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三國裡荀彧是怎麼看的?

生吥逢蒔


荀彧思維僵化,比郭嘉保守,比賈詡樸實,比程昱聰明,比楊修智慧。

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曹操曾盛讚荀彧,認為荀彧是他的張良,沒有荀彧的幫助,他不可能戰勝袁紹,定鼎北方。

彧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後漢紀·孝獻皇帝紀》

司馬懿也曾感嘆荀彧的才華,甚至認為荀彧是一百年多來最有才華的人。

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裴松之·《彧別傳》

荀彧與曹操的親密關係,在當時就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如曹魏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鍾繇就曾經說過,曹操對待荀彧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老師。

以太祖之聰明,每有大事,常先諮之荀君,是則古師友之義也。——裴松之·《彧別傳》

可即使荀彧與曹操有如此親密的關係,他本人又如此有才華,可由於荀彧反對曹操“篡漢自立”,依然被曹操賜死。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進操爵國公,九錫備物,密以訪彧。彧曰:“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寢。操心不能平。會南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帝從之。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後漢書·荀彧傳》

眾所周知,荀彧對東漢王朝抱有期望,不想讓曹操篡漢自立,希望曹操作為大漢王朝的丞相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繼續延續漢朝的統治,可是他不願接受大漢江山幾經波折,已經到了必須滅亡的事實,可以說是保守封閉,在社會大變革時期,為自己的君主提供的謀略過於僵化……


史海清流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荀彧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謀士。

荀彧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內政人才。

荀彧擁有心懷天下的博大胸懷。

荀彧還有著顯赫的身世,高尚的情操,高貴的品德……

在以史為鑑看來,荀彧無論是歷史還是遊戲中,都是是三國時期最值得擁有的頂級人才。

荀彧的傳記以順序而言,在《三國志》中可以說是在所有臣子裡排名第一,僅次於曹魏諸位皇族。

荀彧年輕的時候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很早就看出天下大亂的跡象,並且家鄉潁川將是四戰之地。於是把家人都帶到河北避禍。

袁紹佔據河北後,荀彧的弟弟荀湛,以及潁川老鄉辛評、郭圖都覺得袁紹四世三公,是最有可能笑到最後的。但是荀彧覺得袁紹不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於是就拋下袁紹投奔曹操。

曹操大喜,稱荀彧是“吾之子房”,並且馬上任命荀彧為自己的司馬,是二把手的存在,這一年荀彧29歲。

後來荀彧一直為了曹操盡心盡力,也成為曹操麾下最受信任的謀主和內政大臣。

在張邈叛亂中,荀彧幫助曹操守住最後的三縣之一。在漢獻帝東遷時,又是荀彧首先要求曹操接納漢獻帝,佔據政治大義。在和袁紹作戰時,曹操勢弱,大家人心惶惶,還是荀彧首先提出四勝四敗說,幫助曹操堅定信心。

荀彧這麼出色,曹操還把自己女兒嫁給荀彧長子,以示親近之意。

但是等到建安十七年,曹操南征北戰評定了大部分的割據勢力,也已經走到了人臣的最巔峰。這個時候有些人建議曹操應該被封為國公,加九錫。

這可以說是曹魏替代劉漢的先兆。畢竟歷史上王莽二百年前剛剛這麼幹過一次。

而荀彧則是忠於漢室的,在荀彧心中,棄袁紹而投奔曹操就是他看清楚了袁紹一是能力不足,二是袁紹野心代漢。所以荀彧投靠了亂世之中最有可能平定天下的英雄豪傑-曹操!

而曹操也的確沒有讓荀彧失望,不但以弱勝強,擊敗了呂布、袁紹等大敵,還把漢獻帝從衣食無著,性命堪憂的窘迫地步中解救出來。

但是戰爭集團這個巨獸最終成長到了誰也無法撼動的情況,曹操也許自己不想稱帝,但整個曹魏集團中的許多人都在推動曹操向上走。

於是曹操就拿這事秘密諮詢荀彧,也是最後試探一下荀彧的想法。

荀彧從29歲一直到50歲,跟著曹操足足21年,曹操多少大事件都是荀彧出謀劃策,連楊修都能清晰的掌握曹操心思,荀彧哪能不知道曹操的真實想法呢?

但是荀彧跟著曹操走,這是背叛了自己的初心。要不跟著曹操走,這就背離了自己的道義。荀彧萬般苦惱,但是放棄任何一個都是如同放棄了自己的性命。最終荀彧跟曹操說,你起兵不就是為了匡扶朝廷,拯救黎民嗎?不宜如此。

這番話讓曹操很不爽,於是曹操逐漸拋棄了相伴自己二十年的親密戰友,在曹操南下征討孫權時,將荀彧放在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上,讓他去慰問士兵。

荀彧憂憤之下,英年早逝,年僅五十歲。

這樣一位天才的隕落在我看來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是同等級別的。

真是惜哉,嘆哉。

造化弄人啊。

我是以史為鑑,歡迎大家關注。


以史為鑑


荀彧有才華,是漢末亂世中的著名謀士之一。不過,儘管荀彧投靠了曹操,但那也只是出於良鳥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的原故。

而在荀彧的內心深處,其實還隱藏著一箇中興漢室的夢想。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輔佐下,曹操能夠成為一位因中興漢室而流芳千古的賢主。

因此在曹操沒有稱魏王、受九錫之前,荀彧與曹操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主得賢臣,臣得明主來形容。曹操得到了荀彧的輔佐,陸續消滅了競爭對手,使實力得以壯大。而荀彧也因此受到了曹操的賞識與信任。

然而,令荀彧不能接受的是,曹操欲稱魏王!荀彧為什麼不願意曹操稱王?難道以曹操的功勞不配稱王嗎?當然不是!因為荀彧通過這件事,已然察覺到了曹操似有篡漢之心!因此荀彧並沒有對此表明支持態度,並似乎有反對曹操稱王的意思。

而荀彧的思想新動態又豈能瞞過曹操?荀彧作為曹操陣營中的重要成員,而且又為曹操所倚重。所以他的不支持,難免會讓曹操對他產生疑忌之心!荀彧與曹操之間一旦產生了裂痕,必會因不再被曹操信任而疏遠。

最後,荀彧終於在曹操的暗示下自盡身亡。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荀彧是因病而死的,此處採用的是《三國演義》的說法。

荀彧作為亂世謀臣,雖有才華但卻不能實現振興漢朝的心願。身居曹營力輔曹操,但卻無法阻止曹操稱王,更無法阻止曹操明顯表露出的因驕矜自傲,而可能走向篡權奪位的趨勢!最終一代謀臣,便因理想信念的崩塌而亡,實在是令人覺得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