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读《道德经说什么》,悟自然之道,助力个人成长、助力幸福生活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仅仅5000余字究竟揭示了怎样的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以及人生之道?!老子为2000多年来的后人提供了怎样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为人处世之道?!《道德经》具有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由樊登读书与乐培心理共同主办的《阅见读书会》第15期活动,主题就是学习与讨论韩鹏杰教授多年力作《道德经说什么》一书,本人在长期诵读《道德经》原著100遍、认真聆听韩教授解读此书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语谈一些个人想法与观点,以期与广大书友交流分享。

读《道德经说什么》,悟自然之道,助力个人成长、助力幸福生活

  一、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阴阳既对立又统一是自然之道

  公元前5世纪,人类文明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人类进入轴星时代,中国出了孔子、孟子、韩非子,印度出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了哲学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当古希腊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哲学家在恒河边打坐,中国哲学家在黄河边散步,而这些人类最聪明的人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竟然还进行了恰当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考虑人和物的关系(自然哲学为主);中国哲学家主要考虑人和人的关系(社会哲学为主);印度哲学家主要考虑人与自己的关系(人生哲学为主)。这很好地解释了近代工业文明为什么首先出现在西方社会而同时代的满清政府把科技当作“奇技淫巧”,中国社会为什么主要注重人文与人伦而错过了近代工业文明,印度社会主要注重个人心灵与灵性建设。至于为什么轴星时代会在公元前5世纪出现且古代哲学家探索规律会有如此分工,人们还在不断研究,如李约瑟难题等非本文探讨内容。

  在这个轴星时代的老子超越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提出了涵盖世界本原的“道”的概念。按照韩鹏杰教授解读,《道德经》所述的“道”,既指哲学层面的“天道”(本原、规律)又指人道(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德”就是按照道去做。道在前、德在后,做任何事都要按照道去做就是德。《道德经》八十一章,韩教授认为第一章是序言,第二章是目录,余下七十九章是展开与论述。《道德经》主要论述了自然规律中呈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既对立又统一的万物辩证本质。这就是自然之道。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大自然的一员,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自然之道涵盖了社会之道和人生之道,道本质上就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读《道德经说什么》,悟自然之道,助力个人成长、助力幸福生活

  二、当代自然辩证法以科学与实证方法揭示了《道德经》所说的自然之道

  恩格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重大进展基础上创立了当代自然辩证法。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科学的世纪”:1828年尿素实现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统一,尤其是1869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850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现了物质运动的统一;细胞学说实现了动植物的统一;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辩证法不仅是思维方法而且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自然观,这是哲学思想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其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矛盾即对立统一,研究对象最本质的矛盾规定了事物本质属性;这种矛盾支配着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包括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是普遍法则,这是自然之道。人改造自然形成的对象性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本质上属于整个自然界,也必然受自然之道约束,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可经象统治异族一样。

  现代自然辩证法揭示的自然之道显示: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一切事物不是系统就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由各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就是系统结构,功能是系统内在结构在外部环境中的表现,环境是与系统有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和相互影响但又不属于系统构成成分的所有要素总和。所有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目前为止没有发现绝对孤立系统)、层次性。

  现代自然辩证法揭示的自然之道显示:自然界不仅系统性存在还在不断演化,演化是结构功能的改变,即“质变”;是由已而生的自发性改变;是事物趋向稳定态的不可逆变化。由已而生的自组织进化本质上是微观涨落、非线性正反馈及足够的环境负熵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随机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无论天体、地质、生命、精神世界、人类社会都受制于这一自然演化之道。演化是进化与退化并存、相互包含、互为前提与条件;涨落是自组织微观基础;非线性正反馈是自组织的作用机制;开放与远离平衡是自组织外部条件。由于事物内部微观基础与外部环境多样性决定演化进程充满偶然性,而这种偶然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现代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与突变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组成“新三论”,是“自组织理论”的科学依据。

读《道德经说什么》,悟自然之道,助力个人成长、助力幸福生活

  三、遵循自然之道,内在清明外在随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尽人事听天命,创造幸福生活

  此时此刻当下的你和我一样,由你的内在世界和你的外在世界组成。内在世界就是你的精神世界(抽象为人心)由3+1组成:认知系统与知识结构(智商)、情绪情感系统(情商)、意志品质系统(意志力),三者共同构成人格系统;外在世界是你的物质系统(抽象为身及身外系统)由4+1组成:事业(工作)、财富、关系(婚姻与家庭)、健康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追求的价值意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共同组成了一个“你”。

  按照自然之道,“你”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开放性系统,“你”是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特个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内在3+1与外在4+1相互关系状态决定了“你”的人格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价值。这就是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系统的开放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在“你”这个系统上的真正体现。按照自然之道,你不仅是作为一个系统性存在(活着),还在不断演化(个人成长),即“你”的内在3+1与外在4+1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不断演化。而这种演化的由已而生自然发生的,其本质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对立统一矛盾关系导致“你”这个系统短暂平衡趋向不平衡,再向平衡发展的不可逆变化。而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这个矛盾的本质是“你”的内在世界品质、心性无法适应外在世界4+1而造成的,开放与远离平衡是矛盾产生的前提条件。由于“你”的内在世界、外在世界及外在环境多样性决定了“你”的个人成长充满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又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遵循自然之道,人生的不幸福来自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不和谐,人生的幸福真的来自于内在。外在世界外在环境不可控(无常),内在世界相对可控可调,大海航行调帆不调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不一致是经常的,放下评断可以获得幸福生活,内在世界决定外在世界的各人面向。人生的智慧就在于内在世界一方面要诚实以对,不要压抑否认逃避(心理学可以做到),另一方面提升你的内在世界品质,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提高德行、升华境界(国学可以做到);面对外在世界与外在环境的不确性不可控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专注投入不问结果本身就是幸福。这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诠释的人生智慧:儒家讲内在清明外在随顺、尽人事听天命、世事我曾搏过成败不必在我;佛家讲因上努力果上随缘;道家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祝愿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了悟“自然之道”,创造幸福生活,内在不断精进,外在全力以赴,活出生命的光辉与境界、活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交流分享#人生哲理#心理学#国学#哲学#今日头条#头条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