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老俗话


这些跟生活和文化息息相关,形成这种话的是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现代,所以很多人去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那就有点偏激了,在古代的时候生活环境和条件跟现在没办法比,现在的人都有很多嫌弃自己父母的,古代的时候当然也存在这样的人,其实现代和古代嫌弃自己父母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人老招人嫌其实的意思有很多,最主要的意思有几种,一种是老年人年龄大了,身体变弱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孩子花大量的时间来护理,长期这样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毕竟照顾老人就没有时间去外面劳作,这会对一个家庭的生活和收入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孩子的心态上面也是这样,所以就有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


另一种原因是老人年龄大了一些毛病也出来了,比如说喜欢整天唠唠叨叨,这些都是非常让人不舒服的,当然老人会这样其实就是因为忙碌了一辈子,到自己老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能力,会有一种无用的感觉,会有一种被人忽视的感觉,其实老人唠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引起儿女的关心和注意,但是很多儿女不理解这些会嫌父母唠叨烦躁。

第三种就是最主要的被嫌弃的原因,那就是老人年龄大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给家里面提供帮助,只会给家人造成负担,对于长期习惯了从父母身上索取获得好处的儿女来说,习惯获得而不用付出,当自己的父母没办法给自己提供好处的时候,当父母到了需要孩子付出的时候,一些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压力大不愿意付出嫌弃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增加负担。



当然还有一些比如说父母年龄大了,自身的卫生做得不是很好,有时候会被儿女各种嫌弃,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些儿女对自己父母给自己增加负担不能给自己提供好处内心不舒服的白眼狼的表现,当贪欲自私的心态战胜了道德理智和感恩的时候,就是儿女不孝顺的时候,这种事情现在有古时候也一样很多。


后一句死了欠三年这种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是用古代人的说法,那就是在古代老人去世儿女要守孝三年,等于说在后面的三年时间里面儿女要有非常多的约束,这是体现古代感恩观念的一种,也就是说老人死了就算入土了,儿女都还是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因为这是欠父母养育之恩的债务,所以就有了死后欠三年的说法。

用现在的说法是老人年龄增大,身体素质下降容易生病,每一次生病儿女都有花费大量的钱去给老人治病,甚至不惜举债给老人治病,大家都知道不进医院还好,进一次医院基本上一年都白干了,所以老人身体弱常年生病容易造成儿女经济负担,就算是死后儿女还要还好几年的债务,这是一种比喻,说老人看病贵导致儿女负担重。



在我们的文化中,百善孝为先,所以中国传统一直都是提倡孝道,毕竟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儿女一辈子还都还不完的,但是的确有非常多的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践踏基本道德底线,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完全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所以就形成了许多非常难看的不孝的事情出来,说白了就是自私的人只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造成的结果和现象。


无法超越的足迹


邻居家的婆婆不到70岁,给人烦死了,她爱争论问题,好说闲话,声音还大,很多事情她不懂非装懂,我和她儿媳妇闲聊,不知道咋我就说了句:郑州作为省会不知道将来会变成啥样?她儿媳妇还没顾得上说啥,她激动万分地说,你们也不去争争,洛阳作省会多好,你们就知道好吃好喝,一点不努力!我吓一跳,她到底那根领不对劲?然后她就站在我俩旁边眉飞色舞地讲洛阳多好多好,估计是成天看电视看多了,不得不佩服她的那张嘴。有时候我就想她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反正现在我们都不喜欢她!



阿敏纳


这是说的个别的老人,一般老人年纪大了就会特别的和蔼可亲,还是受到儿女和众人尊敬的。但是也有个别的,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人,同学小雨的太奶奶。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还小,在读小学所以经常一起玩,我们经常去找小雨玩,他们跟她的太奶奶住在一起,我们每次去找小雨都会听到她太奶奶的骂声,她见谁骂谁,好像全世界都对不起她似的。小雨的太奶奶那时候已经瘫痪在床多年,她不停的咒骂孩子们,所以每人愿意搭理她,她每次大便后就到处摸,弄的哪里都是。小雨有爷爷奶奶,还有个姑奶奶,也就是小雨的太奶奶有儿有女但是谁都不愿意搭理她。


听说早年的时候,小雨的姑奶奶在外地工作生了个儿子,那时候正赶上文革,带在身边实在无能为力,就把孩子交给了小雨的太奶奶带,并且定时的寄钱和粮食,但是小雨的奶奶为了接济自己的娘家人,把孩子活活饿死了!小雨的姑奶奶记仇,从此永远不再登门。小雨的奶奶刚结婚的时候被小雨的太奶奶欺负的曾经自尽未遂,所以也不愿意理会她。小雨的太奶奶,跟小雨他们全家住在一起,在院子里就能闻到太奶奶屋里的怪味,但是小雨妈妈除了一日三餐送到屋里,别的事情也懒得理会。小雨的奶奶就这样活了十三年!


宝妈说事谈养儿育儿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死了欠三年,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老了的时候,会招致儿女子孙的“嫌弃”与“不爱”,因为人老了失去劳动能力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给儿女子孙干活劳动了,有些老人以前伺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现在老了伺候不行了,有些老人以前身体体质就差到老了身体体质更差,更容易经常生病,患病,需要儿女子孙照顾花钱。



虽然人老了招人“嫌弃”与“不爱”,但老人去世了还是会折腾儿女子孙三年的,因为老人去世要埋葬送殡需要处处花钱,以前大多数人生活上经济上比较拮据,埋送去世老人这样的大事好多人都会借钱举债办丧事的,加之好多地方都有给去世老人隔段时间“上坟烧纸”的习俗,整整三年时间内前前后后老人的儿女子孙都不得安宁,不得消停,烧完“三年纸”才算常时间能安宁些,能消停些,等老人去世10周年再说。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有道理的,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老人,有行动能力的时候,能给儿女子孙劳动干活的时候,能伺候儿女子孙的时候,能给儿女子孙挣钱赚钱带来好处实惠的时候,儿女子孙在生活中比较不会嫌弃老人,不会不关爱善待老人,一旦老人失去了行动能力,一旦不能给儿女子孙劳动干活。 一旦不能再伺候儿女子孙,一旦不能再给儿女子孙挣钱赚钱了,许多的老人会受到儿女子孙的“嫌弃”与“不爱”,甚至有些儿女子孙会殴打劣待老人,有时真是“惨不忍睹”。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关爱善待我们家中的所有老人,不管现在老人们“情况”如何,他们以前对我们所有的“爱”,所有的“好”是我们这些儿女子孙永远无法偿还,永远无法报答的。 而且这种说法很明显是一种不孝敬老人的说法。从小到大,老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到了老人需要你给他们养老的时候,却说老人招人嫌,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也是不孝敬老人的说法。有的老人年轻的时候是很通情达理的人,但是老了,变的尖酸刻薄,做一些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很多人去责怪他们,儿女也不理解他们……于是就有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给发生了。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这就是他们衰老的过程,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会反反复复地说同一件事情,就像一首老歌《常回家看看》里面歌词说的那样,“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但是作为儿女的要理解老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要理解老人的难处和他们对你的牵挂,其实咱们在外面工作学习生活,常年不在老人身边,老人其实是很操心,很记挂你们的。


乡村少奇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俗语,这些俗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内容不断地丰富。

俗语释义:人上了年纪,就招人嫌弃了;就算是去世了,还要影响拖欠后代好几年。

人老招人嫌

老人和婴孩对比一下就更加露骨了:同样是看到树上有一只麻雀,牙牙学语的孩子可能问十遍八遍爸妈和爷奶都会耐心的回答,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宝宝真棒!但如果是老人问,只要问上两遍,通常儿孙们就得没好脾气了;同样是大小便屙在裤裆里了,如果是婴孩,大人们急着帮忙换,生怕红屁股了,如果是老人呢,恐怕没有几个儿孙能给好脸色吧?

老人招人嫌,这也是必然的过程:人老了,手脚不灵便了,往哪里站都觉得碍手碍脚;人老了,耳朵也不好使了,说上好几遍都听不见;人老了,慢慢就有了“老人味”,给别人一种不那么干净的印象。

死了欠三年

老人就算去世了,还是会影响家里的后代好几年,这里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金钱方面。家里的老人去世了,各种费用也是不低的。请客吃“豆腐饭”,丧葬费等等,在以前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到现在呢,更是“活得活不起,死也死不起”,甚至一块墓地一辈子的积蓄都买不起。

二是守孝方面。古人家中亲长去世了,就有守孝的传统,就算是在身居要职也要辞官为其守孝,待孝期满了才能返聘任职。现在虽说没有守孝好几年的传统了,但是有些习俗还是保存下来了:比如说头年家中老人去世了,春节不能贴春联,同年家里不能结婚办喜宴等等。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上述俗语,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一点三农


我们从小就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都说要尊老爱幼,这是传统美德。可是我无意中听说过一句“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当时很不理解,这到底指的是什么?

按理说老人为了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孩子们长大了,完全能自理了,老人也可以享享清福,生活中母慈子孝共享天伦之乐了。“老人招人嫌”是很容易理解的,字面意思说人老了会遭受到家人的嫌弃,特别是子孙辈。

以前我国科技落后,务农或者工人生产基本上凭借人力,生产力很低。人老了也就没啥力气,干不了重活,行动缓慢,身边需要有人照料,如此便会给家里添乱,家里的一些人对于吃饭不干活的,自然怎么看都不顺眼了。且古代总会发生什么旱灾、水灾、虫灾,青壮年自己可能都吃不上饭,甚至卖儿卖女,老人就更顾及不到了。古代一些部落若没吃的,首先牺牲的便是无劳动力的老人,其实现代也一样,子女只管自己,不顾父母死活,责任心全无,被人唾弃的事情也不少。

“死了欠三年”怎么理解呢?字面意思说的是老人生前招人嫌弃,去世后还欠着。其实并非如此,老人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应有的待遇没有得到,怎可能欠他们?这里是说古代长辈去世后,照规矩晚辈需为他们守孝3年,可是却没有守,是说子女欠老人,这一点和儒家传统道德还是挺符合的。

我们应该孝敬父母,趁着父母健在,好好的对待自己父母和家人,别等父母不在了,才后悔莫及!


苗乡爆哥


农村老俗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真正能做到孝敬父母的人又有多少呢?难道做子女的真得就不想孝敬自己的父母吗?并非如此!有个别的子女不懂得孝敬父母,但也有个别的父母不够“通情达理”脾气暴躁,就算在有孝心的子女时间久了都会怕,更何况一些已经失去自理能力的父母,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不要满口就抱怨,都抱怨一辈子,还不懂得停一停,歇一歇!这句老话说“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只能说是个别的人会那样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人老招人嫌”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人老了确实是容易遭到子女的嫌弃,尤其是子女多的大家族,把父母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谁都不愿意孝敬,我深有体会,我的奶奶现在就是这样子,因为他有两个儿子,我爸还有我一个小叔,还有四个女儿,自从我爷爷去世后,我奶奶就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流各住一个月,每个月1号又去另外一个儿子家里住,看似很公平的做法,两个儿子家里各住一个月,但你们考虑过她老人家的感受吗?知道我奶奶心理有苦但也不敢说,深怕儿媳妇对自己不好,深怕儿媳妇拿起以前的往事来说。



凡事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是有一个过程,一些积累,如果我奶奶在年轻的时候能把一碗水端平,多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多为自己的子女考虑,今天你可能就不会过的如此痛苦,不是子女不想孝敬老人,而是你做父母的时候伤害子女太多了。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所以这就导致了一种怪象“恶意循环”上一代人怎么做,下一代人也会跟着怎么做,所以不是子女不想孝敬父母,而是都是你们做父母那时候教给子女的。

鲜果农阿军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也是一种有点儿普遍性的社会家庭现象,值得注意,引起重视。家人相处如何是好?长辈晚辈都要注意重视。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幸福家家相似,不幸家家不同。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为何会这样?难道不值得反思?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人话多。是不是人老话多所至?这应是一大原因。欠病无孝子,这也是一大因。人老如孩子不又真是孩子,也是一大原因。父母特别偏心,对儿女偏爱溺爱严重,造成儿女不和,对父母极度不满,也是一大原因。老人脾气越来硬,一根筋,又特别自以为是,为傲,好骂人,儿女尽孝,总是吃力不讨好,也常有。总之,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原因只很多的,难于一一说清道明。

当然,更有是晚辈不对的。百善孝为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无论老人如何,都曾有生养之恩,都要尽善尽孝多报恩,不可因老人之不足为借口而嫌之,更不可死了要去责备一番,久久不平静。风水轮流转,自己也有老去的一天。不应把老人当老朽对待,而应当玉宝。

人老不如前好,特别多病又丧失自理能力,又不讲卫生,不听劝,还以为儿女尽孝是本份,儿女一点做得不好不周,就不断责备数说甚至咒骂儿女不是时,就更令人嫌了。特别是父母偏心不公,常有心孝敬的反招怒,不来尽孝的反常被溺爱赞扬,有经济财产的,更因利益关系不平不公而引发诸多矛盾,那就更被嫌受欠待了。所以做老的,先要做好自己,也不要有偏爱不公,更要教育好儿女,能善有孝有为。




树德汉硕


着为老年人不管你身居何处,有钱没钱自己的心态要放平和。首先你得自尊自爱,量力而行平衡子女间的关系。儿女之间发展肯定是不平衡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你有实力能够帮助他们的就帮助,尽量少插手儿女及孙子辈之间的各种事务,他们向你汇报请示是尊重你,该他们自己拿主意的还是尽量少干预。该装耳聋的就装耳聋,该装瞎子的就装瞎子。你的意识行为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你的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求过时接受新鲜事物迟缓。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让儿女发挥他们自己的自由空间。特别是依靠儿女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不要以大家长自居横加干涉儿子女儿私事家务事。不要啥都以自己为中心,总以为自己是太阳啥子事都得围着自己转,处处插手事事指手画脚,总想把自己的儿女攥有自己手中,害怕子孙吃亏啥事都包办溺爱矫惯放纵祸害孙子辈。自己稍微不如意顺心挑拨儿女媳妇女婿之间关系,大闹特闹时不时叫上所谓的亲朋好友到某个子女家胡吃海喝。


放飞梦想成就2019


这个说法要客观去看,深入分析。

首先“人老招人嫌,死后欠三年”的说法,代表了一定程度上养老现状的事实。很多地方农村道德崩塌,子女对老人冷暴力是普遍现象,能给老人端碗饭,不指桑骂槐冷言冷语攻击谩骂,已经算好的了。即便是这种“好”的待遇,在农村也不一定收到好评和肯定,因为道德崩塌,一切向钱看,平时亏欠下老人的,只要在身后大事操办,舍得花钱,一来可以弥补心里的愧疚而来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只要礼数够了,反而比真正善待老人的还要落下好名声。所以很多人大操大办,债台高筑,所以才有“”死后欠三年”之说。

从另一方面看这种说法,这代表了老一辈人的悲观消极思想,却不能代表我国农村正在迅速改变的后来人的心态。

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因为新一代即将老去的人,从受教育程度,还是多年在外打工拼搏的眼界开阔程度,已经远远高于父母一代人,农村的恶习,相信会从我们开始逐渐改变的。

新一代人的育儿观已经发生变化,除了养大孩子,更注重与孩子感情的沟通,教育的指导,共同语言的培养。这样建筑起来亲子关系,注定与只管吃饭活着的一代不同。

人都要向前看,后辈人不要被老一辈的这些消极思想和消极言论影响,用积极行动,积极心态为自己的老去,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