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一些老股民總想等股票回調時低買,你認為股票回調到低位了就可以買進嗎?

明易財經


我做股票十多年裡認識到最大的一個規律就是:創天價不買,創地價不賣,不要企圖抓到最高價和最低價,吃中間一段已經很好了!人不能貪心,一貪心什麼都沒有了,人不能恐懼,一恐懼,機會就錯過了!許多股民總想拋得更高一些,總想買得更低一些,但是最後去發現,根本不能如我們所願!


一些老股民總想等股票回調時低買,你認為股票回調到低位了就可以買進嗎?

我認為不要再股市裡追求一個最低點,最低位,也不要總是去等一個最低的價格出現,在比價值低的地方,在一個底部的區域裡進行分批購買就是最好的策略!


首先你得先確定你的個股或者大盤是不是已經處於底部區域,是否還有繼續下跌300-500點的風險,如果有,那麼就算個股出現回調也不應該出手,如果沒有,那麼在這個區域裡的任何低位都是一個逢低買入的好時機!


因為在底部區域裡的個股大部分的時間會處於一個震盪的狀態,時間也會非常長,因為這裡是機構來回震盪洗盤,割韭菜的地方,目的就是把底部的籌碼騙入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是在底部區域裡的個股回調,你是可以考慮入手的,但是要記住的是一定要找超跌的績優股,而不是垃圾股,或者高位的個股,這點非常重要!


但如果所謂的回調是出現在牛市中後期的,甚至是主升浪之後的,那麼就不應該買入,反而應該觀望和保守,因為股市是一個有漲必有跌的地方!在經歷了一波大漲之後是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迎來第二波高潮的,特別是牛市行情以後!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這種說法不確切,應該說回調到位買入更合適,回調到低位時不見的一定可以買,不回調到絕對低位不見的不能買,說起來拗口,但實際上就是這樣。

這裡說的低位是相對的低位,比如一隻股票從3元漲到5元,5元是高位,但是從3元漲到7元再跌到5元,那5元是高位嗎?當然不是,相對7元來說,已經是低位了。但是,只有價格上的低還不是真正的低位,還需要結構上的配合才行。還是這隻股票,價格從7元跌到5元,同時結構出現背馳,在5元還有支撐時最好,這樣的低位才值得的買。如果只是價格低,不能做為買入的理由。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一下,如下圖所示:

1、3號點的價格是7.3左右,2、5號點價格是8.4左右,4、6號點價格是10元左右,現在從3漲到4號點後,開始回落,跌到多少才算低,答案在現實操作中是不確定的,雖然在這個例子中剛好回踩到了2號點,但在現實中有的踩不到,有的踩穿了,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到這個低點且買入?答案是結構,次級別結構出現背馳,如果剛好才在支撐位那會提高成功率,如果再加上放量的話,那成功率還會更高。


如上圖就是日線4-5在15分鐘上的結構,這個結構背馳,而低點剛好才在日線的2號點支撐位,出現底分型後就可以買入了,這種買法就叫做低買,或回調買,單獨一個價格低是沒有參考意義的。比如說上面這隻股票,相對於10元來說,8塊是低,7塊也是低,那一個才對。

結論:確認回調到位低位的標準應該以次級別結構為先,其次是支撐位,再然後還有成交量,黃金比例什麼的,都是加分項,滿足的越多成功率越大。如果只是一個價格低,是不構成買入條件的。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新股民愛追漲,老股民愛回調買。

這是由風險意識不同導致的,一般新股民膽子大一些,看到哪隻漲得好,就會追哪隻。

而老股民“經驗”多,反而要更謹慎些,所以喜歡待回調買,這樣避免最高點站崗。

實際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各有優缺。

操作的次數多了,誰都會經歷回調買進,追漲買進的情況,當你回頭總結的時候,大概率回調買進的還是相對容易獲利些,心理優勢更大。

但是回調買,一定需要把握好“度”。

一般追漲買進,相當於順勢跟進,而回調“低位”買入,則是需要判斷好轉折點。

如果低位買進判斷不對,反而進入了下跌趨勢了,這就相當於抄底抄在了半山腰。

那到底如何判斷哪些回調能買,哪些不能買呢?

真的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法,不然大家都賺錢了。

個人喜歡參照20日均線趨勢之上,來在“相對低位”買進,有時候靈,有時候也不靈。

從概率上來講,還算可以,贏面較大,但有時候碰上振盪行情時,也會出現頭天進去,第二天就得止損。

其實無論是追漲也好,回調買也好,都需滿足一個條件:趨勢向上!

如果趨勢向上不成立,回調買也難成立。追漲就更加危險!

老股民喜歡回調買,也是建立在追尋趨勢股的基礎之上。

但反過來說,如果趨勢向上,你追漲也是對的,就沒必要等回調買,直接追漲反而更快。

這也是為什麼牛市的時候老股民還不如新股民賺得多的原因。

而牛市本身趨勢就是向上,新股民看到漲得好的就上,老股民總要等漲了一波後才進入,反而錯失了一波行情。


所以什麼樣的回調能買和什麼樣的回調不能買,取決於對趨勢的判斷。

判斷對了趨勢,回調買自然能買到相對的低位,判斷錯了趨勢,追漲和逢低買進都會被埋!


星星股經


首先:隨著現在主力坐莊都是通過配資盤,由於高槓杆,現在坐莊不會像過去那樣,吸貨、洗盤、拉昇、派發這樣了,現在簡單粗暴,拿完貨就拉昇,然後直接出貨甚至跌停板出貨,不信大家去查查馬永威和北八道被證監會處罰的文件。

既然沒有了洗盤,就不適合在回調買了!

其次、回調時候買入時候在主線行情,或者市場資金異常充裕個股會有第二波和第三波!這裡比如2007年的RMB升值行情,每次回調買入地產股都是正確的,而在四萬億刺激的2009年,龍頭第二波戰法非常好用,所以,主線行情和資金充沛的行情適合回調買股票;

再次,進入2016年後市場進入存量博弈行情,可以說股票真正回調後,由於該股資金外流,大部分股票不適合回調買入的!

以上是松果十幾年來投資的淺見,希望對大家的投資有幫助,歡迎大家指正交流!


抄底狂人松果


股票回調以後再買進的想法——總是有點一廂情願。

如果股票大漲後不回調怎麼辦?那就不買了?反正我買股票做短線時是不等回調的。因為我確實擔心會放跑一隻看好的黑馬。

如果一隻股票大漲後果真回調了,你買入後又大跌了,怎麼辦?

這就涉及到了什麼樣的回調可以買,什麼樣的回調不能買的問題。

有的專家會告訴你某種具體的形態或某個具體的參數內的回調可以買。但是真的可以這麼簡單的買股票嗎?這難道不是一個本質上按圖索驥式的買法嗎?

如果股民真想回調時買,那還真不如做點基本面分析。等股價回調到了自己認為基本反映基本面的時侯再買也不遲。至少不會錯得過於離譜。這種中長期的回調,再加上基本面的分析,這時的買入風險應是相對小些。

因此抄底關鍵就是自認為的底部不是底部,而是山腰,這個底部判斷實在太難了,因此市場有一位專家預測的各種底大部分成為了笑話,鑽石底成為豆腐底,嬰兒底需要不斷墊幾片尿布。

抄底並非易事,還是需要謹慎抄底,尤其是剛下跌不久,千萬不要貿然抄底。政策底下面還有市場底。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疑惑和投資建議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隨便99479


“高拋低吸”是股市的基本常識,但知易行難,買賣點難以把握。一般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於箱體震盪的股票,或者在相對平衡的證券市場中比較實用。

股票上下波動的箱體,是“高拋低吸”的載體。一般老股民都會在股票技術指標的上軌賣出,再耐心等待股票技術指標回到下軌線果斷介入。此法需要嫻熟地掌握股票的股性,一般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為好。

與此相反,“追漲殺跌”亦有一定的哲學道理,這是基於股票的上升或者下降趨勢,而得出來的經驗教訓。假如在上升趨勢中,股票回調的機會很小;稍微猶豫一下,就會錯失買點。而在股票的下降趨勢中,每一次股票的反彈,都是賣出的機會。簡而言之,就是不能買下降趨勢的股票,即使其股價跌得再低。

隨便你拿哪個指標,你總能在市場上找到很多很多它成功的圖。很多所謂的股神,刻意挑出來的都是那些成功的例子,而不把失敗的給你看。

你以為很有用,砸錢進去,結果就會虧得一塌糊塗。

沒有很厚的功底,不要試圖去擇時。你要是找到了一個模式,真的能準確找到回調,那全世界的錢都要被你賺走了。

投資者買賣股票,首先要看大勢,如果大勢大盤呈現強勢或者平衡態勢,買賣個股總體安全,而且有時候追漲買入強勢股,收穫也比較大,強勢市場中,有時候回調的機會都沒有。追買妖股比等回調靠譜。

平衡市場,適合高拋低吸,這個時候回調買入最常見,追漲買入很容易短線被套。

弱勢市場,回調低買也不一定靠譜,這時候就是地板下還有十八層,你即使回調低買,也經常被套,甚至深套。


川科金財


這種想法,是一種痴迷。

股票走勢走完了,你再回頭看,才知道哪裡是回調,哪裡只是下跌的中繼。

而你在走勢中的時候,很難去判斷是不是回調。

所以,很多說自己能判斷哪裡是回調的,往往是馬後炮。你看到的那些很多“技術大神”,給你幾張圖,似乎分析的頭頭是道:如用某某指標能準確發現回調等等。

等你相信他,自己去操作的時候,往往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隨便你拿哪個指標,你總能在市場上找到很多很多它成功的圖。很多所謂的股神,刻意挑出來的都是那些成功的例子,而不把失敗的給你看。

你以為很有用,砸錢進去,結果就會虧得一塌糊塗。

沒有很厚的功底,不要試圖去擇時。你要是找到了一個模式,真的能準確找到回調,那全世界的錢都要被你賺走了。

你想一想,知道辨別哪裡是回調的,怎麼會去告訴你,去寫出來告訴你的,都是錯的。就算他寫的時候有用,公佈了就沒用了。



理財作者譚旺


不一定,還是要看具體股票具體公司的實際情況。

什麼類型的股可以買?難以被替代!或者護城河高,或者品牌價值高,或者技術實力超群,或者行業內具有壟斷地位的寡頭。

講一個我自身的實際案例,2012年,在塑化劑風波和八項注意夾擊下,當時整個白酒板塊風聲鶴唳,紛紛暴跌,市場上一會說年輕人不愛喝白酒,一會說三公消費被嚴控後高端白酒完蛋。我們已經投資貴州茅臺和五糧液多年,當時展開調研,我們先去了貴州茅臺,發現茅臺的生產都在三班倒,員工上廁所時間都要嚴格規定,也就是說當時茅臺的生產並沒有收到多大影響。然後再到了經銷商,經銷商倒是很恐慌,一瓶出廠價800多的飛天茅臺,加價賺50就趕緊賣了,並且賣的都是出廠一個月以內的新酒,多年的囤積的庫存老酒都銷售一空。這說明什麼?市場上原來囤積的茅臺被賣了很多,但是茅臺依然日夜生產,銷路不是問題,那茅臺就沒問題,股價卻在一直跌。回來後在貴州茅臺股價180就開始買,再跌又買,最低我記得是買到120多元。這個是一個可以低買的案例。

這個算以前的舊事,這個算馬後炮,我講一個現在進行時,比如安琪酵母。安琪酵母是國內酵母市場寡頭,市佔率6、7成,全球產量也是前三名。大家可以草根研究,你跑超市裡面看一看,看酵母粉除了安琪酵母,還有沒有什麼別的牌子。安琪酵母在去年,原材料上漲,環保限產,工廠搬遷,等等問題,導致業績下滑,今年一季報也還在下滑。安琪酵母的股價還有可能跌,這樣的公司你的就可以留意回調時的低位機會,行業寡頭,不容易被替代,經營穩健,長期牛股,在低位買到持股,業績增速好轉立即就是戴維斯雙擊。

炒股票肯定不能只講好,不講壞!那什麼類型的股不能抄底呢?技術被替代(比如諾基亞被智能手機幹掉),有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出現,消費趨勢改變(以前喜歡奶茶現在開始喝咖啡)等等。

舉個例子,曾經的大牛股,網宿科技,今年二月也爆炒了一波,但是很快就回落了。網宿科技是幹什麼的呢?CDN,內容分發網絡,不懂的自行百度。在2016年之前,網宿科技靠CDN掙的盆滿缽滿,但2016年下半年,完了,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進來了,都是巨頭狠角色,阿里,騰訊的套路大家都知道,先以本殺人,壟斷市場,價格戰這一大,網宿科技完了。所以從2016之後就是一路下跌,今年二月又靠邊緣計算搞了一把概念,遊資爆炒了一把,遊資一撤,一下又回到10塊了。在網宿科技新的業務開始冒頭之前,絕不能抄底,你覺得10塊低,搞不好還得跌回8塊去,因為它正在被擠出CDN的市場,他必須有新的業務,新的增長點,業績才能上去。


投機的投資者


A股有一句話很值得玩味,那就是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

等股市回調買進,可以降低持股成本,理論上沒有錯是絕對的正確操作,可是在實際操作中,逢低吸納並非易事,尤其是A股這樣暴漲暴跌的缺少理性的股市,股市運行決定因素很多,不僅僅是估值水平,不僅僅是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與IPO節奏融資規模有較大的關係,也與股東減持有難以割捨的關係,而股市承擔著任務繁重的IPO任務,融資過分看重是一個長期弊端,借用某位專家的話一個市場看成融資場所是很糟糕的。

有多糟糕,那就是調整會超預期包括調整時間超預期,調整空間超預期,造成股市下跌空間沒有辦法預測。所以老手自以為抄到底部撿了一個大便宜,可是想不到的是抄底還是抄在半山腰。還要承受很大的下跌空間,即使市場自認為跌倒地獄,可是18層地獄下面還有擴建的19層地獄。

因此抄底關鍵就是自認為的底部不是底部,而是山腰,這個底部判斷實在太難了,因此市場有一位專家預測的各種底大部分成為了笑話,鑽石底成為豆腐底,嬰兒底需要不斷墊幾片尿布。

抄底並非易事,還是需要謹慎抄底,尤其是剛下跌不久,千萬不要貿然抄底。政策底下面還有市場底。


杜坤維


首先說,有句股諺說的是新手死於追高,老手死於抄底,這句話意思是說老股民會等股票回調買入,同時也說明這樣操作是有一定風險的,所謂的老手,經過市場的牛熊轉換,即不會為股票的一時漲跌而興奮,也因為多次追高被套而悔恨,所以他們不會輕易的去追漲,相反,他們會在股票適當回調的時候買入,那麼回調的買入是正確的嗎?顯然是不完全正確,或是說是不全面的,股票啊,就有向上漲,向下跌和橫盤整理的三個方向,投資者在A股市場中賺錢,只能作多,歸根結底還是要買上漲的股票,所以我們是區分股票是在下跌途中還是在上漲途中。特別是股票橫盤時,我們要隨時盯著他的下一步方向的選擇是上升還是下降?最好的買入點,就是股票下跌回調後開始轉入上升的那一瞬間,當然,這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判斷何時是買點,而如果單純機械的設定為某一個價位,是不科學的,也是很危險的,雖然這種操作比盲目追高要好很多。至於如何判斷是否可買入,何時買入,歡迎大家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