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是不是只有东北女真族两次崛起,并两次建立政权?

南渡唐后人


回想一下,还真的就是如此。前提是中国少数民族。其他的少数民族还真的没有这样光荣的历史,毕竟是少数民族人员本身就是知名的硬伤!实际上女真族的第二次崛起?也是有着极大历史关系的,辽东?大明王朝本身就是控制不严才会出现如此情况的。事实上,大明王朝当时对于云贵川等地,控制也并不严明朝末年万历皇帝时期三大征就是勉强为之。由于万历皇帝消耗空了,张居正为了大明王朝攒下来的最后一点家底,再次由于援朝战争大明王朝损兵折将,致使后来努尔哈赤造反时,没有什么得力能干的将军前往镇压。尤其是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以后,女真人努尔哈赤基本就算正式崛起了。历经了皇太极的励精图治,满清和大明王朝分庭抗礼了,最后多尔衮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的入主中原,中原的大明王朝恰逢其会被李自成打开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把自己吊死了,中原大地群龙无首之际,满清朝廷才会比较顺利取得全国。


爱看爱思考


当然不是。

所谓“东北女真族两次崛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清朝的满洲人及其前身建州女真,与金朝的女真人并不是一回事,两者只是名字相同。

当然,如果检索《满文老档》,确实能发现清太祖努尔哈赤承认自己是金朝后裔的记录。例如,努尔哈赤曾经这样对爱新觉罗氏的子弟讲述历史道:

tere musei nendehe aisin gurun i ag ūda mafa i deo i da gebu ukimai han, jai tukiyehe gebu tiyan hūi han inu.

其乃吾金国先祖阿骨打之弟,原号吴乞买汗,又尊号天会汗也。

但是,这些表述都不是事实,而是有政治性的目的。

作为刚刚崛起的后金的领袖,努尔哈赤着眼于获得和明朝平等的国家地位,所以才宣称自己有高贵的祖先。毕竟,建州女真此前是朝贡于明朝的。

通过附会到曾经以靖康之变消灭北宋的金女真人身上,努尔哈赤也就握有了一张宣传的王牌。

等到皇太极继位后,随着后金的江山稳固和实力增长,他也就无需再去把祖先附会到金女真那里去了。

皇太极否认清朝的祖先和金朝的女真人有关系。这种变化和女真的发展历史有关。

金朝时期,女真不是一个氏族,而是一个多元的部族联合体。金朝女真的核心是完颜氏和女真贵族,此外还有诸多附庸于完颜氏的边缘集团。这些边缘集团在当时并不被视作为女真人,只是受到了女真文化的影响,并且和一些女真人混合居住罢了。

清朝的前身建州女真大约就是这种情况。建州女真,祖先是元朝水达达路的斡朵怜、胡里改等5个军民万户府。根据史书记载,这些军民万户府的居民是:

其居民皆水达达、女直之人。

很显然,水达达和女真不是一类人,这两者通过融合,才形成了后来的女真群体。

总而言之,女真族并没有崛起过两次,因为金朝和清朝的性质是不同的。


HuiNanHistory


女真族,就是现在的满族。历史上,女真族崛起共有两次。一次是在辽朝,另一次就是在明朝。

辽朝时期

辽朝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当时契丹人对女真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也就是“熟女镇”。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而完颜部族,就是黑水靺鞨的其中一支。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族,建立了金朝,国号大金。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金灭辽之战,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朝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后与汉人宋朝建立海上之盟共同对抗辽朝。

公元1125年,金国灭辽并占领了辽国的大部分土地,并在次年攻占了宋朝的首府开封,并将宋朝的军队赶到了长江以南。

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女真人退居于关东,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

后金崛起

在蒙古灭金后三百多年里,女真人由于涣散分裂,先后隶于元、明君主之下,受尽了压迫剥削。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

努尔哈赤与以前的女真领袖不同,他虽然表面上依然表示臣服,暗中利用明廷授予的官职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创建了八旗制度(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以凝聚部众,八旗制的确立,标志着统一女真各部的宏伟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誓师伐明。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欺凌实甚,情所难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征之。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继任者皇太极并没有像努尔哈赤一样,对汉人施行强力的镇压,而是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并于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清军入关,灭大明,开启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统治。


始终先生


题主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吧。

其实不是哦。中国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少数民族,曾经多次建国,远超两次。

只是从影响力来看,女真人两次建国的影响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是统治了北中国的金朝,一次是统一了全中国的清朝。

另一个多次建国的少数民族,就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

鲜卑族与女真族一样,也是兴起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很神奇吧。

鲜卑族起源于东胡,在匈奴强盛时被匈奴打败,所以只能跟着匈奴混。后来匈奴被汉朝打败西迁了,草原上大约剩下十万落匈奴人,全都融入了鲜卑族。

到了五胡乱华时期,鲜卑族的各个部落分别南下中原,建立了好几个政权:

  • 西秦(385年—431年),陇西鲜卑族首领乞伏国仁所建,都城在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区);

  • 南凉(397年—414年),为拓跋鲜卑政权,河西鲜卑拓跋乌孤所建,都城在乐都(今属青海)、姑臧(凉州),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一部。秃发即“拓跋”的异译。

  • 代国(338年-376年),拓跋鲜卑的拓跋什翼犍建立的政权,是北魏的前身。

  • 前燕(352年 - 370年),鲜卑慕容部贵族首领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权,国号为“燕”。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 后燕(384—407),鲜卑慕容部建立,建立者为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 南燕(398年-410年),鲜卑慕容部建立,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

  • 西燕(384—394),鲜卑慕容部慕容泓建立,前燕亡国以后短暂复国,定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

  •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拓跋部拓跋珪所建立的政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在淝水之战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怎么样,鲜卑族看起来很厉害吧。

重点说一下鲜卑慕容部与鲜卑拓跋部。

金庸《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与慕容复父子念念不忘要恢复的大燕,就是以这个时期的慕容部所建的燕国为原型的。

慕容氏所建的各个燕国,追根溯源都是始于前燕太祖慕容皝。前燕慕容儁、后燕慕容垂、南燕慕容德都是慕容皝的儿子,西燕慕容泓则是慕容儁之子、慕容皝之孙。

所以这个慕容皝家族是很厉害的,前仆后继,从慕容皝称王的333年,几起几落,几次灭国又复国,一直坚持到410年,不容易。

当然,慕容部最终还是不如拓跋部。

拓跋部的代国被前秦苻坚消灭,但是后来拓跋珪趁前秦衰落时又复国了。

这个北魏很了不起。他们最终统一了北方;后来一心汉化,最终把自己整个民族都融入了汉族,为隋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拓跋鲜卑为中华文明做的贡献。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题主的这个题目是有问题的。

女真族建立金朝,这是没有问题的,而建立清朝的满族人,在金朝时期,虽然也在金朝统治下,但并非就是女真族。因为女真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实际上,满族当时只是金朝统治下的外围。努尔哈赤当年为了政治因素方便宣传,说自己是女真人,但是其子后续就否定这一说法了。

事实上,中国边疆的少数民族,在不同时代,即使名称相同或者相近,内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即使有两次崛起或者多次崛起的情况,其实这个民族,都实际上有所变化了。比如有答主提到的鲜卑,其实里面也有不少的分支,也需要注意到。

不过唐朝建立渤海的靺鞨倒是和建立金朝的女真,有直接的传承。


张杰谈史


完颜女真和努尔哈赤建州女真不是一回事。

就像突厥、土耳其、土库曼在词源上存在关联,但不管在种族上还是文化上都不能归入同一民族。

有学者研究发现,满语中存在很多与蒙语发音意义接近的词汇,很可能建州女真就是当初迁居东北的一些蒙古部落与当地土著混血产生的部族,而这些土著在完颜金时代是被视为野人,并不承认他们是女真。

同样道理,努尔哈赤时代也有野人女真一说,其实就是东北地区大小部落,到底和建州女真有什么关系根本是糊涂账。这些人中除少数被捕捉加入八旗,被迫戍边以外,其他都继续过着极其原始的渔猎生活。建国后,这些部族成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


真正鳄鱼不哭


历史上是有这么两次女真族入侵中原大地,打败当时的汉族王朝。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简单的介绍下是哪二次?

首先,第一次崛起入侵中原的女真族,是由金世祖完颜阿骨打于公元前1114年建立起来的金国。

公元前1127年,金国军队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包括徽宗,高宗在内的皇族几千人,押解到金国的五国城受尽了折磨,史称“靖康之耻”。至此,北宋灭亡。

这次金国接连打败辽国和北宋,算是意义上的一次崛起。

再次,第二次入侵中原的女真族,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后改为大清)。这次的入侵,使得中原大地发生了很大的灾难。

清朝军队在大明降将吴三桂的帮助下,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并顺利的攻入了北京城,建立了大清国。

建立政权后,开始在我中原大地上大肆屠杀,凡是不服从大清政权,稍有抵抗者,格杀勿论。譬如,大清颁发的“全国剃头令”,要求所有男人必须剃头,否则就“留发不留头的”这些无理的要求。“扬州十日,嘉靖三屠”就是血的验证。

在大明亡国的臣子们中,不乏有一些忠勇之士。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对抗大清,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这次算是女真族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最大崛起。能够做到统一关内,打败强大的大明中原王朝,建立了大清国,统治着比自己多几百倍人口的民族,真的会让他们的老祖宗们激动的从棺材里跳出来。

以上只是本人的

简单分析,不做长篇大论了。谢谢阅读


孤独使者


导读:严格意义上说建立大清王朝的建州女真是否和建立金国的女真是一脉相承这个是有很大争议的。即便就算是同一传承,历史上绝对不是只有女真两次崛起并建立政权。历史上匈奴、突厥、契丹甚至鲜卑慕容氏都曾经两次崛起并建立政权。只不过影响不如女真更大罢了。

女真先后两次崛起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崛起的大清王朝还成为末代大一统王朝

从女真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狂暴崛起就注定了大辽灭亡。出身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战士凶猛彪悍,经过出河店、黄龙府、护步达冈三场关键之战彻底站稳了脚跟。女真建立的金国如同摧古拉朽一般俘虏辽天祚帝,推翻了辽国的腐败统治。金国在与北宋结盟灭辽的过程中发现了北宋的虚弱,所以长驱直入南下中原灭掉北宋掳掠徽、钦二帝北归。金国的版图也扩展至中原腹地,金国延续百年后被崛起的蒙古灭国。

在金国灭亡几百年后,东北地区的一支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再次强大起来建立了后金政权。不但族源类似,就是政权的名称都类似。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两代三位掌权者的努力,终于利用大明亡国的机会入主中原最终统一天下。


在简述了女真两次崛起的过程后,我们就匈奴、突厥、契丹以及鲜卑慕容氏等两次崛起简单做一下介绍。

匈奴政权和灭掉西晋的刘渊建立的汉国

其实匈奴兴起的次数更多:国内从匈奴在草原丢掉霸主之位后,先后崛起刘渊灭晋建立的汉国以及建立胡夏的赫连勃勃;北匈奴西迁后在欧洲建立的阿提拉汗国等等。当然阿提拉究竟是否和匈奴同源还存在争议。本节我们只介绍国内匈奴建立的政权汉国和胡夏。

匈奴被汉朝征服后北匈奴西迁不知所终,南匈奴内附中原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在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后建立了统一的西晋王朝。开国帝王晋武帝去世后白痴太子继位,个分封的王爷为了争夺权力爆发了长久的八王之乱。不但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也让蛰伏百余年匈奴觅到了再次崛起的良机。

匈奴人刘渊利用八王之乱的机会自立匈奴大单于,割据并州后建立汉国并设置百官。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年号永凤,史称前赵。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灭掉西晋,拉开了五胡十六国混乱局面的序幕。而匈奴也在式微百元年后再次崛起,并进入中原建立政权。

在刘渊建立的政权亡国半个世纪后,匈奴人再次迎来建国良机。上图河套部分的铁弗匈奴在首领刘敖云(刘卫辰之子)以朔方为基地自称天王,建立大夏国史称胡夏。如果你对刘敖云这个名字陌生的话,我们换一个名字肯定耳熟能详了-赫连勃勃。胡夏政权持续了有大约半个世纪,被北魏灭掉。绵延半个世纪国祚的胡夏除了开过君主外,恐怕最出名的就是那座“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都城统万城了。据说筑造统万城时采用了非常严苛甚至残酷的标准:“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也就是说如果用锥子能刺入城墙一寸,就把修造城墙的工匠杀死并筑造于城墙中。

匈奴作为雄霸草原的游牧汗国式微百余年后,匈奴人刘渊、赫连勃勃再次在乱世之中先后建立两个匈奴政权。


突厥、后突厥

突厥我们都知道是跨越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的草原霸主。在隋朝时期分裂为东西突厥两部分。公元630年东突厥可汗在唐太宗时期被李靖俘虏,东突厥亡国。西突厥亡国要到大唐唐显庆二年的唐高宗李治时期,大将苏定方追亡逐北击败西突厥可汗贺鲁后西突厥灭亡。也及时说从突厥兴起数百年后,作为草原霸主的两个分支都宣告灭亡。

在东突厥亡国半个世纪后,在阿史那骨咄陆的带领下突厥旧部再次发动叛乱迎来了复国的机会。阿史那骨咄陆自称可汗,史称后突厥。后突厥又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唐玄宗时期突厥在大唐和崛起回纥联合攻击下才变得脆弱不堪。天宝四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后突厥最终亡国。


辽国、西辽

在五代时期,从唐朝时期就在辽河混的契丹终于捞到了崛起壮大的机会。契丹八部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政权。崛起后的契丹灭渤海、拓西域,成为东到大海、西抵西域的漠北大国。大辽国延续两百多年后逐渐变得腐败,被崛起的女真灭掉。


这次大辽国祚的延续没有等多长时间,辽国宗室耶律大石在天祚帝被俘虏之前就远走西北招讨司的可敦城。在这里依然有忠于大辽的部落,所以耶律大石经过几年的发展带着十几万军队西征西域。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西辽延续八十八年,最后被崛起的蒙古所灭。如果包括西辽在内,契丹建立的辽国国祚超过了300年。


前燕、后燕

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诸燕国勉强也算复兴吧,因为慕容儁建立的前燕灭亡十几年后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再次出现在北中国版图。当然由于燕国覆盖的范围和存在的时间较短,所以所谓燕国的复兴有点勉强。


其实前燕灭亡也意味慕容氏宗室内斗,英勇善战的宗室慕容垂受到前燕君主的猜忌被迫逃到前秦。而前燕在失去慕容垂这个支柱后很快被前秦吞并,前秦统一北方。慕容垂并不是真心投降前秦,内心里一直寻找机会兴复燕国。所以当前秦在淝水之战大败后,慕容垂立刻恢复了燕国的统治史称后燕。


小结:

综上所述,历史上并不是只有女真两次兴起并建立政权。匈奴、突厥、契丹都曾反复兴起,只不过没有大清王朝有影响力罢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中国地大物博在这广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的民族都有多次建立政权!比如鲜卑族最早建立高丽王朝从贝加尔湖到朝鲜半岛山东起内蒙古科尔沁和赤峰阿鲁科尔沁都是鲜卑族的土地?鲜卑族建立隋朝唐朝以前建立过魏国晋朝等等。匈奴族建立过赵汉魏之前建立过匈奴国,汉朝是匈奴人建立的,历史学家说过独孤姓氏变化过来的刘氏姓。契丹人建立过辽国,契丹人占领历史舞台悠久契丹人

推翻鲜卑王朝占领全国契丹人居住在河套地区到山西陕甘宁到河南河北一直到江苏。 党项族建立过西夏王朝和许多西域国家包括西辽。蒙古人

蒙古帝国之外欧州国家建立蒙古王朝,元帝国灭亡后继续了北元共延续480年。女贞族金兀术是建立金国也是打不过哈布勒汗俺巴嗨汗后来婚宴上和塔塔尔人了合谋害死。女真人不光明磊落努尔哈赤的满族更是阴谋诡计多端建立的清朝。所以,清朝从建立起那天开始阴谋诡计多端那有什么每个皇帝都能干?都能阴谋诡计是准确的,康熙在位六十多年没有战争是谬论!从康熙到乾隆雍正三个皇帝拼命杀戮平息准格尔叛乱。清朝灭亡为止反清复明和赶出搭噜的鼾声不断如果满清能干有这么大的民怨吗?如果满清能干就是愚民政策贯彻的彻底,把中国人真正麻痹的培养了受屈辱的能力!这就是女贞满族的俩次建立的王朝。


自由人84173


两个女真不是一个民族,也基本上没有传承!大金国完颜氏的女真是黑水靺鞨人后代,金国被蒙古灭亡后,蒙古统称这些人为“汉人”(已经汉化了)!

而清朝女真,实际上就是在金朝被遗留在东北的生女真,斡朵里、胡里改等万户府的后代。在永乐年间,元朝封的斡朵里万户府首领猛哥帖木儿归顺明朝朝廷,随后追随朱棣北伐蒙古,建立战功。

为此,永乐皇帝将猛哥帖木儿的部族分封在建州三卫,为明朝守卫边疆。一百几十年以后,建州左卫就出现了努尔哈赤,建州三卫也成为了清朝女真的核心骨干力量。

所以,努尔哈赤反明其实是国内少数民族叛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