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1644年,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当兵临城下的时候。面对基本没有什么实力抵抗的北京城,李自成竟然犹豫了,并主动提出了议和。李自成自己提出,割让西北,只要封我为西北王,我就带兵南平叛乱,北灭鞑虏,功成名就之后,子孙后代免死金牌,世袭爵位。再让明朝政府拿出百万饷银犒赏军队,他就撤兵。面对兵临城下的李自成大军,这些条件根本不苛刻,可是崇祯竟然拒绝了。为何?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他不同意是因为,他坚信北京城能守得住。崇祯上台17年,从崇祯帝执政17年来的经历说起,大战经历了十几次,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就有五次,对待精锐的皇太极尚且没有攻下北京城,何况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农民军。可李自成和皇太极不一样,打到北京的路有很多,而且李自成的复苏时间惊人,崇祯根本没有想到李自成会那么迅速的发展起来并迅速入京。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何况当时的吴三桂正在救援北京的路上,已经到达河北丰润一带,距北京只有几百里路。崇祯皇帝有什么理由相信农民军能在短短的三天时间攻下北京城?可能就连崇祯也没想到,京城会丢的这么快,17日还在北京郊外呢,19日早上自己的人开了城门,迎李自成入京。这些文官当异族入侵尚且能保持民族大义,誓死抵抗,而当闯贼扣关时,没有汉奸包袱,也就人心思变,全部投降了,这也是为何崇祯临死前说诸臣误朕,文臣人人可杀。指的也是手下的不战而降。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另一方面就是从这的性格。虽然心有抱负,但是性格急躁、情绪易露,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而且十分的爱面子。有野史记载,当时崇祯坐在朝堂上,其实也想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但他不想主动开口,他想让手下大臣跪下来求他答应这些条件,然后他在勉为其难的接受,可是这些大臣在朝堂上一言不发。崇祯也就不肯主动降旨求和。如果明朝末年是慈禧当政,她肯定会乐不得的接受李自成的条件,很有可能会再多给二百万两。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崇祯的一生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因对外廷大臣不满,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最后的时刻,崇祯皇帝急得面对大臣哭泣。得知外面情况严重,崇帧下令亲证,但己经组织不起兵马,傍晚祟帧得知外城己破,便在乾清宫写下了让成国公朱纯臣负责军事、辅佐太子的上渝,但此时已没有收朱渝的人了。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接着崇祯安排后事,他派人将三个儿子分别送到外戚周家和田家,然后示意周皇后自尽,随后把15岁的公主找来,祟帧见后叹日:“汝何生在朕家!”还杀了几名亲近的妃嫔。然后,叫王承恩陪他饮了几杯酒,换了鞋,手持三眼枪,带了几十名手持斧头的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转向安定门,但此时门己封固,不能打开。

李自成提出这一要求,崇祯若答应就可以延续明朝寿命

天快亮时,走投无路的崇祯又带着王承恩同到乾清官,敲钟召集大臣议事,大臣没有一一个来的。完全绝望了的祟帧,最后带着王承恩离开紫禁城,来到万寿山寿皇亭下自缢而死,死时身着蓝衣右脚穿一只红鞋,左脚光着,衣上用指血写了几行字,指责大臣们误国,才落得这样的下场。王承恩也陪主子一起上吊。大明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