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之初,性本榮!要向內觀,不要外求!外求只會一步步失去自我!

其實這個故事非常有意思,首先列子為什麼要用這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又為什麼是孔子?孔子又為什麼遊太山?這個隱士為什麼是榮啟期?榮啟期的話又在暗示什麼?這麼多謎團,到底要向後人表述什麼?到底要傳達什麼內涵呢?

首先我們來說孔子,孔子乃聖賢,可謂人中之人,人上之人,孔子乃人中的巔峰代表,我們再來看太山,太山是山之巔,孔子作為聖人,還要去遊太山,就說明孔子內在非常謙虛,求學非常虔誠,總認為自己還不夠,還需要再精進,繼續向更高的高人請教,太山作為大自然的“高人”,孔子來拜訪一下,就能瞬間理解了,他為什麼還要遊太山,其實他是在尋找更高的智慧,尋找更高的真知。那麼為什麼是孔子也就明白了,除了孔子這樣的聖人,在當時確實也不好再找出第二個,所以這個故事的這兩個元素應該就不是偶然,應該是必然的了。

人之初,性本榮!要向內觀,不要外求!外求只會一步步失去自我!


榮啟期,我們首先看他的名字,榮,光榮,榮光;啟,開啟;期,週期,序期,人生的開啟,本自當榮光,每個人人生的開始都應當以榮開始,人之初,性本榮,每一個生命從精子遇上卵子的那一刻,精子由上億個到二百多個,最後二百合一,凝聚成一團炁,使合一後的精子衝入卵子,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這個合一本身就是光榮的,每一個犧牲奉獻的精子也都是無限光榮的,所以生命從一開始這個起點本就是光榮的,榮光的。新的一輪就要開啟新的序期,不要總活在過去,要活在新的序期當中,以榮光煥發的姿態活向開啟的新序期中,這是榮啟期這個名字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再看榮啟期說的話,從人、性、命三個方面概括了他快樂的原因

,天地之中,男女之中,壽命之中,可見榮啟期的境界,榮啟期是當時的隱士,有這樣的體悟,也不足為奇,這是他長期修煉之體悟,也是他修行悟道的體現。

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積累,一個人的思維很難通達到如此地步,要知道,跟你對話的是當今的聖賢,這是高手與高手之間的較量,這是高手與高手之間碰撞,也是高手與高手之間的切磋,真可謂心境大比拼。

站在這個高度上,我們再通觀全文,不難發現,其實列子在通過這個故事描述了一個內觀和外求的事情。孔子這個階段為什麼要遊太山以尋真知真智,因為孔子還在處於外求的階段,一切智慧還需外面的人事物支援,榮啟期為什麼如此快樂呢,因為榮啟期處於內觀狀態,所以榮啟期不管身在何方,都一定是逍遙自在,無慾無求的狀態。

人之初,性本榮!要向內觀,不要外求!外求只會一步步失去自我!


結合我們現實生活,也是這樣,凡屬於外求的永遠沒有止境,因為外求就像黑洞,永遠沒有盡頭,並且外求會徒增無限煩惱,外求會讓自己慾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外求會對外邊要求越來越高。經常挑剔別人,經常指責別人,經常嫉妒別人,總想控制別人的做法都是外求的表現,一切外求都只會距離內在的自我越來越遠,遠到一定程度,你就不是你了,你就沒有你了,你全是外在人事物的體現,你是外我的體現,沒有了自我,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快樂呢?

因此,列子用榮啟期說的一段話,來暗示人們:要向內觀,不要外求。唯獨內觀,才會看淡一切,才能看順一切,才能看透一切。

看淡了,自然就不爭不搶了;

看順了,面譜就喜慶開朗了;

看透了,智慧就自動生髮了

所以,向內觀才能發自內在的樂活,向內觀才能讓自己逍遙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