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么通过财务报表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

孤独的雪球


拿打牌要看自己的牌,来类比财务报表对股票估值的判断,的确有一定道理。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谈谈如何通过财务报表来进行公司股票的估值判断。

公司是不是值钱,归根结底要看公司能不能赚钱。赚钱的衡量有两个角度,一是现在已经具备的赚钱能力,二是将来潜在的赚钱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潜在的赚钱能力更重要更关键。因为假设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已经体现出的赚钱能力,就应当体现在了当前股票的估值当中,也就是静态的,只看这一点,没有向上的空间,分析他也意义不大。

所以,我考虑的重点是潜在的赚钱能力,简称潜力。主要看两个指标:

第一,主营业务利润率

如果公司业务的利润率太低,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公司就要赔钱,要亏损,从估值角度,这样的公司是不能买的。而如果利润率比较高,公司只要扩大生产,就可以快速增加利润,公司的估值会快速上升。

因此,业务利润率是决定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标,或者说是基础性指标。我个人的经验,这个利润率不能低于20%,最好在30%-50%之间,最好近三年利润率在稳步上升。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里面我还设置了一个上限,为什么?因为利润率太高,会面临两个风险:一是大量竞争对手可能涌入这个行业,从而导致利润率迅速降低,对公司不利;二是行业整体可能滑坡,俗话说,水满则溢,盛极而衰,一时的偏高利润率不是好事。

第二,主营业务利润

从财务核算角度,净利润容易进行调节,而主营业务利润的调节相对比较困难,可操作的方法不会太多。在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看业务利润实际上就是在看主营业务收入,而在很多时候,看收入比看净利润还有价值。

我个人喜欢使用的经验公式是,以年主营业务利润的20倍,作为合理的估值水准。比如,某股票年主营业务利润是2亿元,那么他的合理估值就是24亿元。市值低于这个数字,就可以认为是低估。

当然,财务报表能够告诉我们的东西还有很多,用于估值的方法也还有很多,需要大家共同去进行探讨。说不定,你们的思路更有价值。


沉默的砖家


1.相对估值方法

相对估值法简单易懂,也是最为投资者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

市销率模型=每股价格/每股销售额

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2.绝对估值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公司价值等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贴现值,这种折现思想来源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MP)。三种主要的办法: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贴现的自由现金流量模。

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实体现金流量是企业全部现金流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必要的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可以提供给所有投资人(包括股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税后现金流量。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是用权益资金成本(股利收益率加资本利得收益率,也就是股东的必要收益率)对股权现金进行贴现,股权现金流是公司在履行了各种财务支付义务后所剩余的,并且可以向公司股东提供的现金流量。这与下面的自由现金有较大的差别。这个模型在理论上简单,但现实操作中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在于股权现金流相当于当年公司能够拿出的最大现金量,并没有将公司下一年的资本品更新和重购考虑在内。因此模型除了应用于没有固定资产投入的金融机构,无法运用到其他类型企业。

贴现的自由现金流量模型(DFCF)

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是根据市场公允的贴现率对自由现金流量进行贴现,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此模型由于考虑了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实践上取得了非常的成功而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使用。



与相对估值法相比,绝对估值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精确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但是如何正确的选择参数则比较困难。未来股利、现金流的预测偏差、贴现率的选择偏差,都有可能影响到估值的精确性,建议将两者结合运用会更加准确。


华尔街见闻


对公司股票进行估值,没有那么简单,并不是简单的用个指标,例如PE(市盈率)、ROE(内含报酬率)等,就能计算出来公司的价值。当然,也不是只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就能搞定的。个人觉得想要估值的话首先应该搞清楚的问题是公司发展到底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以及内外部环境对其未来发展的考量。下面就发展阶段的问题,简单说说。

发展阶段

财务报表很多时候只反映了过去历史的记录,很难通过分析旧的记录来预测到未来的走向。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话,财务报表分析还是有点用的。

比如说,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经营模式、销售的产品等所有因数都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应该更关注目前的这种状态到底什么时候会被颠覆,社会在发展,谁也不敢保证,一直稳坐老大的位置,十年前诺基亚,摩托罗拉十年后华为,小米;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来说,对这些具有市场霸主地位的企业,最应该关注的重点就是毛利率下降的问题。收益生命期有限,目前是否在加速致命。

再比如说,初创期的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管理团队思想先进,最缺的就是钱,最害怕的是自己的股权被稀释。投还是不投,最该关心的其实不是财务报表而应该是领头人的理念。这种企业前期可能几年都是亏损的,经营收入可能今年十万,明年就是上百万,上千万。根本无法用财务报表简单分析就能得出单向性的结论。但是可以分析具体的单项潜质业务的财务数据,来预测这种业务扩大化以后能给公司带来的收益。

好了,谢谢听我在这胡扯,一点个人见解!


财经奥迪特


简单点咯,仅仅是财务报表估值,你当然不能将财务报表当做圣经,世间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就事论事,简单明了。

一般财务报表估值,很多人,学过财务管理的都会告诉你,估值是一个相对比较的过程,怎么比较,和历史比较,和同行业比较,行业和行业还要比较。在投资上面,实际上就是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你有一笔钱,投资了房子,可能短期内你就买不了股票了,你买了消费品的股票,你就没有剩余再去买通信设备商的股票了。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横向比较找到最合适的。所以,在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的字典里面,他是从整个可购买证券的角度来看的,从来不把债券和单项资产排除在外。

如果你有了债券这个选择,你就知道国债收益率是最基础的收益率,市盈率是市值除以净利润,如果掉个头,净利润除以市值,就是资产回报。利息除以债券的市值,就是债券的回报。所以你买了国债,假设国债回报率3%,你可以假设这种情况下没有风险,国债总能兑现的。所以买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必须要高于3%,那么具体到什么程度呢?

格雷厄姆的观点就是15倍市盈率,也就是投资回报率高于6.67%。这个投资回报率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有人统计了美国股市的整体估值震荡幅度,大多数时候,传统如标普500都是围绕15倍市盈率上下波动,至少在过去半个世纪经常如此。

传统标的的估值就是如是简单,国债收益率有时高,有时低,即使美联储零利率,国债还是在2%到3%幅度。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历史恒久的均衡参考市盈率,照此办理。

另一方面,是格雷厄姆之后的,有一本书,祖鲁法则,来自于吉姆斯莱特。这位投资大师并不成功,1975年,由于石油危机导致的滞胀,他投资失败了。当时巴菲特还没有实施成长股投资,而那几年巴菲特的收益率也下降到5%。在黎明前,吉姆斯莱特倒下了。但是他的一个基本理论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后来被彼得林奇到处套用。

原理推导很复杂,简单说,未来一个公司盈利增长率3-5年是20%,那么这个公司就20倍市盈率为合理的,如果50%,那么50倍。可以说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低于滞胀,因为没有格雷厄姆的资产安全性分析,但是很适合很多新兴的行业。很多成长股都是遵循这个简单原则被人估值。

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需要你更加专业,普通人,你就这两个原则,有条件的,多学学资产安全性方面的知识。


凯恩斯


进行股票的估值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两种方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绝对估值的方式过于复杂且不易操作,一般来说会选择相对估值。相对估值有很多方式,我们使用比较多的就是PE(市盈率),PB(市净率),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等。

投资者自身的能力和关注点不同,导致使用的方式也会不同。

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PE,首先计算简单,然后对比容易,最后和EPS(每股盈余)配合使用可以比较直观的计算合理价格。

在了解我的这种方式前,大家必须要了解一个公式,股价=PExEPS

股票的合理价格就应该是合理的PE与合理的EPS的乘积,那么如何计算合理的PE,当然不是看炒股软件,这里有三种方式供大家选择。

1、通过无风险利率,一般来说就是10年期国债利率,大概在5%左右,然后考虑风险利率,我国现在的风险利率并没有权威机构做过详细统计,但是参考成熟市场美国的风险利率大概在3%左右,那么合理PE大概就是12.5.

2、通过平均ROE计算,这样不同的公司就会得出不同的PE,一般我会使用之前五年ROE的平均值,那么最终的合理PE=1/ROE均值。

3、行业或板块的中位PE

三种方式各有各的特点,第一种是市场平均合理的市盈率,第二种是企业最为合理的市盈率,第三种是行业比较合理的市盈率,这个按照自己最认同的方式使用。

在介绍了合理PE的情况下,我们再来了解合理EPS,相对于PE,EPS的计算更为容易,就是之前五年EPS的均值,当然大家也可以以最近财报数据前四个季度的值计算。

知道了合理PE和合理EPS,就可以计算出合理股价。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合理股价只是计算出成长的部分,而其现在的净值部分并没有得到体现,我会在这个合理股价的基础上加上净资产的60%,最终的估值公式应该如下。

估值=PExEPS+每股净资产x60%

当然我的估值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大家,大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计算自己认可的估值。


小马说券


股价是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估值也就是毛估估!马云18个人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主要靠直觉!因为那时阿里没收入!



于文泽


首先,我认为这家公司得有20年以上的成功经营历史,我才能认为其未来有约20年的存续期,公司过几年就可能关闭了,我是不会投的,其次,过去三年分红回报必须有接近5%,且每年略有增长,再就是毛估估大概大概,未来三年也有过去三年这样每年都略有增长地分红。最后将净利润乘以20(年),得出未来三年可能达到的市值,股票差价加上分红的就是我的投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