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有網友問: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實際上,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根本就不存在日本和美國硬碰硬的這種說法。我們看珍珠港事件,官方說辭備註的就是偷襲,所謂偷襲本就不存在正面對抗,日軍在該戰役中擔任的角色就是從一個巨人午睡的時候,用一把尖刀狠狠朝著巨人的胸口扎一刀。居然在睡夢中被紮了一刀後,這才醒了過來,然後怒而反擊。

所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日本忍耐了多時,等待著最完美的時機,最終一口氣企圖把美國這個巨人在睡夢中乾死。這其實和納粹德國在歐洲瘋狂入侵的時候是一樣的,從來不宣戰,直接趁你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發動閃電戰,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當然,日本也不是第一次幹這種時期,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日軍將這種偷襲戰術玩得出神入化。在偷襲珍珠港時,日本便是以賭徒的心理,賭這場投降能否成功,賭美國國內會不會因為受到嚴重損失進而和自己和談。我們可以看到,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國內的局勢是反對介入二戰的,畢竟一個偏離歐洲戰局和亞洲戰局的富有國家,百姓都是惜命的,他們特別清楚走入戰爭,意味要送自己兒子、丈夫上戰場,這事兒千萬不能幹。

哪怕是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國內的部分民眾也反對對日宣戰,他們想的是以美國當時的地位,能夠用外交手段制裁日本。當然,羅斯福是個比較睿智的總統,他一直在等待一個介入二戰的時機,現在這個時機來了,他自然不會放過,哪怕當時美國國會還沒有通過對日宣戰的決議,他面對媒體已經說出了對日本必須採取軍事行動。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國的損失非常大,太平洋艦隊直接被日軍炸成了渣,但是,這並不足以讓美國瞬間致命,可是日軍當時卻認為,他們已經殲滅了美國最主要的力量,可事實上,美國的強大在於強大的後勤補充力,當戰爭機器攪動,美國強大的輸出能力開始徹底爆發。

再來說日軍在東南亞的一系列戰役,日軍在這些戰役中也並不是硬碰硬,因為很明顯的一個事實,當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隕落後,西方殖民國無法再維持他們的殖民地,說簡單點,當日軍進攻東南亞時,意味著英美所統治的殖民地已經沒有了勝利的機會,這些殖民地上的英美軍隊無法獲得援助,基本上就是打完卡就下班的結局。這一點日本也清楚的看到了,哪怕英美殖民軍隊再強,日本隨時隨地可以加派兵力,哪怕是軍事封鎖,餓也得把這些殖民地上的英美軍隊給餓死。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再就是走入太平洋戰爭的中期,我們都知道,太平洋戰爭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是中途島戰役。很多朋友可能會認為,中途島戰役中日軍可以算作是和美軍硬碰硬。但事實上有個前提,日軍當時的機動艦隊明顯落後於美軍艦隊,在數量、質量上堪憂的情況下,日軍的機動艦隊既要負責轟炸美軍的機場,又要參與對艦進攻,這是不可能完成戰鬥。日本海軍這麼多天才般的人物,他們能不知道這種差距嗎?從而日軍當時制定的戰術是,佯攻美軍的某一處基地,通過分化美軍艦隊的力量,來完成搏命一擊。

這種戰術能叫做硬碰硬嗎?不存在硬碰硬的,在絕對的差距面前,硬碰硬純粹就是找死,日本拼命的想勝利,只要有一絲機會,他們都會選擇賭一把,而不是在知道了骰鍾裡面開得是小,而偏偏還要把籌碼壓在大這邊。當然,中途島戰役由於美軍提前破獲了情報,從而日軍功虧一簣。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碰硬?敗亡關鍵點海軍最清楚


而走入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將更加不敢和美軍硬碰硬了。太平洋戰爭日軍後期的戰術就是我不計較代價,我要守住每一座佔領的島嶼。此時的日軍已經進入到了絕對防禦的角色,拼命的在島嶼上挖掘壕洞、修建碉堡,面對了美軍的火力,日軍很慘,但日軍不放棄,明知道已經翻盤無望了,但依舊躲在壕洞中拖延時間。

從而這一時期的日軍更加和硬碰硬沒有半毛錢關係了,因為進入到防禦階段,可以說已經沒有了硬碰硬的實力,只能時而在壕洞中怒吼兩句:燒死我算我輸!

不過,當日軍士兵槍彈糧絕選擇萬歲衝鋒的時候,這時倒是有點硬碰硬的模樣,畢竟端著刺刀去衝美軍機槍組成的火力網,這不叫硬,還有什麼才算是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