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历史上的宋太宗要毒杀南唐后主李煜?

王超行侠仗义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人。他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李煜主动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李煜在金陵围城之战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有关李煜的死因,流行的说法是说,他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的。至于宋太宗为何要毒杀李煜,历史上也众说纷纭。

宋人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明人柯维骐在《宋史新编》中都提及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曾考异说:“李后主之卒,它书多言赐鸩非善终”。其中,对赐鸩说记载最详细具体的是宋人王侄的《默记》,后主死于牵机药之说便是来自此书。

据《默记》载,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节,是后主的42岁生日。他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闻此事后非常愤怒,诸罪并罚,遂赐牵机药鸩杀李煜。牵机药,据说为中药马钱子,目录寒、味苦,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大。李煜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虞美人》这首词,市井路人都耳熟能详。事实上,这首词很可能就是导致李煜被杀的主要导火索。这首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李煜对国破家亡的哀怨,透露着自己对故国的怀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随便一句,都在表达李煜对亡国的愤恨与哀怨。这对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室而言,无异于是李煜心存复辟之心的直接表露。

李煜即位时,北宋已经建立。因而李煜在位的十五年,其实都是在不断和宋进行抗争。李煜虽然表面上向宋俯首称臣,但实际并未放弃与宋抗争。他曾暗中组建了强悍的水军——龙翔军,努力改革南唐内政,改进科举制,大量招纳贤才。此外,即使是灭南唐的围攻金陵之战,李煜也亲自率全城军民抵抗宋,长达一年。

这么一个始终心想反抗宋,对宋假意恭维的南唐后主,在成为俘虏以后依旧心存复辟之心。对此,宋太宗为之大怒,合情合理。越王勾践的先例在前,宋太宗又怎么会愿意养虎为患呢?因而最终,李煜惨死于“梧桐深院”。

至此,一代才子陨落,甚是悲怆!李煜看起来像是因为思念亡国而被毒杀,让千年后的人都仍然倍感同情!只是身为亡国之君,身不由己,悲哉


邓海春


南唐后主李煜对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委曲求全。常借四时之景感怀亡国之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像这样的词句还很多。深深的呢给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心理上造成阴影。赵匡胤虽然是一个贤德的君王没有杀他。但是呢和他一起打拼天下的太宗皇帝赵光义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所以在他攻打南唐几十年的过程当中已经对这个南唐后主心里头很恨了。所以在他稳固了皇权之后。就是肃党,清理朝政。李后主是他所痛恨的一个人,所忌弹的人。这就成了他杀的目标了。毕竟这当朝皇帝九五至尊不能出尔反尔,不能够违背太祖的遗命(曾经之言)。就听从了宰相赵普之意把他毒死了。这是一个作为一个帝王的政治需要。他能够容忍后周的柴荣后代,但他不能够容忍南唐后主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煜 他特别有才华这个才华呢作为一个帝王都想要。宋太祖还可以容忍李煜的才华,可以作为笑料听一听,他一统十国,这些亡国之臣的声音。宋太宋是不允许的。他好不容易和兄弟们一起打拼天下把自己的哥哥侄子全部都处理了自己巩固了皇权当上了皇帝。耳朵边怎么会允许其他人来怀念那些故国往事呢。顺着帝王败着寇,军阀割据的时代。怎么能允许别人说我?我的天下是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呢?我怎么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个骂名窃国者之骂名?你是被我打败的,你就得心存感激。你说的这一切都是曾经的过眼烟云,我那么多的弟兄用生命攻打你,几十年如一日。他痛恨的就是顽固不化的人。有那么多的才华,赵光义是个武夫,读了很多军事方面的书。他也很欣赏文化人。但他毕竟是,军事家。赵匡胤人家是个文学家,军事家。区别就在这儿。赵匡胤他是一个司令,赵光义他是个将军。打仗的人他只认现实。才华不能够把青春换回来,才华也不能把一个国家换回来。北宋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树立朝廷的榜样。为他杀功臣开始了开端之笔。

浅薄之见。


可可潘琴








在故事里,这位白胖子非但武功高强,还擅使牵机毒药,常常于众目睽睽之下杀人于无形之中

他是宋太宗赵光义,他为锋利无比的“柱斧”代言,为居家良品“牵机药”代言,为宅男福利“幸后图”代言……



南宋时期,王铚诚邀赵光义代言牵机药,从此,“冲服方便,口感极佳,每天一勺,一月升天”,随着这段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语,牵机药走进了千家万户

本品纯天然无污染,起效无形,效果显著,服用本品,生于何月何日便可死于何月何日,确保用户死的时候摆出头脚相接的完美姿势,牵机药郑重承诺,无效退款!您还在等什么?




这份代言合同被王铚收录在《默记》.上卷里,《默记》由《四库全书》收录在“子部小说家”类

具体内容是: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待,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


然而

徐铉加给事中已经是在李煜死后一年的事。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

再过了四年,徐铉迁左常待,“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徐铉》

如果徐铉奉命去见李煜,他的官名只能称为“太子率更令”



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李煜家里看门的、迎客的、通报的,都只有一个老卒,穷得除了李煜坐的那把只剩下几把旧椅子


然而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甲午,“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自言其贫,乙未,诏赐钱三百万。煜虽贫,张洎犹索之,煜以白金(鱼委)面器与洎,洎意歉然。时潘慎修掌煜记室,洎疑慎修教煜,素与慎修善,自是亦稍疏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再穷,李煜也有一份右千牛卫上将军的俸禄。太平兴国二年二月,赵光义刚做皇帝两个月李煜便向他哭穷,赵光义一次性赏给李煜三百万铜钱,第二个月还给几位降帝加了工资,“己未,诏刘(钅长)、李煜常俸外增以它给”。以李煜的经济实力买几把椅子还是没有压力的

李煜府中还有掌管记事、庶务的属官,小周后也不可能自己撸起袖子洗衣做饭



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


然而

徐铉投宋后是任正经职务的官,李煜还把他当心腹毫不避讳地诉说心里话……李煜不是一个称职的亡国之君

徐铉姿势摆足,以旧礼待李煜,一点都不避嫌,一点都没看出赵光义试探二人之意……徐铉不是一个称职的二手臣



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

告别李煜,徐铉被赵光义召去问李煜表现如何。上一秒还对李煜表现出忠心耿耿的徐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李煜悔恨没有重用忠臣坚绝抗宋的话一股脑转述给赵光义,so,李煜死于牵机药


然而

赵光义好象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心肠歹毒擅使毒药,特意委托自己的侄儿秦王赵德芳出面给李煜捎去牵机药的问候,并且嘱咐赵德芳一定要嘱咐李煜,按时按量服用,这玩意敞开供应,吃完还有

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王铚又写道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然而

王铚仿佛已经忘了李煜穷得连椅子都买不起的事了。李煜这家伙居然在家召明星唱歌跳舞,唱就唱吧,明星们居然还动用麦克风低音炮把这场堂会当作演唱会。重金属节奏极大地影响到了赵光义在皇宫里休息,恨得牙痒痒的赵光义决定投毒药杀李煜

慢着,刚刚才说过牵机药是慢性毒药,杀人于按时按量坚持服用。李煜庆祝七夕演唱会吵到赵光义,被一怒赐死,貌似死得特别爽快,“(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赠太师(吴)王李煜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

如果当天赐药当天死,按牵机药的药性,估计李煜吞下去的药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饭量,牵机药完全没有体现出价值嘛。还不如赐牛肉干二十斤让李煜半个时辰内吃完,大家都开心,那多好





其实大家拿这事黑黑赵光义陶冶情操还不错,反正那家伙身上黑点不少也不差这一件。但真要把这事当作史实……

还是服药吧




为国钓鱼


李煜的死,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的。至于宋太宗为何要毒杀李煜,历史上也众说纷纭。但个人认为,李煜被杀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可能性极大。

《虞美人》这首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事实上,这首词很可能就是导致李煜被杀的主要原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李煜对国破家亡的哀怨,透露着自己对故国的怀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随便一句,都在表达李煜对亡国的愤恨与哀怨。

这对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室而言,这无异于心存复辟之心。

而据史料记载,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便奉宋太宗之命,前来探视李煜。闲谈期间,李煜居然还不加掩袭,对徐铉大谈自己过去当皇帝时的事情,还哀叹道:“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不久之后,李煜又作死般的写了这首《虞美人》。这种种行为,对于一个被俘的亡国之君而言,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最终,宋太宗为之大怒。而李煜也因为这些缅怀故国的词和言行,逐渐引起了宋太宗猜疑,最后被宋太宗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说,李煜作为亡国君,时相当愚蠢。寄人篱下,本来就该夹起尾巴做人,像刘禅那样,展现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这才是保命之举!可他非要秀才华,唯恐皇帝不知自己心怀故国似的。


这些历史要读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这天的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既然是普天同庆,那么皇家也会与民同乐的。这日,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夫人小周后,和其他的贵妇人一起,按照惯例来到慈宁宫,给皇后请安,庆贺节日。

请安结束后,分别往回走。但是刚走到半路,还没有出皇宫的大门,来一太监,传皇后的口谕,令小周后留下,皇后要和她交流一下女红的技艺。

小周后被领到一间宫室,在那里静候。谁知坐等不见皇后踪影,右等没有皇后信息,等华灯初上时,却来了正主——当今的圣上宋太宗,小周后马上就明白,所谓的太后懿旨,不过是太监们假传的,真正羁留自己的是皇上。

原来那小周后,生得真是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又加上歌舞棋赋,多才多艺,真是天生尤物,能把见到她的男人迷得神魂颠倒,如醉如痴。当初李煜投降大宋,两口子自南京来到汴梁城以后,当时的晋王赵光义,见到小周后时顿觉眼前一亮。但是赵光义那时还只是个王爷,虽然垂涎欲滴的望着这个尤物,但只能舔舔干渴的嘴唇,压抑着不现实的欲望。现在不一样了,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他要完成自己的宿愿,要一亲芳泽。今天正好是机会,小周后进宫了!试想一下,羊入了虎口,岂能让她逃掉?

在这喜气洋洋的元宵节,宋太宗要喜上加喜,做到真正的“与民同乐”。但小周后力矩不从,这一拒绝,让宋太宗跟来了兴趣,就像人吃肉一样,大肥肉狂嚼大咽起来没有什么滋味,拿上一个羊蝎子,慢慢的啃起来,简直是回味无穷。于是就强行宠幸了她。

“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万历野获篇》明·沈德符)

“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见只编》姚叔祥)

果然如此,宋太宗这口鲜一尝,那叫一个销魂!越发离不开,舍不掉了。就这样从元宵节开始,直到正月将尽,赵光义才放她出宫。这半个多月,宋太宗可谓是日日深耕,夜夜销魂,过得就是神仙日子。

每当回味那香艳时刻时,太宗皇帝总觉得意犹未尽。一日,他又突发奇想——他心想,自己吃独食,没有什么意思,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才行。于是在欲望得到满足后,特意请来宫廷的画工,给他来了一个生活实录,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名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就此诞生了。后来还有人在画上题诗确证:“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宋太宗那里是满园春色。降宋的南唐后主李煜这里,现在是什么状态呢?他投降大宋以后,宋太祖封他违命侯,虽然是侯爷,但是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宋太祖死后,宋太宗即位,李煜被加封为陇西公,这么看来待遇应该提高了。

但是今天却不同了,小周后进宫团拜,一天未归,李煜心里不踏实,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听着府外的锣鼓喧天,看着孔明灯的升起,自己的心却在往下沉。他可怜巴巴地张望,心急如焚地探听消息。但也只能暗自焦急,根本就不敢去进宫找人。

李煜望眼欲穿,彻夜难眠。睡梦之中,窗外似乎有动静,侧耳细听,好像是佳人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哪有佳人的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

李煜在焦急的等待中,写下一首词,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喜迁莺·晓月坠》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谁能想到,这一等就是半个月。十五天之后,小周后回来了。走时是鲜艳欲滴,归来后却形容憔悴。回来一下轿,顾不上回答紧随身后问长问短的丈夫,一头扎在床上,痛哭、大骂……

李煜和小周后的厄运从此开始,每月总是有一次皇命,令小周后入宫,用意不言自明,每次一去至少要呆上好几天。

“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宋·王銍在《默记》)

在这样的日子里,李煜呢?除了默默忍受这一切之外,不敢有如何异常举动。但在出现宋太宗宠幸的写生画以后,简直让他欲哭无泪了。一开始他只是被带了个绿帽子,已经感到够窝囊的了,看到这幅画以后,脸都绿了。这就是在公开的打脸呀!

可是谁让自己是亡国之君呢?

这种时日过了没多久,公元978年七夕节这一日,正好是李煜的42岁生日,便在住所聚会后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怀念故国,并命南唐故妓咏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听到后非常愤怒,心说,你还是不忘自己的南唐,那么朕就满足你的心愿,去找被灭的南唐吧。于是诸罪并罚,赐牵机药给李煜,李煜服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亦与世长辞。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南唐书》宋·陆游

《宋史》元·脱脱等


老衲侃春秋


有人说,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毒杀南唐后主李煜,是因为宋太宗想霸占小周后。觉得李煜碍事,所以才把他给除掉了。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宋太祖剧照)

关于宋太宗霸占小周后一事,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比如北宋王铚的《默记》、宋人叶梦得《避暑漫抄》,以及元明清的历史笔记中都有。后人还根据这个记载,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图》的画,在后世非常有名。

王铚的《默记》原文是这样的:“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意思是说,宋太宗多次把小周后(当时叫郑国夫人)叫进宫里去,回来后,小周后就大骂李煜,骂的声音到处都听得见。至于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就耐人寻味了。

不过,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后世争议颇多。毕竟正史上没有记载。而且,野史的记载虽多,都是根据王铚的《默记》来的。王铚在《默记》中说,他这个史料是从《江南录》中来的。而《江南录》(早已散佚)这本书,是徐铉、汤悦根据宋太宗的指示写的。既然是根据宋太宗的指示写的,怎么可能记下这件事呢?

再说了,宋太宗真想纳小周后,在李煜去世后,他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呢?就像宋太祖纳花蕊夫人那样,只要他有心,这应该是很简单的。

所以说,宋太宗杀死李煜是为了小周后的说法,显然是吃瓜群众想象出来的,没根据的桥段。

(小周后剧照)

那么,宋太宗毒死李煜,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谈谈另一个问题:李煜是不是因为荒淫无度才导致亡国的?

其实,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普遍的看法。他和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经常被后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人才,可就是不会当皇帝,荒淫误国。

但实际上,李煜其实根本不荒淫,反而是积极作为的皇帝。

李煜在当皇帝的时候,不断向宋太祖示弱。比如除去国号“唐”,改称“江南国主”;比如把“龙袍”换为“紫袍”; 比如下令贬损仪制;比如撤去金陵台殿上的鸱吻等等。有人认为这是李煜软弱。实际上,李煜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留时间给自己,以便聚集力量和宋太祖对抗。

而实际上,宋太祖也落入了李煜的圈套,反复找不到要攻打李煜的理由。以至于最后爆粗口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是说,不是你有没有做错的问题,而是你的存在让我不得安宁,所以我要打你。

(李煜剧照)

在这长达15年的时间里,李煜确实在国内也做了大量振兴国家的工作。比如他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心种庄稼,以增强国力。比如他对大臣们非常善待,尤其是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他给予他们极大的优待。大将何敬洙去世后,他甚至废朝三日,表示对他的尊奉和哀悼。就算在战场上打了败仗逃跑的冯延鲁,他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礼遇。

可以说,李煜不但让国力变得很强盛,而且也在国内聚集起了极大的人气。

我们再看看最后宋太祖出兵攻打李煜的时候,李煜积极抗战,毫不退缩。而且还积极联系吴越和契丹,企图三面夹击北宋。李煜这样做,让宋军在南唐打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来宋太祖甚至都有了想撤军的打算。

由此可见。李煜绝对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主,只不过国力实在有限,他才最后败给了北宋。

李煜在被俘后,他的存在,对于宋太宗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史料记载,宋太宗曾经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懦弱无能,荒淫无道吗?”潘慎修回答说:“他如果真的荒淫无道,为什么能守住国家十多年?”

还有史料记载,当李煜在开封写了词,流传到民间后,江南的老百姓,读着词,哭得捶胸顿足。

以上两个史料说明,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杀李煜,完全不是为了什么小周后,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煜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不杀李煜,他在皇位上坐得不安心。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宋太宗毒杀李煜的根本原因是李后主等异姓势力威胁到了宋朝的统治,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排除异己就是最普遍的手段。

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轻易就取得了后周的天下,为了防止此类兵变的重演,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铲除其他割据政权。所以李后主等势力的存在就威胁到了赵氏的统治。

其次,李煜嗣位时,南唐已奉宋为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太祖赵匡胤多次遣人诏其北上,李后主均推辞不去,这必然也惹怒了宋统治者。

借口则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银湖金涛


五代十国时期遍地的国主皇帝,而且都是赵匡胤的老熟人,后来也基本上都被老赵抓到了开封城。要说老赵对各位老伙计都还是不错的。老上司小柴,南汉的老刘,北汉的小刘,都得享尊荣,寿终正寝,后蜀的老孟,吴越的老钱也是迫于压力主动归降,虽然这二位死的有点不明不白,至少面子还是给足了的,唯独是南唐李煜,宋人记载,李煜42岁生日时候,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太宗赵光义闻之不悦,赐牵机药予以鸩杀。传说这药特别毒,发作起来浑身抽搐,身体扭曲,手足相接,形似牵机。

五代十国后期形式:

昏聩的君主入宋后不但身家性命得到保证,而且还给了比较显贵的爵位,像南汉刘鋹入宋受封“恩赦侯”,后来升级为”彭城郡公“,小赵即位后又给他升级为“卫国公”,北汉刘继元先是受封”彭城郡公“,后又晋升”彭城公“。在对手眼里,敌人的昏庸就是对自己的功劳,两位大小刘昏君的封爵没有实权是肯定的,但是至少面子上给足了恩荣,大大体现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宽宏大度王者风范。

而李煜并不是像南北汉末代皇帝那样的昏君,虽然大家一致认为李煜做文人顶尖做皇帝混蛋,但是李煜统治下的南唐实际上是五代后期宋以外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为此老赵还专门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先是荆湖、后蜀,然后是南汉,吴越又主动归降,把李煜的南唐包围了一圈之后,才兵临城下,迫使李煜出降。实际上,北宋出兵先后消灭南方各个割据都是为了消灭南唐而做的准备。如果李煜是昏君的话,根本不值得赵匡胤如此苦心积虑。


在这个过程中,李煜表面上被迫去国号帝号,顺从宋朝宗主地位,实际上却加紧练兵备战。一边上书请封,一边部署防御。赵匡胤准备像对付吴越那样,把李煜骗到汴梁扣起来,但是李煜也够精明,称病不去,赵匡胤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灭南唐的战争。南唐军队先是依托长江和秦淮河天险,对入侵的宋军展开激烈抵抗。防御失败南京城被围,李煜又暗地里多次命令各地部队勤王,表面上却一再向宋廷上书乞和。奈何李后主实力和运气都十分不济,终于城破被俘,押送到汴梁跟其他亡国之君作伴了。而这时候,距赵匡胤去世,也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匡胤赏李煜一个封号“违命侯”,这与刘鋹的“恩赦侯”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对李煜恶心到什么程度。

补充一点,北方的北汉并不是因为强大而被放到最后,而是因为有契丹的干涉,宋朝不愿意在统一之前就跟契丹起冲突。

宋灭南唐之战进军图:



后属的孟昶其实与李煜的经历十分相似。孟昶在位三十二年,闭关锁国,不与中原通,故后蜀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繁荣安定。北宋发动灭蜀战争之后,后蜀依靠蜀道天险,也展开了激烈对抗。奈何与老赵的宋朝实力悬殊太大,孟昶的蜀军一路败退,只抵抗了66天便破城投降,押解东京。结果孟昶前脚走,蜀地后脚又叛变了。老赵一看这个孟昶还是很得人心的,蜀地还是有很多人念他的好,心里非常不痛快,孟昶到达东京汴梁之后七天,就无疾而终了。

而李煜入宋三年后被杀,实际上也是必然的,赵匡胤有所谓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歪理邪说,同样道理,赵宋江山的卧榻之侧也绝对容不下怀有异心的前朝皇帝。李煜虽然已经“归为臣虏”了,却依旧不老实,一天到晚哭丧个脸也就罢了,还写反诗,李煜的那些伟大词作,基本上都是在做“臣虏”期间所作,像“故国不堪回首”、“几曾识干戈”等等这样的句子,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失败丧国的怨恨,我想不管是谁坐在赵光义那个位置上,都不会容忍李煜的,用现在的话说李煜的求生欲太弱了。


李后主与赵匡胤

传说中,赵匡胤年轻时候四处游侠,遇到了还是富贵公子的李煜,二人一见如故,拜把子做了兄弟,李煜想推荐赵匡胤在南唐做官,赵匡胤也是求之不得。赵匡胤入唐后还没建功立业,就与南唐重臣周宗的女儿周娥皇一见钟情谈起了恋爱,奈何江湖浪子根本入不了周老爷的法眼。李煜对此根本不知情,按照父皇的安排娶了周娥皇做王子妃,伤透了把兄弟赵匡胤的心,于是赵匡胤暗暗发誓与南唐为敌,要抢回周娥皇。还有传说李煜被抓到汴梁后,大周后还经常被赵匡胤抓去侍寝,回来两口子只能抱头痛哭。赵匡胤跟李煜之间肯定有很多私人恩怨还没了结,所以不急着杀他。而赵光义跟李煜是没啥交情的,李煜不老实,直接杀无赦了。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李煜向大宋投降了以后,生活上虽然收到了优待,但是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对李煜还是有怀疑之心。



李煜被软禁之后,还是经常饮酒作诗。据说,有一天,是七夕节,宋太宗召见李煜的旧臣徐铉问“可曾见过李煜?”徐铉说“没有,不敢去见!”宋太宗就说“无妨,你去看看他吧,我让你去。”

徐铉就跑去见李煜,到了李煜住所,看到一个守门老卒。徐铉说“我要见太尉。”老卒说“圣上有旨,不能随便见人。”徐铉说“我就是奉旨而来。”



徐铉见到了着纱帽子道服的李煜,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放声大哭说“我后悔啊,我后悔杀了潘佑和李平。”

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两位大臣。潘佑曾上书李煜说“家国愔愔,如日将暮”,意思就是说国家(南唐)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太阳就要下山了。李煜听后很不高兴,开始讨厌潘佑。而李平呢,是潘佑推荐做官的,李煜认为他们是朋党,所以把他们两个都杀了。身处此情此景,李煜见到旧臣,颇有悔恨之意。

徐铉回去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又召见他,问“李煜都跟你说了什么?”徐铉肯定不敢隐瞒,事无巨细,把和李煜见面的情形细细道来,于是,赵光义就起了杀心。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正值李煜生日,李煜命歌妓唱他新作的词。太宗宋太宗听到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就命人赐毒酒给李煜,李煜喝下后便中毒身亡。

李煜的一生是个大悲剧,他经历了人生最高峰,作了帝王,同时也经历了人生最低谷,成了阶下囚,甚至于死亡。不过,也许就是这种生活上,思想上巨大的反差,才让李煜成为一个杰出的词作家,写出了《虞美人》这种流传千古的诗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郭襄


其实从963年开始,南唐已经是宋朝的藩属国了,虽然名为独立,实际上每年要进贡、上表,被宋朝保护着,所以后主李煜只要老实待着,和当年的蜀汉刘禅一样乐不思蜀,肯定是能够苟活,但他整天捣鼓着酸诗醋词,叽叽歪歪的,惹来了杀身之祸。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官员韩熙载家中行乐场景,韩熙载死了5年后南唐灭亡。

李煜是个艺术细胞很高的才子,但治国无方,本来已经臣服宋朝又处处抗命不遵,宋军压境时还杀了良将林仁肇和贤臣潘佑、李平,宋军包围南京时还打着自己算盘,直到无力回天时才出城乞降,赵匡胤并没有杀他,押解到汴京过上了囚徒生活,还带着家属妃子们,封了侯。

图为南唐势力范围。

李煜是很不老实的,屡屡抗命不遵,从赵匡胤给他封违命侯可以看出。作为阶下囚,李煜的宅第有军人把守,没有皇帝的上谕不能随意出入,宋太祖是个很高傲的人,见面时也常常用飞言冷语讽刺李煜,所以他越来越充满了寂寞、悔恨,他把这些烦恼都写进了他的诗中。

南唐共有三帝,目前只有钦陵和顺陵,李煜的陵墓未知。

比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这时即位的是宋太宗赵光义,皇位怎么来的至今都是个谜,肯定是个狠角儿,所以赵光义看到这些酸词后心生忌恨,李煜又和旧臣徐铉谈起以前往事,后悔错杀贤臣,猜忌多疑的赵光义就赐了毒酒一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