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日产汽车擅长团结共进还是“套路”使然

汽车市场步入寒冬,抱团取暖成为很多车企御寒策略,先有宝马和奔驰宣布成立合资出行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宣布合并……现有

日产、雷诺、三菱再度深入合作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日产、雷诺、三菱三家车企将组建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先进汽车技术的研发。

日产汽车擅长团结共进还是“套路”使然

日产成立于1933年,时至今日已有80多年的历史,纵观过往,日产汽车曾几度辉煌,也曾几度陷入低谷,但日产汽车似乎总能抓住时机,善于团结“兄弟”以谋求发展。

1999年,当时的日产正陷于债务困境之,而雷诺正想找机会打进亚洲市场,双方各取所需,迅速结盟,成立了独立的雷诺-日产联盟。

雷诺以54亿美元的投资取得日产公司36.8%和日产柴油车公司22.5%的股份,当今雷诺已持有日产43.4%、日产持有雷诺15%的股份。

通过此次战略性合作,日产不但应对了债务危机,而且日产汽车通过联盟将事业区域拓展至全球,其经济规模大幅增长。

日产与雷诺合作如果不算“套路”,只是团结共进的话,那日产收购三菱汽车一定算“套路”了。

日产汽车擅长团结共进还是“套路”使然

2016年4月20日,汽车界爆出重大丑闻,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承认三菱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数据结果夸大了汽车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数值。同日,三菱汽车股价由875日元跌至733日元,下跌16%,市值蒸发1397亿日元,约合12.7亿美元。

负面缠身的三菱汽车,市值蒸发,又面临巨额赔偿,可谓独木难支。此时,“好兄弟”日产仗义出手,拿出22亿美元,收购三菱汽车34%的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这哪是什么套路,这不是为三菱汽车解围吗?”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是太年轻了,浮于表面的内容哪能看出套路,套路之所以被称为套路是因为足够深。

日产收购三菱汽车的好处很多,比如获得三菱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升级雷诺日产为跟丰田、通用、大众相抗衡的巨头……但最大的好处是获得以上那么多好处却只花了很少的“好处费”。

因为日产收购三菱汽车正值后者因“排放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买不上价格,而让三菱汽车如此狼狈的正是日产所为,日产举报了三菱汽车排放造假的问题。

日产汽车擅长团结共进还是“套路”使然

表面看是日产团结“兄弟”,实则是利益置前的“套路”使然。

类似的戏码还在上演。2018年11月19日,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因被控金融犯罪突然在东京被捕,随后被移送到东京拘留中心。日产汽车单方面紧急召开董事会,正式宣布解雇戈恩。

戈恩有多重要,从其职位便可看出,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的董事长,雷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首席执行官。“戈恩事件”让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深陷困局。

日产汽车擅长团结共进还是“套路”使然

一直以来,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由雷诺处于主导地位,有分析称,日产方面希望能够将雷诺对其持股比例下调,夺回控制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戈恩事件”的发生被法国媒体和戈恩本人定义为“阴谋”。

在戈恩的一次公开讲话视频中,他将自己的下台描述为一些担心失去权力的日产汽车高管们精心策划的“企业政变”。戈恩认为,有人担心联盟的下一步会走向融合,走向合并,这种局面会从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一些人,或者说最终威胁到日产汽车的自主权。

法国媒体一度指责日产“恩将仇报”,陷害戈恩,试图赶走雷诺,意在阻碍联盟整合工作的推进。

“戈恩事件”之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可谓每况愈下,不仅内部关系混乱、矛盾频出,整体销量也在不断下滑。

“套路”继续,团结也在继续,都是利益的驱使。

在扉旅汽车编辑看来,不计前嫌,没有什么矛盾是利益解决不了的。这不雷诺-日产-三菱将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有媒体将这一举动解读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起死回生”之计。

化干戈为玉帛,毕竟满盘皆输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据了解,为了缓解联盟关系,雷诺和日产进行了高层的重组。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内田诚(Makoto Uchida)正式上任日产全球CEO。同时,三菱汽车首席运营官阿什瓦尼·古普塔(Ashwani Gupta)担任日产首席运营官,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高级副总裁关润(Jun Seki)担任副首席运营官,两人于12月1日正式上任,加入日产新的高管团队。

雷诺已经罢免首席执行官蒂埃里•博洛雷(Thierry Bollore),任命公司CFO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Clotilde Delbos)担任临时首席执行官,同时正在寻找新的CEO人选。

为了挽救联盟,日前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还称,为了三家公司的利益,未来几天计划任命一名联盟秘书长,以大幅提高和加速联盟的运营效率,包括最大化联盟贡献以支持每家公司的战略计划及运营利润计划。

一系列举措,看似一片大团结的景象,但会不会又是一个新“套路”的开始。扉旅汽车编辑认为,日产的“套路”并无过错,在商言商,何过之有,只是要留心不要把自己也“套路”进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