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在20多年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還不像現在這樣十分飛速,那時人們還更專注於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那時候的收藏行業也不像今天這樣蓬勃發展,於是許多珍貴文物都被人們著急轉手換錢。用如今的收藏專家馬未都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當時真貨很多,可以說都是靠“撿”,認真仔細地找就能買到好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馬先生也經歷過許多收藏趣事,他說,他曾經在一個公家店“撿到”了一個真品的官窯花盆。當時他購買之後馬上出店,不敢告訴老闆這件寶貝的真實價值,怕老闆臨時反悔。這個官窯花盆是康熙時期出產的,形狀相比其他瓷器也更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就這樣一個十分珍貴的古物,卻被馬先生輕而易舉地買到了,說起來這次買賣也是一件趣事。據他說,他當時一走進店門就看到了它被擺在地上。第一眼看雖然並不顯眼,但多看幾眼後卻覺得它不是一個普通的花盆。於是馬先生蹲下來想仔細查看這個花盆。一開始他還以為這只是個不值錢的民國時期仿品,然而細看後卻發現其青花紋路不一般,更像是產於明晚期的瓷器。然而,這個花盆上的圖案是一些刀馬人物,與康熙時期的青花主題更為符合。他再仔細一看,這花盆的內沿竟然印著康熙的字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馬先生看到這,心中一頓狂喜。這康熙的字樣正表明了這花盆是一個官窯瓷器,並且十分正宗。不過也正是因為它所印的康熙字樣較為隱蔽,大家都沒能發現這是一個官窯真品。想來,這作為一個花盆,體型巨大,工匠們無法落款於瓷器的底部,於是只好印在了花盆上沿。如此不起眼的位置,卻被馬先生看到了,可見他眼力之好。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工匠們的這一舉動再加上馬先生的細緻,使得這件寶物被馬先生收入囊中有了機會。這花盆表面的刀馬人物的確是康熙時期瓷器紋路的一種,並且整個物品保存得非常完整,未受到太大損傷。於是馬先生立即將這件花盆買下,老闆也以為這只是民國時期的一個仿品,於是便以很低的價格售賣給了他。而馬先生買下後也未告訴老闆這件物品的真實價值,而是直接離開這間店鋪。馬先生表示,他怕一說出來店主就反悔將寶貝要回去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此次“撿漏”正說明了作為一個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具有好眼力,遇到值得懷疑的古物多細看,不能犯懶。馬先生也表示,若是自己當時犯懶了,沒有蹲下來仔細觀察,也許就和這件古物失之交臂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馬未都不聲不響:居然“撿漏”康熙官窯花盆

有人在交易過程中不慎走眼買到假貨,也有人精打細算花較少的錢買到了超值的古物。不過這種“撿漏”的好事極難遇上,並且需要購買的人有極好的眼力。馬未都便是這樣一位十分有眼力的收藏家,他作為古董行業的領軍人物,必然是有其過人之處的。在他的眼中,收藏古物是一門學問,是有許多門道的,接觸得越多,越能瞭解其中的知識。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小藝書的立場,也不代表小藝書的價值判斷。轉載旨在分享,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