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孩子的童年会遭遇哪些坎坷?

成人在走上社会后,难免会在成长道路中踩坑,而年幼的孩子虽然很无助,但必然也需要接纳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道坎。

本章节,作者临界冰老师就带领我们探寻孩子成长路上的一道道坎坷,同时给出应对之策。


一、被孤立

被孤立,往往最能击破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通常发生在孩子进入学校、开始与群体相处阶段。

具体表症:群体孤立

孩子被群体孤立是最常见的,校园中的很多暴力行为,早期通常都是由群体孤立演变来的,继而愈演愈烈。

之所以会形成群体孤立,主要还是由于群体有一股庞大的力量,可以把个体集合起来。古斯塔夫 勒庞就曾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到: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被传染情绪,同时在加入群体后理性能力迅速下滑。

因为有了某一个契机,几个个体会因为有了心灵共通点,迅速成为群体。

也就是说,当几个孩子同时孤立你的孩子时,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此时团体外的人或许对你的孩子并无反感,然而因为群体中的情绪容易相互传播,同时群体中的个体极其容易接受暗示,所以,每个人对你孩子的情绪频率会调和到同一个频率上,你的孩子被孤立也就不足为奇了。

孩子被孤立,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作为成人,没有积极引导他如何正确看待。作者在这里就为我们提出了指导建议。

合理预期

成人应当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生永受善待。被拒绝、被孤立只不过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部分,面对并且接纳它,同时把注意力从这上面移开专注于其他方面,会更加豁然。

当然,合理预期还能够帮助孩子对生活保持一个合理范围内的期待。当今社会的很多成人之所以自恋且幼稚,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很多不合理期待。让孩子尽早适应挫折与磨难、让孩子从小就适应这个世界本就不能单纯期待他人温柔以待,有时候也是做父母对子女爱的智慧。


《共情》:孩子的童年会遭遇哪些坎坷?

二、空心病

所谓空心病,也就是生活欲望低下,觉得活着无聊、没意义。究其原因,正如作家李尚龙所说: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缺乏信仰。

作者指出,当下的孩子之所以会生活空洞无趣,有很大一部分是当今社会单一的价值观造就的,即学生只聚焦分数、成人只关注金钱与地位。因此,人们做所有事情都以“有用”为基准,而忽视了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美。

给予全新价值观

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价值观。告诉他们,生活并非只有骄人的成绩,路边的花草、公园的晚风,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它们才更能带给我们舒适的美。


三、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症,通常是表面微笑、背地里暗自神伤。

心理学作家毕淑敏,曾经在她为病患诊治期间写道:

最让我心痛的来访者,不是痛失亲人的哀嚎,或是奇耻大辱的啸叫,而是从一开始就脸挂无声无息微笑的苦人。

这种人,就叫做佯笑的人。如同日剧《成不了野兽的我们》中新垣结衣扮演的深海晶一样,她脸上的笑容是假象,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了别人。当她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笑容是在说反话:我很好,不用管我。

长期佯笑带来的损伤和侵害是潜在且长久的。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顽固的心结,这也是抑郁症的症结所在。


具体我们需要如何应对抑郁症呢?

区分:将人与事区分开

当孩子觉得自己十分失败的时候,父母要擅长帮助孩子做区分。理科成绩不好只能说明孩子不擅长这方面,但是不能否定孩子“头脑笨拙、一无是处”,更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

抑郁症出现,父母先要敢于承认

很多父母存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发现子女有某些生理或者心理异常时,基于害怕被外人窥视和嘲讽,于是本着“家丑不外扬”的宗旨,不咨询、不一致,导致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抵达无法控制的局面。

我曾有一个远房亲戚,从小学开始患上癫痫症,她的父母极其重视,各地遍访名医为孩子诊治。随后她从9岁到20岁,进行了11年的药物治疗,这中间病情一次比一次减轻,随后的几年甚至从来没有发作过。

她随后告诉我,由于她自己有过相关病史,她也时常在互联网上关注过一些癫痫病信息,但是发现很多年过30岁的成年人,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及早治疗、病情恶化,甚至有发作到口吐白沫、神智昏迷的状态,她看后总是不寒而栗。

其实,心理上的疾病和生理癫痫病是差不多的,在出现问题时,都应当及早治疗,尽早根治。我很庆幸我的亲戚有一对好父母,可以从小就对孩子的病情高度重视,最关键的是他们摆脱了那种世俗的偏见,清楚什么才是真的为孩子好,为整个家庭的未来好,真的充满了爱的智慧!

所以,如果孩子有抑郁症异常,家长完全不需要顾虑过多别人的眼光和议论,首先要敢于承认孩子的问题并且直面它,寻求解决策略,这才是帮助孩子今早脱离的最佳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