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從歷史來看,范蠡算不算最明智的人了?

一束星光


古往今來,無論君臣還是夫妻,基本上都是能同貧賤不能共富貴,能夠堅守貴賤不移的人,才是真君子。這一稀有物種,貌似中國歷史記載的寥寥可數。世情物理,人情世故,能參透能看懂的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能放開手的,也沒有幾個人。

我們聽慣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卻從來都不想自己成為被藏的弓和被烹的狗,不光是不是,而是不願意不甘心。可是政治是無情的歷史是殘酷的,任何文臣武將智囊謀士在君主功成名就後,都會成為他內心深處最想除之後快的累贅。這點,范蠡懂,文種也懂。范蠡看得開,能放下,文種卻是心有不甘。雖然他說他有七策,故弄玄虛,希望句踐能看在剩下三策的份上有所顧及。句踐流氓嘴臉一露:老子不管你七策還是八策,到地下為老子開疆拓土吧!引恨離鏤,文種悔之晚矣。此時范蠡何在?據說已經輕舟五湖了。由此可見,范蠡是個智者。

在《史記》的記載中,范蠡在其它各國的表現,我寧願他是杜撰或謠傳。一個用自己骨肉驗證眼界的人,還能算人嗎?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范蠡在人生各個方面都是大贏家,也是最大的智者。

1、男人要的功名他有。他和文種輔助越王勾踐,在那麼難的條件下,居然成功,很了不起,成就一番功名,名垂青史。

2、男人要的英雄名號他有。他被歷史推崇為軍事家,說明在軍事上也有建樹,是個能打仗會打仗的人。能最後把強大的吳國打敗,他的功勞也是巨大的。

3、男人要的美女他有。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詞,也是最大的間諜。事成後,范蠡帶著美女西施走了。真難以想象他的犧牲和情懷,把西施當作外交工具,最後又摟得美人歸,這個劇情太反轉和狗血了。

4、男人要的財富他有。財富有多少不知道,但陶朱公這個詞是他的專稱,被稱為商聖,是商家的祖師爺。商人傳奇,他佔據獨特的篇章。

5、男人要的學術他有。他的老師計然,用計然七策發家,又發揚光大經商理論,貢獻很大,中國經濟史、商業史都無法迴避他。

6、男人要的生活方式他有。事成之後,他勸朋友文種也離開勾踐,文種不捨,最後被逼自刎。范蠡卻退隱下來,過上幸福生活,優哉,悠哉,很是愜意。

7、男人要的智商情商政商財商戰商他都具備,而且都極為出色,沒有短板,堪稱完美,自古英雄多多,他是最沒有遺憾的!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4398525819346403"}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是不是聰明可以從他功成之前和功成之後兩方面去分析。

一、功未成之前

①勾踐聽說吳國夫差日夜演練士兵要報父仇,打算先發制人。范蠡力諫勾踐不聽范蠡勸諫,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范蠡勸勾踐答應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

②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國戰敗過了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僕,他想帶文種。范蠡願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且具有敢於擔當的高貴品格。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很坦然說道:“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這是范蠡導演、勾踐出演的一出荒誕劇,演出成功對勾踐的前途起了至關重要的變化。經過此事,吳王被深深地感動,對勾踐動了惻隱之心。

③回國後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穀,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牆。這樣就迷惑了夫差。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④當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後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而越國經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范蠡看到伐吳的條件成熟來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吳軍全線崩潰大敗,吳王夫差逃到姑蘇臺上固守,同時派出使者向勾踐乞和,祈望勾踐也能像20年前自己對他那樣寬容,允許保留吳國社稷,而自己也會像當年的勾踐一樣倒過來為之服役。勾踐動搖了,這時范蠡站出來,陳述利弊,平復了勾踐動搖的心態。

二、功成之後:懂得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勸文種也離開,文種不聽,結果被逼自盡。范蠡離開後經商,儘管三散家產,但很快能聚集財富。

①注意選擇經商環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於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②抓住現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其三是從時而追。處於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

③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④要合理地貯存商品,加速資金週轉,保證貨物質量。

⑤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

綜上:我認為范蠡是最明智的人。



1今月曾經照古人1


從歷史上來看,范蠡不僅是最明智的人,還是一個很成熟的人。

范蠡明智主要是指:

1,范蠡原本只是邊遠小國越國的一個臣子,名不見經傳。當吳國滅掉越國時,范蠡敏銳的看出越王勾踐,非同尋常,必定會登山再起,因此他一直對越王勾踐不離不棄。

主上蒙難,臣子忠義,臣子的聲名必定會遠播四方,也會名留青史。范蠡所求,最終成功。

2,越王勾踐降吳後,先被囚於吳國,而後又使詐,得以復國。越王勾踐,在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並不光彩。而越王勾踐的醜態,范蠡都清清楚楚。如此一來,越王復國日,便是老臣被誅時。主上的不堪,是不能被臣下親眼所見的。

范蠡看得懂世事,也看得清人性,所以立馬離開越王,溜走了。而越王也會頌揚范蠡的功績。

范蠡的成熟主要是指:

1,范蠡離開越王勾踐後,立馬改名為“陶朱公”,他既不承認自己是范蠡,也不過於隱藏行蹤。如此一來,越王勾踐既能放心,也能釋懷。

君臣緣份已盡,好聚好散,相見不如懷念。君臣二人都不會陷入無解的死局。

2,范蠡改名“陶朱公”,棄政從商。將權謀術,用於商業經營,最終成為了天下知名的大富貴,為天下人所稱頌。

人的成熟,並不是指人的年齡漸長,也不是指人變得淡然,而是指人能夠更好的處理一些事情,而且不動聲色,不著痕跡。


鬼影147951010


最近讀《道德經》,後人有註釋到他,看的我人傻了!真乃神人也…從今往後,范蠡就是我偶像

傳承:師從老子的學生計然,不僅道德經融會貫通,更是將《計然七策》全數傳授(《計然七策》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成系統的商業理論,可以說是古代商戰和致富的教科書,甚至於天下的商人都把這本書稱之為“絕世富經”。)

計然還對范蠡囑咐:“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日後正是聽了師傅的話急流勇退!保住了性命。

權利:輔佐越王勾踐成就千秋霸業,地位自不必說。後隱退到齊國,還被邀請做了國相。

財富:商聖,財神爺的原型,就是那個每年大年初五你都會拜但永遠不會理你的那個男人!《史記》記載他“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鉅萬”。十九年間裸捐了三次,每次裸捐完再隨意搞點生意又是首富…(財神爺做生意咋這簡單…這不科學)

愛情:拐跑了西施妹子,《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壽命:在那個人均壽命30歲的時代,他活了88歲!而且是後半生有西施妹子陪伴的88歲哦,這含金量高不高也不必我多說了吧!

種種表現完美的詮釋了《道德經》中的: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經我也熟讀了的,咋就不能詮釋哪怕一丟丟呢…

春秋戰國近五百年, 以功名始終者惟范蠡一人。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偶像萬歲,千秋萬代,一統江湖!


坐在河邊釣螃蟹


歷史上,范蠡的確是最明智的人。雖然情場得意,但為了救越國滅吳國,忍痛將心愛的女人西施,送到吳王夫差那裡,打敗吳國後,將西施奪回,西施甘願做他的終身情人;范蠡官場得意,官至卿相,但他深諳進退之理。在楚國出身寒微,才高八斗,不願巴結權貴,不被重用,過著清苦的日子。文種把他推薦給越王勾踐,被封為大夫,當自己的謀略不被採納時,悄然離開官場。在越王勾踐兵敗之時,又悄然回來,出謀劃策,陪伴其投降吳國,在歷史上留下了“”臥薪嚐膽”的典故。當二十多年後,越王勾踐成為霸主時,他離開越國,而文種不聽他的勸說,留下了,結果被勾踐賜劍自刎;范蠡商場得意,但他能放棄萬貫家財,散財於窮苦百姓。當年范蠡帶著西施,離開越國,改姓名為朱公,在一個叫“陶”的地方落腳經商,成為“千萬富翁”。這時齊國派來特使,請他入朝為官。特使走後,他對下人們說:我當官當到卿相,經商家累千金,這是我這個布衣百姓出身人的最高境地了。如果長久享受下去,就是不明智了。他毅然散盡萬貫家財,遠走高飛。據此,後世常常稱富有的人叫陶朱公,並將范蠡作為財神來祭祀。



閒雲一片之每文


個人認為古代的名人將相里范蠡是最聰明的,沒有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他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他幫助越王勾踐三千越甲吞吳後,選擇急流勇退,並勸越王另一個謀士種一起走,種不聽呀,種最後慘死於勾踐之手。第二,歷史上能征善戰的人不少,如白起、韓信、諸葛亮等,但既能打仗又有經商天才,只有范蠡,他後來經商成為當時的鉅富,被後人奉為財神之一。集戰神與財神於一身的,除范蠡之外,還有誰呢?


歷史老師88


從歷史來看,范蠡是最明智的人之一。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事情總是在週而復始的發生著。

前有范蠡,後有張良,每個人都有相對應的一面“鏡子”。

就比如楚漢相爭時期,和吳越爭霸之時相比。

劉邦——勾踐

項羽——夫差

伍子胥——范增

文種——韓信

范蠡——張良

等等

每一個人都有其對應的經歷人物,就像鏡子一樣。范蠡只不過是聰明的人,擁有一番事業且得到善終的人一個代表罷了。

後世的人把取得一番事業,並且最後得到善終的人比做范蠡,其實范蠡就是聰明的人的代表和象徵罷了,所以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之中,范蠡只不過是明智的人的代表人物,歷史上還有很多明智的人。


凱德歷史說


結局還是這樣,還發現了一些竹簡。而在其中幾根竹簡上,就發現了一段文字,所記之事,與賈誼《新書·耳痺》所說基本一致。專家由此推斷,這墓,很可能就是范蠡之墓。當年范蠡沉湖一事,越王勾踐很可能是秘密進行的。過後又命人厚葬了范蠡,以彰顯自己的愛才,惜才之心。


激活神級血脈


從歷史上來看,謀士人才范蠡卻算是明智之人。懂得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之理,也深知越王勾踐生性多疑猜忌、大業成功之時,就是功臣喪命之日。只能共患難,難能同富貴,因此助越王成功復國後,便抽身歸隱才得以保全性命,成就自己一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