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樣的工作是理想工作,標準是什麼?

莯楠花開


職場上,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暢想自己的職業理想,也喜歡探討自己理想的職業。這是可以理解的。誰沒有自己對於美好與未來的期望呢?

但是,說到理想工作,現在職場上有幾種不好的跡象:

1.將理想工作與前途畫上等號。追求自己的職業前途就是在追求理想工作,所以不斷的變換工作,以便讓自己離理想更近一些。實際是南轅北轍。好的前途不是片面追求理想工作得來的,而是個人奮鬥出來的。

2.將理想工作與單純的回報劃上等號。自己得到的越多,在某段時間收穫越理想,工作就越理想。這就導致個人片面以收入來衡量工作的好壞,顧此失彼,片面追求收入,荒廢自己的努力與成長,反而得不到理想的收入。

理想工作是基於未來的理性職業追求,不是隨性的想法;工作理想是工作努力與個人理想目標的結合,不是不勞而獲,更不是坐享其成。

如果不考慮實際的職場環境以及職業發展的實際規律,我們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主觀推想將“理想工作”描繪出來。很多職場人將“假想工作”當作“理想工作”。

主觀上,很多人將“理想工作”理解成基於主觀假想的美好職業想法。綜合我在實際工作中對很多職場人的訪談與瞭解,可以提煉出三個特徵。

1.“理想工作”能夠滿足自己的職業“目標”。

很多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職業發展目標,希望自己在一定的時間階段內能夠成為特定崗位的負責人,能夠擁有預想的工作平臺與條件,能夠在目標平臺上“功成名就”。這種假想,是不少人理想職業的代名詞。

A.“理想工作”能夠讓自己在理想的行業與公司擁有滿意的崗位與職級

一些人喜歡電子行業,一些人喜歡金融行業,還有一些人喜歡汽車行業,不同的人感興趣的行業不同。在不同的行業,又有不同的“明星公司”,在不同的“明星公司”又有不同的“理想工作”。

相當數量的人,希望自己能夠在感興趣的行業工作,希望自己能夠進入那些他人仰慕的明星公司,甚至在其中擁有理想的崗位。自己在理想的崗位上能夠得到滿意的職權,能夠真正一展身手。這應當是假想中的“理想工作”之一。

B.在明星公司的“明星崗位”工作,自己也成為職場“明星”,擁有非凡的職場影響力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曾經多次和一些公司的年輕員工交流過。他們理想的工作不但是要能夠坐上夢寐以求的“位子”,還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些崗位上具有很好的影響力。

一方面,自己的職權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得到所在職場員工的尊重和尊敬;另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崗位與工作,在社會上也小有影響,成為“有頭有臉”的人物。

2.“理想工作”能夠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能夠在目標崗位工作只是一個基礎,假想中的“理想工作”當然強調自己的“所得”,最直接的就是滿意的物質收穫了。

滿意的物質收穫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職業收入,另一部分是福利待遇。

A.滿意的收入

很多職場人總覺得收入低,但是當你問他理想的收入是多少的時候,其實很多人並不能給出準確的數值。一個原則,“越多越好”。起碼來說,要比一般的同齡人或者同級別的人群高一些,要能夠滿足自己不斷增加的物質需求,能夠讓自己逐步實現“財務自由”。

什麼樣的工作能夠滿足這樣的需求?答案是“理想工作”。

B.滿意的福利

收入能夠滿足一個人的需求,但是福利才是能夠留住人的關鍵。要想讓自己踏踏實實工作,能夠繼續在高收入的崗位上持續幹下去,沒有理想的福利是不行的。

所謂的福利,不限於節假日的物質贈予,不限於開心的旅遊,不限於房子車子,當然是越多越好。滿意的福利是工作“理想”的重要標誌。

3.“理想工作”能夠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份“理想工作”如果只是有較好地收入和較高的位置顯然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能夠“乾的舒服”也是非常重要的。怎樣才算“乾的舒服”呢?

A.工作體驗愉悅

自己的工作環境良好,軟硬件配備到位,同事、領導以及公司人員都和自己相處的很好。在實際的工作中,幾乎沒有大的壓力、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沒有讓自己難堪、尷尬或者不開心的地方。總體來說,順風順水。

B.能夠公私兼顧

人生不能只有工作,還要有生活,尤其是個人的私人生活。理想的工作必須能夠兼顧到自己個人的私人生活需求。包括工作時間,不能時間太長,不能“剝奪”自己的休息權,不能影響自己的社交、娛樂等私人的事務處理。

“理想工作”能夠讓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精神享受與體驗。

小結:現實職場中,很多人因為“理想工作”的問題困惑,總舉得自己工作“不理想”,也因此鬧出很多矛盾。當你追問“理想工作”時,不少人憑藉自己的假想進行描述。這種基於假想的“理想工作”是基於特定職場人完全理想化的設想,是空中樓閣,很難實現。

基於“假想”的理想化“職業目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是對“理想工作”的錯誤解讀。一般情況下,錯誤的“理想工作”具有“空想”或者“幻想”的特徵。

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脫離實際的所謂理想沒有任何意義。

1.誤解一:將理想等同於空想

理想是遵循“道理”的,是符合“理性”的。很多職場人基於個人的立場,盲目片面的堆積自己在某些方面慾望或者需求,將其羅列出來,形成所謂“理想工作”的模型,是荒唐的。

何謂“空想”?就是企圖用“零”交換“一百”的邏輯。

A.無視自己的努力,但希望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俗話說,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但是一些職場人沒有將收穫與付出聯繫起來,而是繞開付出,單純的追求收穫。這種邏輯下,自己希望的“理想工作”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在實際的職場體驗中,這種邏輯坑了不少人。一方面,對於各種崗位都不滿意,另一方面無視自己的實際能力與水平,盲目攀比。

B.“欠賬”心理

陷入“空想”邏輯的職場人,還有一種不好的心理狀態,那就是總覺得別人或者企業“欠自己”的。無視客觀事實,埋怨企業給的工資低,埋怨不給自己升遷的機會等等。

自己能不能對得起那份工作不談也不想,總是將眼光盯在別人對自己的回報或者付出上。一副別人都對不起自己的“欠賬心理”。

2.誤解二:理想等同於幻想

所謂的幻想,就是將本來自己做不到或者無法實現的事情作為自己的追求,脫離客觀實際假想一些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條件。

A.設立無法實現的職業目標

一些職場人,具有遠大的追求和長遠的想法,一心想達成自己的“理想”,於是無視客觀條件和自身現實,盲目進行職業上的追求。

這種現象非常典型。我在其他文章裡曾經提到過一個案例:原來我公司的一個法務部律師,剛畢業兩年,幾乎什麼都沒有,非要辭職去做老闆,因為老闆這個職業是他的“理想工作”。結果不到半年,狼狽而回。年輕人有追求是好的,但是讓不切實際的幻想左右了自己就會很被動。

B.脫離職場的客觀實際與規律

儘管人有主觀能動性,能夠在自我良好激勵的前提下發揮巨大的潛能,並取得快速的進步。但是,人的進步與職業的發展還是有一些相對固定的規律的。

比如,你想做總經理,必須有相關的知識結構積累,有可以勝任的思維能力,有較好地抗壓能力和目標達成能力,有可以掌控公司的實際管理與運營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等。這些能力需求不是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可以迅速積累起來的,需要時間與實踐的打磨與錘鍊。
但是一些職場人剛畢業或者工作沒多久,就想做公司總經理。完全無視總經理職位的份量與擔當。即便在某種條件下坐上了這樣的位子,你能夠坐得住嗎?

小結:將“理想工作”與空想或者幻想等同的思想,是切實存在的。這種對於理想工作的“誤解”會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遭遇更多的坎坷與困難。

不空想,不幻想,那麼真正的“理想工作”有什麼特徵呢?

真正的“理想工作”是理性、未來與現實的結合,不是片面收穫的代名詞,不是完美無暇的代名詞。

1.“理想工作”特徵一:職業激勵性

一個真正理想的工作,是基於現實基礎上的目標追求。為了理想工作,個人可以願意有更大的付出,更積極的投入,更堅定的目標,而不是捨棄當前。

A.“理想工作”能夠強化自己的職業信念

這個特徵是基於個人的價值觀來說的。所謂的職業價值觀有兩個基本的維度:其一,是個人的思維習慣與思維方向;其二,是自己的判斷標準。每一個職場人都有其特定的思維定勢與思辯標準,這兩者結合起來,形成個人對於價值的基礎性判斷。

如果一個人覺得某項工作或者某個職業目標和自己比較匹配,職業本身的特徵適合自己的思維習慣,也符合自己的評判標準,他就會真正喜歡這份工作,就會對這份工作不離不棄。

一個理想工作,會強化個人的職業信念,讓其更加堅定“幹下去”的信心,而不是有“走人”的衝動。

B.能強化個人的自驅力

理想工作不是空中樓閣,是自己認可並且完全可以得到的職業或者職業機會。因為可以得到,可以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有切實的可行性,個人只要努力一把就能夠達成。所以,個人比較樂觀,並且為了“可能實現”的目標而持續努力、持續投入。

理想工作有助於形成良性循環:越努力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越努力。

2.“理想工作”特徵二:契合實際

理想工作也是工作。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須存在於現實社會中,就必須符合現實社會的條件與實際職場的特徵;另一方面,只要是工作就必須與特定個人的實際能力、認知、思維等有效的匹配。

社會或者職場條件滿足不了的職業,無法成為理想工作;個人即使努力也無法勝任的職業,也無法成為理想工作。

A.符合自己能力發展的實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背景、有自己的專業特長,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有自己成長的空間與潛力限度。自己到底什麼層次、什麼水平、有什麼資源,用盡全力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個人是最清楚的。

對於自己“理想工作”的設定或者追求,也必須符合個人的“潛力上限”,是經過自己拼搏或者努力之後可以實現的,是在能力能力範圍之內的。否則就不是理想工作了。

B.符合社會現實或者社會發展的趨勢

所謂的理想工作,實際上是由目標、收益、機會、條件、環境、成長等多種元素有機結合的整體。一些條件,在經過自己努力之後,現實的職場或者社會可以滿足,但是還有一些條件是滿足不了的。

比如,一些職場人希望自己每週能夠上兩天班,一些職場人希望企業能夠先發工資再工作。這些想法只能是一種希望,在當前社會實際條件下,暫時還不能滿足。你又如何能找到“理想工作”呢?

3.“理想工作”特徵三:可實現

這一點與上面的特徵有重複之處。這裡重點強調兩點:

A.符合個人特定職場環境的發展規律

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企業的職場環境差異很大。我們很難用其他人的職業作為自己的理想目標,最好的職業目標是切合自己所在的特定職場的實際。

從自己實際所處職場環境的職位設置特徵、利益分配特點、崗位競爭情況等實際出發,來確定自己的“理想工作”併為之奮鬥才真的具有可行性。

B.一定要保證努力之後能夠得到

如果你當前從事的工作已經很理想,那是最好的。如果對自己當前的工作不滿意,希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且不管你的目標設定如何,一個最起碼的前提,就是要保證自己能夠“得到”。

如果你付出努力能夠得到,有可能會成為你的“理想工作”,但如果你無論怎樣努力也得不到,就只能是空想了。

小結:真正的理想工作不是無可挑剔,也可能存在問題或者瑕疵,但是相對來講能夠比較符合你的個人特質,能夠更接近於你的職業追求,能夠更有利於你的職業發展,能夠在激勵、努力與收穫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只有符合實際、能夠實現的工作才有可能是理想工作,不切實際的想法永遠無法成為你的理想工作。

作為職場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理想工作”呢?選擇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一切的標準、特徵的解讀,最後還是落實到實際“理想工作”的選擇上來,選擇“理想工作”的過程,也就是評判與確立其標準的過程。

1.“理想工作”選擇標準一:能夠體現自身價值

人都有所長所短,每個人的閃光點是不同的。個人最“閃光”的地方,也就是其價值體現的地方。一份工作,要想“理想”,其基本的前提就是能夠讓自己的閃光點得到體現。

A.發揮自己的優勢

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就要認真盤點一下自己,明確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盤點自己的優勢,其實就是尋找自己的閃光點。

不要被外界的觀點與職業現象所迷惑。按照自己的優勢,尋找或者鎖定能夠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或者崗位,是鎖定“理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B.符合自己的職業特徵

說個人的職業特徵好像有些籠統。準確的來講,是個人在工作中形成的思維、行為與心理特徵。

在這些方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徵,不同的特徵適合不同的工作。只有最適合你的個性特徵的工作,才可能成為你的“理想工作”。

2.“理想工作”選擇標準二:能夠實現自身價值

基於自身閃光點與個性特徵的選擇,只是“理想工作”成為現實的一方面。除此之外,還要有將自身價值變現或者實現的條件或者環境才可以。

如果環境、條件無法滿足自己的價值體現需求,意味著自己無法有好的職業表現,也就很難有理想的職業收入或者進步。

A.能夠達成自己短期職業目標

你的短期職業目標是什麼?比如2020年的職業目標?首先要有目標,然後再來考慮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這要取決於兩個方面:

其一,自己能否找到這個的工作機會或者當前的職位能否提供自己實現短期職業目標的條件。

其二,個人能否在的能力、精力、成長等方面全力投入,能否以有利於目標達成的心態和行動來進行工作。

無論客觀環境還是個人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B.能夠為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標是具有連續性的,我們不可能實現了當前的目標就不管下一個目標,也不可能過了今年不管明年。所有的努力為了現在,也為了將來。

一份理想的工作,通過客觀環境與條件的塑造,通過個人紮實的努力與積極的付出,不但能夠實現你當前的“小目標”,也一定會為你未來的發展與成長打下基礎。比如資源積累、財富積累、閱歷積累、能力積累、知識積累等。

3.“理想工作”選擇標準三:有利於自己持續性發展

真正理想的工作從來不限於一時,而是致力於長久。曇花一現,即使風光一時,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理想的工作。理想工作,必須是可持續性的。

A.有持續性收益

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物質收入是一個人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要想能夠實現持續性發展,必須保證目標收入的可持續性。

一方面,收入及其變化,能夠滿足自己持續性的目標要求。在自己能力水平與貢獻的基礎上,在切實的生存、發展需求上,保證收入的持續性。

另一方面,個人職業滿意度較高。包括個人的實際工作體驗成就感等

B.能持續性成長

個人的能力與閃光點要隨著職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同步發展。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夠在個人主動追求進步與成長的前提下,給予成長的機制、環境與條件。

在收益持續的同時,個人可以通過公司的平臺機會、學習條件等主動努力,實現職業、技能、知識、思維、格局等方面的同步成長。

總結:沒有什麼工作本來就“理想”。所謂的“理想工作”只不過是給那些願意勤懇付出、願意主動成長、願意在挫折與困難中磨礪的職場人提供了可以展現自己的機會與平臺,回報了相對公平的利益與成長而已。

坐吃山空者不會有理想工作,不勞而獲者也不會有理想工作。真正的“理想工作”遵循一條鐵律:讓你“越努力越優秀,越優秀越努力”,真正的理想工作只屬於追求卓越者。


本文由今日頭條號@指尖視野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抄襲或洗文到其他平臺,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簡單點來說,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呲牙]

其實我理想中的工作,會給我存在感,讓我體現到我存在的價值。也能夠讓我有成就感,完成工作後離開公司,在擁擠的人群中不會有恍然若失的感覺,而是既充實又在腳踏實地。這個工作是我熱愛的,我會因為把工作做好而開心,會因為沒有完成而難過,雖然我向往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分離,但是我會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來更好地完成這份工作。這份工作的薪資能夠使我的生活更好,每次拿到工資卡也會有獲得了應有的回報的感覺。不白拿錢,該自己拿的卻也是不拿白不拿。[呲牙]


保險奮鬥青年


每個人處的階段不同,追求的人生目標不同理想的工作也不同。所以這個要因人而異。

說說我自己的情況,老家在蘇北小縣城,大學在福建省會福州。06年畢業從事銷售工作,12年在廈門島外全款買房,衣食無憂。13年結婚,然後在莆田,福州,廣東漂泊。

18年初在廣東的工作終於打開了局面,職場前途逐漸光明,但是焦慮卻一點沒少。如果再幹下去,孩子長大了,我卻沒有陪伴她。父母也60多歲了,萬一生病了也沒法照顧。我不得不思考,我接下來我該怎麼辦。

一週後果斷辭職,我要回廈門陪孩子!回到廈門我沒進公司工作,從同學,朋友那接了點散活,兩年過去了,乾的不好也不差。雖然錢掙得暫時少了點,但是陪孩子的時光讓我感覺很幸福,艱難時刻也想再找個公司繼續幹,但是這種想法在腦海裡片刻即逝。我知道自己不能畏懼,不能回頭。

我要做的是這樣的一份工作:除了能賺錢還要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如果父母生病了,也能有時間回江蘇照顧他們。現在的艱難是為了以後遇到事情不會手足無措!


Jshs001


Hello!大家好,我是(職場生態)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是一位資深的人力資源總監,每天面對數十位求職者,為各大公司輸送優質的人力資源,對於職場行業有比較深的經驗所得,所以對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話語權,針對筆友提出的這個問題,我闡述下我專業的看法:

其次是有比較友愛團結的工作氛圍。保持心情的愉快。

我經常跟我的下屬員工說帶好自己的隊伍,就注意兩個方面。要麼做好績效薪酬方案,讓大家收入得到滿足。要麼把團隊搞好,讓大家能夠心情愉悅的工作。保持一個和諧團結的氣氛。畢竟情緒對工作的笑容影響也很大。誰都不喜歡整天苦著臉去工作。更不想整天和人勾心鬥角。

然後,個人的價值能夠得到提升和體現。

身在職場能夠不斷地獲得提升和鍛鍊也是很重要的。畢竟人的一生這麼短暫。有誰不想這一生活的比較精彩的?幹一行愛一行,並且要從這個行當裡邊得到學習和提高。通過從事當前的工作,為將來更美好的自己做好鋪墊,那是最快樂不過的。工作裡面取得成就感,看到自己的進步並且總結經驗和技巧,為更高層的工作打下基礎,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

有了千里馬還需要有伯樂。個人的努力和價值,獲得組織的認可和讚揚。這種成就感才能讓人發自內心的愉悅。試想一下,答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解決了組織的難題,或者給組織帶來更好的效益或者效率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價值感成就感是多麼美好啊!

要讓個人價值能夠得到提升和體現,那麼就需要組織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識人用人和培養人的機制。這個組織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習標準,學習方案,學習流程以及培養和晉升機制。我們常說一個好的單位總是能造就人,就是因為往往比較正規的大型公司,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比較重視。

當然,如果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自己擅長的東西,成為工作,那就更好了。

最好的老師莫過於自己的興趣。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乾脆把自己的愛好變為一種工作,那可以說是職場上一個很難得的小小成就。其實我們很多人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都沒有應用到職場上,從事的不是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領域。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受到這種或者那種的限制。



職場生態進化論


題主問的問題比較經典也比較具有代表性,我係統的回答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針對題主問題做分開解答:

1.什麼樣的工作是理想工作?

2.標準是什麼?

1.首先,理想工作分很多種,是一個巨大命題,我曾在一則《臺灣商業週刊》上看到過一段話,這段話只有四行文字,但卻是我見過總結最漂亮的一段話。原文是繁體的。我來轉述一下。

第一:你每天早上想出門上班嗎?

第二:你喜歡和同事相處嗎?

第三:公司有助你達成個人使命嗎?

第四:你能想像一年後在公司的景象嗎?

這段話,沒有問經濟情況,也沒談未來,更沒有複雜的心理學,不崇高,也不低俗。但是仔細一思考,會發現很有邏輯且有質地。反覆思考過後,會發現這確實是"理想工作"。

喜愛工作,有好的職場環境,在公司有盼頭,與公司一同進步。

2.其實關於理想工作的標準是沒有標準,你可能會疑惑,但是人們啊因為處於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面臨不同的選擇。對於你來講,你現在正處於那個階段?

龍應臺°寫給他孩子的那段話裡,雖然強調的是學習,但是裡面也有理想工作的標準,也表明了理想的工作應該有的狀態。我把這段話送給你。希望可以讓你對理想工作的標準供以參考。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百鬼


先說結論。理想的工作,應該是和你的天賦優勢、性格、職業動機三者相匹配的的工作。雖然很難,但是如果完全匹配,就是如魚得水。

先說天賦優勢

天賦優勢理論,關於天賦的理論很多,最著名的是湯姆•拉思(Tom Rath)主導的天賦優勢理論,他是蓋洛普公司全球諮詢業務負責人。他主導了一系列的研發項目,包括評估工具、專著和其他專業研究,著有暢銷書:《你的幸福可以測量》、《現在,發現你的領導力優勢》、《你的水桶有多滿》(少兒版)等。

天賦優勢的主要理論基礎就是,人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努力影響非常小,所以“選擇大於努力”。能發揮優勢天賦的工作,會感覺毫不費力,而弱勢的天賦,會讓工作非常吃力。例如有的人天生對數據不敏感,讓他做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會非常痛苦,努力並不一定能有好的結果。

再說性格

性格和天賦有一定類似,一個人很小的時候,性格就基本成型了,而且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大,除非周圍環境發送重大的變故,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有大的變化的。

著名的MBTI人格理論(邁爾斯類型指標,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被認為是國際最為流行的職業人格評估工具。他把人的性格分為16種類型,用四個字母表示,如下:

不同性格的人,行為模式、交流方式、甚至決策系統都不一樣,所以對工作的影響也非常大,例如讓一個性格內向(I)的人去做銷售等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就會非常難受。但一個外向性格(E)的人,就會非常的舒服。

最後是職業動機

天賦、性格後天都很難變化,但動機不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動機不一樣,工作的行為模式也不一樣,動機決定了職業方向。有的人是想賺更多的錢,有的人只是想獲得認可和欣賞,對錢反而沒那麼在乎。


所以,如果把人的職業比作一輛汽車,天賦優勢就是發動機,性格就是車體,而性格就是方向盤。只有這三者匹配度高,調教好,車才能好開,才能走上職業快車道,這也是理性工作的最佳選擇。


老闆管理論壇


隨便找一個人問問:你的理想工作是什麼?十有八九會回答,當然是幹得少收入又很多的工作。不過他的心裡也很清楚,這也就是一句玩笑話。

但夢想總要有的,不然人生沒有動力。對於理想工作的思考是很實在的,因為理想工作實質上是理想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找到理想工作需要向時間要答案

對於自己未來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個問題,基本不可能準確的預測。尤其是剛剛邁入社會的年輕人,幾乎無法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所需。

惠普總裁兼CEO梅格·懷特曼。在此之前是Ebay公司的CEO。她最初的職業是做管理諮詢,加入過迪士尼、新泰來、孩之寶等公司。這位如此成功的職業女性,一開始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職業規劃,因為Ebay公司是在1995年才成立的。

找到理想工作其實只是一個不那麼令人開心且又浪費時間的過程。人們是在不同的工作中瞭解到自己擅長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通過變換工作不斷接近自己的理想職業。

儘管認知不同,但理想工作有跡可循

很多關於理想工作描述的書籍,包括職業指導大師所寫的,其實有不完全一樣的答案。但總體來說,理想工作還是有跡可循。

理想工作=充分發揮價值+價值被充分體現+持續地保持熱情。

充分發揮個人價值指的是這份工作有充分展示你能力的平臺和機會,你因此能夠獲得足夠的尊重,這樣對公司也會有強烈的歸屬感。例如微軟、亞馬遜、谷歌這些知名的公司,人們只需要在那裡幹上幾年,能力就會得到證明。有能力的人,必定會得到機會的垂青。

而價值被充分體現最核心的話題,就是薪水以及其他物質所得,因為現下社會,價值通常會被用價格來體現,薪水就像是一個標尺,這很大程度關係到平衡的問題。

最後,持續的保持激情並不容易。但如果工作離開了激情,任何事業都不可能完成。不是經常聽到有人說,工作很累,其實很大程度上的潛臺詞是毫無缺激情的工作變成了負擔。而有了激情,才會全身心的投入,換句話說,只有理想工作,才足以讓你全身心的投入。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修改,我是@文子楓,歡迎交流)


文子楓


理想工作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但核心離不開你自身,所以在思考什麼是理想工作之前,我們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自我認識。多年在世界500企業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經歷讓我對理想工作有了更多的認知和理解。

第一階段:自我剖析

理論知識暫且不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 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怎麼樣子的。

2.我的性格是什麼樣子的,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3.我擅長什麼,溝通能力強or擅長獨自工作,英語口語超級好or我更樂於聽別人指揮開展工作。

4.我的不足是什麼,不愛學習?比較懶散?邏輯不清?

5.我願意改變自己嗎?我願意吃苦嗎?我願意為了目標堅持嗎?

6.我的過往經歷是什麼,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

7.我的目標是什麼,我對工作的期待是什麼?

仔細思考以上問題之後,大體上你對自己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客觀公正的。

第二階段:工作分析

1. 我喜歡什麼行業的工作

2.我喜歡什麼職業的工作 市場策劃類?自由撰稿人?咖啡師?

3.我過往的經歷,和我喜歡的工作工作有哪些差距?學歷?經驗?

4.我通過努力能否爭取到那個機會?

經過第二個階段的思考你就知道哪些是你夠得到的工作,哪些是你五年,十年以後的目標啦。

第三階段:關於理想工作

首先他沒有明確的標準,其次,不同階段理想工作會有不同的變化。再次,理想工作永遠離不開你自己的努力?

綜上,借用發發發的一句話,咱們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朝著目標奮鬥,階段目標就是我們的理想工作!切忌偷懶呀!!加油加油!



趙擎天


處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關注的點會不一樣,剛畢業可能不會太在意工資而更關心是否有好的成長機會,幾年之後有了能力資本大概就會更關心薪資回報,再後來可能更看重的是企業文化,自我價值實現等一些軟性的指標。當然,每個人的標準也會不一樣,於我而言,好的工作應該是這樣的:

1 一位好上司,睿智的、值得信任的。

統計數據顯示,決定員工離職的因素中,60%與直接上司有關。好的上司是導師是榜樣,受益匪淺。很慶幸在換工作過程中都遇到了很好的上司,他們給我有用的職場建議,他們從未阻礙我發揮優勢和潛能。怎樣找到喜歡的上司呢?首先要對以往的職場經歷進行總結,哪樣風格的上司是你喜歡的,哪樣是你不喜歡的,不一定只分析直系領導,也可以留意其他部門負責人風格,然後納入你的喜好清單。然後在下一次面試時,通過第一次交流了解對方風格特色,並判斷是否是喜歡的類型。

2 沒有經濟、法律、政治風險的。

之前網上有過一個案例,剛畢業的小出納一不小心就成了公司法人,要承擔公司幾百萬的債務。若真攤上這樣的事情,不得整個人生都灰暗了。你可能會說這隻無知,可事實上財務職位風險向來不少,小一點說如果老闆要求做假賬,做還是不做呢?再大一點看,這個公司是否有經濟問題?若是遇上經濟案件,做為財務人員,一旦涉足其中,往往就很難脫身,甚至無辜者都可能被當成替罪羊。

有位財務經理曾這樣說:我不能讓我的下屬陷入危險中,他們一個月才拿多一點錢,攤上事太不划算了,所以我要儘可能從制度和流程上把他們的風險規避。因為這,我一直記得她。職位越高需要承擔的風險就越高,更需要考慮企業制度的完善和合規性。

3 工資與期望值相差不遠

說到工資多少會有點欲說還休的味道,但如果對薪水不滿意,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績效。@鼴鼠的土豆有很經典的話:如果你覺得薪水太低,那是你只值這個價。這或許有點殘酷,但多數時候它就是事實。所以關於薪水,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對自己有合理的評價,知道自己值怎樣的價值,然後去了解公司認為你值怎樣的價值。如果這中間有很大落差,公司還一直不加薪,卻總是一次次畫大餅,那就真有必要好好考慮是去是留的問題。通常地,好的公司會願意用一個合理的薪資水平體現員工的價值,而不是隻談情懷。

4 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和人脈

這是我在考慮一個新的工作機會時會著重權衡的四點。當然,最終能否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取決於一直以來的積累,以及在此之前所做的準備,比如一份完美的簡歷,一次完整的能力體系梳理,清晰的職場發展路線規劃…

有位老師說,忠誠的可靠的供應商不是尋找出來的,而是培養起來的。或許好工作也是這樣,沒有完美的工作,或許我們可以把現在的工作變得更完美。

那麼,先祝你如願以償。


氣蒸雲夢澤呀


什麼樣的工作是理想工作?標準是什麼?

理想工作無非是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收入肯定是第一位的。99%的人工作是要養家的。

收入的高低影響的因素很多。行業的總體水平。工作所在地當地的平均水平,用人單位的薪酬制度和績效方案。以及個人的業務能力。這都是典型的影響因素。個人認為一般來說,保持一個在當地能夠正常略為寬鬆的生活還是可以的。畢竟每一個地方的消費水平差異是很大的。當然了,收入這個東西肯定是多多益善了。

其次是有比較友愛團結的工作氛圍。保持心情的愉快。

我經常跟我的下屬員工說帶好自己的隊伍,就注意兩個方面。要麼做好績效薪酬方案,讓大家收入得到滿足。要麼把團隊搞好,讓大家能夠心情愉悅的工作。保持一個和諧團結的氣氛。畢竟情緒對工作的笑容影響也很大。誰都不喜歡整天苦著臉去工作。更不想整天和人勾心鬥角。

然後,個人的價值能夠得到提升和體現。

身在職場能夠不斷地獲得提升和鍛鍊也是很重要的。畢竟人的一生這麼短暫。有誰不想這一生活的比較精彩的?幹一行愛一行,並且要從這個行當裡邊得到學習和提高。通過從事當前的工作,為將來更美好的自己做好鋪墊,那是最快樂不過的。工作裡面取得成就感,看到自己的進步並且總結經驗和技巧,為更高層的工作打下基礎,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

有了千里馬還需要有伯樂。個人的努力和價值,獲得組織的認可和讚揚。這種成就感才能讓人發自內心的愉悅。試想一下,答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解決了組織的難題,或者給組織帶來更好的效益或者效率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價值感成就感是多麼美好啊!

要讓個人價值能夠得到提升和體現,那麼就需要組織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識人用人和培養人的機制。這個組織應當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習標準,學習方案,學習流程以及培養和晉升機制。我們常說一個好的單位總是能造就人,就是因為往往比較正規的大型公司,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比較重視。

當然,如果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自己擅長的東西,成為工作,那就更好了。

最好的老師莫過於自己的興趣。從事一項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乾脆把自己的愛好變為一種工作,那可以說是職場上一個很難得的小小成就。其實我們很多人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都沒有應用到職場上,從事的不是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領域。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受到這種或者那種的限制。

正因為稀缺,所以更顯得可貴。每當看到一些人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的愛好變成自己的職業的時候。心中除了敬佩也有一些羨慕。但是達到這種境界是不容易的。自己心中建立了目標,而且要為這個目標去堅持不懈的努力。要克服艱難萬險和各種干擾因素。

有志者事竟成。為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去努力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