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去年北京市老龄人口首次超户籍总数四分之一。不少急症期治疗后的老人既无法在三级医院治疗,社区医院能力又不足。根据卫健委文件划分,需要护理的老人就属于失能老人。医疗体系的哪一环能托起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们积极提出建议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上班族李女士的母亲是一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失能失智、还伴有其他基础病。每回母亲生病找医院都是她的大难题: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李女士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在下床的时候不慎把腿给摔骨折了,手术之后三四天医生就跟我们说,基本上比较稳定了,要不然你们出院吧!所以我们全程在联系别的医院,人家都不收,都说你们回家吧。但是后期她还需要换药、复查等等,我妈妈是属于卧床那种,如果要出门就只能叫120,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儿。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在北京像李女士母亲这样无法自己行动的老人不在少数。市人大代表、北大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熊辉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不少老人术后过了急性期,因为找不到可以康复治疗的机构只能又返回急诊:

进去之后都往那一躺,半年一年,你一看还是他!浪费急诊急救资源。

根据分级诊疗的设计,病人急危重症期后就应该转入一二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作为人大代表熊辉也曾专门调研过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能力不容乐观:

基础设施不配套。我们有个病人在急诊住了1年,我说您这个情况可以到社区啦,我给他联系了一家。病人去了又回来了。说血色素下降那不能输血。很多老百姓说我回家可以,可是我身上这胃管、尿管一个月换一次的。社区一些简单的技术、药品不配套。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本市下发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目前本市95%的养老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了医务室。可对于老人来说,依然有种种不便。市人大代表施颖秀是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的院长,她坦言:

最简单的吸痰、吸氧、心电图、换尿管、胃管、褥疮换药这些都不能纳入医保。还有三级医院医生没法来我们这执业,因为执业范围受限。养老机构只能有内科,他是三级医院心内科,但我们没有心内科他就没法注册行医。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今年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社保扩面工作。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施颖秀代表建议应借鉴医疗联合体建立养老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四级联动:

什么叫四级联动?就是说急危重症上三级,三级医院不能压床,他要转到二级康复医院,它是稳定期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北京市已经花钱给15家二级医院转型成老年康复医院了。以后再把他转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他在养老机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他有可能转归家庭,第四级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医服务去上门给他做家庭医生。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市人大代表陈晓燕也在今年两会代表询问时找到了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探讨:

陈晓燕:现在就是比如说你要住院的话,咱们规定住院你必须得用药、考察平均住院日。但咱们实际病情,比如说需要一些心理的治疗,但这些可能就没有收费。

医保局:目前我们那一块确实是个短板。因为其他的不配套,应该有专门的机构。第二个这费用,在医院他是报销的,他到那个机构的话我们的保障制度又没把它涵盖在内。不过我们现在在做的是:长护险肯定4月份在石景山就要做试点了,就是对于重度失能的人员,所以说您提的这个再等等会出来的!

两会关注|失能老人的晚年如何度过?采写记者:韩萌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100.6

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