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怎样一个人?

赢家造型扬哥


隋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在位14年,是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杨广容姿美仪,少聪慧,初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兄杨勇早死,杨广于开皇二十年(600年),被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隋恭帝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四十余首。

由上述,不难判断,杨广实际还是比较有理想有作为的一代帝王,不是花瓶。尤其是修凿大运河,奠了后世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路向,这一点功不可沒。当然,俢凿远河带来的结果是民力耗尽,社会财富消散及矛盾激化,为隋亡重要原困之一。但亦可视为,炀帝以一代人为代价,为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准备好了条件,此为其一。

其二,开凿运河的直接原因是征高丽。隋唐两代视高丽如芒刺在背,不惜国力倾力攻伐。原因很简单,高丽做大,己成中原腹腋大患,基于国祚社稷着眼,对高丽不能看着越来越强,所以,打高丽含有存亡开继之意。

这说明,炀帝的目光视野及措施都无问题,问题是开皇盛世的短暂社会积累,不足以支撑炀帝的野心和抱负。最终丢了天下。

而对于一个失败的有为君主,以暴虐无道的面目出现,再正常不过,一是因为有为必以强力为前提,成功则万美加身,失败就很难避免刚愎自用的指摘;二是用失败证明其失道,是历上后世王朝对上一世王朝抹黑,证明自己合法性的惯用方法。

其中还有一点,炀帝出身蛮族之鲜卑,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虽经汉化,但还有残留,家室的兄终弟继当为时俗,甚至包括母亲,如汉代的匈奴,唐时高宗纳武则天为后可为例证,所以传其荒淫兄嫂等说应该成立,而且史书毕竟为儒生所撰,对蛮俗持批评立场,加上眼光局限,杨广今天的形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长春柳五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

杨广他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他登上了皇位这一生可谓是顺顺利利,但是后世之人对于他的评价全是骂名,听到隋炀帝这个名字,很多男孩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昏庸无道,不顾百姓安危,只顾贪图享乐等等这些,而且最后还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而且曾经有着这样一段传说,隋炀帝听说扬州的琼花特别的美就想要去看一看。

  但是根据当时古代的交通状况来看,如果走陆地再转水路来回折腾折磨几次,应该也要好几个月,那时候的情况恐怕早已经凋谢了,不仅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光是身体上的来回折腾,就已经是承受不住,所以说隋炀帝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直接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于是乎民间百姓们就开始跟着受苦,我们先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是先简单的说一下。

  开通京杭大运河到底有着哪些好处和坏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极大的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并且直到现在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杨广真的只是想要去看花才开通的京杭运河吗?其实不然,在现实中是杨广从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好学,而且刻苦用功,还非常的喜欢诗文,甚至做事情也懂得如何去变通。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说隋文帝杨坚在众多的儿子中独独就喜欢他一个人。

  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太子杨勇,就是看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其实并不只是为了看花而已。而且还有一些人说杨广后宫中有着好几千的妃子,其实我们也误会他了,隋炀帝去世之前,只留下来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且历史上有哪个皇帝的孩子如此的少,他的妃子真的到达好,几千的话又怎么会只有四个孩子,其实隋炀帝杨广只有这两位夫人。

  他也并不是好色之徒,在杨广在位期间,他就曾经把东都迁都到洛阳,而且他还曾经做过很多的举措,都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文采很好的杨广曾经做过一篇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到现在,看完这些之后,不知道大家对于杨广有没有一个新的认识。其实历朝历代书写的历史都是胜者为王,而真实还是有待考证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非但不昏庸,就连妃子也只有两位。






霖霖历史录


不为了洗白杨广也不为了抹黑杨广,客观的来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广绝对算不上昏君,但是隋朝确实是因为他而亡国。杨广在帝王之中算是比较有能力,有雄心壮志的皇帝。

但是杨广的雄心壮志有点太大了,他太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最终欲速则不达,反而落的亡国之下场。

隋朝之亡完全可以归结于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滥用民力所导致,这也是杨广亡国的根本原因。

杨广在位十三年,他为政的很多举措其实都是有利于我们后世子孙,但是他也因为这些政策方针而亡国。下面分析一下杨广主要导致其亡国的施政方针。

一、大力推行科举制

杨广在继位之后一直大力推行隋文帝发明的科举制,要知道在科举制之前,中国政治一直是察举制,为官者多为豪门士族,但是杨广大力推行科举制就不再需要看家族名望做官了,而是尽可能公平平等的去选拔人才,那这样一来就触犯到了豪门士族的利益。

所以久而久之豪门士族对杨广势必产生怨愤,豪门士族阶层在王薄起义之初也已经起兵反抗杨广了,以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为首的豪门士族阶层趁杨广东征高丽时起兵造反,后来被镇压下去,但是从这也可以看出豪门士族对于杨广的统治还是比较有怨愤的。

二、征讨四方

杨广为人可以说是雄心壮志好大喜功,他十分喜好武功,所以在他继位之后,隋朝四处征战,征吐谷浑、征契丹、征琉球以及三征高丽,劳民伤财。

打仗势必要征集士兵,还需要耗费钱粮,虽然隋文帝留给杨广的是一个非常富庶的政府,但是架不住杨广好战啊。

三、四处巡游

最初就说过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么这样的人肯定会非常喜好炫耀自己的功绩,在古代帝王中如何炫耀自己功绩呢?那就是巡视四方,告知天下皇帝如何英伟。

所以杨广登基后几乎没在都城长安怎么待过,要么打仗要么就是四处巡视向天下炫耀自己的功绩,但是皇帝巡视天下可不是老百姓出去旅游,那是最为劳民伤财的活动,需要四处修建宫殿,需要大批钱财建造宫殿,需要征集各方民夫建筑宫殿,所以这种行为肯定会加深民怨。

四、开凿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的这首诗形容的很贴切,压垮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条大运河。虽然它压垮了隋朝,但是我们后世子孙无不享受这大运河为我们带来的交通便利,南北沟通更加融洽。


开凿大运河是一项非常宏伟的项目,自古以来凡是能把水路修治好的都算是被后世传颂的圣君,比如大禹治水,始皇修都江堰等等,杨广也是想效仿秦始皇。

开凿大运河确实是非常宏伟且有利于后世子孙的好事情,但是大运河不是一代人就能修通的,需要数代人的努力而完成,杨广却急于在有生之年开通大运河,所以他不停的加大钱粮投入,加大征调民夫力度。

结果就是四处征战需要民力,四处巡游需要民力,开凿大运河还需要更多的民力,那一下子民怨就沸腾了,参加这些对老百姓来说都是意味着九死一生的事情,所以与其被皇帝累死或战死,那不如殊死一搏反抗皇帝。

就这样豪门士族对皇帝有怨愤,底层穷苦百姓也对皇帝有怨愤,于是去看隋朝历史就会发现自大业中后期,贵族起兵造反,农民起义越来越频繁,最终酿成了隋末农民大起义,为什么要叫做大起义,因为隋末农民起义据史书官方有记载的就有大大小小100多支起义军,这里面包含了地方豪门贵族起兵造反,也包含了底层穷苦农民起义造反,这只是官方记载,还有很多小股义军或流寇,那真是天下大乱,义军不计其数。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

杨广这些为政举措其实从后世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政策,利国利民的决定,但是他具体办下去的时候办错了,因为杨广太着急,太急于求成,这些政策都是需要历经数代人才能完成的举措,他妄图在有生之年全部实现,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科举制一直到武则天时代才逐渐完善,到了唐玄宗年间才真正大成发挥出它的意义;高丽历经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不停的征讨,才彻底征服高丽;大运河则用了唐朝历代皇帝心血去疏通开凿。

杨广其实和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像,他和李世民都喜好武功,都是以次子身份依靠军功而获得权力,之后都是靠铲除太子才获得了皇帝之位,只是两人在中间所使用的手段略有不同,但两人的际遇和雄心壮志是大同小异。

李世民为什么给后世留下了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在继位以后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他和他的表叔杨广之间的相似之处,所以处处以杨广为镜,吸取杨广的不足和教训,所以李世民成为了千古一帝有道明君。

杨广如果能像李世民那么善于自省及时的自我反省自我修正,那么以他的所作所为,他不失成为一代明君的可能。

虽然隋朝亡于大运河,但是大运河绝对是让后世子孙都受益,杨广与李世民所差者,只是杨广所作所为是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小岛知风


对于一个历史的研究者来说,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能够称得上千古一帝的有那么四个人,分别是:嬴政 刘彻 杨广 李世民。

此话一出,应该会有很多人不服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杨广是一个弑父淫母 陷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头上长疮 脚底生浓的货,对于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我想对大家说的是:1.影视剧属于艺术加工不可信,那么以前的史书类书籍应该没毛病吧,其实不然,我们要带着理性的思维去看,去听去看你不可全信,不然,你会是一个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2.不可否认的是下令创立进士科,科举制的诞生,之后历朝历代皆延承且完善,不仅仅如此,缓解了社会矛盾和扩大了统治基础;不可否认的是下令开凿大运河,就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如今1000多年过去,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天天子了


隋炀帝的这些政策没有错,错的是他太急功近利了,在短短十几年里同时开展五项伟业,这远远超出了隋朝百姓的承受能力,以至于隋末盗贼蜂起,十人九盗,遍地起义。这些大事,如果花个30年、50年去做,那肯定是利大于弊,天下称颂,但只可惜有着致命人格缺陷的杨广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异想天开和虚荣心。

但是他急于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这才使得原本利在千秋的好事变成了亡国灭种的导火索。杨广到底有多虚荣呢,从几件事例我们就能看出来,如果说修建大运河还可以说利国利民,但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大建用于游玩的龙舟舰队就是劳民伤财了,据史料记载,杨广的龙舟舰队至少有五千之多,杨广乘坐的龙舟更是巨大无比,足以堵塞江面,就算是隋朝全部的水师,恐怕都没杨广的龙舟多。

再比如杨广的通西域,与西域联结、互通有无本是好事,但是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慷慨,居然下令所有外国人在隋朝吃饭一律免费;另外杨广为了显示排场,还大肆搜刮民间的绸缎,将皇宫内挂满了金银绸缎,以让外国人开开眼界。但外国人也不傻,当即就问:中国号称富庶,皇宫里的树都缠满了绸缎,可为什么路上还有很多挨饿受冻的人呢?隋人不能答。可见,杨广完全没有考虑黎民疾苦,在乎的只是自己的虚荣,为此老百姓饿死多少都不在乎。

再比如征高句丽,明明十万人就能搞定的事(唐朝两次征伐高句丽都10万人左右),偏偏要动员百万人征伐,使得后勤遭受巨大压力,冬天以来,后勤断绝,导致隋军大批饿死冻死,三次征伐高句丽,征一次国内一批人起义,最后直接把隋朝搞完了。更可气的一点是,杨广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居然下令一旦高句丽人宣布投降,隋军就要立即停止进攻,出城以迎接投降,结果高句丽人知道后,多次假投降,使得隋军辛苦拼杀的结果付诸东流,搞得隋军士气大跌。

从这几个事例可以看出,杨广这个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可谓是极其的好大喜功和极其的虚荣,这样的人,只会考虑自己的名誉,是断不会考虑其他人的,在短短十五年里同时开始大运河、建洛阳、征高句丽、北巡突厥、江都游玩、通西域这么多大事,百姓怎能承受?再加上杨广本人的虚荣,总是滥发钱财,使得百姓更加痛苦。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杨广的功业背后,是成千上万百姓的尸骨,以至于杨广在临死前也向叛军承认自己对不起老百姓,不管杨广多么天才,多么具有战略眼光,他这种以一人之私为天下之大公的行为都不值得任何同情,人类是群居动物,杨广这种连基本同理心都没有的人不配成为一个明君。

对于杨广的评价,应该介于秦二世和他父亲杨坚之间,基本上功过相抵,他不过是君主专制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惯于意淫和幻想的偏执天才罢了。





老沈讲史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

因为隋朝和秦朝都是二世而亡,因此很多演义都把杨广写成了和胡亥一样的昏君。只是他被描写的更加残暴和聪明,因为胡亥基本是个傻子。

但实际上的杨广真是这样的吗?真实的答案当然不是。

杨广对于中国的历史贡献是非常显著的。最有名的就是修建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在中国水利史上最为著名的运河,把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京杭大运河的很多河段,到今天依然能够通航,这可以说是千秋功业。

北京的通州区,有一些临河而居的人家,他们的住宅形式和江浙地区一模一样,据说他们的祖上就是通过大运河来到北方定居的。据此资料,央视还做过北京人南下寻根的节目,在南方的祠堂里找到了北方家谱中祖宗的名字。这些都是大运河带来的影响。

另外杨广在位时,发动了针对高句丽的战争。尽管结果是非常的悲惨,大败而归。几十万隋军将士的尸骨被高句丽人筑成了“白骨京观”。但是作为当时中原政权迫在眉睫的敌人,这个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等到李渊建立了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歇,一直到了他的孙子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才取得了对高句丽压倒性的胜利。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唐军著名将领薛仁贵就是征讨高句丽的主将。

很多演义都把修运河和征高句丽当成杨广的罪过,这是很失偏颇的。

杨广之所以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他对世家大族的镇压。两晋南北朝以来,天下形成了许多实力强大的世家,如清河崔氏,山东卢氏等等,他们把控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而也就把控了天下人进阶朝廷的梯子。天子经常会被他们联起手来掣肘,有利于百姓但不利于世家的政令难以推行。

杨广是个急性子,他即位后就开始对世家的问题进行处理。他发明了科举制度,旨在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受到教育,从而摆脱世家对朝廷官员系统的控制。于是世家和杨广之间成了生死矛盾,无法调和。最终,隋炀帝被赶下台,身首异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依然在进行着与世家的斗争。所以公允的说,杨广作为皇帝,肯定有很多槽点,但是功绩同样是不可抹杀的。


任十三读史


纵观杨广在位14年,建新都,凿运河,东征西讨,都是劳民伤財的大工程,也许杨广有远大的志向,想成就不世之功,但他太急功近利,人还是要稳稳当当的走。杨广或许能做个开拓疆域的隋炀帝,但是却做不好一个稳固江山的守业者。

杨广是昏君也是暴君,杨广之罪在于当代,功业却又是利在千秋。



未知的古今历史


1、争夺皇位时,是伪君子;坐上皇位时,色心方显,荒淫无度。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特别善妒,杨坚宠爱的女人不是被她杀就是被她整,因此独孤伽罗也特别不喜欢她的儿子们妻妾成群,太过滥情。杨广于是包藏色心,表面上只宠爱正室萧氏(后来的萧皇后),以此来博取其母独孤伽罗的信任和怜爱。而太子杨勇正是因为犯了其母独孤伽罗的这个“善妒”的大忌,经过独孤伽罗多次吹耳边风,被怕老婆的杨坚给废了。当然杨坚废杨勇,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杨广确实比杨勇有才能,做过灭南陈的总指挥。杨广被立为太子后,当其父病重时,他色心就提前暴露出来,在他父亲住的地方调戏他父亲两个漂亮的妃子——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最后被他将死的老父杨坚知道,气愤并莫不后悔地说了句:“独孤诚误我也!”后面就驾崩了(据说是杨广一手策划杀死的)。当杨广做了皇帝以后,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都被其烝(玷污),另杨广大量采聚漂亮民女入宫侍寝,荒淫之性昭然若揭。


2、好大喜功。征高句丽虽然有大一统的目的,但不得其时,也不得其利,三次征讨,民不聊生,国内风起云涌,起义不断,这也是导致隋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打通西域通道,这个功劳很大,为以后大唐继汉再次掌控西域地区导了先。开凿大运河,功过参半,功在后世,过在当时。大运河当时主要还是为了杨广游玩江南以及运粮北上打仗之用,这也是极尽民力民财,怨声载道。大修都城和宫殿,也耗费巨大人力和财力。


3、兴科举,重视人才。杨广本来爱好打仗,特别看重武将,对武将也很好。因此像麦铁杖、沈光、张定和、鱼俱罗、李景等武将都是拼死为其效力,只可惜杨广手下没有像李靖这样的统帅型人才。科举制度的推进,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民间有志有才之人开始展露头角,也算是给唐代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为唐代人才繁盛打下了基础。另杨广重藏书,大力推行儒学,并兴办学校,这也是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杨广其实蛮想像汉武帝一样文治武功,但他操之过急,没有汉武帝时期的人才配制,另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他武功方面远逊汉武帝。一是没有像桑弘羊这样的理财官,能够在后方合理调度,对民力民财损伤不会太急太狠。二是没有像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罕见统帅。三是杨广打仗是以阵地战和攻坚战为主,焦点在高句丽,兵源数量庞大,又是后方长途运送物资;而汉武帝时主要是闪电战和歼灭战为主,焦点在匈奴,兵源数量远逊杨广,但兵精将良,并以就地屯耕为主,又以战养战。在文治方面,杨广跟汉武帝其实相差没那么大,都尊儒家,重人才,可惜隋因武功灭亡的太快,不然加以时日,文治人才定不比汉武帝时期少。


4、杨广是一个文采出众的诗人,写过不少好的诗词。“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就出自此人之手,后来被秦观“抄袭”去了。


人性是复杂的,帝王尤甚,功过毁誉必然都会伴身。作为后来人尽量学古人人性中好的一面,这样整个社会才会走向好的方面。


文史醒言


隋炀帝(569—618年),名杨广,杨坚次子。581年封晋王。588年十月,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晋为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孝俭朴,博得文帝欢心。600年,立为太子。604年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杀死兄长杨勇。即位以后,他下令开通大运河,还设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他在位时,几乎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的劳动人民不下1000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离宫,从行的人几十万,骚扰地方百姓,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他三次发兵进攻高丽。隋炀帝的暴政,终于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为了躲避起义烈火,他第三次游江都。劝阻南下的人,都被杀死。到了江都,他还让地方官去民间挑选美女,充实后宫,仍然整日花天酒地。他预感到末日临近,就对萧皇后说:“好头颅,谁当斫(zhuó,斧砍)之!”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率军士发动兵变,冲入江都宫中,用绸巾将他缢死。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客观上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又派人去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联系;设进士科,促成科举制的形成。隋炀帝的暴政,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严重破坏,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隋亡、两者比较,隋炀帝是一个罪大于功的暴君。

杨广即位后,也做了一些收买人心的事,把政治体制也做了些改革,多少也取得一点政绩。

功绩较大的是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第二是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错误,法律的严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炀帝将一些残酷的法律条文取消,或者是减轻处罚程度。但这也仅是表面文章,是沽名钓誉。在隋炀帝统治晚期,他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残忍了许多,不再按照法律做事,专断性很强。

第三是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在位期间搞了一些大的工程,主要是修建东都洛阳,以及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 此外他还组织修建洛阳城的工程。

隋炀帝历来以残暴著称,其实他也很有文才,不过才能没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为他鄙视文人所依赖的条件。他如果看出来谁的奏章是在指他的过错,是在进谏,他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打击报复,因为说话内容刺激了隋炀帝而被赐自尽的大臣有很多。在三次征伐高丽结束后,太史令庾质因为劝谏他不要到洛阳巡游,说应该让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结果被他杀死。时间一长,大臣们就没有敢于进谏的了。这就为小人的横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隋朝末年,隋炀帝亲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一溃千里,无法挽救。各地的将领也有很多割据称帝的,从太原起兵的李渊也意图自立为皇帝。但他明知道日子不多了,还没有忘记和嫔妃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他甚至还对萧皇后说:“那么多的人想把我赶下去,代替我来做皇帝。我就是被赶下去了,也能做个长城公,你也能做第二个沈后(就是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的皇后沈氏),咱们还是喝酒吧,何必自寻烦恼。”

公元618年,即隋炀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被勒死,时年五十岁。后来的谥号是“炀帝”,是评价最低最坏的一种。隋文帝杨坚原来夺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后自己的儿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杀,历史在这转了一个小圆圈。不过帝位没有再传回去,而是到了李姓那一边,历史演进到了唐朝。






影视职员


很多人讨论“杨广之才非常人所能及”,讨论中很多人都不否认杨广是暴君,但对杨广是昏君却又都很含糊其辞,好像有才的君王不可能昏似的。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杨广有才气不假,会做好诗,自称“天下皆谓朕承籍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但这并不排斥他同时也是一个昏君,同样是他的一句话“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已明明白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明君是要爱护百姓、广开言路、善于发现人才并使用人才的。杨广在这些方面一些儿都没做到。不恤百姓是不用说的了,嫉妒文才杀薛道衡,拒听忠言杀高颎,掩耳盗铃杀宫女,连帮他继位立下大功的张衡劝他几句不要滥用民力也杀!再加出言轻狂逼反杨玄感,如此君王,诛杀老臣,言者有罪,如再不称昏君,真不知昏君其为何物了。

至于他那些“功业”,其实是个皇上只要不是个傻子都想去做的。杨广运气好,碰到他老子留下这么好的一个基业,他又是个最爱出风头的,当然是当仁不让地要去做啦。既然是皇帝要做,又不管百姓死活,那当然也就能做成啦!直到最后轻狂到眼高手低地来一句“高句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从此一头栽在棒子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