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宣城近3年共批准逮捕大批刑事犯罪份子!

自2015年以来,宣城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类案件255件334人,占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各类刑事犯罪的11.46%,容留他人吸毒、贩卖毒品犯罪仅次于盗窃、寻衅滋事、诈骗、交通肇事等罪名。其中批准逮捕214件283人,不批准逮捕41件51人,批准逮捕人数占受理数的84.73%。

宣城近3年共批准逮捕大批刑事犯罪份子!

涉毒类刑事案件总体情况分析

特点一

从案件数量看,涉毒类犯罪总体保持平稳,略有下降趋势。

特点二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德、泾县、宣州区查办的涉毒类案件较多。

特点三

从涉嫌罪名来看,罪名集中,主要为容留他人吸毒罪和贩卖毒品罪。

特点四

从毒品种类来看,查获的毒品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甲基苯丙胺(冰毒)。

特点五

从人员身份及受教育程度来看,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偏低,多为无固定职业人员,且外省、市、县人员比重较大。

特点六

从人员性别及年龄结构来看,犯罪嫌疑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

宣城近3年共批准逮捕大批刑事犯罪份子!

涉毒类刑事案件的突出特点及危害。“以贩养吸”特点突出

从案件办理情况看,涉毒人员基本上都吸毒,且因吸毒多次被行政拘留或强制戒毒。“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毒品难以戒断的特点,造成了毒品犯罪的极端顽固性,只要有人吸毒,毒品市场就难以根除,涉毒犯罪就难以杜绝。由于吸毒花费惊人,而大部分吸毒者没有正当工作和收入,久而久之经济陷入窘境,便产生大量购买毒品既提供吸毒又贩卖毒品牟利的想法,从而形成“以贩养吸”模式,进而推动毒品市场的扩张。

毒品交易信息化智能化,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毒品交易过程中的邀约、联络、碰面非常方便且隐蔽。较为普遍的是通过微信、电话约定交易地点或送货到指定场所,通常都是买卖双方单线联系,相互之间多以绰号相称,交易迅速且地点不固定,不易被发现且犯罪证据不易固定,从而增加了涉毒犯罪打击的难度。

涉毒类案件危害后果,严重容易引发次生犯罪

有的因吸毒夫妻离异、家庭破裂,有的因吸毒欠下巨额债务,不仅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而且往往诱发抢劫、盗窃、开设赌场、寻衅滋事等其他犯罪。近三年,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中曾受过刑事处罚人员86人,占批准逮捕总人数的30.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