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感染了肝炎,眼睛会有什么表现?

麦兜兜子123


很多肝脏疾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借助于这些发现,有利于诊断某些肝脏疾病,判断预后。临床肝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角膜色素环、干眼症、瞬眼及眼球震颤、眼底血管变化、暗适能力、夜盲、幻视、闪光盲等变化。

巩膜黄染是由于血清胆红素升高所致,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正相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癌等。当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超过34.2umol/L时肉眼即可观察到。在临床上,通过观察巩膜黄染的程度可以判断疾病的进退,指导临床治疗。角膜色素环即K-F环,为肝豆状核变性的眼部重要体征,大约90%的患者会出现。位于角膜和巩膜的内表面上,呈绿色或褐色,症状缓解后可变轻或消失。干燥综合征患者眼部的主要表现为干眼症,是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表现,很多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都会表现出眼部干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会表现为瞬眼及眼球震颤,多呈广泛、对称、退行性病变。

眼底血管的改变最能早期反映全身血管和血液动力的异常。传染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出现的眼底血管变化,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视网膜血管改变及角膜知觉减退三联症,许多学者都认为眼部症状为肝病共有的症状,且与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有关。例如尚佳检测了8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多数表现有视网膜静脉不同程度的扩张,动脉变细,少数患者眼底静脉高度扩张弯曲和视网膜上有少量絮状渗出,眼底血管变化与门静脉和脾静脉呈正相关。“久病入络”是中医瘀血理论的主要内容,随病程延长都会出现瘀血加重,可表现为球结膜微循环障碍。此外肝硬化眼底血管异常率约占77.8%,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眼底血管异常率达到84.6%,且研究发现眼底血管分级与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指标。

此外,慢性肝病患者随着病情程度的不同,尚会出现暗适应能力、夜盲、幻视、闪光盲等变化。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甲型、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肝炎的病症的表现不少,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症状。

常见的内部症状有:食欲下降、乏力、厌油、干呕等;

常见的外部症状有:低烧、肌肉或关节痛、眼白黄、视力模糊、肝掌、蜘蛛痣等。

考虑到篇幅和结合题目,就不一一列举所有症状,今天主要介绍一下因肝炎引起的眼睛黄。眼睛黄准确点说是指眼白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眼白黄是乙肝病毒破坏了肝细胞导致血中胆红素增加,造成眼睛结膜黄,所以看起来眼白黄。

从中医的角度看,肝脏与眼睛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眼为肝之窍,所以肝胆湿热重,最敏感的首先会在眼睛体现出来,从而表现出眼白黄,眼睛模糊等症状。

因此,肝炎一般情况下会导致眼白黄,尤其黄疸较高的,症状更加明显,但眼白黄只是一个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并不是一定如此。所以,在临床诊断上,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才能最终确诊。由于题目没有提出如何治疗,在这里就不加以阐述,治疗上暂时不方便透露太多,目前只有《伤寒论》的经方,思路上从上焦的阳明,中焦的阙阴,以及下焦的少阴加以综合考虑,才能根本性解决肝炎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身体健康,更多资讯和知识请关注今日头条壹号中医!喜欢交流医学的朋友,不妨结为朋友一起畅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