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没有人在上着班心却想着创业的?为什么?

秀秀79565283


我认识的几个朋友现在都是三四十岁的样子。在职场上已经打拼了十几年,所以都有自己创业的打算。创业应该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的冲动,所以有创业的想法并不奇怪。

但是,离职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打算。首先就是要选择好的行业,行业是一定是要有发展前景的,就像现在经常说的,要处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上天;第二,就是要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市场准备,以及人员的准备等等。第三,就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积蓄,要能够确保创业一段时间不盈利,也能够让你没有生存和养家糊口的压力。还有,就是当前这个经济状况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我建议先稳一下,等到经济稍微有所起色的时候,再选择创业也不迟。

创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选择,就像有些人说的,创业成功就像抽大奖一样,几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冲动和意气用事。


卢博管窥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先讲一个朋友的创业故事。

我一位朋友,真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创业典范。

从大学毕业后上班不到两年,05年的时候他的亲戚叫他一起在东莞开工厂创业,就是那种几个人的小作坊,把全部存款几万块钱投入买了一台二手机器,那个时候工厂还比较好做,他的亲戚在一家台资工厂有资源。每个月收入比上班强一些,相比之下也相对自由一些。到了07年经济危机,突然业务直线下滑,价格也越来越低,也就不赚钱了。坚持到08年,把机器转卖关厂了。

关了之后又回到工厂打工,这个时候结婚生子,老老实实呆了3年。

到了11年的时候孩子两岁了,突然又不安分想创业了,于是说服妻子带着少的可怜的存款回到老家做淘宝,跟建材相关的。那个时候淘宝还是可以做,一年收入也有十来万,也不会比打工差。

做了一年淘宝后想做大,然后用所有的资金盘了一个店面做实体店生意。装修之后就没钱了,又去贷款。

然而生意并没有那么好,反倒是店租人工等开销很大,经济也是一年比一年差,开到17年最后负债累累。他说太累了,只想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不用每天醒来就负债几百块。

熬到17年年底,实在撑不下去,用很低的价格把店子盘出去,老婆在老家找了一份工作,他又回到广东这边工作,凭着他还算聪明的头脑,两年时间从员工做到经理,工资也从几千元到升级后近2万元。

过年回家见到他,他说现在只想踏踏实实赚钱把债还了,40岁了经不起折腾了。

我觉得他内心不是这样想的,从他欲言又止和闪烁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一定还会再创业。

忘了和大家说,他是湖南人。

创业的人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其实都有几个共同点:

1.身边的朋友都在创业,不乏成功的。

2.向往自由的,不想受约束。

3.收入低的,想实现财务自由。

4.不想在外漂泊,回老家又没有合适工作。

我给各位想要创业的朋友几个小建议:

1.保证家人的生活水平和子女的教育水平不受影响,生活费用不能拿来创业,这笔存款至少能支撑三年。

2.有一笔应对家庭突发事件的保障。

3.取得家人的支持。

4.兴趣和资源,必须占一样。



低级管理


这是正常的心理,我堂弟家境不错,大学的选择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会展策划,大学的时候也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活动。

大学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需要磨炼下,于是就来了深圳,找了一家公司做下来,刚来的时候,面试了三家公司,最后选定的一家,堂弟告诉我,这家老板跟他谈的时候,比其他老板有魄力,所以选定这家。

堂弟进去以后,一个月转正,三个月以后,由于主管离职,直接替换了主管,工资也从基础工资到每月上万。

两年以后,堂弟离职,去创业了,他的目标很清晰,去到公司就是学习,为了自己开公司做准备,在公司里面,积累了人脉,一起创业的时候,带着设计师一起。还有就是第一个客户就是原来的老客户。

上班是常态,创业看机会

正常来说,上班是常态,如果只要上班,有文凭,或者简单的四肢健全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时间,拿到工资。付出自己的努力,拿到更多的工资。

可是,创业就没有那么简单,创业需要自己的产品,供应商,客户,这些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然后把他们串联起来,这几年不但需要时间,资本,才华,还需要机会。

互联网发展的时候,网络上点餐一直有人在做,可就是没有人做起来,一来有电脑的人少,只有上班族,这样点餐频率就低,限定到中午一餐了。二来没有人送,自己雇人太贵,管理太麻烦,没有一定的量支撑不起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美团,饿了么做起来了,首先人人都有手机,一下子应用场景就丰富了,随时都可以点,二来直接开通送餐,这样相当于所以得店共用送餐员,融合智能路线,提高效率。于是现在外卖成为了重要的一环,甚至国庆大阅兵的时候还出现了外卖小哥。

如果机会到了,值得一博

创业的机会难得,如果碰到了,可以值得一试

这个员工有三个机会,一个是转岗,一个是鹅厂,一个是创业。

对于他来说,随时都有机会找到新的工作,但是创业的机会可不是随时有,一旦抓住,成功的话,少奋斗20年啊。

所以,上班的时候,如果有野心,有想法,很有可能会想着就业,上班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结交朋友。

欢迎关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HR知识,认知成长。

阿布的分享


现在上班的人,工作越做越觉得没意思,感觉自己的事业到了瓶颈期了。看到那些创业成功的同龄人,觉得心里有很大落差。这年头,谁要是不想着去创个业,不培养点有格局的兴趣,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做了十几年的工业设计,忽然有一天他从公司里离开了,我问他打算跳槽去哪儿?他说哪里也不去,想回家写书。这才半年不到,听友商公司的朋友说他现在又回来上班了。听说是积蓄花完了,小说也没出版,网上也没什么点击量。不过这么一折腾,他觉得自己还是做设计更适合自己。

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也有一去不复返的,这些多半真的是去创业了。但是,每次看到他们,他们口中谈论的“生意”都不一样,但逻辑一次比一次强大,前景一次比一次广阔,说的一次比一次信誓旦旦,还劝我跟他一起投资,搞得我不投点钱都不好意思(还好我穷)。其实大家心里都门儿清——

为啥还不回头,那是因为上班时攒下来的那点钱还没霍霍完呢。

过去是熟能生巧,现在是越熟能生“厌”——干一行恨一行,越熟悉的东西就越讨厌。

有个词叫“职业倦怠”:只要你在某领域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会经历这个阶段。因为,当你工作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时,也就意味你在这个领域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小,专业上叫做“边际效益递减”。

“再怎么努力我也就这样了”。

不止穷人会陷入“边际效益递减”,感到生活无聊、工作无趣。富人其实也会。

富人去年玩了个欧洲十日游,今年如果只是去了趟云龙湖,心里可能会很不舒服,这也是“边际效益递减”;

一个销售精英,去年做了300万业绩,超过了指标100万,而今年指标是400万,那么,如果他今年做不到500万,他就无法收获到和去年一样的幸福感,这亦是“边际效益递减”。那明年呢?明年做到800万可能也不会让他心里好受——因为数字已经不能给他带来成就感了。这时候必须要用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他,比如职位上升了、多了十个部下,或者负责销售区域的变大了……不然还是会产生“边际效益递减”。

由此看来,“边际效益递减”是人生的常态,想要“边际效益递增”才是逆流而上,想要始终保持“递增”,那更是难上加难。这需要人付出大量的精力。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便在努力工作,也无法实现更大的成就,所以,“职业倦怠”、“职业瓶颈”就应运而生了。

通过创业走出“职业瓶颈”?

创业,说得好听是为了个人事业,但是用“边际效益”来解释的话,和大富豪喜欢开小店是一个道理——从零开始做事,可以得到一个更陡峭的“边际效益递增”的曲线。

创业是一项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经济活动,只要能赚钱的,你喜不喜欢都得做;可是,这样做下去只有两种可能:

1.创业成功,进入下一个“边际效益递减”;

2.创业失败,花完钱后重新回来上班。

想要靠创业走出“职业瓶颈”?这两件事目标不同,路径也不同,如果把创业当成走出瓶颈的工具,多半会一无所获。



大陈牛牛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我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由于能拿到一手数据,专门做过分析整理。通过我的两次调查从数据说话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调取过17、18、19年三个时间段公司离职员工的档案记录发现了一组有趣的现象。

在2017年公司离职员工的离职理由中,共有总计5.6%的员工在向公司提出离职时选择了自主创业/合伙创业。而当年,市场经济正向好,印象中那几年VC、A轮、B轮、C轮很热,许多资本机构投资各行业孵化企业的新闻频出,当年最火热的应该是“互联网+”的概念。

2018年,离职原因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所下滑,为4.2%。我没有做深入分析,如果剖析地更深入一点,大概率可以看到当年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由年初的较高逐月下滑。这种趋势与2018年的整体环境也有关,下半年开始中美之间打起了贸易战,经济形势趋于不明朗,因而职场创业的机会成本增高让不少原本有着创业想法的职场人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2019年,这个比例更低,在所有统计的样本中只有2.9%的离职员工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一条离职理由。毋庸置疑,2019年创业的机会成本更高了,而且外部的投资机构变得更加地谨慎了。

即便是这样,当外围环境不利于个人创业者大胆投资时,仍然有着不少有想法的年轻人选择投身创业这条路,上班期间心猿意马想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其实创业最关键的两个要素是项目和资金,许多人创业不成功主要在于项目没有选对,或者资金链断了。而对于本身手上就具有优势项目的个人或资金相对充裕的个人来讲,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就大了很多。因而对于有着此类先天优势的员工,当他们不满足于企业或个人发展现状的时候,便可能投身到创业的道路上。


职场HR老王


我参加工作21年,中间也有过两、三次创业的冲动,递交过辞职报告。

从毕业只换过一次工作,是因为河北旭日集团的倒闭。第二份工作至今,对企业有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创业的冲动一直被这种情感化解。如果想创业就去搏,一边上班一边想创业,我的思想中还不太喜欢;爱一行、干一行。



老杨共创共享室


你好,我是杨小光,很高兴回答这个视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也越来越提倡万众创新,人人创业。很多之前上班的人都开始想着提高收入和自由时间,闲暇之余都想着自己如何成就一番事业。

其中最流行的就是自媒体,直播。很多人也收货了百万粉丝,更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目前借着互联网的风口红利,很多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些没有行动的肯定要问自己了,为什么我不可以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希望人往高处走。

只要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我相信努力过后也一定能够达到成功的彼岸。也愿大家心想事成。



杨小光


现在是万众创新创业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去创业,甚至有句话说宁可穷讨饭,不可服打工,说的就是这个创业。不过现在创业的人主要分为3种。

第一种是生活所迫:这类人创业的没有办法才去的,首先他没有一技之长,其他的本事一般,家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每天早上从睁开眼睛开始就是各种生活开支,没办法只能去博一下。 这类人主要以35岁左右的人为主。

第二种就是为了创业而创业的人,这类人往往自视清高,好高骛远,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公司上有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干,一天到晚的牛逼,哄哄的。这种人创业十个就有九个半死翘翘了。

第三种万事具备性的:这类人是有野心的人,想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平时就像一枚钉子一样,老板让订哪里就在哪里,不显山不漏水。暗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就等一个机会。








1打不倒的不倒翁


你好,我是小维姐姐,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下面我用视频的方式说明一下。
对于兼职,副业,我相信很多在职人员都有在做,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副业现象,我觉得有下面两个原因:
1、生活压力大。现在的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的养老问题,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平时的人情礼节等等,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或者大众劳动力,比如快递员,外卖员,商场里站柜台的小姐姐等等,金钱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再加上房贷车贷,那么自然而然的想要多赚些钱。


2、增加社会经验。这说的是对于一些有需求的人群,比如学生,他们会在课外时间做一些兼职,一是为了赚点零花钱,不给父母增加额外的负担,二就是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为毕业以后找工作,做积累。还有就是一些技术人员,在岗位上有点力不从心,就会找份跟自己职业相似的兼职副业,去更多的获得知识等等
我自己曾经做的兼职就非常多,在公司的时候,我做过作文老师,在做销售的时候,我又开过淘宝店,在自己出来创业的时候,我白天做食品类的,晚上又干着晚班客服,现在我在干着晚班客服的同时,我在做自媒体。
所以,兼职,副业在我看来,都是一种需求,有需要,才去追求。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5357e6ad967549b19077541a9ce5002a\

二月糖豆


上着班,想着干其他的,这就是总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跳动!说句实在话,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为什么这么说,我来跟你认真的分析一下:

第一,不要总想着能发财!毕竟在这个社会上真正能从万千大众中脱颖而出的仅仅是极少数,你要明白一个道理,钱生钱永远比力生钱要来的容易来的快。想想是李嘉诚赚100万快,还是你赚100万快?没有资本就不要去任性。

其次,稳定才是最大的幸福!随遇而安,这个词,真的很真实,不得不说,追求幸福的愿望每个人都有的,但真正的幸福往往就在自己身边,不要把最重要的最珍贵的错过了。

第三,你自己的工作干好了吗?三心二意,是永远干不成事的,也许你会说,说现在的工作我不喜欢干,去创业我会拿出120%的干劲出来,但真的是这样吗?不要到了釜底抽薪,坚壁清野的时候,把自己逼上绝路的时候你才猛的发现这样的生活你承受不来。

第四,最后就是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搞清楚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定这个目标?怎么完成这个目标?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但绝对不要想着一口能吃成胖子!把目标分解了,分段去完成,坚持才能胜利!

也许我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大话,但我想最核心的,还是

珍惜好现在,展望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