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水平無德行的作家的作品,前景難以廣闊。你怎麼看?

領袖詩人盧偉宗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個經受得住歷史檢驗的觀點,也是我們每一個熱愛文學,喜歡“碼字”的一群必須認真思考自我檢視的課題。這是因為:

文學作品是要有營養的,她要促使弱小長大,她要使傷痛癒合,她要使遊蕩的靈魂找到歸宿。它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也不是僅靠所謂的“創作技巧”就能載得起有份量的的靈魂的,她也不是僅靠華麗的辭藻與技法就經受得住歲月磨蝕的。

生活中也好,歷史長河中也罷,的確有這一類作家,他們靠深厚的文字功底,強大的語言駕馭能力,嫻熟的寫作技法生產出“錦繡文章”。但如果這些文章傳遞的是不健康不文明甚至是反動的思想呢?人們能夠引鳩止渴的去“喜歡”嗎?就算是當時當地的人因歷史侷限性或個人的修養與思想層次這樣去做了,但它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嗎?人們終究是會醒的!

社會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作品的生命力應當在滾滾潮流中越磨礪越旺盛。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只有順應這個主題,肩負起這個使命,創作就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也才能將文字躍動的節律與時代的脈博緊緊扣在一起引起大眾的共鳴,奏出時代的最強音。這樣,我們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有靈有活力,才能富有生命力。

我國星漢燦爛的文學發展史,偉大而不朽的萬千作品,都是肩負起了傳承文明、開創文明的重大歷史使命的。勿須多言,央視一檔火爆了的節目“中華詩詞大會”就足以說明這一切了。

也有人會搬出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無論是文壇還是詩壇,某些作品無論是構思還是技巧,都充分體現了一個“大家”的水準,而反觀這些文化名人,這些所謂“大家”的所作所為,又不禁令人唏噓。

是的,這種“說一套做一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現象的確有,但你不覺得這是一種“病態”嗎?你不覺得這是一種人格分離嗎?這種“病”不會讓他活得長久,這種“欺世盜名”不會讓他的作品走得長久!

看看我們身邊的案例吧,不乏紅得發紫的文化名人和娛樂明星,醜聞一爆,好不容易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來的形象一夜之間轟然倒塌,他曾經塑造的角色,他的作品也自然而然的受其“牽連”。


逐日遠行


你這個話得仔細考辨。試舉一例,周作人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尤其是散文寫作。他的成就乃公認之高,實為現代文學之一面旗幟。但周作人落水成為漢奸,對母親對兄弟冷漠寡恩,為人之“昏”令人痛惜。公德私情樣樣靠不住,可謂無德。請問他前景廣闊嗎。他的文學前景當然是廣闊的,創作了無數作品,經典之作頗多,崇拜者無數。但他因漢奸罪入獄,生活境況江河日下,他的人生實際在走下坡路,生活前景可謂不廣闊,但他的創作翻譯仍然接續,大有不輸前作之水平。文學史上這種情況太多,作家的寫作往往只與寫作有關,不是普通人等思維二元對立那種單純分法可以涵蓋。寫《今生今世》的漢奸胡蘭成對女性可謂無德,但寫得一手漂亮文章,一生遭際可謂平順,崇拜者大有人在。你說他前景不廣闊嗎。斗膽說一句,凡論一作家得全面考察,方有平情之論,絕不是非A是B那麼簡單。叨擾。見諒。


民國滋味


作家的作品,前景廣不廣闊,是由水平決定的,和德行沒有太大的關係。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唐代的大詩人元稹了。他的最有名的一首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寫得優美至極,已經成為了情詩的代表作品了。同時,他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被稱為“元和體”。這份成就,在唐詩橫行、人才輩出的唐代都不遑多讓,何況後世。

但他卻是不折不扣的陳世美。

一、21歲的他見到了遠房姨母的女兒雙文,被美色所動,追求得手。後進京考取功名,就娶了豪門望族出身的韋叢為妻,以求榮華富貴。之後還厚顏寫下了《鶯鶯傳》。

二、31歲去四川任職,慕名約見薛濤,相戀。但由於薛濤樂籍的身份,元稹逢場作戲,根本不想娶她過門。導致薛濤相思成疾,最終遁入空門。

三、後來到了浙東,又看上了劉採春。劉採春被他的才華折服,拋棄夫君和他住到了一起。元稹回京以後,又對劉採春不理不睬,最終劉採春投河自盡。

四、元和十年,被貶謫到通州,娶了才女裴淑。

唐朝四大才女,元稹拋棄了兩個,說他濫情薄倖,一點都不為過。民國大師陳寅恪先生就評價元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也。豈其多情哉?實多詐而已矣。”

論元稹德行,確實是不敢恭維了。但他的詩作卻流芳百世。這證明了歷史和人民是健忘的,只要作品水平高,前景就是廣闊的。


明之書苑


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德才兼備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會激勵和影響幾代人,增加民族自信和民族尊嚴,讓世界瞭解並尊重這個民族和國家。反之,一個有文采有水平而無道德和品行的作家,會毀掉一代人,嚴重者失去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自信,是民族的敗類。因為他的作品影響,會讓社會道德敗壞,歷史倒退,國家和人民所不齒,不會有好的下場。當然,他的作品也會受到愛國人士和正義者的抵抗和反對,這種民族敗類更不會有好的前景,甚至下場很慘。


遠山談房


這個問題我持否認態度。作家餘秋雨,只要是愛好文學的,沒幾個不知道的。他的作品《中國戲劇文化史述》、《笛聲何處》,特別是他的《文化苦旅》與《山地筆記》,備受大家喜愛,真值得一讀。然而他的德行我本人就不敢恭維,我想很多也和我一樣。歷史上有一個作者叫元稹的大家應該知道吧,他一生也是放蕩不羈,德行不行更是了的,但沒幾人不喜歡他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再我還舉個例子,郭沫若一生正取妻子就4個,與無數女人有愛昩關係,對家庭一點責任心都沒有,這德行誰敢認同?!你難道就不喜歡他的《天上的街市》……?


死不悔妀


有水平無德興的作家的作品前景廣闊與否?作家的德興與其水平並無關係。

沒有德興的作家的作品並不一定差,只是世界觀的不同,作家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各有不相同罷了。

例如,三國中的曹操,年青時機智警敏,有隨機應變的超強能力。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因此,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才能。

然而,曹操卻做出了古今傳聞,家喻戶曉驚天動地的事業,成為了非常名氣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是三國中魏國政權的締造者。初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稱魏王。曹操為統一中國北方,在北方屯田屯糧做出了重大貢獻。

曹操的詩作更是別具一格,具有創新精神,開啟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稱讚為建安風骨。

例如曹操的

《步出夏門行·其一·觀滄海》

(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作者以開闊的胸襟,借大海雄偉壯麗景象抒發了統一中原創功建業的胸懷。

曹操的詩作甚多。誰能從詩人的作品中看出出曹操的德興呢?曹操的前景還不算廣闊嗎?


桑天永


如果你的唱功很好,

請不要只是歌功頌德,

請你為受苦的蒼生高歌,

或許歷史會記住你修煉的坎坷。

如果你在這個世界很幸運,

請不要以為一切理所當然,

請你把幸運分享給需要的人,

或許時代會少負你前行的艱難。

如果你是個天才演說家,

請不要言不由衷,

請你勇敢說一些真話,

或許餘生會帶給你靈魂的安寧!

如果你妙筆生花,

請不要熱衷於拍馬吹捧 ,

請你問心無愧寫出民生疾苦,

或許百姓會看見你的熱望和真誠!

我們行走在善惡同流的人間,

我們嘗過命運場的苦辣酸甜,

我們看過生老病死的可憐,

不應該只是麻木不仁,

應該化作慈悲和遠見。

請不要浮誇和囂張,

請不要陰謀和算賬,

此生我們擁有的智慧和能量,

不應該只是蠅營狗苟,

應該獻給萬家燈火的太平美滿。


閱山臨海


有才無德的作家其前景肯定是渺茫的。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傳承下來名篇名著的作者與作家無不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修養,也正如《中庸》中所說:“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無論任何人任何職業其德行都是第一位的,也判斷其作品和做人基本準則,古今歷史上有很多有水平但因道德品質低下的作家而被世人所唾棄。中國人自古以來都信仰“厚德才能載物”,“正德厚生,臻於至善”也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一個作家須具有一定道德水準,這是根本,其次是其創作水平,只有二者兼備,其作品才能得以認同,其發展前景自然也就廣闊了。這就是我們古人所說“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楊旭創新贏銷


此題觀點錯誤,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說有德行沒水平的,姑且稱之為‘’作家‘’,現今這種人不在少數。會長遠嗎?顯然不會,當其成就‘’作家‘’的額外資源耗盡時,就算其德行再好,也會失去‘’作家‘’的資格。

相反的,再說有水平無德行的,會長遠嗎?

答案是——會!為什麼呢?

縱觀歷史人物當中,這類人非常多,因其作品適應當時的人文習慣而倍受追捧,因此其所掌握的社會資源也不會侷限於‘’作家‘’範圍。其作品帶來的附加值已遠遠大於作品本身的價值。而其所掌控的社會資源和話語權完全可以將他的德行由壞變為好。這正是其水平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有句俗語說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第二階文明倡導者


個人認為,一個作家的作品,僅僅有才學但是沒有德行,註定走不遠。

一、司馬光曾經在《資治通鑑》裡的一段話講的很好:他說,那些德才兼備者是聖賢的人,才德皆沒有的人是愚蠢的人。而那些擁有的德行勝過才能的人是君子。而擁有的才能大於德行的是小人,我們一般用人呢,聖人往往很難得,一才難求,又沒有品德高尚的君子,那麼寧願用愚蠢的人,也不能用品行卑鄙的小人。這是為什麼呢?

二、 這是因為君子有才可以為人與善,而卑鄙小人擁有才能只會到處作惡,做善事的人,到哪裡都能善待他人,而擁才作惡的人到哪裡都會做盡可惡的事;

三、而那些既沒有才能也沒有惡行的人,即使自己想要做壞事,但是才能不夠,因此做的是小惡,就算是用一隻小狗也能隨時制服他。

四、但是品行惡劣卻有很大才能的人,足智多謀,往往奸計能夠得逞,要是還有膽識的話,作惡多端,極其殘暴,就好比吃人的老虎多了一雙翅膀,可謂如虎添翼,實在害人不淺。

五、一般有德行的人,對自己要求有道德約束,且須有操守,讓旁人感覺嚴厲而不易親近。人們會遠離;而有才能的人,往往會受到旁人喜愛。一旦別人喜愛,那麼就容易親近。

六、因此考察的君王往往容易被一個人的才學所矇蔽,而忘記考察他的品德

,從古到今,那些禍亂國家的臣子,還有敗壞家庭門風的子女,都是才智過人,卻品行不足,因此顛覆的才會那樣多。

“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不與,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

這段話告訴我們的核心就是要德才配位,才能走的更遠,而才高而德行較淺,就會變成“德不配位”。

七、其實歷史上好多王朝的衰敗更迭,往往是由於君王任用了有才無德的小人,弄亂廟堂,疏遠品德高尚的賢臣,才會導致亡國亂民,最終要麼被外族入侵,要麼被人民推翻。

諸葛亮也在出師表裡說過: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廢也”

漢高祖帶兵用韓信,治國用蕭何、張良,結束戰亂平定天下,開創漢代;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導致後漢覆滅。

八、這個道理適用於文學作品也一樣,如果一個作家沒有才學那麼肯定寫不出好的作品,同樣,一個作家的作品,僅僅有才學但是沒有德行,同樣走不遠。

九、縱觀文壇的古往今來,正真流傳下來的,稱得上經典作品的,諸如《孟子》《史記》《西遊記》《三國志》《紅樓夢》《水滸傳》等等這些,哪一個不是傾注了作者畢生的才智絕學,同樣之所以稱得上經典,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哪一部作品不是展現積極向上,高尚品德駕馭才能,才能使作品源遠流長。那些有才無德的作品,哪一個不是曇花一現,僅僅在遺留很短的時間,卻不能長遠的被人們所奉為圭臬的遺留下來誦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