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之瑰宝活起来 -宣城

从旧石器时代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到当涂县三国时期洞阳东吴墓;从芜湖市镜湖区北宋芜湖广济寺塔,到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旧址,我省第八批国保单位文物类型丰富,分布全省各地,彰显了江淮大地文化遗产资源类别的多样性和文物价值的多元化特征。

“我省新入选的国保单位时间跨度上至距今约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下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贯穿各个历史时期,充分展现了延绵不绝、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和安徽人民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伟大奋斗精神,也充分说明了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省文物局局长蔡小莉说。

自古以来,江淮大地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物资源极具地域特色。古建筑尤其是徽派建筑在全国独树一帜,内涵丰富,此次公布的古建筑有25处,主要集中在黄山、宣城、池州等地区。同时,我省也是较早接触近代文明的省份和重要的革命老区,如芜湖、蚌埠及大别山区等地,文物以近现代文物和革命文物居多。从第八批国保单位名单中可以看出我省各地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资源特点。

截至目前,安徽省拥有国保单位175处,总数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0位。“提升文物保护等级,有助于强化当地政府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文物维修保护资金匮乏问题。”省文物局博物馆处调研员张宏明说,入选国保单位能够唤醒普通人对文物的重视和敬畏之心,更能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对地方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分类利用 文物走进百姓中间

江淮大地文物资源丰富,国保单位是我省各个历史时期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是安徽人民对中国文明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见证和实物载体,也是安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国保单位重在加强保护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提请省政府公布国保省保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督促各地编制保护规划、维修方案,有序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杨益峰认为,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同步进行。“根据不同类型,文物可以进行分类利用,比如规划景区景点。通过游览或参观,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中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张宏明以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为例介绍,我省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去年黄山市168个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开工率和完工率均为100%,黟县“猪栏酒吧”民宿项目还入选中国遗址保护协会首批5个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

“尤其是革命文物,可以建立博物馆、纪念馆,打造红色景点,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让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辉煌历程,教育子孙后代继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蔡小莉说,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运用市场机制开发更多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消费;另一方面,可以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活态保护 充分释放文物价值

近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全国知名文艺评论家看安徽”活动,邀请10余位文艺评论家走进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凤阳明皇陵和明中都皇故城遗址等国保单位。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近距离接触文物遗迹,感受到安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化瑰宝数不胜数,目前国务院仅核定国保单位5058处,可见国保单位的分量之重。”张宏明说,文物保护利用要在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上下功夫,比如新列入国保单位的涡河一桥,目前仍在发挥着便利群众出行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去挖掘整理,群众就不知道文物的价值,也不会有保护文物的意识。”

“通过旅游开发,文物资源能发挥对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促进作用。”杨益峰认为,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文物资源仍然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加强活态保护更有利释放文物的价值。“尤其是古民居,居民居住有利于加强建筑本身维护,游客参观也能直观地看到文物传承发展的历程。”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文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如果消防等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会对建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皖南古村落已经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配备了专业的消防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杨益峰介绍,今年,省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下拨1亿元,支持全省23个贫困革命老区县的革命文物维修、展陈和消防安防等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