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感覺孫堅孫策那麼能打,孫權打仗卻不行?

張進娣


孫權打戰也是一把好手,只是較少親自領兵作戰,所以和父兄相比,不是那麼突出。

一、形勢不一樣了,孫權不需要親自上陣

孫權的父親孫堅是一員猛將,生逢亂世,一生征戰不已,破黃巾、討董卓、徵劉表,他的一生是屬於孫家打江山的,勢力從小到大,在發展的過程中,自然要親自上戰場。

孫堅最終也戰死沙場,其子孫策繼續開創江東基業,也是需要親自上陣的。

孫堅和孫策是江東基業的奠基人,到孫權時,東吳的創業階段基本結束,形勢已經很不錯了,班底奠定,人才齊全,孫權沒有沒有必要親自到戰場上去證明自己。

創業階段,創始人要身先士卒,但是守業的二代子弟,就很少在經歷父輩的艱辛了。

二、孫權的軍事能力也是有的,比曹丕、劉禪強多了

曹操曾經對孫權有過一段著名的評價: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這段評價的歷史背景是濡須口之戰。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軍再此與曹操相持一月有餘;

“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

最後孫權幹了一件讓曹操稱讚不已的事情。

“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

這豪氣誰能有。

就是發生了這樣的事,而且孫權軍“舟船器仗軍伍整肅”,曹操才說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話來。

孫權個人也繼承了父兄的勇猛,《三國志》記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

孫權“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古人的這句評價值得細品的。


微史春秋


一般人想象中的孫權:年少繼位,領土富饒,內部團結,對外沒有敵人,孫權就負責家裡蹲,跟張昭周瑜一甩鍋,國家就發展了。

實際上的孫權:剛剛繼位,部下宗族各種叛亂各種動亂各種暗通取款,什麼孫暠孫輔李術都冒出來了,各地還有各種豪強起兵,孫權花了幾年把這幫人都收拾了,然後開始繼續打黃祖,最終把黃祖消滅。才有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的成果。

曹劉孫三家的基業基本都是他們打出來的

孫十萬的問題是親自指揮進攻時容易浪,但是你說他沒軍事能力……四渡巢湖不成的曹操算啥?弟中弟?


有點才華黃樹人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作為三國的開國之君中的一個,當然具備一定的文才武略。但是,如果我們拿孫權和他的父兄孫堅、孫策相比,就感覺孫權的武勇和他們差多了。

一、武勇過人的孫堅和孫策。

孫堅是東吳的第一代開拓者。他自十七歲的時候就敢一個人去討殺海賊。後來以討賊起家,慢慢成為有名的將領。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積功成為長沙太守,變成手握軍政實權的人物。

在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也率領軍隊參加,名列十八路諸侯之一。他率領的人馬,是討伐董卓聯軍的先鋒。孫堅在戰鬥中多次打敗董卓軍,斬了他手下的猛將華雄等人。最後,董卓只得撤往長安。在聯軍解散後,孫堅率領軍隊回師。後在征討荊州劉表時陣亡。

而孫策號稱“小霸王”。他的武勇不減於其父。他以父親的舊部起家,在短短的時間裡,就攻佔了江東。可以說,東吳的基業是孫策打下的。他不但武勇過人,還胸懷大志。他趁曹操和袁紹相持的機會,想要襲擊許都,迎接漢獻帝。可惜沒有發兵,就被刺客所害。

二、武勇和指揮才能不及的孫權。

孫權不是沒有武勇和軍事才能的人。在史書上,就多處提到,孫權喜歡打獵,尤其喜歡獵虎。他因為獵老虎,多次被老臣張昭進諫。有一次獵虎時,老虎撲傷了他的馬匹,他投射老虎兩支鐵戟,打退了老虎。孫權也多次率領軍隊出征,也多次打過勝仗,顯示了他具有的軍事才能。

但是,孫權的武勇及軍事才能和他的父兄相比,就要遜色很多。孫權雖然也經歷過多次戰爭,可是表現並不出色。赤壁之戰是交給周瑜打的,而周瑜是孫策的夥伴,他是孫策作戰的助手。有孫策指揮的時候,周瑜只是作為部下作戰。而孫權就無法指揮這樣規模的戰役,只有仰仗周瑜。當週瑜死後,孫權哀嘆,周瑜一死,我成就不了帝業了。

而在著名的合肥之戰中,孫權更是把自己的真實面目暴露給大家。張遼和他對峙的時候,喝令他從高冢上下來交手,他居然不敢動彈。他率領的十萬人馬打不下張遼率領的七千多人馬。在撤退的時候還遭到張遼襲擊,險些喪了命。

所以,從這方面看,孫權的武勇和軍事才能比起他的父兄可差得遠了。

三、各擅專長的孫權。

但是,孫權的特長並不是在武勇和軍事才能這一方面。他作為東吳的開國之君,當然有他的特長。他的哥哥孫策在臨死前傳位給他的時候,就把這個特點說了出來。他說: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江東到了孫權的時代,已經過了創業的時代。這個時候,東吳已經有了一定的家底。要地盤有地盤,要人馬有人馬,要將領有將領。在孫策的時代,孫策還想依靠自己的軍事能力繼續擴張,可是壯志未酬,只得交給孫權。

孫權雖然沒有父兄的軍事能力,但是他有超過他們的政治才能。他能夠把東吳的群臣團結起來,任用賢能,首先保住江東,然後再圖發展。

孫權憑藉著已有的軍政人才,自己沒有必須親自上陣。這也就是他雖然軍事能力不強,但是不耽誤他建設東吳的原因。他任用的四個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他打下了一片江山。可以說,孫權是三國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

結語:

雖然孫權的武勇和軍事能力不如父兄,但這不妨礙他開拓江東,建立東吳。這是因為他已經擁有了父兄留下的家業,不需要他再親自衝鋒陷陣。他善用人才,團結大眾,使得東吳成為一個團結的集體。

他善於決策,東吳取得的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的勝利,都和他知人善任有關。在他的努力下,東吳終於成為三國之一,併成為這三國中最後滅亡的國家。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我來給你仔細道來,為什麼你拿他們三個比較呢?都是君主嘛,所以這麼比較,孫堅孫策能打,孫權不能打,我先給你來個腦洞大的,我懷疑孫權不是親生的,你看孫權的長相跟父親就不太一樣,碧眼紅髮的,這不是明顯是外國人嗎,哈哈哈哈哈哈。

好了,我在給你說正常的,哥哥弟弟也不都是能打的啊,你看曹操的孩子中,曹植曹衝武力就不行,曹彰曹丕就特別行,對吧,所以說這個比較沒有根據。不一定跟父親兄弟就一樣啊。

我再給你說一個野史說法,當時的孫家如果玩武將路子都橫死,風水、相術都這麼應的,所以孫權受人指點後壓根也沒往武力方面發展。



葉的夜的熱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魏武帝曹操的感嘆。孫權,字仲謀,江東猛虎孫堅次子,創建吳國,諡號大帝。孫氏一門,盡是英傑。權武雖不如父兄,但作為江東的第三代領袖,孫權身上也有璀璨耀眼之處。

一、 招攬人才。孫權特別擅長招攬人才,當初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之初,便求取了三位大才:二代大都督魯肅、諸葛亮之兄諸葛瑾、二代丞相顧雍。

二、能納良言。孫權的個人能力或許稍有遜色,但是他能明辨是非,能納良言。孫權帳下人才很多,這群人常常意見不統一,但孫權總能做出最正確的抉擇,這點比優柔寡斷的袁紹強了太多。

三、能屈能伸。這是孫權和父兄不同之處。

孫堅、孫策都是很剛猛的人物,幹就對了,想要讓他們屈膝,根本不可能。但過剛易折,孫堅、孫策都是短命。。

所以,縱觀孫權的功績:殺黃祖,替父親報了仇;不光保住了江東,還襲取了荊州、交州,大幅度擴大疆域。曹操有言“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對孫權能耐的肯定。


大片播放器


題主自己都說了是感覺,其實題主有這樣的感覺,相信大概是因為三國演義看得比較多吧,哈哈。

在三國演義,對孫堅孫策的描寫都是往善於打仗方面寫的,寫孫堅是江東之虎,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人人都忌憚孫堅。寫孫策是江東小霸王,一統江東,戰無不勝。寫到孫權卻總是打敗仗,什麼被諸葛亮使計謀賠了夫人又折兵啊,被張遼在逍遙津追著打呀。這或許也是三國演義,美中不足的地方,對於孫權,好的方面沒有說太多,主要人物矛盾都體現在曹操劉備上了,似乎孫權後期就是個打醬油的。

其實我是很推薦大家去了解了解正史中的孫權,孫仲謀,孫權十五而立,從父兄手上接管叛亂四起的江東。先滅李術,後吞黃祖,一統江南。赤壁之戰被三國演義寫的似乎就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個人秀,其實背後的最高指揮就是孫權,赤壁之戰大勝後,孫權聯合劉備,北距曹操,與曹操作戰勝負對半。孫權在軍事上可能不是一個特別出彩的指揮官,但他當政期間,重用人才,破格提拔將軍,穩定民心,的確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他並不是像孫堅孫策一樣只會衝鋒陷陣,而是軍隊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得很好。

南宋詞人辛棄疾評價孫權:“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其能力。


隔壁狐狸小姨


作為孫氏能夠在東吳稱帝, 我覺得最大共享還是孫權, 孫權182年出生, 200年結過孫策的班; 208年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三國第一英雄), 鼎足之勢成了;221年,在夷陵之戰中打敗了劉備(三國第二英雄), 229年孫權稱帝. 也就是說孫權為了稱帝奮鬥了29年, 三國最大的三場戰爭, 孫權參加了三場, 而且都是兩次都是主角, 兩場都是最大的贏家, 還不是牛嗎?! 雖說是官二代, 也是歷史上最強的官二代, 生子當如孫仲謀!

而孫堅155~~191年, 孫堅184年起兵, 奮鬥七年, 成為天下聞名的英雄; 在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中最強的英雄, 另外一個英雄是曹操,但是曹操失敗的比較徹底, 而孫堅則是銳不可擋, 為十八路諸侯取得一點點的顏面! 孫家出帝王是有道理的.只是去的比較早.

孫策175~~200年, 孫堅死後, 孫策接過父親的班, 跟隨袁術混, 孫策大概化了三年時間就打下了江東.

其攻擊能力之強, 三國時代, 鮮有能及者. 不僅有攻擊能力,也有領導能力, 牛的很!人稱"小霸王" 貼切的很.

戰略也不錯, 官渡相持的時候, 就要偷襲許昌, 搶回漢獻帝, 很牛的! 但是政治不太懂,也類似於霸王項羽. 死於小人之手, 可惜的很!

孫氏父子,俱是英雄!

戰場決勝的,統帥能力, 孫權遠遜於孫策孫堅, 但是孫權政治上比孫策孫堅強的不是一點點!

可以和劉備結盟,以抗曹操!

可以借荊州給劉備, 以防止周瑜作大!

可以向曹丕稱臣, 以避免夷陵兩線作戰!

可以夷陵勝利後,向戰敗方劉備主動重續聯盟!

能屈能伸! 就是三國時候最大的英雄之一(遠不如曹操,劉備!)


你的小威弟


1.孫堅帶兵作戰的能力很強,屢屢擊敗強敵,董卓幾乎就是被孫堅兵鋒逼退;孫堅本人也非常勇猛,不惜命,在與黃巾軍、董卓軍作戰時都曾身陷險境,幾乎喪命,但其作風一直未改,最終與黃祖作戰時,因親身犯險不幸戰死。總而論之的話,孫堅是一個草莽氣息比較重的人,以勇力服人,也有臨機應變的草莽智慧,但思維層面不高,一生輾轉各地,而不善於積聚自己的力量,展現出來的戰略頭腦和政治頭腦趨於無,其死後部隊被袁術吞併,留給子嗣最重要的遺產就是傳國玉璽了。

2.再說孫策,孫策成年之後,也在袁術手下效力,但在發現袁術器量狹小後果斷選擇離開袁術,孫策以傳國玉璽換取父親的部隊,然而部隊已經被袁術消化殆盡,只於二百餘人,孫策就去丹楊募兵,又與當地豪強祖郎相爭,甚是險惡,最終孫策得以有數千人的部隊前往江東,在江東艱苦奮鬥多年,終於創立一番基業,是東吳實際的創立者,孫策創立基業後廣納賢才,周瑜、魯肅、二張、呂蒙、蔣欽、周泰等人才都是在孫策時期加入東吳。官渡之戰時期,孫策計劃襲擊許昌,率軍渡過長江行至廣陵後遭刺殺。總而論之的話,孫策武勇不下於其父,而作戰風格更加靈活機動,長於戰術欺詐和出其不意;且孫策有出色的戰略頭腦,思路清晰且行動力強;政治頭腦也較為出色,善於用人,也懂得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形象;然而不重視自身安全這一點也算是遺傳。

3.孫權事蹟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贅述了。要是說三人中誰更優秀,個人傾向孫策。


探秘歷史傳奇


一,兩人處在的時代不一樣。

孫策那時正是群雄逐鹿最激烈的時候。經常戰事,鍛鍊了孫策的軍事才能。同時是直接領導者,戰役提到他就多。

孫權時,曹操已經消滅了很多強大勢力,那時已經剩下劉備和孫權等少部勢力。留下來的都是嘴欠的。孫權集團需要的是坐鎮指揮的領導者,再者孫權時,人才濟濟相對來說。沒必要事事自己出馬。指揮好就行。需要的指揮才能,坐鎮中央。

二,兩人的才能不一樣,環境影響人。孫權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孫權善長任用人才。而孫策,主要軍事才能強。個人武力也高,身體素質更強。





山間明月隨我心


時代背景不一樣,孫策完全是在各個諸侯國不斷紛爭之下成長起來的,說白了就是搶地盤,打仗這些,所以說戰場上孫策肯定是勇猛的,有子如此其父孫堅更不必說,而且本來就是漢朝大將軍出生,他們在戰場上勇猛就是理所應當。然而孫權不一樣,九歲的時候孫堅被劉表暗算身亡後,孫氏就輾轉一段時間就一直退居江東發展自己的勢力,而且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可以說孫權是在其兄的庇護下在江東安安心心的長大的,沒經歷過戰場洗禮,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顯得書生氣,孫堅孫策為他打好基礎,而且後來接管江東時,江東算得上兵強民富,是需要發展壯大的,所以孫權更多的是想怎麼樣去鞏固好江東地盤更好的發展,所以與其父其兄不一樣主要還是時代背景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