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刻体现出我国古老人民的聪明睿智,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举手投足,无不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经典韵味,即便千百年时代更迭,仍历久弥新,留给炎黄子孙珍贵的精神与文化瑰宝。对联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煜煜生辉。

俗话说,有规矩才成方圆,对联也正因为有很多严谨的成文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节奏相应,才另古今更多文人学子争相竞技,让文字与智慧擦出了亮丽的火花,使很多优秀绝妙的对联典故流传至今。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对联可为救命稻草,不信来观。相传古代有一书生,为人正直清高,不畏权势,平时好打不平,也因此得罪了当地官绅,被押到高堂审问,县令知其为人,不忍为难,便思得一法:“若你能当堂对出我出对联,便可免罪”。上联曰: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意为自己所管辖的地域,是不允许有逍遥法外的人逃出的,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书生偶见壁洞透进阳光,便脱口而出:“日穿洞壁,这条光棍难拿”。结果不言而喻。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也有人借对联来说教、惩罚那些不明事理之人,既能一泄己愤又能起到惩罚作用。相传吴淞间有一官宦,闺门不正,行为不端,是为一村霸无人敢惹,有好事之人乘其不备在大门两边贴上如下对联,上联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义忠信礼义廉。不知观友猜出其寓意否?上联意为耻笑其亡八端,忘记其做人根本,下联意为缺“德”,想必其官宦也未必能看出个中道理,倒成就了一段千古妙联。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再来看《素月楼联语》中经典一联: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意为烧柴成炭,未完全燃烧时通体透黑,默默发光发热,其风骨犹在,若此时鼓风助其热烈燃烧,火苗红红火火,但待燃尽之时,便只剩一抔灰土,毫无用处。此对联原意借指贪图名利之徒,红极一时但难免会引火烧身,不得善终,万事皆有利弊,全看自身选择。也可理解为成大事者必有所牺牲,正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即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要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就哈姆雷特。可谓寓意深远,对现世的人们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同时验明了其书编撰主旨:其道虽属雕虫小技,然存其梗概,以便后学,不使成绝响耳。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纪晓岚可谓才学八斗,学富五车,铁齿铜牙纪晓岚也绝非空穴来风,据史载乾隆五十大寿,纪晓岚妙献一联,上联曰:二万里山河,伊古以来,未闻一朝一统二万里。下联曰: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这一联不仅表达了作为一个臣子对一位忠诚追随明君的钦佩与赞美,也是对乾隆在位这50年间对康乾盛世不可估量的贡献、平叛反乱及安定国民的肯定。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对联如诗,美不胜收。此美有凄美,也有人性之美。

潇湘馆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为红楼梦中荣国府林黛玉芳居处对联,贾宝玉曾提横匾:有凤来仪。宝鼎虽不再煮茶了,但尚存绿色茶烟,佳人也不再下棋,棋罢指尖尤凉。黛玉寄居之所对联,静幽中尚有一丝凄凉,茶熟烟尚绿,棋罢指尤凉,都表达出喧闹仿佛在昨日,刚刚消逝之意,一种惋惜凄凉之情溢于纸上。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辞赋《凤求凰》可谓尽人皆知,一针见血的表达了对思慕之人的爱恋。相传民国初期有一政要妻子生病亡故,爱屋及乌,怜其妹平时无人照顾,故又娶其妹为妻,好事者赠一联上联云:一顾倾城,再顾倾国,下联:大乔同穴,小乔同衾。引自李延年将其妹献给汉武帝,歌舞取悦皇帝时所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而一顾、再顾在此代指一娶再娶。表达了对此人此事的赞同与祝福。

有人在村霸门前写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令人拍案叫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观一叶而知天下将秋,对联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珍贵产物,不仅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历史特点与风俗人情,更是给后人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