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第一姓“王”的前世今生

我國的姓氏文化歷史悠久而意蘊豐富。據介紹中華姓氏分為單姓和複姓兩大類。據統計,我國單姓共有6931個,主要來源有以姓為氏、以國為氏、以邑為氏、居地為氏、先人字氏、職業為氏、少數民族漢化、諡號為氏、賜姓改姓等,而複姓的來源則是官名、封邑、職業等,少數複姓源於少數民族的改姓。

據《中華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有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7個(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但該姓真實性存疑)、十字姓1個(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我國姓氏字數最多的是"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阿喜",這是一個彝族姓氏。


中國第一姓“王”的前世今生

百家姓


在我國千奇百怪的姓氏中央,"王"姓被稱為中國第一姓氏。據年的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佔據了全國總人口的7.1%,那麼,王姓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姓呢?




首先,在該篇裡我們介紹一下"王"姓的起源。


中國第一姓“王”的前世今生

“王”姓


"王"字由三橫一豎構成,這三橫代表著天、地、人,而中間的一豎將天、地、人三者貫通,這便達成了"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在遠古時期夏、商、週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於是"王"字作為姓氏,便可理解做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那麼,王姓的起源到底是什麼呢,根據史料的記載,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

周靈王將太子貶謫後,太子依然為官,但由於他是王室子弟而被人們稱為"王家",這個"王家"便成為王姓來源的其中之一。秦末漢初,這支王姓的後代為避戰亂而遷往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中國第一姓“王”的前世今生

琅琊王氏宗譜


· 《通志·氏族略》記載:"京兆、河間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陳留者,舜之後,此媯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

· 這段史料向我們闡述的是王姓的人並不是從一個分支上沿襲下來的:

他們有些來源於周文王的後代,他的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以王為姓。而畢公高的孫子畢萬去了晉國做官,被封為魏成候,他的後代在三家分晉時建立了魏國,魏國被秦國所滅後,魏國的子孫被稱為"王家",因此後來以王為姓。

魏國後裔為王姓的史料出處:(《通志·氏族略》;"姬高始封於畢,其裔孫畢萬入晉為官,封為魏成侯,戰國時與趙、韓三家分晉,立魏國。後魏王假在位時,魏國被秦所滅,子孫分散,因號為王家,以王為氏。")

有些是虞舜的子孫,舜的後代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到公子完後媯氏後代為了避難逃到齊國,改姓氏。齊國被滅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漢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有的則是殷商比干的後代,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改姓為王。

唐代王顏《王卓神道碑》:"卓,河東猗氏人也,子孫因王顯姓,始自四十一代祖周平王孫赤。赤父洩未立而卒,平王崩,赤為嗣,叔父桓王林廢赤自立,用赤為大夫。及莊王時,赤奔晉,用為幷州。"

這則史料主要告訴了我們河東猗氏王姓的來源:東周的平王在崩逝後,他的孫子姬赤繼位了王位,但姬赤的弟弟姬林卻篡奪了王位,也就是周桓王。而姬赤則逃往晉國,他的後來因為他曾經做過大王而改姓王,這支王姓子孫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因此被稱為"河東猗氏"。


中國第一姓“王”的前世今生

王卓的神道碑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王姓來源於少數民族改姓。根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的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時高麗人、鮮卑族人,隋唐時月氏人,回紇人、契丹人,金朝時女真人,元朝時蒙古人,和清朝時滿洲人等都曾經改少數民族姓氏為王姓。

1、 《魏書·卷九十四》:王遇,自慶時,本名他惡……自雲其先姓王,後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

2、 《周書·王盟傳》: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

3、 《新唐書·王廷湊傳》:王廷奏,本回鶻阿布思之種族……王武俊養為假子。

4、 《舊唐書·王武俊傳》:王武俊,契丹族怒皆部落人。

5、 《王思孝墓誌》:王思孝的祖先出於金宗室完顏氏,世居磁州。

6、 《三朝北盟彙編》:女真其姓氏則曰"完顏"謂"王"。


我國第一大姓"王"的起源重點就在以上幾個方面,還有類似週考王的弟弟姬揭的後代、王莽賜姓燕太子丹後代為王姓等根源不再深究。總而言之,"王"姓一般來說都是"王者之後",在我國曆史上存在時間悠久且延續性長,王姓也因其代表的深刻含義在文化方面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至於"王"姓為什麼成為我國第一大姓,還有更多原因,本篇不再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