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經濟學中“人是理性的”假設靠譜嗎?

sbshow


我們都知道,在基數效用論中,你想推出需求定律,你就需要邊際效用遞減定律。當然邊際效應遞減後面的是理性人假說。

那麼理性人假說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說人是理性的,當然人怎麼可能是理性的?人理性豬都要上樹了,其次說的是人的行為是理性的,而不是人的想法,當然人的想法也不是理性的,要不人都要上樹了。

當然人的行為也不是理性的,而是人的行為會表現出理性。當然人的行為也不一定會表現出理性,是人的行為在統計上會表現出理性。

當然也不是人的行為在統計上表現出理性,而是我們假設人的行為會在統計上表現的理性。

為什麼這樣假設?很簡單,你不這樣假設,你怎麼假設?如果是不理性的話,你怎麼做預測?畢竟聰明人可以收買,瘋子就只能寄託於運氣了。

我再打一遍:經濟上之理性,乃經濟科學假設人的行為會在統計的角度上,表現出理性來。


COCO投資


經濟學有一個基礎的假設——人都是理性的,這條假設幾乎貫穿了整個經濟學當中,成為了我們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但是一旦你進入真實的經濟生活當中,你就會發現,其實人並不都是理性的,相反,不理性的行為是這個社會的常態。

比如說茅臺的股票,按照淨值來說它的股票價格確實高得離譜,但是在大量基金公司的炒作和人們的情結作用下,造成了現在股價高昂的局面。再比如我們買保險的話,很多情況是保險公司的規模大小和保險員的推銷手段作用的結果,即便有一份很好地保險但是沒有推動力的話我們也不會買。

理性的經濟人只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對個體而言難以適用,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不同因素很可能互相沖抵,所以說在廣闊的視角看待,社會是偏向於理性的。

總之,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相信它,但是記住一點,人文學科都是無法完美的,這麼看待的話我們就能更深刻的理解經濟學的奧秘了。

這是我的看法,很好奇大家的看法。(我是江財的學生,應該有很多學長學姐吧,嘻嘻)


璀璨星人


“理性人”也稱“經濟人”,是對亞當-斯密經濟人假設的延續。

西方經濟學家指出,所謂的“理性人”的假設是對在經濟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徵的一個一般性的抽象。

這個被抽象出來的基本特徵就是: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說,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在任何經濟活動中,只有這樣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則,就是非理性的人。

但實際上由於受到市場信息不對稱效應的影響,完全“合乎理性的人”不可能存在,只能作為一個理論上的抽象概念,因此“理性人假設”在後來遭受來自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限理性、社會心理實驗等多方的批判,但我們認為這些批判並沒有脫離理性人的框架,只是對該理論的一種補充和發展。

雖然“理性人”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我們應當認識到理性經濟人是認識經濟規律的一個工具,而理性人假設也是現代經濟學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標誌。


財富足跡ROR


在經典的微觀經濟學中,是由幾大假設構建的大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性人假設,即每個個體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事實上,這個假設的來源與微觀經濟學的起源有很大關係,經濟學在19世紀以前都是屬於對於經濟理論的解釋,其中數學計算、分析的內容很少,模型也很少,但是自從馬歇爾集合了多家學說,編寫了第一版的《經濟學》教材後,經濟學的大廈就漸漸的越蓋越高,每個個體都成了似乎是大廈的一塊磚頭,不再關注個人的差異了,而直接將每個個體等同,從機械論的角度來計算經濟學的模型,這一點在後來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修正後,才逐漸被認知到。

其次,理性人假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用高等數學求導數,計算最大值的方法來算出經濟學結果,現在看來,顯然是為了達到結果而刻意忽略了部分事實。

理性人假設實際上在微觀經濟學建立後就一直被批判和爭議,因為現實生活中沒辦法做到完全理性人的程度,而且也正是這個角度,使得19-20世紀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顯得更加有理有據,畢竟資本家們只看中利潤最大化而不看重其他。

在當前的理論框架中,仍然無法剔除理性人假設,只能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對理性假設分析的結果做適當的調整,總之一句話,理性人假設雖然並不符合現實生活,但是在理論研究上還是非常必要的基礎。


本人金融投資領域十年以上經驗,新開頭條號,立志成為財經領域優秀作者,歡迎各位股友關注本號,相互探討市場和投資理論;頭條號名稱就是未來的目標:十年後退休。


十年後退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是否可行

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是指具有完全理性的 做出的選擇都是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條件 個人認為是不可行的

原因 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具有前提條件 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才能實現 是一個具有理想化的狀態

人在各種環境中做出的選擇不一定全部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 市場條件的限制 完全理性人幾乎不存在 其行為特點 自私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 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是為了判斷經濟規律的理想化狀態 而我我們的社會環境強調集體主義觀念 與理性人衝突 所以不可行



黑子HEIER


這是一個假設,假設大家都是理性的,這是一中均衡的狀態。然而現實中很少,舉個簡單的例子,親戚朋友向你借錢,理論上你應該收取利息,才算是理性決策,而實際上卻很少這樣,因為除了理性的選擇外,還有許多支配我們的因素,比如說情感。


笑談四方


你可以通過觀察中國股市的人們各種情緒來看這條假設…

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有些是為了做出經濟模型把一些變量進行的數學化假定,靠譜也是在一定範圍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