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評價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

GBPSC


首先,中國建造航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武器。而作為航母中的巔峰之作,核動力航母也是中國海軍的頂級目標。隨著中國海軍日趨強大和操作航母、建造航母實力越來越強,中國核動力航母也將隨著時間曝光出來。

中國海軍目前裝備著兩艘航母,分別是遼寧艦航母和國產航母,這兩艘航母都採用蘇俄結構建造,其技術思路源自於蘇聯時代。但是,跟美國航母無論在先進程度還是在搭載艦載機數量都遠遠不及。美軍裝備的核動力航母都是10萬噸以上,採用彈射器都是中國的夢寐以求。然而,中國003型航母據說排水量也是8萬噸以上,安裝電磁彈射和常規動力。可見,核動力航母不是一朝一夕的建造完成的。

之前,中國已經公佈未來海軍目標:建造核動力航母。這裡強調的是核動力航母,而不是常規航母。可見,中國研製核動力航母,這種航母可能就是004型航母或者之後的航母型號。

而且,關鍵節點是2025年。因此,中國海軍未來走向大洋,也是伴隨著航母的突飛進步。雖然,我們不清楚004型航母是否採用核動力。但是,既然中國已經有這樣的計劃,就代表頂級目標,會隨著時間慢慢浮出水面。何況,中國在核動力航母很多技術都實現突破,例如核動力裝置也已經部署到位,電磁彈射器也已經趨向於實戰,特別是馬偉明的解決了中國核動力航母的難題。

因此,隨著中國003型航母建造,中國至少在大型航母具備很強的實力。接下來,就是突破10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只要中國在核動力航母實現零的突破,就必定讓美國感到吃驚,畢竟這也是世界上第二個建造出10噸級核動力航母的國家。


沐風談兵論道


中國又以其特有的官洩方式公開了彰顯其大國雄心的重大軍事裝備計劃——2025年前下水並服役國產核動力航母。




繼去年官方明確敲定在江南船廠建造的我國第二艘純國產航母將在常規動力的條件下使用電磁彈射技術後,上述消息又一次極大地鼓舞了國人尤其是廣大軍迷的信心。

純國產首艘和第二艘航母都是在開建了一段時間後才予以公開的,而第三艘(核動力)航母的公佈時間顯然是提前了,基本上是在剛開始建不久或者馬上就要開建的狀態下就公開消息了。


為什麼要提前公開?!常看新聞關注時事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幾天美國參院剛通過了《與臺灣交往法案》,正等待總統特朗普簽字。特朗普敢不敢籤這個字?!有評論分析說他會否決這一法案以確保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不被徹底動搖,但他會時不時向中方晃一晃他手中這張臺灣牌。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核航母我們就沒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但有了核航母,自己的底氣會很更足,旁人有膽量插手的風險會更低。

還有,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峰會上,德國外長加里布爾發言稱:“自由世界正在受到修正主義的嚴重挑戰,民主與強權的鬥爭再次啟動,如果不做出反應,別人就會在全新的規範基礎上建立一個沒有自由的世界”。德國外長把西方優越論的心態和對中方“一帶一路”戰略的牴觸心理表現的淋漓盡致。

說回到核動力航母。今天在頭條上看了一個軍事評論員房兵參與的電視節目視頻資料。其中,主持人先介紹說,美國想要再建一個造航母的船廠,但苦於找不到足夠的工匠了,某媒體就說照目前中美造艦速度對比,中國海軍趕超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主持人問評論員房兵對此有何看法?

房兵大校一向語氣激昂,大批某些媒體給年輕人打雞血,質問超美的“時間問題”是多長時間?!如果是一百年、兩百年,那確實是“時間問題”。房大校接著質問,人家多少艦,你多少艦?!房大校質問某些媒體給年輕人打雞血,卻事實上給慕洋犬噴子們打了一針強心劑,這在此視頻下面的評論區中可以得到驗證。而我對房大校百年論的質疑卻被小編無情屏敝了。

在網上討論第二艘純國產航母是該使用蒸彈還是電彈時,我就想過,既然電彈與蒸彈之間沒有任何技術繼承關係,就果斷上電彈。因為你上了蒸汽彈射後,噴子們會拿“福特號”電彈說事噴你用人家剩下的技術,噴你永遠只會攆著別人尾巴趕不上人家。只有跨代直接上電彈,才是對噴子們尤其是競爭對手心裡上最致命一擊。甚至“常規動力+電彈”比“核動力+電彈”對競爭對手和噴子們的刺激效果還要好!最後的結果讓局座都大呼沒想到,馬院士太給國人爭氣長臉了。

去年在上海某裝備展覽,就出現了幾款核動力艦船平臺的模型,基本上說明中國已掌握了核動力航母的關鍵技術,但真沒想到好消息會來得這麼快,而且服役會這麼快!再過六七年,中國版電彈核航母就下水服役走向深藍了。

只要抺平代差,中國海軍就算大獲全勝,傻子才會在自己手握“航母殺手”的情況下,去和對手比航母數量。這玩意太費錢了,和平時期花巨資養它的錢,還不如用來研發更先進的對抗技術。

世界航母百年,中國只用了一二十年走完。超越美國,何需百年?!又何需去數有幾隻航母?!


hwd4


建造中的我國003核動力航母動力分段

我國表明了自己將要發展核動力航母的意圖。這個其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為國產核動力航母建造過半,大到超級船臺的風雨棚已經放不下,藏不住了,年底可能要從陸地船臺裡出來去船塢了,所以不得不公開了。

我國建造中的003航母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的?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去年年初,中船重工發佈了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綱要中明確提到,要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等裝備攻關突破,為我國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既然我國核動力航母的目標定在2025年實現,那麼到2025年核動力航母肯定已形成作戰能力,至少也要服役。考慮到我國第一次建造核動力航母,而且核動力航母建造、舾裝、海試、形成作戰能力要比常規動力花的時間肯定要更久一些,從航母建造的時間進度週期來說,目前我國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應該已經開工,並處於建造過程中了。

那麼,正在建造中的003航母到底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呢?在已經公開的資料當中,我們能否找到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建造中的003航母是核動力的呢?實際上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照片,已經足夠作出判斷了。我們知道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在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進排氣管道,常規動力有進排氣管道而核動力是沒有的。那麼對於有進排氣管道的常規動力航母來說,進排氣管道在哪裡呢?

1940年服役的英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光輝號

英國光輝號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部分結構圖

上面這張圖是英國二戰時期建造的光輝號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結構圖。可以看到常規動力系統的進排氣管道從動力艙內的鍋爐上開始出發前往艦島,但是管道不可能直接向上直通艦島,因為上方是機庫,所以要向右收攏之後再向上。藍色方框內是防雷艙,管道不會從這裡過,從這裡過會破壞防雷艙基本結構,這對動力系統的防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管道最起碼要越過防雷艙頂部,也就是越過船體的吃水線上方,因為防雷艙的高度肯定要覆蓋從船底到吃水線的高度。而且管道向上時要儘可能繞開機庫,這樣只能儘可能的靠近外側船體部分。紅圈內是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可以看到動力系統的進排氣管道穿過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前往艦島。常規動力航母的進排氣管基本上都是這樣安排的,這是常規動力航母的基本結構特點決定的,二戰之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也是這樣。

美國CV60薩拉託加號常規動力航母

福萊斯特級是美國戰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CV60薩拉託加號是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二號艦。我們再來看看這個二戰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結構,

CV60動力艙上方第一層艙室的結構圖

我們找來CV60的艙室結構圖,來看看進排氣管道的佈置情況。上面這張圖是動力艙上方第一層艙室的平面圖,上方為左側,下方為右側。可以看到船體兩側是防雷艙結構,黃色部分是進排氣管道,從圖上可以看到,管道從鍋爐上方開始,跨了很遠的距離向右側收攏,在這一層的高度上基本上都已經貼到了防雷艙的側面。

CV60動力艙上方第二層艙室的平面圖

在這張圖上紅色部分向下一層就是防雷艙,黃色部分是進排氣管道,紅色部分和黃色部分已經出現重疊。可見進排氣管道已經部分進入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

CV60動力艙上方第三層艙室的平面圖

圖上紅色部分向下兩層就是防雷艙,黃色部分為進排氣管道,藍色部分為艦體外飄結構。從上圖可以看到。進排氣管道到防雷艙上方第三層艙室時,已經完全進入防雷艙上方。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不管二戰之前或戰之後的常規航母,其進排氣管道都要穿過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向上前往艦島。

建造中的003航母動力艙模塊

從已公開的這兩張003模塊的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正在建造的模塊是003的動力艙分段,模塊中間的空腔就是動力艙。可以看到總共有兩個動力艙。每個動力艙內有都有橫向隔板隔開成一前一後兩個艙室,前面小後面大。大的艙室又被一個縱向隔板劃分為左右兩個艙室。整個模塊的側壁,在水線以下部分為防雷艙(圖上藍色方框內),防雷艙往上還有兩層艙室。在評論區仍然還有人稱照片上建造的是艘十一萬噸級的民船,真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哪艘民船需要裝備如此大尺寸的防雷艙。整個動力艙的頂部還沒有封閉,因為整個動力艙上面還是大開口,為了防止變形,模塊頂部焊接了幾條橫樑用於加強剛度。從照片上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防雷艙,以及上面的兩層艙室。因為航母的艦島通常都在右側,所以如果003是常規動力的話,在模塊右側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的側面位置應該有開孔或缺口,為進排氣管道預留空間(在圖上藍色圓圈區域內)。或者第二層艙室頂部也就是現在整個模塊的右壁頂部應該可一看到進排氣管道的結構。因為常規動力航母的進排氣管道體積相當大,所以在目前的照片上應該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目前公開的照片上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模塊右側的清晰結構,但是沒有找到任何進排氣管道的結構。

CV60動力艙段側視圖

那麼是不是進排氣管道沒有經過現有動力艙的側壁,而是直接向上越過現有模塊的頂部然後才向右進入側壁呢?我們知道美國在戰後建造的航空母艦,不管是像小鷹號航母這樣大型的常規動力航母,還是核動力航母。在動力艙分段,從動力艙向上到機庫地板之間都有三層艙室。也就是說在防雷艙上方還有三層艙室,因為進排氣管道體積比較龐大,轉彎時還要留有一定轉彎半徑,所以在進排氣管道在向右繞過機庫前往艦島的過程,不可能只在第三層艙室內穿過,而完全不經過下面兩層艙室。這意味著在動力艙段,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肯定有進排氣管道的結構存在。但是現在003航母動力艙模塊上沒有看到這樣的結構。

美國小鷹號航母的艙室基本結構

從目前公開的003模塊照片來看,我國航母動力艙的基本結構和美國航母的基本結構相差不大。目前模塊的建造高度已經達到防雷艙上方兩層艙室的高度,對應於上圖第七層甲板的高度,再往上一層艙室就會有明顯的外飄結構了。其尺寸也會超出風雨棚的極限尺寸,所以第三層艙室部分只能到船塢裡繼續建造了。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上可以肯定,建造中的國產003航母應該是核動力的。而後面的004航母肯定也是核動力的,否則我們在16和17號艦之外還要再專門發展一型常規動力系統。這對後勤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即使站在這個角度來說,003航母是常規動力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那麼003核動力航母的排水量有多大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上面這張照片,這是外媒公佈的照片。外媒根據照片分析認為這張照片上出現的就是我在建003航母分段。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巨大的龍門吊、風雨棚和已經出現的巨大船體模塊。圖上已經標出了其中一個模塊寬度為41米,但是該模塊的前後寬度明顯不一樣寬,這意味這這個模塊所處位置不是在船身最寬處,而是在最寬處附近的位置上,最寬的地方應該在黃色箭頭1的左邊。

圖2

圖3

那麼最寬的地方在那裡呢?我們再來看兩張圖,圖2和圖3是左右顛倒的,圖3上的黃色線條和圖2上的黃色線條是同一個位置。根據旁邊三個模塊的位置,我們可以推測出來標著41米線的那個地方在模塊2和模塊3之間那條黃色線條的延長線上。也就是說標著41米線的那個模塊,在圖3上剛好處於第二個風雨棚下方。兩張圖中的黃色箭頭1指向的是同一個物體,這個物體是船體上方臨時焊接的一個橫樑,這種臨時焊接的橫樑是為了固定船體,避免變形,因為下方是個U字型的模塊,開口部分比較容易變形。從圖2上來看,標著41米的那個模塊左邊寬右側窄,在圖3上來看就是左邊窄右邊寬,而這個模塊右面已經焊接了另一個模塊,這個模塊從圖上看朝右是逐漸收窄的。這意味著整個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兩個模塊之間,也就是說,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小龍門吊正下方,大概二十米左右長的一段。這段船體最寬的另一個證據是右邊模塊船體側壁上的三條豎線,也就是圖3上箭頭2、3、4所指的三條豎線。箭頭2所指豎線和小龍門吊的立柱基本平行,這意味這條線也是垂直的,也就是說這條豎線所在的船體側壁是垂直於地面的,這和美福特級航母類似。

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

上面這張照片是美在建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圖上箭頭是船體最寬的地方,基本上就是腳手架旁邊的那一段,長大概二十米左右。我們可以看到船體最寬的地方在船體的整個長度上是很短的一段。腳手架是緊靠在船體上的,這意味這這段最寬部分船體的側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從這裡可以看到中美兩國的設計是類似的。

福 特 號

從上面這張照片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船體的最寬處,靠近水線附近的船體外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圖3右側模塊船身上那三條豎線往右依次逐漸傾斜,這意味著這部分船體朝右是逐漸收縮截面積的,相應船體寬度也略有收窄,跟福特級類似。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雖然標41米的那個地方船體略有外飄,但到最寬的地方外壁卻是垂直的,這意味著在建航母船體最寬的地方肯定超過41米了,剩下的是到底寬多少的問題。也就是說,最寬處船體水線寬跟模塊頂部寬度一樣也超過41米了。我們知道福特號的最大水線寬度為135英尺也就是41.15米。而003航母最大水線寬度超過41米,這意味著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肯定超過福特號。

從照片上廠房及龍門吊的寬度來計算,廠房內的模塊寬度最大應該不會超過45米,可能的寬度在41~42米左右。另外從圖3上看船體下部刷上了紅色防鏽漆,上部船體是灰白色的。兩種顏色的交界處即使水線位置,依圖上比例推算,在建大船吃水深度12米左右,和福特級差不多一樣。福特級滿載排水量112000噸,這裡的噸是短噸,換算成國際標準,滿載排水量在10.6萬噸左右。

考慮到在建航母吃水線寬度可能在41.5~42米左右,吃水12米。那麼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可能要比福特級大出1~2萬噸,滿載排水量可能在12萬噸左右。我國第一次研製核動力航母為何就搞這麼大的排水量,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為第一次搞,所以沒有經驗。對於核動力航母來說,做大要比做小容易。把船體設計大一點,留有一定的冗餘,有什麼設計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空間可以修改。

手繪水平比較差 大家湊合著看 模塊頂部左右兩側三角形虛線部分尚未焊接

下面說說003核動力航母的最新建造進度。近一兩個月一些網站論壇已經公開了某船建造的最新照片,外網上也出現了這些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動力艙模塊上面又加高了一層艙室,這層艙室頂部其實就是機庫地板。船體模塊外輪廓已經接近極限,受風雨棚尺寸的限制已經沒法再擴大了。現在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動力模塊最後一段的尾端面,最後一個動力艙內部設備還沒有安裝上去。但是因為這最後一層艙室是蓋在動力艙頂部的,這意味這動力艙這個大坑可能已經封頂了。現在還看不到這最後一層艙室是否已經完全封閉,還是中間仍有大的開口。如果已經完全封閉,就意味著前面的動力艙中已經安裝了核心的動力系統,只是後面動力艙還沒安裝汽輪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就意味著船的建造速度比我們此前的預測還要快,要在船臺上將動力系統安裝完畢後才轉場去船塢。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避免模塊在轉場去船塢過程中發生明顯的變形。因為汽輪機還沒裝,尾端面還沒封閉,防水還沒做,所以去船塢可能還要等一陣子,估計要到年底去了。

從最新的照片已經可以比較準確測量模塊的寬度了,因為風雨棚的外寬度是已知的,簡單測量後就可以知道模塊的寬度,尾端面上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時模塊的寬度是41米,這和谷歌地圖上測到的數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此處並不是模塊最寬的地方,最寬的地方在此處向前50~60米的地方。從最寬的地方到目前模塊的尾端面,整個模塊截面是略有收縮的。也就是說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時,模塊最寬處的寬度應該在41.5~42米的樣子。這個寬度其實就是吃水線的最大寬度,因為在模塊最寬的地方,船體側壁是垂直的,還沒有出現外飄。之所以要用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的模塊寬度為參考,是因為最後一層艙室是有明顯外飄的,現在受風雨棚限制,模塊兩側的寬度還沒到位,兩側最終還要焊接截面基本為三角形的模塊。但是就只能推開風雨棚來焊接了。因為這些三角形的模塊已經出現在風雨棚旁邊,所以我們可能還有機會看到衛星照片拍到船臺上這最後一層艙室的頂部,是不是常規動力就可以很快知道,不用等到去船塢。因為如果是常規動力,這層艙室頂部三角形模塊區域一定可以看到進排氣管道的痕跡,如果沒有進排氣管道的痕跡,那麼這條船就鐵定不是常規動力了。


尖端防務


中國建造核動力航母是必然的,中國比俄羅斯首先建造出核動力航母也是必然的。


中國為什麼必須要發展核動力航母?

因為環顧當今世界,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法國,相對於常規動力航母而言,核動力航母的戰鬥力要明顯強悍很多。

1、核動力能支撐更大的噸位。自從美軍小鷹級航母退役後,世界上便不存在超過8萬噸的常規動力航母了。航母的噸位對戰鬥力的影響是巨大了,不是簡單的線性相關,而是指數式增長。一艘10萬噸航母的戰鬥力可能是一艘5萬噸航母戰鬥力的數倍。

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又有遼闊的海上經濟區需要守衛,又有不斷增長的海外利益需要捍衛,更為重要的是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所以,我國必然會發展大型航母,只有大型航母才適合我們,大型航母就必然要求核動力。


2、核動力航母有近乎無窮的續航力。航母往往需要海外派遣,需要部署到遠洋,無窮的續航力將顯現出很大的優勢。

3、核動力航母有助於支持電磁彈射以及後續的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等新概念武器。


綜上所述,發展核動力航母是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必然!


用戶105933878864


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讓以前一些西方分析家預測,中國可能會建造航空母艦,於美國海軍最大的航母相抗衡分析。真正的應驗了,因為我們國家已經宣佈了,將打造一艘我們國家自己的核動力航母計劃。這標誌著中國已經決定推進一下及其雄心勃勃的核動力航母計劃,最終可能會使航母艦隊規模僅次於美國海軍,可能只要十年的時間就可能實現。

核動力的航母最大的好處是巨大的發電潛力,預測表明這將越來越成為先進軍艦的一項要求。未來航母和戰艦航母將依靠激光和其他號墊較高的系統提供防禦和進攻性武器,如果測試和開發進展順利,中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可以攜帶高能激光武器。電磁炮的先進設備。

這並非不可思議,而是終究要實現。我們國家公佈建建造核動力航母,是讓這一重大的舉措,告訴那些帝國的強權們,現在的強盛的中國已經不再是誰都可以任意欺凌的國家。而是我們巨大的航空母艦不再是原來的定遠和鎮遠的那種歷史了。這也標誌著我們中國海軍邁出了巨大的步伐。


伊春美食美客


我們發現核動力航母已經是一個被公開的新聞了,在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官網上刊登了一篇《新徵程、新謀劃為題的未來遠景綱要指向》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方面的消息。我們看一下相關報道內容。




文章裡說:“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增強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從中船重工的文章中看到,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核動力航母。這也是我們在2025年的一個短期目標。從時間點上來看,和相關我國航母的新聞彙總來看,我們的航母發展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並且大膽創新的過程。
航行中的遼寧艦

我國最近以來都報道了相關核動力小型化方面,和海上移動核電站的研究。這都已經說明了我們的艦船核動力的成熟。尤其是在6月27日《科技日報》報道關於我國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示範工程諮詢與服務外委項目。


核動力破冰船

從這樣的報道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在船用核動力方面我們已經獲得突破,要不然是不可能考慮的建造核動力破冰船的。那麼我們未來的004型航空母艦上核動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核裝置


核動力的解決,核航母就已經突破了最重要的技術障礙。對於航母的其他重要技術我們都已經獲得了突破,並且開始逐步應用於我們的003型航母之上。比如電磁彈射器,全艦綜合電力分配系統等
遼寧艦編隊

而這些世界頂尖的科學技術都得益於我們的馬偉明院士,這可是電磁領域的專家,國家的棟樑。他不僅解決了電磁彈射技術的超越,更解決了常規動力航母配被電磁彈射的這一世界首創的設計。


馬偉明院士

在我們的003型航母上採用的全艦電力綜合分配系統,是屬於一種中壓直流分配技術,這在世界上是首創的,領先世界10年的技術。並且在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非常突出。在與未來的核動力航母匹配上將會讓核動力航母發揮出更優秀的性能。
中船重工發表的003型航母圖片


未來的004核動力航母上,配備電磁彈射和綜合電力分配系統。將會為未來的激光近防武器上艦提供基礎電力保障。還有一些定向能武器,全電推進系統等也會在未來逐漸成熟當中登上我們軍艦,而這些高耗能的未來技術武器,必然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持,那麼我們的核動力就會為其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來的發展必然是電磁化方面發展。只有擁有無限動力的核航母,才能引領未來的需求。才能讓高科技武器發揮巨大的能量優勢。我們未來的發展必然是走向深藍,成為世界大洋上和平力量的主宰,成為世界世界共同發展的堅實後盾!!!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同時也謝謝點贊,轉發和關注的朋友們!!!


淡然小司


在有些國家,看航母是航母,於中國不然,一者通過打造世上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促進技術升級,一艘航母有上萬個部門做配套,正可向“工業4.0”崛進;二來增強“一帶一路”的防護,配合國家發展大戰略,以策遠洋貿易的安全,所以我們發展航母的計劃不會止步不前,不會滿足於常規動力航母的製造,如人掰起手指一個個數,不過5萬噸級的中型航母,不是核動力的,不是電彈射的,不是全電推的,不是十萬噸的,可見國人鹹有期待,不怕快,唯怕慢,隨中國經濟向好,我們今年4月中船重工稱,“加快推進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技術突破”,希望到2025年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武器和技術發展。中國老話講,“一月氣聚,二月水谷,三月駝雲,四月裂帛”,裂帛就是打雷聲,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得多少食瓜客紛紜不已,世界之大,啥人沒有呀,對不?

最有意思者印度。我們知道,它打造的所謂“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從2006年開造至今,已過去了12年時光,今年嚷嚷著直說要海試,專家估計2022年也難以入役,要在80%以上的部件子系統,包括設計,用鋼,艦載機等,全部要受制於人,一切要人家來配套,國內只能死等沒有別的辦法,要人家配套,你也得等著人家專門為你造出來才行,不只一個貴,主要需要時間。而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不聲不響,今年即將交付入役,對此印度的心哪如蒼天之雲,極不平靜,言辭不免過激,“穿過三個位於中國與海洋之間的天然島鏈時,那些大型的航空母艦將會非常脆弱。印度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可是百發百中”,呵呵,我有BrahMos,布拉莫斯是神器,但一款並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導彈,也不致於派生出這麼狂熱的自信。

同時公佈者俄羅斯。我們公佈2025節點的同時,俄羅斯克雷諾夫國家研究中心,也有模型發佈,命名為23000E“風暴”級。對此,我們相信,俄羅斯有技術發展各種航母,只是不是現在,羅鍋上山——前(錢)緊,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航母工業不能健全,有很大一部分留在於烏克蘭,所以發展航母,不能不面臨這種麻煩,你懂得,這一切都要錢來說話,可眼巴前國家經濟並不景氣,嗯,設計得挺好的,留待以後再說吧。面對中國核動力航母的發展,俄有一軍事評論員稱,“在這個有著眾多不同類型武器的時代,航母成為了靶子”,就軍事角度上來講,他說的沒錯,任何武器系統平臺皆可是別人的靶子,可是接下來的話就過份了,“一艘航母在海底並不那麼有效”,呵呵,隔這麼遠,魂舞大漠似可聞到一股刺鼻的醋意。

傲驕的美國。美國印度兩重天,航母強弱有似冰火,一個造個小航母寒意凜冽,一個打造世上最強的無人能及,10艘“尼米茲”在役,早就成了世上航母建設的標杆,面對中國航母發展,其尋常百姓也有議論,說,“與印度類似的發展項目相比,這很有趣”,這意思,拭目以待,中國將比之印度能超過多少,明顯就是不相信,中國不會發展這麼快,至少美國難越;有的說,“美國願意進行貿易,在任何時候都有三分之一的航母可以出動”,這個就有點不友好了,航母是今日美國吃飯的傢伙什,縱橫世界各大洋也有年,三分之一就是三艘,最大的最好的無人能比,中國嗎不行。還有的相當驕傲,明知故問,“美國已經擁有11艘了,對吧?”你造吧,我就在前面等你,等的結果是,“等它們山寨完後我們都已經將它們淘汰了”,呵呵,這可真是個狂人。

我們的發展,有人以為,“it is a danger tothe world”,有人並不相信,中間者濃髮醋勁,看法各有不同,我們該發展還得發展,從不以他人意志為轉移,所以又至建軍節,魂舞大漠祝願人民海軍強大,走自己的路,讓弱國等著瞧吧,讓強國更強吧,讓中等國家向前發展,中國海軍能用善會就好。


魂舞大漠


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是一件威懾性的好事,也是中國自由力量向美國霸權力量,發出最新制衡,避免被美國霸權主義力量,拖入國家混亂陷阱的有力之舉措。

因為中國除了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還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麵積,需要守護,主要分為了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渤海和黃海,各需要一艘航母常駐,東海和南海,各需要兩艘航母常駐,再加上停港檢修和巡邏替換的各兩艘,事實上,僅僅是防禦需求,中國至少需要10艘,才能守衛海洋領土。

而現在呢,中國只有一艘現役航母,一艘在建航母,這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安全需求。因此,這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至於說,中國和俄羅斯,誰先製造出核動力航母呢?毫無疑問,是中國,因為,通過前兩艘航母的製造,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了航母製造鏈條產業,而且,最近五年以來,中國核電技術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英國、法國採用中國的核電技術,就明證。

這些製造核動力航母的核心要素,中國強於俄羅斯,再加上,中國比俄羅斯有錢,那顯然,就是中國先造出來了。


董江波


自從中船重工2018年初發布《綱要》,首次正式提到國產核動力航母項目確實存在以來,網上頓時掀起了“核動力航母熱”,

有輿論認為,2018年上半年,中國就會正式開建核動力航母,甚至認為中國將跳過常規動力彈射航母而直接上馬核動力。

這種盼望國家軍事實力強大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核動力航母的問題上搞“躍進”,既不符合軍工科學的規律,更與現實差距巨大。核動力超級航母這種最複雜的軍工系統工程,不是喊口號就能喊出來的。

筆者一向支持核動力航母項目,對國產第一代核動力航母的綜合指標超過福特級也很有信心,但在項目的具體操作上,卻沒有頭腦發熱、褲衩發紅。軍工高科技,必須按照科學規律和工程統籌的步驟一步步來,不能一廂情願、不顧現實,因此在此要給“國產核動力航母熱”,兜頭來一盆冷水。

第一,凡是涉及核和核動力的東西,都有相當的危險性。核動力優點很多,但缺點卻幾乎一樣多。當代頂尖核動力的科技水平,已經可以避免早年那種嚴重的核動力包洩露,造成全船報廢的事故,但仍然必須確保有百分百的把握,在正式上馬核動力航母前,在陸地和海上,都要經過完整複雜的試驗,證明我們新設計的航母核動力包,具備絕對可靠的安全性能,才能上航母裝堆,否則欲速則不達。

第二,核潛艇上的現成反應堆,用到核動力航母上是不行的。這個問題已經探討過多次,不必再展開討論。美法俄都曾經在這個問題上試圖走捷徑,結果都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拼湊出來的航母核動力包,在航母的整個服役期間,都是“病懨懨”的狀態,導致航母提前退役,浪費巨大。

第三,核動力就一定比常規動力強大?這個觀念必須扭轉過來。

很多人對核動力認知不清,好像帶了個“核”字,就好像航母攜帶了核彈或者能發射核彈,天下無敵一樣。其實核動力航母大多數情況下和核彈沒有任何關係。真要攜帶核彈,常規動力航母戰鬥群自然也可攜帶。

第四點,核動力航母就一定比大型常規動力航母戰鬥力強嗎?同樣未必。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因為航母畢竟是海上戰鬥基地,不是遊船也不是吃飯基地。

航母的真正戰鬥力,主要體現在機庫的甲板的面積與調度效率上,最終體現在艦載機性能和攜帶總數上。中國的003型常規動力航母,一旦噸位到8.5萬噸,在綜合戰鬥力上,就和美國的尼米茲級甚至福特級沒有太大的差別。戰場上真正要對比的,就是雙方艦載機的性能了。

若我國有6艘常規動力航母,那麼就可以只用6套人馬,實現全球各戰略方向的300天極限全勤部署。當前中國海軍部分前沿艦艇,已經達到了一年部署超過300天的超美軍標準。

2025年以前,建議形成4艘甚至6艘常規動力國產航母的規模。2025年到2035年,再製造4艘核動力航母,首艘004型爭取2023年開工,2025年下水,2028年正式服役。

(兵說專家:瀚海狼山)


兵說


先回答你第二個問題,俄羅斯和中國兩個國家中首先造出核航母的肯定是中國。

關於俄羅斯公佈的那個方案,其實造模型誰都會,表面上看似中國在核動力方面並沒有實質性進展,但是中國目前一步步正在穩定向前走,先是改造航母,然後獨立設計建造航母,現在配套的彈射器就緒、003航母開始建造,所以對中國來說現在是穩紮穩打前進,核動力航母是早晚的事情。而俄羅斯目前經濟狀況比較差,對於10萬噸級航母並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建造,而且前蘇聯航母的誕生地黑海造船廠已經劃歸烏克蘭所有,前段時間還破產了,也就是說俄羅斯境內目前沒有具備航母製造經驗的造船廠,這就與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中國應該會先於俄羅斯完成核動力航母建造。

關於第一個問題中國公佈核動力航母計劃,有兩個消息來源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是今年2月份中船重工的一篇文章,裡面清楚地寫著實現核動力航母建造以及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也就是說關於核動力航母我們已經有了規劃和方案了。

另一個消息就是關於核動力破冰船的事,按理說破冰船和航母是兩種類型的船舶為什麼說和航母有關。其實核動力破冰船就是進行船用核動力系統的海上綜合測試,6月21日,中國核工業集團發出招標建造核動力破冰船,也就是說我們的船用核反應堆系統陸上測試已經差不多了,即將進行海上測試。而民用核動力船隻往往被認為是為核動力航母建造累計核動力系統經驗的,美國和蘇聯都建造過大量的民用核動力船隻進行測試,累積了不少經驗,而我們應該也是走這條路子。

其他航母設備,比如電磁彈射器早就已經就緒,並且進行了上千次的彈射實驗;平直通甲板目前的003航母正在建造也沒問題了;電力推進系統由馬明偉院士所帶領的團隊解決,所以實際上我們的核動力航母正在一步步準備完畢,就等核動力測試完畢開始建造。

雖然我們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高調宣佈整體方面和實際參數,但是我們的工作已經暗中一步步完成,這比那個模型要重要多了,也來的更直接。所以如果評價我國的核動力航母方案,要我說這就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