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在卡尔·罗杰斯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人在研究共情了,但是他们对共情并不理解。直到卡尔·罗杰斯在晚年时候写的一篇文章中,在真正对共情有了一个很好的阐述:

共情指的是理解另一个人的经历,仿佛就像你自己一般,但你很清楚这个人不是你。其实共情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赋,但这种天赋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挖掘,它才能真正的为人所用。

共情能力强的孩子会怎么样?

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亲戚一起吃饭。阿姨和姑姑的孩子当时刚好都是7岁,两个都是男孩子,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等到吃饭的时候,其中有一道菜是虾,虾是小孩子们最爱的一道菜。只见阿姨家的孩子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只虾放到自己的碗里开始吃了起来。而姑姑家的孩子则夹了一只虾放到姑姑的碗里,说到:“妈妈,这虾好吃,你吃。”

后来聊天的时候,就谈到了这两个孩子。阿姨说她家的孩子一点都不懂事,在家就是个大少爷,想说让他扫个地都不愿意。姑姑则说到他家的孩子虽然调皮了些,但是在家里还蛮懂事的,吃饭前一定是先让我们动筷子,还会经常主动帮忙打扫卫生。

同样都是7岁的小男孩,他们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在大人看来,就是一个懂事一个不懂事。其实两个孩子在待人处事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个共情能力较强,一个共情能力较弱。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共情能力强的孩子,他们更能体会他人感受,而共情能力差的孩子经常会忽略别人感受,具体的表现有

1、能够察觉出别人的情绪

这是共情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别人的心情,是开心,还是难过。能够更好地去发现别人的情绪变化。

2、察觉出别人的情绪后,并接纳这种情绪

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并且可以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去理解他包容他。而不是说能够感受到一个人非常的痛苦,但是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甚至是排斥。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3、察觉和接纳别人的情绪,并作出反馈

如果一个孩子和自己的妈妈说,最近你辛苦了,谢谢你的付出,今天我来帮你做家务吧。那这个孩子的共情能力就非常的强,

他能够察觉出妈妈的疲惫,并且接纳了妈妈的情绪,然后还作出了反馈,说感谢妈妈,而且愿意帮妈妈做家务。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那共情能力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

1、共情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成为家庭中的润滑剂

父母吵架了,传递的是负能量,很多共情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就会被这种负能量所感染,然后和父母一起在家里互相骂对方,摔东西。共情能力强的孩子,则会安慰父母,让他们要好好地维持这个家庭。

2、共情能力强的孩子人缘好

为什么说有些孩子他的朋友多,有些孩子几乎没人陪他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共情力,共情力强的孩子,他们在交往朋友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要对方付出,他们会理解朋友的难处,并愿意帮助他人,因此他们能够结交到更多的人。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共情能力

1、教会孩子共情倾听

倾听和共情倾听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倾听,你可以带着自己的偏见,你也可以以自我为中心,旁听别人的话。如果是共情倾听,则需要你摒弃偏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倾听。最早提出共情倾听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乔拉米卡利,他在他的《共情力》这本书中,谈到想要提高共情力,就要学会共情倾听,认真去感受别人说话的语气,和观点。

父母在教孩子共情倾听的时候,可以把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拿来做实验。比如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玩,因为打闹朋友哭了,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去共情倾听朋友为什么哭?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2、教会孩子分析情绪

同样都是笑,但是微笑和大笑,它们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可孩子对于这些并不是很懂,也许懂但未必能够表达出来。想要很好的共情,需要孩子能够深入了解别人的情绪。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去分析不同的情绪,是难过的,还是悲伤的,还是痛苦的。

3、教会孩子给予

给予也就是反馈,是共情能力最后的一步,除了感受和接纳别人,还应该要孩子做出反馈。比如同学考试考差了,孩子除了去感受同学的这种难过之外,还要做出反馈,说出鼓励的话,让同学不要因为一两次的考试而灰心。

孩子“共情能力”较差,往往是由于家长没有好好培养,该学习一下


育儿问题宝妈教,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身体倍儿棒,我是@大宝疼小宝,帮你解决育儿大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