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虎衣藤牌兵,為何慘敗給洋人?

仔仔是不是你


虎衣藤牌手的確是存在過得一支大清的特種部隊,他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抵禦火槍的攻擊。



關於它的來歷,有書《廣陽雜記》做了詳細的介紹,說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見林興珠,當談及“火器之利,因問所以御之者”時,興珠回答說:“惟滾被為第一。”康熙問“滾被”為何物,興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說:“是何能也?”興珠回答:“柔能制剛耳。”並詳言其進退滾閃之法。康熙點頭讚許,又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興珠答:“有滾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問:“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興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興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數人,以雹頭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


對此康熙皇帝大喜過望,遂下令組建了一支400人的藤牌軍,使用福建送來的藤牌和片刀。組建完成後,隨即參加了之後的雅克薩之戰,並取得優益的戰果。再之後,藤牌軍的人數逐漸擴充,並且穿上了標誌性的虎皮衣,以震懾敵軍。後來準噶爾叛亂,虎衣藤牌兵一進入戰場,四處打滾,見人就殺,見馬就砍,很快就把準噶爾精銳騎兵部隊打得四散,以至於戰馬看到這支奇怪的部隊的腿就發抖,四處奔逃。 可以說到乾隆後期,藤牌軍成了大清關內少有的可以近戰的部隊了。


鴉片戰爭中,英軍進攻廈門,清軍以虎衣藤牌手出戰,但此時歐洲的燧發槍技術已經不是當年的輕型火繩槍,藤牌手手中的藤牌也不能再阻擋英軍的槍彈,於是藤牌軍在衝鋒的路上就已經倒了一大片。少數衝上去戰士在面臨英軍整齊的刺刀方陣時又是那樣的脆弱,最終在福建地區的虎衣藤牌手幾乎被英軍全殲。

而在另一處戰場定海,虎衣藤牌手同樣發動了無畏的衝鋒,但是己方指揮官卻在雙方短兵交接之際下令開了炮。結果是沒打到英軍卻擊中了正在衝鋒的虎衣軍,在衝鋒中,虎衣藤牌兵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1人陣亡。最後藤牌軍軍心渙散,潰敗而逃。



火器工坊


在清朝開國後各項重大戰爭裡,名聲低調的“虎衣藤牌兵”,卻是一支曾經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

“虎衣藤牌兵”的建立,緣起於1685年的雅克薩戰爭。當時沙俄盤踞雅克薩,犀利的火槍更叫黑龍江流域的清朝軍民吃夠血虧。昔日鄭成功的部下林興珠,卻對康熙皇帝慨然一句“柔能制剛耳!”然後,

一支以“柔能制剛”為作戰思路的“虎衣藤牌軍”,就此應運而生:在山東河南等地精選五百人,各個身手不凡的老兵,既能操縱火槍百發百中,還有一身肉搏戰功夫,關鍵是精通“快速滾閃”的作戰方式,能手持鋼刀藤牌,快速“滾閃”到敵人面前,然後手起刀落,殺倒一片。

到了寒風烈烈的雅克薩戰場上,這支新生的部隊,更叫一同作戰的八旗老兵們開眼。射殺犀利的沙俄火槍,打在“虎衣藤牌軍”的藤牌上竟無效果,相反“虎衣藤牌軍”們一通“滾閃”,就快速撲到沙俄軍近前砍殺。
自詡兇悍殘忍的沙俄哥薩克兵,幾次過招竟都被殺得大敗。特別是黑龍江上游阻擊戰上,“虎衣藤牌軍”戰士們持刀頂盾牌潛入江水,摸上沙俄竹筏發起襲擊,一頓硬碰硬血戰,零傷亡代價斬殺三十多名沙俄兵。還有十多個沙俄兵嚇得當場跪地,寧可乖乖投降,也絕不挨“虎衣藤牌兵”這一刀。

自從雅克薩戰役的精彩亮相起,這支“虎衣藤牌軍”,就成了清王朝的寶貝疙瘩,哪裡有戰事就往哪奔,比如康熙至乾隆年間的平定準噶爾叛亂戰爭,虎衣藤牌軍也多次亮相。別管人員如何更迭,戰鬥精神卻從不變,鴉片戰爭前夜的“平定張格爾叛亂”戰場上,面對協助張格爾叛軍的浩罕國精銳騎兵,虎衣藤牌軍照樣勇敢亮刀,一頓大砍大殺,把浩罕國鐵騎砍掉一片,立下平定叛亂的大功。

如此強大表現,也叫清王朝無比高興,甚至歷代統治者,也就從此有了個習慣:
打不下來的仗,就調“虎衣藤牌軍”。到了1841年,鴉片戰爭打到白熱化,清王朝兵敗如山倒時,焦頭爛額的清政府,又一次想起了虎衣藤牌軍。

於是,已經書寫了不少輝煌的虎衣藤牌軍,就在鴉片戰爭尾聲時,再度得到了召喚。對他們的到來,清王朝的上上下下,更是信心爆棚。主持浙東戰事的楊威將軍奕經,更在關帝廟求得好籤,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似乎連老天爺,都要保佑虎衣藤牌軍再立新功。

但是,這些翹首以盼虎衣藤牌軍捷報的朝廷大員們,甚至雄赳赳殺來的“虎衣藤牌軍”將士們,卻沒人能想到:他們引以為傲的裝備戰術,放在十七十八世紀著實厲害,可在十九世紀,卻已遠遠落伍。1842年3月10日,清軍以虎衣藤牌軍為先鋒,發起定海反擊戰,誰知意想不到的場面發生了,英軍犀利的火槍射擊,輕鬆就打穿了虎衣藤牌軍號稱刀槍不入的藤牌,可憐奮勇衝殺的虎衣藤牌軍戰士,一仗就陣亡六百多人。鴉片戰爭的恥辱結局,這仗打完,已成定局。

這些英軍彈雨下衝鋒的虎衣藤牌軍戰士們,浴血護國的忠勇,當然不該遺忘。但落後捱打的教訓,卻是痛到警醒:一昧故步自封,就算強大如虎衣藤牌軍,捱打也難免。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廣陽雜記》


歷史風雲錄


因為沒有達到武破虛空的境界,如果刀罡一出碎裂山河,幾刀就給八國聯軍打回姥姥家了,哈哈。



條條大道通羅馬


戴老虎帽、穿虎紋衣,一手持畫著老虎頭的藤牌,一手持大刀或者畫著虎紋的棍棒,這是清代軍隊體系中藤牌兵的經典形象,歷史上確曾存在過,但談不上最強,也談不上什麼特種部隊。

(浙江、福建等省份,至今還能看到藤牌兵文化的遺存。圖為曾是明清海防重鎮的福建平潭地區的藤牌操)

這種扮成老虎,在今天看來有些滑稽的軍隊,是源自明代戚家軍的制度,清代承襲明制,在綠營軍隊中也有藤牌兵。

在冷兵器時代,藤牌兵確實是很威猛的存在,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步兵發展的最高形式之一。藤牌兵得名的藤牌,也是中國古代盾牌發展的最高形式。藤牌可以抗刀砍、斧劈,且外表面是向外突出的斗笠狀,又使劍弩不易扎中,具有很強的防冷兵器殺傷的防護力,同時藤牌是用老藤編織而成,比以往金屬材質、木製、皮革質的盾牌輕巧,便於步兵攜帶和舞動。又因為有藤牌所帶來的強大的防護力,可以使藤牌手不用著笨重的甲冑,行動更為便捷。

藤牌兵另一項特點,就是仿生學,即模仿老虎。藤牌兵的帽子和鞋子,是今天幼兒著裝上常見的那種虎頭帽、虎頭鞋的樣子,藤牌兵的衣服則是黃色帶有黑色虎紋的布衣,稱為虎皮衣。前面有位朋友說過,只比老虎少條尾巴,事實上不對,因為正經的藤牌兵的衣服後面也有一條假老虎尾巴。除了藤牌兵的著裝是老虎外,藤牌的表面也會彩繪一個兇猛的老虎頭(具體例子中,經常會讓人覺得很萌,因為老虎鼻子的位置要裝飾一簇突出的立體的紅色絨球或者紅纓)。

這身老虎打扮今天看起來太過浮誇,但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倒也不是無能之輩。這種全老虎裝扮,在戰場上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首先從心理上懾敵,還可以驚嚇敵方的戰馬。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代,中國這種流傳百年的傳統步兵卻敵不過洋人,原因很簡單,在有關清代綠營軍隊的一些文獻中說得非常清楚,藤牌可以抗冷兵器的打擊,但是卻防不了槍彈炮彈。


海研會


虎衣藤牌兵是被誰號稱“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

鴉片戰爭前,滿清真正的精銳是各種禁軍八旗部隊,比如騎兵為主的驍騎營,槍炮為主的火器營,專門進行山地作戰的銳健營。這些部隊擁有最好的裝備、最好的待遇和最受重視。驍騎營裡倒是有藤牌營,但這個藤牌營只是負責保護火炮。

至於鴉片戰爭期間的所謂“虎衣藤牌兵”只是負責賣萌的存在了。

清代的《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了六種盾牌,分別為藤牌、綠營盾、綠營虎頭牌、綠營燕尾牌、綠營挨牌、綠營圓木牌。

顯然,那種賣萌的虎頭牌是給綠營裝備的。八旗裡的藤牌兵也是漢軍擔任。清朝前期,滿清統治者可能讓綠營或漢軍裡有一支“最強特種部隊”?怎麼可能!

簡單檢索了一下,所謂虎衣藤牌兵是清朝最強特種部隊的說法可能來自那篇什麼“福建藤牌兵大敗沙俄侵略者”的文章。

文章的依據是說那支源自明軍的藤牌兵的藤牌能抵禦子彈,所以在對抗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薩之戰中大顯神威。

先不說雅克薩之戰中,其實沒有所謂藤牌兵大顯神威的記載。

其實能抵禦火槍子彈的盾牌雖然真有,但不是那個小小的藤牌!

《紀效新書記載有一種剛柔牌,是複合材料製成的盾牌,能在遠距離抵禦火槍的射擊。根據記載,剛柔牌重十五斤,用輕木做框,兩面蒙生牛皮,用釘子釘牢,牛皮表面為了防水,塗有灰漆和油。牛皮內夾有兩層棉被,兩層棉被間夾有一層用薄綿紙揉成的厚紙層。按照記載,在四五十步(60~75米)的距離上,火槍無法射穿剛柔牌,但三十步(45米)的距離上,剛柔牌就無法抵抗火槍了。而且最大的問題是價格太貴,一面要五兩銀子。

顯然能抵禦火槍子彈的盾牌,根本和那個簡單的藤牌不是一回事。指望那個藤牌擋子彈,豈不是嫌棄自己活得太久了?

簡單說拿著一面擋不了子彈的盾牌,去衝擊近代化的排槍陣列,真的是去找死了。

慘敗是正常的,不慘敗才是怪事呢


冷兵器研究所


沒有原因,落後就要捱打!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兩次大敗沙俄,鎮壓新疆張格爾叛亂,在歷史上出盡風頭,卻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給英軍,最終黯淡收場。


虎衣藤牌兵據傳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為了防禦火器下令組建的,這些特種士兵身穿虎皮條紋服,手持桐油浸過的藤牌,防禦時可以輕鬆抵擋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強的鳥槍;進攻時則使用打滾進退之法,閃避火槍射擊,滾動到槍手身旁,揮刀近戰,實現以柔克剛。

這支虎衣藤牌兵憑藉奇特的裝束、靈活的戰法,曾為清廷屢立戰功,在與沙俄的雅克薩之戰、平定新疆張格爾之亂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戰,成為騎兵剋星,他們的虎皮裝束能驚嚇對方戰馬,還可以發揮“下三路”優勢,滾到敵軍戰馬旁“砍馬腿”。據說在雅克薩之戰中,藤牌兵“不喪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則死傷慘重,令敵軍聞風喪膽。

其實,虎衣藤牌兵這套戰術並不新鮮。虎皮嚇唬戰馬,是一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晉楚城濮之戰時,晉軍戰馬蒙上虎皮嚇唬對方戰馬的方法;使用藤牌、短刀做武器是明朝“戚家軍”的原創;至於砍馬腿,則是南宋岳家軍對付騎兵的常用手段。

這些戰術對付武器落後的雜牌軍不在話下,但對上洋人的先進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腐朽落後的清軍面對洋人的新式槍炮一敗塗地,歷史戰績輝煌的特種部隊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場。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從各地抽調軍隊組織浙東反擊戰。迷信的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求了一簽,籤雲:“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

三天後,兩支虎衣藤牌兵抵達浙江,恰巧與籤中的“虎”字相應,奕經大喜,認為這是老天爺保佑,只要讓兩支特種部隊打頭陣,定可旗開得勝。同時,奕經精心選擇,將進攻時間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時分,因為這天是難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時。


最後,英明的奕經大人又任命屬虎的總兵段永福為大將,這樣就湊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還沒打,清軍就已經勝券在握了。

戰鬥如期打響,清軍奉命進攻定海,英軍出城列隊而出,一無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慣用戰術發動進攻,其他清軍則持長矛和弓箭接戰,卻無一人攜帶鳥槍。


英軍槍炮齊發,密集的火力讓清軍無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擋槍炮的威力,很快敗退下來。戰罷,虎衣藤牌兵竟戰死600多人,而英軍僅僅一人陣亡,不可不謂慘烈。

幾天後,英軍發動反擊,清軍再度大敗,虎衣藤牌兵死傷殆盡。面對英國人的新式槍炮,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戰術的落後暴露無遺,就此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虎衣藤牌兵的經歷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這是數千年來恆古不變的定律!而武器和戰術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後!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說起虎衣藤牌兵大家可能不熟悉,這支神秘的部隊是康熙帝組建的,當時號稱清朝的特種部隊,但是為何打不過洋人呢?其實很簡單,你再厲害,也擋不住堅船利炮的威力,說明一個問題落後就要捱打。



這支虎衣藤牌兵在剛建立不久就派上了用場,他們手持油浸過的藤牌,不但能夠抵擋弓箭,甚至還可以抵擋當時殺傷力並不算強的火槍,而在雅克薩之戰中福建虎衣藤牌兵就將俄國人殺得大敗,甚至一見到他們就嚇得大叫。



後來在平定準格爾之亂中,虎衣藤牌兵還成了騎兵的最大剋星,在戰場上一出現就能把戰馬嚇驚,並且砍馬腿技術一流,讓敵人聞風喪膽。相傳當年在太平天國時候,藤牌兵還活躍在戰場上,不過很快藤牌兵消失了。



1841年,英國攻擊廈門,虎衣藤牌兵又被派到了戰場,但是這次他們沒能抵擋得住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後來這支曾經稱霸一時的清朝特種部隊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解密歷史,分享歷史,盡在歷史發源地,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評論!


歷史發源地


藤牌兵是中國古代的特殊兵種,藤牌是南方一種特殊加工過的藤條盾牌,一般的弓箭很難攻破,藤牌兵進攻時,人人都是頂著藤牌,看起來就像是一道可以持續前進的移動長城防守的時候,就將藤牌朝外,圍成一個大圓圈,等到敵人弓箭射擊完畢,便開始出擊敵人。

藤牌兵在明朝之前就存在,據清朝學者考證,藤牌兵的攻防戰術源於宋代岳家軍在郾

城戰役,那時岳家軍以麻扎刀斫金兵馬足。

到了明朝,藤牌兵才被重視。那時東南沿海倭寇猖獗,藤牌兵得以大顯身手。

到了清朝,才產生了虎衣藤牌兵的部隊。

那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五月,清軍的一名叫彭椿的將領率軍到達雅克薩城,卻無法攻克沙俄重兵防守的城池。這時,沙俄援軍的船隊又從上游乘船而來,千鈞一髮之際,林興珠率400藤牌兵在江水中迎戰援軍,《平定羅剎方略》描述了當時的場景:“眾裸而下水,冒藤牌於頂.持片刀以進,羅剎眾見之.驚所未見,呼日‘大帽韃子’,眾皆在水,火器無所施,而藤牌蔽其身,槍矢不能入。”

藤牌兵在與沙俄的戰鬥中大顯身手,康熙皇帝大喜:“藤牌官兵勤勞懋著,官員俟後議敘,兵丁令戶部以白金賞賚之”,並且下令這支部隊號為“虎衣藤牌兵”,來彰顯它的勇猛。

然而,到了晚清,遇到洋人的先進火器,虎衣藤牌兵當然抵抗不住了,這也正常啊。


歷史有妖氣


虎衣藤牌兵源於福建,最早進入大規模部隊,是投入鄭成功旗下,是反清復明的力量。

虎衣不是噱頭,藤牌配地滾功,虎衣整身利索類似今天體操服,沒有冷兵器時代盔甲的羅索,防禦以福建特有藤牌取代。明清之際,這種地方性質的專練部隊實際非止一家,如一代名將秦良玉的四川石砫白桿兵,傳了三代的浙江鴛鴦陣戚家軍。

藤牌兵當然不是專門應對火器的,這也是後來悲劇的主因,這個後文再說。

藤牌兵迎擊火器出名,首先是打荷蘭殖民者的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役。福建將領林興珠隨臺灣後人降清,1683-1685年雅克薩保衛戰,經康熙親選,大光異彩。

1841年,鴉片戰爭廈門戰役,虎衣藤牌兵在老家迎擊英軍,徹底敗了。

對虎衣藤牌兵的勝敗,不必做太複雜解讀。以歷史本原講,康熙親自視察時,已有“藤牌稍薄,雙層者加舊棉一層,單層者加舊棉兩層,堅固可用”的記載,當時是藤牌兵全盛時期,器械已不修整,更無統一標準。這個古老的武器,並未考慮到日益進步的火器。

臺灣的荷蘭守備部隊並不是太優秀的步兵,雅克薩的俄軍更是奔赴遠東撈金的亡命徒、罪犯。1841年的英軍,不僅又經歷二百年社會歷史發展,槍枝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是正規的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

1841年是英國最傑出的君主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全球日不落大帝國已經成形,英國人的民心士氣處於巔峰狀態。彼時留下的傳統,遷沿至今:英國人想出人頭地,一定要有海軍履歷,空軍陸軍都不行。

全球最優秀的軍人,挾最優秀的軍械和軍事理念,為建功立業而來。虎衣藤牌兵以古老的傳統和武藝,為保家衛國,本鄉本土,冒死一戰。其結果不問可知。

落後就要捱打。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這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向保家衛國犧牲的虎衣藤牌兵先輩致敬。

(全文完)


李牧


這次的這個問題,有點像前兩天的另外一個問題:給你一個師,你能不能打敗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很多人都是肯定的回答,當然是在不考慮裝甲武器燃油彈藥的後勤補給問題。

其實,細細想來這兩個問題是有共性的,只是說我們預設的場景用到了英國人身上。這些身穿虎皮條紋服,手持桐油浸過的藤牌的所謂的特種兵,在遇到堅船利炮的英國軍隊時,不就是跟割稻子一樣的。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分析,關於晚晴清朝和英國的火力對比。清朝引以為傲的火器營,使用的火銃都沒等英軍士兵進入射程之內,就已經被英國人的子彈給幹掉了;清朝的海防炮,基本上算是擺設,英國的艦炮都快將你的城門轟塌了,但是大清的海防炮卻近不了英國軍艦的身,甚至是啞炮,連火都開不了。

現代戰爭,拼的是什麼,大家想過沒有?不就是拼科技、拼智慧、拼國力嘛!想想當年的阿富汗戰爭,美軍首先使用轟炸機連番轟炸阿富汗的重要據點,隨後海軍進行聯合作戰又將陣地轟炸一遍,接著裝甲部隊開始長驅直入,後面美國大兵跟進。整場戰爭蘊含著科技化、多兵種協同化、聯合作戰思維。阿富汗武裝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還處於抗美援朝戰役作戰方式思維的中國軍隊醒悟了,原來戰爭還可以這麼大,利用高科技武器、多兵種協同作戰,讓戰爭變得跟玩似的。從這開始中國也開啟了軍事改革之路,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製各種高尖端的武器。

今天我們看到國產的第一艘航母(001A型)下水了;新型054A驅逐艦連續下水3艘;國之重器(東風快遞系列)已經研發到了東風31;20系列(殲20、直20、運20)開始逐步部署中國空軍。。。。

為什麼我們會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因為我們深深知道:落後就要捱打!捱打!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