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敢问中医路在何方?

然术健身


悟空问答中有一“哲学家和科学家谁更能看透世界、理解世界”的提问,这是更高层面的命题,建议阅读,会更利于本问答的讨论。中医之路就是要介决好哲学与科学的问题。


灵山大佛8


其实最近国家发布的有关文件说的非常清楚了,作为一个刚刚步入临床的中医医生,我从自己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1.必须形成国家层面的共识,即中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它的发展对国家,对社会,对文化,对普通大众等等都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才能正本清源,排除干扰。

2.必须要坚持中医的本色,这种坚持有几个层面,首先是临床医生的坚守,这是中医疗效的保证,也是中医真正的生命力,只有临床医生坚持中医本色,用出色的疗效展示于社会,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其次是领导要坚持本色,在我们国家领导的指挥棒指到哪里,我们就冲到哪里,如果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学术带头人热衷于课题,实验,论文,晋升,那毫无意义中医的发展是悲哀的。

3.要改革医疗体制,谁也无法否认中医的疗效,但是为什么中医不受待见,就是因为我们的体制是趋利的体制,不以疗效论英雄,只以效益评成败,改革的关键其实就是钱,医院要发展,职工要领工资,怎么办,就得要有钱,这个问题是两方面的,一个方面是总体上缺钱,另一方面是结构性问题。为数不多的钱被药物,器械等等各种院外关系不大的人拿走了,医生超负荷工作,却为体质背锅,国家一方面要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梳理结构性的问题,因为中医本事挣钱少,所以只有改变趋利的体制才能让中医在医院里不受歧视。

4.中药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另一重要方面,必须要确保药物,这个问题也分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是药材本身的问题,包括种植,仓储,加工,监管,筛查等等,每个关节都很重要,另一方面要重视中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工人才,炮制人才,鉴别人才等等。

5.最后一个方面就是中医人才的培养,目前来看,仍然是以院校教育为主体结合师带徒,民间中医师承所受限制其实比较大,只能直接所注册的一两个病,这个不做考虑,从趋势来看国家医疗卫生仍然是以院校教育和规范性考试为绝对主要方向,那院校教育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首先优点是能吸收众多优秀人才,然后知识比较全面,院校出来的优秀中医思想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高,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目前院校教育的缺点也是非常严重,最重要的就是中医西化,因为西化的思想。院校教育出来了大量不中不西,半中半西的人,这也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当年痛心的说我们培养了大量中医的掘墓人的原因,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必须坚持中医本色,只有做到这一点,相信一切会慢慢好起来,

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各位有新的看法和见解,欢迎交流,有健康问题的朋友也欢迎交流


小蚂蚁61492959


我不想回答还问题,还是回答吧,关于中医国人认识不够,总感觉不信任,有的就没用过,要是每个村都有中医,发热感冒都可以治的,关键还是中医少,我儿子经营中药的,给我说想学中医,我学你不行,你都三十二了,还得养家,只能让等我孙子长来学,我家认识的中医多,有这条件,一个中医跟着学两年,几年下来,就可以了。


夜光闪现


学中医的人如果天天在学千年前的什么华伦什么古藉,那肯定中医无奈的消亡,因为如今的人不容易忽悠,我家也有很多中医古藉但我从来不看,我也肯定中医,我老家处在山区,对大自然赠予人类的按排深信不疑,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化学成份,都应该去分析它,而我只能靠品尝去靠经验了。


楼顺良1


中医的路在那些世代行医的老中医手里

我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

那是15年前的事情了

上本科的时候我半夜起来老是被背疼惊醒 又酸又疼 是那种钻心的疼 持续了很久

后来没办法先去本科学校所在地找了个大点的医院看了看

一顿拍片 抽血 检查 最后什么指标都正常

开了点舒筋活血的药就回来了

问题没解决

放暑假了 我又去我们县医院看了一下 找的爸爸熟悉的朋友 是个专家 还算诚恳 说暂时看不出什么问题

后来赶上有机会回老家探亲

听亲戚们说我们村子后院那边有个老中医 好几代了 可以去试试

我当时也没报有什么希望

去了一看 一个70岁的老头儿给我把脉 最后告诉我是什么 风入骨髓 说给我开两个疗程的汤药

我问50块钱够吗 我只带了这么多 老爷爷说10块就够了

我说还用再回来找你复查吗

老爷爷说没必要 两个疗程足够了

我半信半疑提着药包就回家了

妈妈还叨叨半天

在大医院都看不好的病 你去一个中医那里能看好吗

听说我就花了十块钱 妈妈觉得就更不靠谱了

我已经花了至少150

后来 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第一个疗程 背疼明显减轻

第二个疗程 疼痛根治了

中医的路在哪里

我觉得既不在那些天天上电视讲课的所谓中医神医手里

也不在各大医院那些所谓的中医专家手里

而是在那些年年根治农村一线 隐姓埋名 不求名利 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除疑难杂症的老中医手里


虾米小亭


博大精深的中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使其发扬光大。

中医能治病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中西医走的是各自的路。其,中医理论也没有必要用所谓的科学来证明。最终还得看疗效。

中医目前的确遇到向前发展的瓶颈。但,也不是衰败不堪。当我们走进药店,有近一半的药品是中成药。老年人购买量最大的《血塞通》,《养心氏》,《大青叶》,《板蓝根》等。这些药品疗效都非常好。

目前,中医路在何方?

个人觉得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抓起:

1,从国家层面上给予扶持!健全基层的中医科。

2,加大培养中医人才的力度。以老带新。

3,加大科研投入,对药材的中的有效成分做定量分析。如:5克黄芪,野生的和养殖的到底差别在哪里。如果有差别,那古方中用野生的5克。养殖的还用5克吗?

4,加大药材市场的管理,杜绝假药。就是因为假药坏了中医药的名声。

5,加强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杜绝在种植中使用农药和化肥。

总之,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加强管理。中医的明天会更美好!


剑雨1358


西医为什么没有自学的,自学自己也干不了,程序化模块化加上仪器设备,一个人弄不成,中医不同,可以自种自吃,中医是针对性医学,提倡一对一的互动,中医的不传之密在于辨证思维,是通过悟性自修养成的,跟师傅学的是心法,师傅的经验,可能是自己的教训,多方一证,一方多证,治病没有固定的方法,变化规律师傅也难说清楚,有时就是感觉,碰上道行深点的,指引的好点,加上自己的悟性,可能成神医,医德近圣贤,大医要有圣人的德行,所以真正有能耐的不多,没有什么修行的,只能躲在图腾的后面,说着自己都不明白也不相信的鬼话,使人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靠蒙事过日子,这样的人多了,世上就只剩下庸医了,西医代表现代医学,是方向,中医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的成果,完善中医理论,融入中医实践,不要谈哲学,那是不自信的自我龟缩,科学解释不了的多了,宗教不是也还套用科学的外衣混迹于世么,科学无私,是自封作祟,中医有疗效,不能只是满足于善于权变,还要精确制导,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善于知己,如能知彼则能更加完善,以内不变应外之万变,在模糊的条件下可能有用,在确定的情况下就是被动的,病毒汹汹,中医对确定的感染也要有总结,外感寒温定性定量,理论脉络先清晰,从因证施方到因病成方,有个使人信服的理由,也不枉博大精深的名号,毕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周刚柱726


我自学中医40年,只是爱好,有个头痛脑热的自己开方,同时也帮助了不少的家人和朋友,自己收获的是快乐,几十年的经历,一直是爱着中医,不断翻书学习,但从不赢利!家里没有钱,两橱子书就是我的财富!几十年的医学笔记写了十几本,大约亦有百万字,闲暇之时,翻着这些宝贝,心中好不快乐!我爱中医,中医是国粹,中医更是宝贝!今年春节宅在家里层写下拙作:杏林杏坛三十载,空怀志向不成才。虚度年华仰天叹,志趣不渝更往前。


文华216440251


中医不是医学,就好像海马不是马一样。

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所以 中医的路不在医学,而是在历史博物馆。

2000年前后期间,我国曾经有提案:把中医作为非物质遗产向联合国申报,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停下来。


红色土地640


中医是人类最高境界的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可惜中医发展至今已经深陷玄学的泥潭无法自拔,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中确实有一点点偏颇,这一点点偏颇是几千年前科学认知上的漏洞,我们后人早就应该及时的修正,然而后人们非但没能及时修补偏颇和漏洞反而自圆其说的用一些玄而又玄的歪理邪说来掩盖理论上的缺陷,就好比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最初的错误说法。古代就已经有经传而经亡的说法了,可想而知传到现代中医早就面目全非了!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尽快找出最早中医理论基础中的偏颇和漏洞,修补完整后进一步探索出中医学中更广阔,更神奇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