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白游安徽 -宣城

跟着李白游安徽 -宣城

11月2日,来自六安老区的同学们在宣城市敬亭山太白独坐楼参观,感受深厚文化。 本报通讯员 田凯平 摄

11月2日至3日,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联合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启文化之旅——“跟着李白游安徽”研学活动,带领六安市金安区23名留守儿童和优秀贫困学子,走进宣城市敬亭山、谢朓楼、桃花潭等地,体验皖南的青山绿水和深厚文化,感受诗仙李白的诗歌境界,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学修养。

宣城古称宛陵、宣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享有“自古诗人地”的美誉,诗人谢脁、李白、杜牧等人均在此留下许多不朽名篇。其中诗仙李白的诗作《独坐敬亭山》《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等,传颂甚广。为了让受助优秀贫困学子更直观地感受诗仙李白的作品,向日葵特地策划了此次文化之旅。

11月2日一大早,孩子们从六安出发,乘车前往宣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路途中,朗朗的诵读声在车厢内飘荡,有的孩子甚至拿出向日葵先期赠送给他们的《李白诗选》阅读。

深秋的敬亭山,远远望去层林尽染,而林木间的敬亭山茶园则分外葱翠。一抵达敬亭山,同学们就被景色吸引,迫不及待向山上走去。山门坊、拥翠亭、太白独坐楼……一路上,讲解员给孩子们解读着敬亭山的历史,讲述着诗仙李白与敬亭山的轶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仗剑出川、待诏翰林、赐金放还、流放夜郎……李白精彩又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令同学们感叹,也更加深了同学们对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诗人心境的理解。

不独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的谢朓楼,也留下李白的足迹。11月2日下午,同学们稍作休整,就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赶往谢朓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诗人李白一生狂放自信,能让他佩服或欣赏的人不多,其中就有谢朓。谢朓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就是谢朓。谢朓何德何能,能让李白钦佩?带着疑问,同学们登上谢朓楼一探究竟。谢朓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开唐代律绝之先河。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可见一斑。听着志愿者的讲解,孩子们无不赞叹。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傍晚时分,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来到宣城市宛陵湖畔的新华书店(宛陵湖店),给予每位同学100元的额度自由选购图书。新华书店(宛陵湖店)是一间网红书店,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于一身。孩子们徜徉在书的海洋,很快就选取了自己喜欢的图书,有教辅类的习题试卷、文学类的《西厢记》、红色读物《红岩》等,最后怀抱着满满的收获开心地离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诗歌《赠汪伦》,同学们早已烂熟于心。11月3日上午,向日葵研学队伍赶往相去宣城市区近百公里的桃花潭。“桃花潭到底有多深?”“三千尺相当于多少米?”“汪伦是李白的亲戚吗?”……一路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带队的志愿者耐心解答,并不时留下悬念,等待孩子们实地探寻。转眼已到桃花潭,志愿者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特别安排了“寻宝打卡”比赛,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孩子们学习了当地的古建筑。

“其实,桃花潭不是真的有三千尺,真实深度大概30米左右。李白之所以说三千尺,更多的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对汪伦的感激。”站在桃花潭畔,志愿者给孩子们解读着。乘着摆渡竹筏,同学们来到对岸观摩万村酒店,并登上了怀仙阁。同学们在这里不仅领略了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他对汪伦的深厚友情,也在观看和感受着世间的民生疾苦,心灵上受到多重触动。

在为期2天的文化之旅中,来自老区的孩子们走读在青山绿水之间,领略着诗人李白的情怀,课本上的诗词立即鲜活起来。行程中,李白的诗歌仿佛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敬亭山上、谢朓楼前、桃花潭畔,同学们感受着千年前诗人所看到的美景和诗人笔下的风景,与诗人对话、与景物对话、与历史对话,他们在优美的意境和悠远的历史中加深了对诗人的理解、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