,荀彧有知人之能,曹營的很多重量級人物可都是荀彧推薦的,其中有荀攸、鍾繇(yao)、郭嘉、戲志才、司馬懿等,這些人物都是三國時期頂級的人物,荀彧不光有謀略,且是一個好的賢內助,曹操常年征討在外,國內的事情都是交給荀彧處理,而荀彧都會處理的妥妥當當的,曹操同樣對荀彧相當的器重,正史上記載,曹操每當有大事的時候,都要和荀彧商量,可見荀彧的地位很高很高了。

荀彧到底反曹操了嗎?

荀彧應該說沒有反曹操,只是在董昭等人提出要為曹操加九錫,推舉曹操晉封國公的時候,荀彧提了反對意見,他認為曹操以匡扶漢室起兵,現在已經位高權重了,不應該在這樣了,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曹操就心有不甘,開始對荀彧有了意見,這也是曹操隨著自己權利越來越大之後才有的表現。

荀彧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私下和皇帝的關係也不錯,但是同樣他很欣賞和佩服曹操,可是作為傳統的士大夫,忠於君王這是沒有錯的。

荀彧怎麼死的?

有兩種說法,《三國志》說荀彧是自己死的,而《後漢書》卻說,曹操賜給了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一看,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了,自己就服毒自殺了,其實鄙人更願意相信《後漢書》的說法。

從荀彧和曹操志同道合開始,一路走過來,曹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荀彧也已經控制不了局面了,曹操特別希望荀彧一直都能追隨自己,可是到後期,曹操和荀彧的思想已經水火不容了,荀彧很明白自己已經無力迴天,所以“含恨而亡”是對於曹操和荀彧兩人來說最好的結局了!


鴻涵先生為您解讀歷史,請多多關注


鴻涵先生


不要被各種演義,電視劇影響了。荀彧確實反對曹操踐位,終於漢室,但三國志記載荀彧是被曹操貶去壽春後抑鬱而死,並沒有正史記載曹操直接殺害或者逼死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